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提供一些实际热机效率改进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情感教育,渗透环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提高热机效率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练习题包括:热机效率的计算、实际热机效率改进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热机的概念、种类、工作原理、热机效率及其提高方法进行梳理。
2.强调热机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热机的概念、种类及其工作原理,重点讲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
2.讲解热机效率的定义,给出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热机效率=有用能量输出/燃料能量输入
3.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如燃料的种类、燃烧充分程度、热机的设计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3.收集生活中的热机效率改进案例,与同学分享,讨论其实际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优缺点。
4.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热机效率的某一因素,如燃烧充分程度、热机结构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家中使用的热机设备(如热水器、取暖器等)的效率,了解节能减排措施,共同提高家庭能源利用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燃机知识点延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这样对内能的利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能量转化和守恒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
教学难点:热机(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燃料的热值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及符号热值的符号:q单位:J/kg(J/m3)3.意义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的含义:表示1kg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J。
液化气的热值为4.9×107J/m3,表示的含义:表示1m3的液化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4.9×107J。
思考:(1)柴油的热值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3Kg的柴油完全燃烧,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四、燃料燃烧计算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由热值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可得出:燃料燃烧放热计算公式Q=qmQ=qV想一想:500g汽油完全燃烧时可以放出多少热量?五、认识燃料热值表热值表中所列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热值中,各找出一种热值最大的燃料,并说。
思考:普通的家用煤炉燃烧无烟煤,燃烧效率只有15%;普通燃煤锅炉,燃烧效率约为30%;现代化的锅炉,燃烧效率可达90%左右。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教学设计 教案

第2节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10分钟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22知道热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23式对热机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利用10分钟时间,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第4小题要写出过程,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2.热值是指某种燃料______燃烧时放出的________与其________的________。
3.热值用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热量用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
质量用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
《第十四章第2节热机的效率》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热机的效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热机的效率”,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和效率概念,理解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热机效率的定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热机效率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热机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热机效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表现与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热机设备(如汽车发动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热机效率的定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热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观察热机的工作状态。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热机效率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点,加深对热机效率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热机效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热机基本概念和热机效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热机效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报告或小论文。
3. 作业评讲:教师评讲作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热机的基本概念和热机效率的定义,还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了热机效率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14.2 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4.2 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
②会查燃料的热值表。
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进行相关的计算。
③知道热机的效率,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④了解热机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①能过比较不同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不同,体会热值的概念。
②实例让学生知道环保重要性,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③通过与机械效率的对比,了解热机的效率,感悟到效率是评价投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感受人类利用燃料的发展过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②感受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废物利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①燃料热值的概念。
②热机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热机的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导入: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含几个冲程?哪些冲程涉及能量的转化?3、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什么?提问:所用燃料的能量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吗?引出课题,明示目标。
二、进行新课(一)燃料的热值1.燃料的分类固体燃料如:干柴煤等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酒精等气体燃料如:氢气天然气等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相同吗?怎么比较它们谁的放热本领强呢?2.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从概念总结得出热值的公式:q=Qm(适用于固体或液体燃料)q=Q/V(适用于气体燃料)单位:焦每千克(J/kg),焦每立方米(J/m3)物理意义:完全燃烧1 kg的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课件展示)注意:定义中“完全”两字表示的意义,因为只有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才能比较不同物质放出热量的多少。
阅读分析:小资料中“一些燃料的热值”,你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得出:(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2)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同种燃料的热值是定值,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3)思考:火箭为什么以液态氢为燃料?氢的热值大。
3.例: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不计热损失)解: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t=4.2×103J/(kg•℃)×50kg×(60℃-20℃)=8.4×106J;所需木柴质量:m木柴=(二)热机的效率1. 炉子效率思考讨论:用煤气烧水时,燃烧放出的能量都被水吸收了吗?到哪儿去了?讨论得出:水只是吸收了一部分,另外壶要吸收热量、向空气中散失热量、还有燃料也不一定完全燃烧损失一部分能量,所以存在热效率的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热机第2节热机的效率一、知识与技能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去向,理解热机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机械效率的对比,了解热机的效率,感悟到效率是评价投入、产出比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热值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
3.通过阅读“STS”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燃料的热值。
2.热机效率。
1.热值的相关计算。
2.热机效率。
干草、木炭、烧水壶、水、内燃机等。
思考问题:现在有两种燃料:干草和煤炭,要烧开一壶水,用哪种燃料用量少一些?分析引导:水烧开需要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而干草和煤炭用的量不同,这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由此引出燃料的热值。
知识点11.燃料的热值(1)类比速度、密度概念的建立,得出热值的概念: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燃料的热值。
(2)由概念得出热值的公式q=Qm,单位:焦/千克(J/kg)。
(3)让学生读课本第23页“一些燃料的热值”表格,回答:酒精的热值是多少?并让学生解释其物理意义,了解“完全燃烧”四个字。
(4)燃料很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往往比按热值计算的要小,如用煤烧水,有效利用的只是被水吸收的热量,其余的热量都散失了。
学生思考:常见的锅炉,燃料的利用率比较低,为了节约能源,锅炉工会怎么做?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做法来讨论,然后得出有效使用燃料的途径:(1)要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
(2)要减少热量的损失。
知识点2汽油机2.热机的效率(1)学生思考:内燃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否全部用来做功?(2)学生讨论分析内燃机中的燃料释放出的能量的去向(如废气带去一部分热量,一部分热量消耗在散热上,还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做功上),只有一部分能量能够用于做功。
14.2《热机的效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的效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4章第2节《热机的效率》。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热机的效率概念,包括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热机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3.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了解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并能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2. 教学重点:热机效率的概念,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摩托车等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热机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热机效率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2)讲解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3)讲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热机效率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有关热机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机的效率1. 定义: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 计算公式:热机效率 = (有效利用的能量 /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100%3. 影响因素:a. 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b. 燃料的燃烧程度;c. 热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4.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a. 减少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b. 提高燃料的燃烧程度;c. 改进热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第十四章 第2节 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 学会应用热机效率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热机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热机效率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热机图片、原理图、效率图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热机模型、温度计、计时器等。
3. 准备相关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原理。
4. 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实践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热机的效率的观点,掌握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环节:起首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热机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热机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然后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探究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理解热机的效率观点。
实验中可以应用一台真实的发动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其能量转化过程,并通过数据记录和计算,得出热机的效率。
3. 讲解环节:讲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如改善燃烧过程、减少摩擦损失、选择合适的发动机材料等。
可以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设计和测试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案。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热机设备,如汽车、柴油机等,设计并实施提高其效率的方案。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答疑。
5. 总结环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效果,分享他们在设计和实施方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热机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6.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热机效率的观点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能源利用、环境珍爱等,并进行初步的方案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效率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的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燃料热值的概念和理解,热机的效率。
难点是对热机的效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讨论法,设疑问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课前收集的燃料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1、燃料的
分类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燃料的热值:
1.概念:
燃料的燃烧
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柴、煤等,液体
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
等。
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
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
的论点,并进行分析。
一种化学反应,
燃烧过程中,储
存在燃料中的
化学能被释放,
转变为内能。
燃料的种类很
多,可分为固体
燃料、液体燃料
和气体燃料。
燃烧相同质量
的不同燃料,放
出的热量不同。
如:1千克木柴、
1千克煤和1千
克的液化石油
气完全燃烧时
放出热量不同
(烧同一壶水
时升高的温度
不一样
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回答
1、某种燃料完
全燃烧所放出
的热量与其质
量之比。
其符号
是q
2、J/kg J/m3
3、1千克木炭完
全燃烧时放出
的热量是3.4×
107J
4、1立方米煤气
完全燃烧时放
出的热量是3.9
×107J
5、q= Q
放
/m
6、Q=1.5kg×
2.7×107J/kg
=4.05×107J
几种燃料
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
请同学认真学习自主学习课本热值的知识,并回
三、热机的效率
1.热效率
2、热机的效率交流总结:
(1)热值反映了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
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
完全燃烧均无关系。
(2)热值的单位:J/kg
(3)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不同燃料的热
值有时还可能相同。
(4)氢气的热值最大。
(5)气体的热值单位:J/m3
延伸拓展:推导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计算公式:
1、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的物理意义
是什么?
1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2、2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
2kg×3.0x107J/kg=6.0×107J
3、质量为3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焦?
3kg×3.0×107J/kg=9.0×107J
4、质量为m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焦?
Q = mq
其中m表示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热值,
单位是J/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
是J。
同样的原理,体积为V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
Q = Vq
设计意图:根据热值的物理意义,去推倒燃
料燃烧放热的公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
在理解热值的基础上,很容易推导燃料燃烧的放
热公式。
【练一练】
500g汽油完全燃烧时可以放出多少热量?
解:查表可知,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计算公式。
学生小组讨论
加深对公式的
理解:
1、公式计算的
是燃料完全燃
烧时放出的热
量
2、公式中m必
须用Kg为单位,
V必须用m3为单
位。
3、热值q与燃
料质量和放热
的多少没有关
系,它是反映燃
料优劣的物理
属性
学生练习
学生讨论,分析
煤气燃烧放出
能量的几种去
向,然后个别回
答。
学生通过分析
理解热效率
3、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m=500g=0.5kg
Q=qm=4.6×107J/kg×0.5kg=2.3×107J
【想一想】
提出问题:用煤气灶烧水时,煤气能完全燃烧
吗?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吸收吗?
分析讨论: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1、煤气不能完全燃烧,损失了一部分能量
2、煤气灶本身也会吸收一部分能量
3、高温的烟气带走了一部分能量
4、还有一部分直接损失掉了
5、水吸收的热量只占煤气放出热量的一部分
所以,在烧水的过程中,被水吸收的热量与燃
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效率。
热机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内燃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
了呢?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这个
情景中,真正转变为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燃
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所以: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
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理解热机的效率:
1) 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
燃料完全燃烧所择放的能量的比值,它反映了
能量的利用率,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讨论,分析
内燃机燃料燃
烧放出能量的
几种去向
学生通过类比
分析理解热机
的效率
学生通过计算
加深对热效率
的理解。
学生讨论有效
利用燃料的方
法,探讨提高热
机效率的途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热能的特征,建构
起燃料的热值概念。
依据燃料热值表中资料数据和燃料燃烧放热与燃料质量和
热值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热机工作时释放热量的主要流向,初步认识热
机效率,大致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燃料的认识很少,生活经验太少。
课堂检测
A基础题
1、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
2、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
A.较大的比热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热值 D.较高的凝固点
3、煤油的热值大于酒精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油比酒精含有的热量多
B. 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煤油放出的热量要多些
C. 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利用煤油刚好能烧开一壶水,那么利用酒精则不能烧开这壶水(热效率相同的条件下)
D.通风条件好,供氧越充足,两种燃料的热值就越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B. 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单位质量的该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少
C. 燃料的热值越小,放出相等的热量时,燃料用量越少
D. 燃料燃烧的越充分,其热值就越大
B提高题
5、一个含0.6 kg无烟煤的蜂窝煤,能烧开5瓶水,而0.6 kg的液化气可以供
普通人家一天做饭、烧开水、洗澡用水。
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的不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是9kg,从20℃到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效率是。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6、在一次某新型号的汽车测试中,让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受到的阻力是3.0×103N,消耗汽油1.2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
汽油的热值为q=4×107J/kg,求:
(1)在测试中,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W;
(2)该型号汽车的热机效率η。
C中考链接:
7、(2014中考济宁)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1、不相同
2、C
3、C
4、B
5、热值 14.82%
6、(1)1.44×107 J
(2)30%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