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露拙,人生智慧
藏巧于拙大智若愚为主题的作文

藏巧于拙大智若愚为主题的作文拙,字面上的含义是指笨拙、愚蠢,与智慧相对立。
然而,在人生道路上,拙中却蕴含着巧,大智也可以表现为愚。
这种反转的现象,恰恰是生活的真谛所在。
当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便能够在看似拙笨之中发现智慧,而在大智若愚的状态下更容易获得幸福。
一、藏巧于拙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笨拙,无法应对。
但是,正是在这些“笨拙”中,我们才能发现蕴含的巧思。
比如说,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然而正是这种“拙”让我们努力地去寻找解决方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巧”思路。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过于聪明的头脑,而是沉着冷静、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样我们才能在“拙”中寻找到“巧”。
此外,许多创新的想法和发明都是在“拙”的表象之下产生的。
比如说,曾经有一位爱迪生就曾在不停的“拙”中寻找灵感,最终发明了电灯,带领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因此,我们需要更为敏锐地发现生活中“拙”中的“巧”,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二、大智若愚大智与愚笨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智也可以表现为愚。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过于聪明,而显得自大、傲慢,此时的大智已然表现为了愚。
而相反地,一些人可能看似有些愚笨,但是却善于倾听、谦虚,善于成为他人的倾诉对象,这种大智若愚的状态,也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大智也可以表现为愚。
有时候,过于追求完美的解决方案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而适时地“愚一愚”,也许反而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人际关系中,大智若愚也是一种软实力。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分聪明的表现,而是真诚的态度和善解人意的处事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和认可。
三、总结“藏巧于拙,大智若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敏锐地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拙”中的“巧”,并能够适时地表现出大智若愚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获得成功。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谚语,意思是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启示人们只有加强内在修养,不事张扬,善于藏拙,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之人。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译文:
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调、厚积薄发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为天下正。
”
译文:
最圆满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会败坏。
最充实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竭。
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
急走能战胜寒热,安静能克服暑热。
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显露自己的人。
道德经:凡事藏巧于拙,才是高枕无忧的涉世之道

道德经:凡事藏巧于拙,才是高枕无忧的涉世之道道德经:凡事藏巧于拙,才是高枕无忧的涉世之道。
一个人无论存在于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假装糊涂。
很多人不屑于“大智若愚”,觉得这是一种懦弱,是一种退缩。
其实低调并非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方式,而是积极有利的力量,妥善把握,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也可以让自己积蓄力量,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免除祸患,积累福报。
古人云: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一个再聪明的人都不应该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易过度的表现,也要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气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即便有能力也不要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这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的道理,正是让自己高枕无忧的处事法宝。
汉高祖时期的萧何就是以“一退再退”的策略,给自己免去了灾祸,深得汉高祖的赏识和信任。
在汉高祖任用萧何镇守关中的时候,汉高祖屡次派使者慰问萧何,这个时候鲍生对萧何说:“您是在战场上备受野战之苦的君主,君王之所以派使者慰劳你,其实只是对你心存戒心,当下之际,您最好派善战的兄弟和子孙,率领他们到前线和军王一起并肩作战。
”萧何采纳了鲍生的建议之后,汉高祖便对萧何去除了疑虑。
汉高祖十一年时,吕后又用萧何的计谋诛灭韩信,高祖知道韩信被杀,就任命萧何为相国,还加封五千户邑民一名都尉,当他的护卫兵,别人都向萧何道贺,而陈平则对萧何说:“你的灾祸就要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你留守关中没有危险,最好不要接受封赏,而把家中财物捐出充作军费,才能消除皇上的疑虑。
”萧何听了之后,觉得陈平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后来依计而行,汉高祖果然非常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秋天的时候,高祖又御驾亲征,几次派使者来打探萧何的动静,萧何对使者说:“皇上御驾亲征,我在这里鼓励百姓捐献财物支援前方,和皇上讨伐叛变时相同。
”这个时候又有人对萧何说:“你离灭门之日不远了,身为相国,官位已经很高,皇上无法再继续提升你的官职,皇上是担心你有异心呀,你倒不如多购买百姓田地,以债券取代银两,贬低自己的声望,皇上才能安心。
藏巧露拙,人生智慧

藏巧露拙,人生智慧
时间:2018-02-19 15:12:00 | 作者:优秀同学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藏拙露巧是我们生活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只有真正的掌握好这种技能,才能够在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游刃有余,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好机会。
可能你会说,简单一点不更好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做一个单纯的人,不考虑那么多。
其实我说的并不矛盾,我们只是要学会藏拙露巧,并不是复杂。
藏拙,并不光指的是隐藏自己的短处,更指的是为人谦逊;露巧,自然说的就是要展现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会展现自己的长处,才有可能被别人发现,让机会不至于白白流失。
清代咸丰皇帝就曾经用过守拙的办法,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孝心战胜了自己的弟弟夺得皇位,这便是藏拙,也可以说是一种韬光隐晦,懂得藏拙,是一种人生大道。
然而孟浩然却因为不敢向皇帝展露自己的才华而错失功成名就的机会。
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这些机遇选择面前,我们究竟是像咸丰一样守拙,还是以孟浩然为戒,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地方。
我们既要懂得藏拙,同时又要学会适时露巧,审时度势,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掌握的。
【学点哲学】“巧”与“拙”的智慧: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

【学点哲学】“巧”与“拙”的智慧:养成⼤拙⽅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学点哲学】“巧”与“拙”的智慧:养成⼤拙⽅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星云⼤师 【智慧启引】“巧”与“拙”,⼀般⼈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然⽽,不是真正的“巧”,不如“拙”⽐较好;“拙”就是实在、⾄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
所谓“养成⼤拙⽅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要得巧功,必须先付出许多笨拙的苦功。
速成的东西总不能持久,能从“拙处⼒⾏”,做⼈才能弥久芬芳,做事才能历久成功。
郑板桥⼀⽣服膺“难得糊涂”的⼈⽣哲学,此即所谓“取巧”不如“养拙”。
⼀个⼈若能“⼼细⾝拙”,有时候更⽐灵巧重要。
“巧”与“拙”,⼀般⼈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但是,巧⾔令⾊、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机太深,巧得花样太多,不但不能让⼈欣赏,反⽽令⼈感到可怕。
所以,不是真正的“巧”,不如“拙”⽐较好;“拙”就是实在、⾄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
巧来⾃于“拙”;巧要能巧得“妙”、巧得“奇”。
例如:把“笨⼿”变成“巧⼿”,把“愚⾔”变成“巧⾔”,把“邪思”变成“巧思”,把“恶计”变成“巧计”;甚⾄“巧学”“巧⼼”“巧⾏”,乃⾄做⼀个“巧妇”“巧匠”“巧⼈”等。
但是,如果不能“巧”,则还是“拙处⼒⾏”来得踏实些。
俗云“熟能⽣巧,勤能补拙”。
世间上没有⼀步登天的好事,凡事都必须按部就班、⼒⾏实践。
所谓“⼀步⼀脚印”“万丈⾼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扎实,或是懈怠疏懒,则如⽓功师练功,⼀⽇不练,⼗⽇⽆功;⼗⽇不练,百⽇⽆功;时断时续,断送⽓功。
如果是钢琴家,则⼀天不练,⾃⼰知道;两天不练,同⾏知道;三天不练,外⾏知道。
如果是作家,也要勤于写作才能进步,否则写作不勤,就会⼀⽇不写,笔重⼗⽄;两⽇不写,笔重百⽄;三⽇不写,笔重千⽄;久不动笔,笔重万⽄。
⼀旦“笔重万⽄”,则表⽰不能再写作了。
所谓“养成⼤拙⽅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要得巧功,必须先付出许多笨拙的苦功。
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人生哲理

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人生哲理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
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
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处世哲学,知道不该出头的时候不能强出头,不该显露锋芒的时候不要锋芒毕露。
平时总是表现出愚笨的样子,其实他冷眼旁观、分析局势的变化,必要的时候,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
二、难得糊涂是拙郑板桥先生一生为官,自有一番心得,他曾以"难得糊涂"四个字,卖给有钱士绅三十两白银。
其实,"难得糊涂"何止价值三十两银子,能懂得此中之妙的话,可说一生受用无穷。
三、装聋作哑是拙有一次,六祖惠能大师*大众说:"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得否?"神会禅师即刻站起来回答:"这个我知道,是诸佛的本源,是神会的佛*。
"六祖听后呵斥他:"跟你说过,无名无字,你偏要唤做本源,偏要唤做佛*,你就是将来有出息,也是个知解宗徒,也只是个知识分子!"所以,有时候装聋作哑是比语言更高的智慧。
四、以退为进是拙有的人,利益当前,明明可以抢占,却放弃;明明可以高升,却后退。
有人以为他放弃机会和成就,太愚笨了。
其实他深知"进步哪有退步高",所以一点也不笨。
五、呆若木鸡是拙有一位斗鸡师名叫纪省子,训练斗鸡远近闻名,他接受周宣王之托,训练一只勇猛无比的斗鸡。
数十日后宣王催问结果,纪回答道:"还不行,此鸡生*自狂自傲,只会虚张声势,其实遇到强者,不堪一击!"宣王等了多日,再问如何?纪回答道:"还是不行,此鸡沉着不够,一听到其他鸡叫就会冲动,还不是大将之风!"又过多日,宣王再催,纪回答道:"大王!现在仍不行,此鸡一接近其他鸡,就会气昂昂雄赳赳,如此匹夫之勇还不是最好的斗鸡。
藏拙于巧,藏巧于拙作文

藏拙于巧,藏巧于拙作文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人们都喜欢取巧,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巧若拙”并非闲谈,而是人生的智慧。
“拙”是努力与奋斗,“巧”是途径与方法,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唯有“巧”与“拙”的结合,才能拥有辉煌。
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继科,几岁开始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练习乒乓球。
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让他站上了世界赛场的最高领奖台,可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他的努力也只能付诸东流。
父亲的指导是“巧”,刻苦训练是“拙”,在巧与拙的互补之中张继科征服了世界。
我们的人生亦当如此,一味的艰苦奋斗只能是徒劳,因脱离实际而一无所用;一味的取巧也只是守株待兔,在美好的幻想中被残酷的现实击败。
拙巧互补,才能顺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走向成功的终点站。
面对日趋激烈的残酷社会竞争,我们将迎来的挑战可想而知。
千帆竞发,万壑争流,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坚持不解努力奋斗,也要学会扬长避短,取巧而胜。
乔布斯在车库中奋斗数载,终于开发出“苹果”系列产品所有努力才堆砌成人生的成功;鲁迅学医救死扶伤只是徒劳,最终凭借一杆笔在黑暗社会发出呐喊;新中国积贫积弱,因一场改革开放和人民的数十载奋斗而重振雄风…前行路上必有弯路也必有捷径。
利用好捷径再加上风雨兼程的不解的努力,便能达到梦想的天堂。
人生路浸漫,靠毅力和智力并行才能在人生路途上越走越远。
“有志与力有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此相助之物便是“巧”,志与力便是“拙”,巧与拙是人生的双翼,唯有双翼齐飞,人生才能翻翔力九天,领略海阔天空。
藏拙于巧,藏巧于拙。
拙,是人生途径的基石;巧,是人生奋斗的动力。
巧与拙相辅相成,人生便在两者的点缀中璀璨万千。
藏锋守拙,才是大智慧,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叫真聪明

藏锋守拙,才是大智慧,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叫真聪明《易经》的第一卦第一爻,就告诉我们:潜龙勿用。
老子也告诉我们:深藏不露。
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是真智慧。
1. 解决问题时,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是大智慧如果一个人一出手,人家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所以孔子主张“老二哲学”,不希望我们做老大,例如在商场上,把大家的戒备和关注转移到别人身上,最终得到实质成果的是自己,这是一种聪明和智慧。
隐藏自己的聪明和锋芒,让他人对自己放松警惕,掉以轻心。
怎么装、装成什么程度、什么样子,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事情,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展。
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想混淆敌人视听,从而达到保护自己、伺机而动的目的。
一个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叫真聪明,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现在中国人都学西方,有才能就要展示出来,不展示跟没有才能一样。
这种思想实在是太浅薄了。
我们去看《易经》的第一卦第一爻,就告诉我们:潜龙勿用。
老子也告诉我们:深藏不露。
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是真智慧。
但是,深藏不露是很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讲的话,一个人没有能力,一共就这么多,统统露出来也没有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深藏的?深藏不露就是告诉我们,要先想一想自己到底够不够深,如果不够深,就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只想显露自己,因为也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露。
“不露”就是要露,要不然连“不露”也不必讲了。
一句话讲完了,站在不露的立场来露,才会露得恰到好处。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所以说,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处世应变的方法。
2 . 人际交往中,懂得装傻,是情商和修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适当地隐藏自己的聪明、装疯卖傻,在人际交往当中也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巧露拙,人生智慧
时间:2018-02-19 15:12:00 | 作者:优秀同学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藏拙露巧是我们生活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只有真正的掌握好这种技能,才能够在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游刃有余,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好机会。
可能你会说,简单一点不更好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做一个单纯的人,不考虑那么多。
其实我说的并不矛盾,我们只是要学会藏拙露巧,并不是复杂。
藏拙,并不光指的是隐藏自己的短处,更指的是为人谦逊;露巧,自然说的就是要展现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会展现自己的长处,才有可能被别人发现,让机会不至于白白流失。
清代咸丰皇帝就曾经用过守拙的办法,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孝心战胜了自己的弟弟夺得皇位,这便是藏拙,也可以说是一种韬光隐晦,懂得藏拙,是一种人生大道。
然而孟浩然却因为不敢向皇帝展露自己的才华而错失功成名就的机会。
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这些机遇选择面前,我们究竟是像咸丰一样守拙,还是以孟浩然为戒,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地方。
我们既要懂得藏拙,同时又要学会适时露巧,审时度势,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