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中成药配方详解:三子散

中成药配方详解:三子散

药典中药材:川楝子
用法: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药典中药材:川楝子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栀子详解>>>
栀子
药典中药材:栀子
来源:
本品为菌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 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 取出,干燥。
药典中药材:栀子
药典中药材:诃子
性状: 直径0.2~0.4cm,种皮黄棕色,子叶2, 白色,相互重叠卷旋。气微,味酸涩后甜。
药典中药材:诃子
炮制: 诃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诃子肉:取净诃子,稍。归肺、大肠经。
药典中药材:诃子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用于久 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 咽痛膏哑。
药典中药材:栀子
性味: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典中药材:栀子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 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 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外治扭挫伤痛。
药典中药材:栀子
用法: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药典中药材:栀子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川楝子
炮制:
川棟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棟子: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 (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黄色。本品呈半 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黄色, 偶见焦斑。气焦香,味酸、苦。
药典中药材:川楝子
性味: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川楝子
功效: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 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 痛。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与做法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与做法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与做法
三子养亲汤是一道传统中医药疗法中常用的食疗方,以其温补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

这道汤的主要原料包括三子,即东洋参、北沙参和人参。

三子养亲汤具有滋补养生、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功效,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冬季或身体虚弱时饮用。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
1.滋补养生:三子中的各种参类天然药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滋
补五脏,增加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调整体质、预防疾病。

2.提高免疫力:三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
炎抗氧化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3.增强体质:长期饮用三子养亲汤可以改善肌体的代谢功能,增强身
体的抵抗力,提高体力耐力,有助于延缓衰老和调节情绪。

三子养亲汤的做法
原料:
•东洋参 10克
•北沙参 10克
•人参 10克
•红枣 10枚
•冰糖适量
制作步骤:
1.将所有原料准备齐全。

2.将东洋参、北沙参、人参用清水浸泡30分钟,泡软后切成薄片。

3.将红枣洗净,去核备用。

4.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所有原料,加入适量冰糖。

5.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2小时。

6.炖煮好后,关火静置片刻即可。

饮用方法:
•每日1次,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糖量。

•饮用前摇匀,温热食用效果更佳。

总之,三子养亲汤是一款营养丰富、功效显著的食物疗法,适合想要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人群饮用。

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让身体感受到来自自然药材的滋补,为健康添上一份保障。

三子散

三子散

三子散
SanZi San
本品系蒙古族验方。

【处方】诃子200g 川楝子200g 栀子200g
【制法】以上3味,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姜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涩、微酸。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纤维束旁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或少数簇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木化。

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

果皮纤维层淡黄色,斜向交错排列,壁较薄,有纹孔。

(2)取本品1g,加乙醚10ml,振摇提取10分钟。

弃去乙醚,残渣挥去乙醚,加乙酸乙酯1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诃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10:7:2: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5页)。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疮黄肿毒,脏腑实热。

【用法与用量】马、牛120~300g;驼250~450g;羊、猪10~30g。

【贮藏】密闭,防潮。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一○年版二部561页。

蒙药“三子散”的临床应用

蒙药“三子散”的临床应用

蒙药“三子散”的临床应用[摘要]应用蒙药“三子散”治疗与血、热、湿有关的疾病,既安全又实惠。

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湿调和止血等功效。

临床用于①头痛、头晕;②出血;③耳鼻、咽喉、口腔炎症;④眼病;⑤皮肤病;⑥传染病;⑦上感;⑧风湿类风湿;⑨妇科病;⑩肾脏疾病;B11外科疾病;B12造血系统疾病;B13慢性酒精中毒;B14在蒙区放血疗法中应用。

[关键词]三子散;蒙药;方剂;解毒;祛湿;止血;安全1 处方和制法诃子、川楝子、栀子各200g,分别挑选,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可。

2 功能及用法诃子有调和、解毒的作用;川楝子有祛湿、调寒热的作用;栀子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因此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湿、调和、止血等功效。

每日口服2次,每次3-7g水煎服。

也可以外用。

3 临床应用①头痛、头晕:血热引起的头痛本方加紫草茸、茜草、枇杷叶;气血不调引起的头痛、头晕加肉蔻。

②出血:如鼻衄、宫血、结膜下出血等,本方加鸡冠花、铁锈。

③耳鼻、咽喉及口腔疾病:如扁桃体炎、咽炎、唇舌牙龈等肿胀糜烂、口腔溃疡等。

本方加蒲公英、红花,也可外用。

④眼病:血热引起的眼病,如结膜炎等,本方加铁锈、红花,远视本方加黄油(奶油)。

⑤皮肤病:药物疹、湿疹、水痘、疱疹等皮肤病,本方加文冠木。

⑥传染病:各种传染病早期本方加四味土木香散(土木香、珍珠杆、苦参、山奈);中期本方加瞿麦,紫草茸等。

⑦上呼吸道感染:本方加四味土木香散,扫日劳——4味汤散。

⑧风湿、类风湿疾病:本方加苦参、地丁、文冠木。

⑨妇科疾病:慢性附件炎、盆腔炎。

升阳十一味丸。

⑩肾脏疾病: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及血尿的辅助治疗。

B11外科疾病:如急性扭伤、挫伤、外伤、痔疮、静脉曲张等疾病内服、外用。

B12造血系统生病:紫癜、各种贫血的辅助治疗。

B13慢性酒精中毒。

B14在蒙医放血疗法中应用:蒙医学认为临床上放血疗法之前3~7d开始服用此方药,能分离出病人体内的病血和正血,以便放出病血。

蒙药治咳嗽药名

蒙药治咳嗽药名

蒙药治咳嗽药名
1. 三子散:由诃子、栀子、川楝子三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2. 五味沙棘散:由沙棘、木香、白葡萄干、栀子、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等症状。

3. 六味安消散:由土木香、山柰、诃子、寒水石、大黄、碱花六味药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咳嗽、胃痛胀满等症状。

4. 八味檀香散:由檀香、天竺黄、红花、丁香、葡萄、甘草、力嘎都、丛菔八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蒙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因此在使用蒙药治疗咳嗽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在使用蒙药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蒙药复方三子散现代研究进展

蒙药复方三子散现代研究进展

蒙药复方三子散现代研究进展作者:齐力木格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6-01【摘要】:本文对蒙药复方三子散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为该蒙药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蒙药复方三子散;药理研究;综述1 传统应用本品系蒙古族验方,蒙古名为希拉汤,出自《珊瑚验方》。

由诃子200g、川楝子200g、栀子200g组成。

功能清血热,解毒。

用于温热,血热,新久热。

本方性凉,方中栀子味苦除血热,性寒清血、希拉热,钝性抑制希拉之锐,其性味与功能相互协调,对血热病颇有治疗作用;诃子味涩清血、希拉热,平性调理体素;川楝子味苦,凉性清希拉热,钝性抑制希拉之锐。

在临床上,根据病势,可酌情加减药用量。

如希拉热盛者,可加诃子之量,巴达干热胜者,加川楝子之量[1,2,3]。

2 化学成分诃子主要含有鞣质、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川楝子含有川楝素、紫罗兰香酮甙、异川楝素、21-O-甲茎川楝戊醇、21-O-醋酸川楝三醇、脂川楝子醇、川楝紫罗兰酮甙甲、乙、醋酸己酸、麦克辛、苦楝子萜酮、苦楝子萜醇、苦楝子萜二醇、苦楝子萜三醇、苦楝子内酯、印苦楝子素;栀子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及水解产物京尼平等[4]。

3 含量测定3.1 白玉霞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蒙药三子汤中栀子苷的含量。

结果栀子苷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1%, RSD=1. 57%[5]。

3.2 罗素琴等测定了蒙药三子汤散剂中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高;这些元素在体内易于形成多种化合物和配合物,构成体内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生化及药理基础。

三子汤散剂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其抗炎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6]。

中医三味药,可治疗一切“怪病”(三子汤)

中医三味药,可治疗一切“怪病”(三子汤)

中医三味药,可治疗一切“怪病”(三子汤)现在人意识到湿浊才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

这也是我反复强调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的意义所在。

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除病根呢?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认为不治之症的恶病,都能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道理很简单,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除湿,我也介绍过不少方法。

例如薏米红豆汤、炒薏米茶、面包干等。

这些都是侧重于食疗的。

对一些体内有湿邪但还没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来有着很好的效果。

但是体内湿邪过重,已经引发了各种顽疾怪病的朋友,就需要使用这篇文章里我介绍的方法了。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叫做三子养亲汤。

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

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

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

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

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

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

用开水冲服,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

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

此方还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带下病等妇科顽疾有很好的疗效。

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上,犹如常山赵子龙的一条长枪,使用起来可以说是一当十,所向披靡。

对于有“代谢综合症”的人,虽然有前面说的虚的问题,但仅仅吃补肾药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体内污垢的“去污剂”,什么是去污剂呢?过去有个名方叫“三子养亲汤”,即是用莱菔子、苏子、白芥子组成的。

这三个“子”其实在我们食物当中也经常能见到,如烤肉时包肉的苏叶,它的籽儿就是苏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籽,莱菔子大家熟悉,就是萝卜籽儿。

其中,苏子是降气的,莱菔子是下气祛痰的,白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三个“子”;都是温性的,原方是用来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饮食不化,导致痰湿存于体内。

“三子汤”泡脚缓解老慢支(等3则)

“三子汤”泡脚缓解老慢支(等3则)

“三子汤”泡脚缓解老慢支(等3则)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9期我父亲有慢性支气管炎好几年,反复发作,一直也断不了根。

最近,听朋友说了一个偏方,具体方法是:用炒萝卜子30克,炒苏子30克,白芥子10克,一起入锅,加入适量清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蒸双脚,待水温适宜后浸泡双脚30分钟。

如果水温低了可再添入适量热水,每日两次,10天一个疗程。

四川方先生点评:读者提供的这个泡脚偏方,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意义不大,即使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也与温水泡脚效果差不多。

若是患者痰湿较盛,咳吐清稀白痰较多,建议另外用以下偏方:即用炒莱菔子150克、炒苏子150克、炒白芥子100克,打成细粉(这三味药在药店都能买到),混匀。

每次用5克,饭后开水冲服,1天3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

此方有化痰、理气、除湿、消食、降逆等功效,对于痰湿较盛的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有着显著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人体抗病能力降低,支气管黏膜长期受到寒、燥、烟、尘等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

建议患者换季时节注意保暖,切莫贪凉。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李刘坤桐树花泡水治汗脚我汗脚很严重,鞋子总是湿湿的,最近听老家的亲戚说用桐树花泡脚可以除脚汗,方法也很简单:用桐树花1把,熬水洗脚即可。

江苏吴先生点评:桐树花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对于体内湿热引起的脚汗过多确实有一定缓解作用,患者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花粉过敏者要慎用或禁用此方。

此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此方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意外。

脚汗较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足部汗腺比较丰富,这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支配足部汗腺的神经丰富和敏感,每当行走、跑步,甚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便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汗腺也随之大量分泌汗液;穿的鞋子不透气,分泌的汗水不能及时蒸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三子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诃子200g 川楝子200g 栀子200g
【来源】
系蒙古族验方。

【性状】
为姜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涩、微酸。

【炮制】
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

用于温热,血热,新久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次3~4.5g,一日2~3次。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三子散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三子散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