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
黑龙江有多少人口

黑龙江有多少人口
黑龙江,简称黑,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总人口达到3723.1万人,比去年增长3.3%。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89.1%,其他民族有蒙古族、侗族、回族等。
汉族是黑龙江最大的民族,在各县市的汉族人口分布比例也不尽相同,哈尔滨市汉族人口最多,可以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多。
黑龙江省还有很多外来人口,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20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有3426.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有297万人,占总人口的8.0%。
其中,外来人口比较集中在哈尔滨市、大庆市和牡丹江市等地区。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增长率也在不断上升。
其中,由于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外来人口的增加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来人口更是增长的导火索。
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与其经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提高,人民的收入也随之提高,这就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人口增长,这也促进了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
总之,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外来人口也在不断增加,黑龙江省的人口总数一直在不断增长,达到3723.1万人。
中国旅游地理——第9章 东北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第9章东北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第九章《东北旅游区》相关习题一、填空题1(东北旅游区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包括、、三省,面积约平方千米,人口约1(07亿,民族以为主,还有、、、、、等少数民族。
2(东北旅游区地貌分布规律性强,最外围除西部连陆外,其他三面被江河湖海所环绕,分别是、、、、;中部地带为高度不大的高地,西、北、东三面分别是、、、 ;在山地和丘陵的环抱中,为、和组成的东北平原。
3(东北旅游区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全区有火山堆230多座,组成20多个火山群。
具有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有以及等。
其中以最为著名。
4(东北旅游区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相伴分布,主要有、、、、等。
5( 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北、东部与为界,西部与相邻,南部与省接壤。
全省人口3824 万人,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6( 为黑龙江省省会,位于松花江畔,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冬季气”之称,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与交通枢纽。
温最低,素有“7( 位于嫩江中游东岸,是黑龙江省西部的中心城市。
在达斡尔语里,齐齐哈尔是“边境之地”的意思。
齐齐哈尔附近又是丹顶鹤的故乡,因此也被称为“ ”。
8(五大连池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由、、和组成。
它既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地,有“ ”之称,也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同时还是一处温泉疗养地。
9( 是我国的最北点,它以、、、、、而著名。
夏至日白昼长达20小时以上,人称“不夜城”,夏至前后可见神奇的北极光。
10(伊春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著名的林区城市,素有“ ”和“ ”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75,,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一颗“祖母绿”。
伊春在满语里意为“ ”,说明了这里森林茂密、野生动物众多。
11(吉林省简称“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地处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接壤,东南部以、为界,与相望,南连省,西接,北邻省。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黑龙江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黑龙江地理会考知识点黑龙江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我国的最东北部,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丰富资源的地方。
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黑龙江的地理特点和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东北亚之门,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松花江、红旗河、哈尔滨市与吉林省相连;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二、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黑龙江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总体呈倾斜状。
主要地貌有山地、丘陵、河谷、沼泽和冰川遗迹等。
2. 气候特点:黑龙江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北部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短暂;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长,冬季较冷。
3. 水系湿地:黑龙江拥有众多的湖泊、江河和湿地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鸭绿江。
这些水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系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资源与经济1. 农业资源: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充足的降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2. 能源资源:黑龙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工业发展:黑龙江工业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为主要支柱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四、旅游资源黑龙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1. 自然景观:黑龙江拥有众多的自然景区,如长白山、珠穆朗玛峰、松花江湿地等。
这些景区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历史文化:黑龙江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如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五大连池的温泉、伊春的雪乡等,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黑龙江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资源和景观。
了解黑龙江的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个地区的认识,还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份。
因境内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省会驻地哈尔滨市。
哈尔滨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地理环境】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东至抚远县东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
主要由逶迤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海拔多为300—1000米。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
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台地海拔高度为200一35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为50~2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
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等。
山地、平原、河流、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省内点是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海拔1690米的大秃顶子山。
【气候特征】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一5℃~5℃,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
无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南部和东部为140一150天。
黑龙江的植被类型

黑龙江的植被类型
黑龙江是位于中国东北部的一个省,它坐落在东南极地区、黑河以及松花江三条河流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植物群落。
由于气候适宜,黑龙江省拥有多种多样的植物类型,而这些植物对人类非常重要,其中大多数都是有益的。
首先,黑龙江省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植物,这些植物都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或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例如,黑龙江省的芦苇是一种有用的植物,它可以吸附大量有毒物质,有助于减少污染;另外,黑龙江省的松树可以生产大量的空气净化剂,可以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另外,黑龙江省的植物类型也能帮助人们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植物包括旱地农作物和林木,他们可以分泌抗药性激素或有机物质,以抵抗杂草,从而改善作物的质量;另外,这些植物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机物质,有助于减少土壤污染,从而提高作物的安全性。
此外,植物对于地貌的形成也非常重要。
植物通过自身的生长过程,可以塑造出自然的地貌特征,例如,由植物所产生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的稳定,而植物的枝叶则可以形成地表抗滑等地貌特征。
此外,植物可以帮助减缓地表水流动,并增加河口周围的沉积物,从而促进水流的增强。
最后,黑龙江省的植物也有助于人们的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
黑龙江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罕见的物种,如稀疏森林和野生植物,能够为游人带来无穷的乐趣,能让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大自然的
美妙。
总之,黑龙江省的植物类型丰富多样,其中不乏有用的物种,它们对人类和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mki着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土壤和水源、改善作物的品质、塑造自然地貌特征以及为游人带来乐趣等方面。
因此,人们必须更加重视和保护黑龙江的植物,以保护其自然环境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黑龙江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黑龙江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黑龙江拥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资源禀赋,下面将对一些地理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俄罗斯,北面和东北面濒临东北亚地区,南面与吉林、内蒙古相邻,西南与辽宁接壤。
二、地形地貌黑龙江地形地貌多样,主要可分为三大板块:松嫩平原、黑龙江上游丘陵和山地、大兴安岭山地。
1.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平原之一,肥沃的土地适宜农业发展。
2. 黑龙江上游丘陵和山地: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和北部,包括漠河、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地势较为复杂,是黑龙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3. 大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分水岭,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
三、气候条件黑龙江气候寒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带。
1. 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常常低于零下20摄氏度,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2. 夏季短暂而凉爽,适宜农业生产和旅游。
三、地理资源黑龙江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包括农业、林业、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等。
1. 农业资源:黑龙江松嫩平原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发展得以蓬勃。
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等。
2. 林业资源:大兴安岭等山地是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区,拥有丰富的木材和林产品。
3. 矿产资源:黑龙江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金矿等。
4. 水力资源:黑龙江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如黑龙江、松花江、齐齐哈尔湖等,具备发展水电能源的潜力。
四、地理旅游资源黑龙江拥有丰富的地理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1. 伊春大兴安岭森林公园:这里有神秘的森林、壮丽的瀑布和北国的原始美景。
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举办冰雪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3. 黑龙江大嘴凼景区:这是黑龙江的重要景点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
4. 五大连池:这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被誉为“中国北方的五岛”。
黑龙江简介

黑龙江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
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
南北长约1120公里,东西宽约930公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居全国地六位。
最北端是漠河县的北极村。
北纬66度,每年夏至有极昼现象,冬至有极夜现象。
这也是中国最冷的地方。
最东端是抚远县的乌苏镇,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这是中国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也被称为东方第一镇。
最早看日出的时间是凌晨2点。
这里也是赫哲族人聚集的地方。
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
他们有传统工艺,用鱼皮制作鱼皮衣,鱼皮裤,鱼皮靴和鱼皮帽。
穿在身上闪闪发光。
黑龙江是国家重工业基地,如石油和石油化工业的中心大庆,煤炭工业的中心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森林工业中心伊春和大兴安岭;机械工业中心哈尔滨;车辆、机床和重型机械工业中心齐齐哈尔。
全世界有三块肥沃的黑土地,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都居全国首位。
东南部山地是东北虎和黑熊的故乡。
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昂昂溪遗址和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
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黑龙江

黑龙江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是中国最东北部。
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
省会是哈尔滨。
黑龙江(河流)源头是蒙古国肯特山脉;注入鞑靼海峡;流经国家:蒙古、俄罗斯、中国;黑龙江亦称阿穆尔河,是东亚大河。
形成东南西伯利亚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边界。
发源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北部与西伯利亚之间的边界,并大体沿这条边界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亚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然后再从那里掉头朝东北方向流去,注入鞑靼海峡,将西伯利亚与库叶岛分开;为北亚最长的河流。
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
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
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
全长5498千米(从南源克鲁伦河至河口),流域面积18 4.3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
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93%,其中6~8 月就占60%~70%。
11月份进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
地表积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河水上涨形成春汛。
这样,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是:春季占10%~27%,夏季占50%,秋季20%~3 0%,冬季4%以下。
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的径流量约为枯水年径流量的3.5~4.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
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地貌:黑龙江省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
黑龙江省西起 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4℃-5℃之间。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
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
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3950.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3%;建设用地149.8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未利用地629.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0%。
农用地中:耕地ll87.07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0.05%;园地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15%;林地2327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1.77%;牧草地222.6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63%;其他农用地94.4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39%。
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6.5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7.8%;交通运输用地12.12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08%;水利设施用地21.14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4.1%。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56.84万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2.6%;其他土地l72.35万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27.4%。
气候: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从东南向西北平均每高1个纬度,年平均气温约低1℃,嫩江至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
全省≥10℃的积温在2000℃~3000℃。
全省无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结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
中部山区最多,东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
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
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西南部地区低于0.7,属半干旱地区。
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
其中,5-9月的太阳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4%-60%。
全省日照时数在2200-29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量的44%-48%。
全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各地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
风速≥3米/秒的有效时数较多,松嫩平原、松花江干流谷地和三江平原约为4000-5000小时,主要出现在冬、春和秋季。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1/10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全省现有耕地1187.07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矿产资源: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比较齐全。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4种(含亚矿种),占2010年全国已发现矿产的56.54%。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3种(含亚矿种),占2010年全国已查明储量矿产的36.56%,其中能源矿产6种(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地热、铀)、黑色金属矿产3种(铁、钛、钒)、有色金属矿产11种(铜、铅、锌、镁、镍、钴、钨、锡、铋、钼、锑)、贵金属矿产6种(金、银、铂、钯、铱、锇)、稀有及稀散元素矿产8种(钽、铍、镓、铟、铼、硒、镉、碲)、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矽线石、普通萤石、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铸型用砂、耐火粘土、菱镁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硫铁矿、伴生硫、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砷矿、硼矿、磷矿)、建材和其它非金属矿产33种(石墨、沸石、黄粘土、熔炼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水气矿产2种(地下水、矿泉水)。
2010年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0种,其中石油、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矽线石、水泥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矿产在全国占有资源优势,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开发利用矿产74种(不含延伸产业及深加工),其中煤炭、砖瓦用粘土、铁矿、金矿、水泥用大理岩、铜、石墨、矿泉水以及一些建筑用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石油、天然气、铀、煤、铁、铅、锌、金、水泥用大理岩(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硫、磷等矿种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如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的大庆一带;煤炭则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嫩江、伊春和哈尔滨一带;金矿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森林资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
全省森林覆盖率45.7%,有林地面积208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7.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我省森林树种丰富,多达100余种,其中材质优良、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
我省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维系着东北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为我国两个重要商品粮基地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动植物资源:我省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包括: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国家保护植物11种;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1种,在陆生野生动物当中,有东北虎、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有黑熊、白枕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6种。
湿地资源:全省湿地面积867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是全国湿地资源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
目前,我省已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8处,其中国家级19处,省级59处,保护区总面积423万公顷;拥有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珍宝岛、七星河、南瓮河 7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白渔泡等24处国家湿地公园。
水资源: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大小湖泊640个、在册水库630座,水面达80多万公顷。
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义上的“北国”,中国的“北极”和“东极”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历史赋予黑龙江旅游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
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冰雪、野生动物等世界十大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黑龙江省占有9项,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一是拥有广袤的大森林。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45.7%,林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建有104个森林公园。
茫茫林海,风景秀美,环境幽雅,空气清新。
走进大森林,就仿佛走进了天然的“大氧吧”。
空气中不仅负氧离子含量高,还弥漫着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气态物质。
五营等众多的森林公园已开发登山、徒步、森林浴、漂流等多种旅游项目。
二是拥有丰富的大冰雪。
黑龙江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雪丰富,雪期长、雪质好。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展滑雪旅游的地区之一,建有各类滑雪场近百座,亚布力、吉华、帽儿山等各大滑雪场拥有优良的天然雪道、舒适的接待设施和人性化的细致服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黑龙江省还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游乐园,哈尔滨冰雪迪士尼游园会是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太阳岛雪雕博览会等冰雪主题公园的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准都居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拥有神秘的大界江。
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大界江,长达2300多公里,充满了原始、古朴、沧桑、神秘的色彩。
现已开发黑龙江探源、萝北界江三峡、同江三江口等6段界江旅游线。
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春嘉荫至鹤岗萝北的界江中段,两岸山体峻峭,风光秀美,有“龙江三峡”之称。
游览大界江不仅可以欣赏沿岸景色,享受原始生态环境,又可以领略异国风情。
四是拥有众多的大湖泊。
黑龙江省湖泊星罗棋布,境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个。
湖畔景色秀美,湖中碧波荡漾,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亚洲最大的界湖——兴凯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天然水禽狩猎场——连环湖等。
五是拥有辽阔的大湿地。
全省湿地面积8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近1/5,其中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面积的1/7,特别是沼泽湿地全国面积最大,为427万公顷,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的近1/3;有国际重要湿地7处,占全国1/6,居全国之首。
2003年,黑龙江省人大出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湿地的地方法规。
黑龙江省严格保护湿地,大力发展湿地产业,开展“大宣传、大构架、大联合、大产业、大论坛、大提升”六大工程,用大美湿地装扮美丽中国。
六是拥有神奇的大熔岩。
黑龙江省境内有16个火山群,80多座火山,火山旅游资源特色显著,最著名的是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火山区。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着新老期火山14座,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因此又被称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大连池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3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
七是拥有独特的大油田。
大庆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