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断乳期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心理发展与认知发展)模拟试卷1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心理发展与认知发展)模拟试卷1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心理发展与认知发展)模拟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个体心理发展中,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阶段是 ( )(分数:2.00)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解析:解析:少年期是个体身心飞跃发展的时期,又被称为“危险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做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能摆脱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3.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分数:2.00)A.不平衡性B.顺序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解析:解析: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4.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 )(分数:2.00)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解析:解析: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有 ( )(分数:2.00)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同化顺应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成熟同化平衡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儿童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因此涉及的重要概念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6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6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简答题理解问题参考答案:参考解析: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单选题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_____教育原则。

A : 启蒙性B : 发展适宜性C : 活动性D : 综合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要求发挥各门课程的多种功能。

题中所述只发挥了各种课程某一方面的功能,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故选 D。

3、单选题“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_。

A :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 : 知行统一的原则C :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 : 严格管理学生原则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由马卡连柯提出来的,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简答题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

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

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

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

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

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十部软弱无力。

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请结合案例,试分析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而貌?参考答案: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八年级“心理断乳期”的平稳过渡——浅谈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

八年级“心理断乳期”的平稳过渡——浅谈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

八年级“心理断乳期”的平稳过渡——浅谈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杨建华(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1)摘 要:在一个学生的整个中学时期,八年级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危险”的阶段,我们将八年级的学生暴露出的现象称为“八年级现象”。

八年级是人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是典型的“心理断乳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本文拟对“八年级现象”的特征和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家庭教育的对策,以期对八年级学生的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八年级 心理断乳 家庭教育 对策引言初中阶段,孩子发生了“身心巨变”,其中以八年级学生的变化尤为明显。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北京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提出“八年级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和“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

由此可见,八年级是人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八年级学生的教育效果和成败将直接决定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八年级现象”特征“八年级现象”表现为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叛逆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易受外界影响﹑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激动暴躁﹑凭感情行事、寻衅闹事等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通过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我们发现14岁左右的孩子(相当于八年级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

[1]八年级是非观念差,容易学坏。

他们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染头发”“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上网成瘾”“抽烟”“早恋”“不听劝导顶撞师长”等等。

[2]二、“八年级现象”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1.岁是绝大多数八年级孩子所处的年纪,此时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甚至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在这些问题上加以引导。

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性知识教育采取闭塞的态度,使此时的学生产生了青春期烦恼。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之关于“心理断乳期”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之关于“心理断乳期”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之关于“心理断乳期”第一篇: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之关于“心理断乳期”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之关于“心理断乳期”关于“心理断乳期”很多学员都容易理解错,有时候也不确定心理学断乳期到底是哪一时期。

但是,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都会出现关于“心理断乳期”的题,湖南中公教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出一下习题:2009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2011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真题中出现过心理断乳期的题: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那么“心理断乳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公教师考试网为大家详细介绍:进入青春期前的初中阶段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

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

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特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

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尊心敏感脆弱,但常常在行为上表现出相反的状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对自己的当下不满意,对自己的过去还存在疑惑。

这个时期,是他们成长的时期,是蜕变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是相当艰难痛苦的,因为许多孩子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情绪上的不安定和反复。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教育学形考任务3和4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教育学形考任务3和4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教育学》形考任务3网考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属于()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直观性原则2.教师在教学中所遵循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正确答案】因材施教原则3.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又要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这是贯彻()教学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4.引起学习动机,是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正确答案】心理准备5.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正确答案】理解知识6.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正确答案】心理咨询法7.“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正确答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8.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正确答案】品德评价法9.以下内容中不属于隐性德育内容的是()。

【正确答案】德育班会10.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或情境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正确答案】陶冶教育法11.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德育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长善救失12.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规范性的内容和()的内容。

【正确答案】意义性13.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的德育原则。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青年期是指十五、十六岁--十七、十八岁这个年龄阶段。

因为青年期一直要延续到二十五岁,所以又把这个时期叫作青年早期。

青年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宝贵的黄金时期。

青年人精力充沛,富于创造力,充满热情,朝气蓬勃。

青年期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达到成熟,开始走向生活的时期。

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是心理性的断乳期。

所谓心理性断乳,就是指青年将要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

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叫作心理性断乳。

心理性断乳是受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对那些娇生惯养的青年来说,独立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青年不仅生理上达到成熟,而且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也逐渐达到成熟。

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一)青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青年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学了很多反映自然、社会和精神方面的系统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青年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少年抽象逻辑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属于经验型的。

青年由于学习很多抽象的理论,科学的定理和公式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等,这就促使他们理论型思维发展起来。

但对很多青年来说,他们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具体的经验材料。

青年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能力增强了,特别喜欢争论问题,愿意提出创见,不以现成答案为满足。

他们对教师和别人的观点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

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二)青年的交往与情感生活。

在少年期,由于成熟感的产生,从而引起少年与成人交往中的冲突现象,在青年期仍在继续着。

有些青年往往把内心世界,自己的情绪体验对长一辈的父母等人长期地隐蔽起来。

他们认为最了解自己的是年龄相仿的同辈朋友、同学和伙伴,而不是父母。

青年对待同志关系、友谊、爱情的态度有了改变。

少年渴望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共同活动,这已成为他们的需要。

少年只要参加到集体生活中去和朋友在一起,就感到满足。

而青年更关心的是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权威,如果一个青年在集体中没有威信,没有一定的地位,他就会感到忧虑和不安。

平稳度过青春期

平稳度过青春期

平稳度过青春期作者:来源:《警戒线·守护生命》2018年第05期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

身体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成熟和进步。

什么是第二次断乳期?怎样平稳度过第二次断乳期呢?青春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青春前期:指女孩月经初潮或男孩首次遗精出现前的身体发育突增阶段,一般持续2~3年。

特点:以身高、体重的突增为主,是人体成熟前的一个迅速发育阶段,也称为生长加速期。

女孩为10~12岁(或9~12岁),男孩为11~13岁(或10~13岁)。

2.青春中期:指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后的3~4年。

特点: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出现月经初潮或遗精,又称性成熟期。

此阶段身高、体重发育速度减缓。

女孩为13~16岁,男孩为14~17岁。

3.青春后期:指从第二性征已基本发育如成人,身高、体重基本停止发育在这一阶段。

一般持续约3年。

特点: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

女子为17~23岁(或17~19岁),男子为18~24岁(或18~21岁)身体与心理成长的错位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意识十分强烈,希望与成人获得同等的地位和权力。

而事实上,青少年在认识行为上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遇到困难又不得不去请教父母和老师。

尤其在今天,有些父母过分地保护和干涉,而对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不足,致使其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差。

一个人的成熟,需要经过两次“断乳”:第一次是生理上脱离对母乳的依赖,显示自己已能独立汲取和消化自然界的营养;第二次则是摆脱成人的扶持,显示自己已不需家庭的照管,而成为一名平等和独立的社会成员。

这种脱离被称为“心理断乳”。

据说原始部落还举行各种仪式,提醒青少年已在心理上断乳,步入成人行列。

然而,这种“心理断乳”并不像实际断乳那样有明显的界限,它的标志往往是模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摘要:现在有的孩子不服从管教,父母一说就顶嘴,让父母很头疼。

孩子顶嘴当然是坏习惯,是一种出气的方法,带有挑战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离家出走。


此,面对
现在有的孩子不服从管教,父母一说就顶嘴,让父母很头疼。

孩子顶嘴当然是坏习惯,是一种出气的方法,带有挑战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离家出走。

因此,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谨慎应付,科学处理。

12岁的孔佳宜星期六想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然后看场晚上7点的电影,大约9点半以后再回家。

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孔佳宜的要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货公司、看电影吗?”“妈!求求你让我去嘛!”孔佳宜不停地说服妈妈:“其他的同学都去过了,只剩下我。

她们都笑我像个小木偶一样,什么事都不会自己做!”“可是,让你们自己去逛商场我真的很不放心。

”妈妈回答。

“大家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行!”孔佳宜开始掉眼泪。

“孔佳宜,我先打电话给小萍的妈妈,”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和资讯来做决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妈妈是怎么决定的。

”“你打电话来真好,”接到孔佳宜妈妈来电,小萍的妈妈说,“小萍和孔佳宜一样,吵个不停,说的话也都一样。

我之前打过电话给担妮亚的妈妈,她的情形也一样。

”“那我们是不是该一起商量,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比较好。

否则,听孩子说起来,我们好像很不近人情,把她们当木偶一样操控在手里。

”孔佳宜
妈妈笑着说。

最后,妈妈们决定让孩子们星期六去逛百货商场两个小时,晚上如果要看电影,必须有一个大人陪同。

这样,孩子有某种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较安心。

“妈!这种规定太无聊了吧?”孔佳宜不以为然。

“宝贝,规定就是规定。

你可以决定遵守它,去逛街看电影;或者干脆不去。

你自己想一想。

”妈妈平静地回应。

孔佳宜决定遵守规则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

去了几次以后,她们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逛的,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想去逛想到要疯了。

如果当初没有尝试的机会,孩子自然无法亲身
体验,也不会有想法上的转变。

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想摆脱父母的控制,渴望独立。

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扛。

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面对孩子的这种问题,父母应当这样处理:
1、不要轻易责备孩子
常常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

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甚至记仇。

所以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
情愿接受。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对有问题的孩子,可以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不摆父母的架子。

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奋发向上,成为有作为之人。

再者,爱顶嘴的孩子很有见识、内涵和智谋,只要正确引导,
他们会早日成才的。

3、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
对顶嘴的孩子,不要谩骂、不要体罚。

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

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

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你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

这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学
会从各种困境和挫折中摆脱出来。

4、允许孩子拥有更多自由
孩子到了学龄时期,不妨适度给他一些空间,教他为自己负责,例如:可以骑脚踏车去同学家,到了先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等等),等他渐渐长大,才会懂得如何安排更多的自由、接受更大的挑战。

过度的保护或管束只会阻碍他的成长和能力的养成。

5、订立明确的范围
如果孩子要求更多的自由,在答应他的同时,要让他明确地知道自由的范围。

例如:“你可以去朋友家玩,可是我要知道你去谁家,什么时候网来,还有,到了以后要打电话回家。


这样,你比较放心,也可以观察孩子是否负责任,做到你所交待的事情。

6、适当对孩子进行惩罚
如果孩子滥用某项自由,没有遵守事先的约定,剥夺他的自由和权利一段时间以为惩戒,然后再给他机会,看他是否有所改进。

例如:“我事先已经告诉过你,脚踏车不可以骑到大马路上去。

现在罚你这个星期不准骑脚踏车。

下个星期再骑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规则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