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聚氨酯弹性体增韧聚甲醛改性研究

聚氨酯弹性体增韧聚甲醛改性研究
孟永智;方伟;孙亚楠;杨玮婧;田广华
【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年(卷),期】2015(044)005
【摘要】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及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两种TPU对POM均有明显的增韧效果,TPU1的增韧效果更好,当POM/TPU1的比例为
100/18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15%.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孟永智;方伟;孙亚楠;杨玮婧;田广华
【作者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研发中心,宁夏银川750411;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研发中心,宁夏银川750411;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研发中心,宁夏银川750411;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研发中心,宁夏银川750411;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研发中心,宁夏银川7504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8
【相关文献】
1.聚氨酯弹性体增韧聚甲醛改性初探 [J], 郁洪翔
2.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J], 傅全乐;李齐方;丁筠;乔辉
3.弹性体和刚性粒子对聚甲醛的增韧改性研究 [J], 蔡菁菁;张明非;蔡绪福
4.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增韧的研究 [J], 谢刚;耿凯;王鹏;唐瑞敏;江晓翊;范雪蕾
5.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增韧聚甲醛的研究 [J], 谢刚;王鹏;耿凯;唐瑞敏;张新;范雪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氨酯增韧聚甲醛的研究

Study on Polyurethane Toughened Polyformaldehyde
LI Yingwu1 ꎬ JIANG Yihong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ꎬ Jilin University ꎬ Changchun 130023 ꎬ China ꎻ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摘 要: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醛( POM) / 热塑型聚氨酯( TPU) 复合材料ꎬ研究了 TPU 添加
比例和不同相容剂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ꎮ
关键词:聚甲醛 ꎻ 热塑型聚氨酯 ꎻ 增韧 ꎻ 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Q32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3467(2019)12 - 0016 - 03
容剂对复合材料流体行为、力学性能的影响ꎬ制备出
团ꎻ冲击测试试验仪ꎬQTM1000 型深圳三思纵横科
市 三 思 泰 捷 电 气 设 备 有 限 公 司ꎻ 鼓 风 干 燥 箱ꎬ
[6 ]
TREDWIN C Jꎬ GEORGIOU Gꎬ KIM H Wꎬ et al.
WHT1 1 8 5 - EC 烟 台 万 华 ꎻ 三 聚 氰 胺 ꎬ 中 原 大 化 ꎻ
MDI - 100 (4ꎬ4 二 苯 基 甲 烷 二 异 氰 酸 酯) ꎬ 烟 台 万
华ꎻ抗氧剂ꎬ245 天津利安隆ꎮ
1. 2 主要仪器及设备
双螺杆挤出机ꎬ16MM 型美国莱伯泰科公司ꎻ注
POM 进行了研究ꎬ表明聚酯型聚氨酯对 POM 的增
ing blending with twin screw extruderꎬthe effects of adding proportion of TPU and different volume en ̄
超细复合粉体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超细复合粉体改性聚甲醛的研究材料学专业研究生白时兵指导教师王琪教授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摘要聚甲醛(POM)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用广泛。
但聚甲醛分子链结构规整.无侧基,易结晶,形成大球晶,缺口敏感,缺口冲击强度低,韧性差,目.与其它改性剂相容性差,难以增韧。
本文采用超细复合粉体改性聚甲醛,在系统研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对聚甲醛的增韧作用及无机超细粉体对聚甲醛改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了TPU包覆超细碳酸钙的超细复合粉体,用以改性聚甲醛,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改性剂的优势互补,大幅度减少TPU用量,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聚甲醛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一、研究了TPU对聚甲醛的增韧机理,研究9种TPU对聚甲醛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软、硬段比例和长度合适的5#TPU作为改性剂,研究其含量、加工温度对聚甲醛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弹性体可有效降低聚甲醛结晶度,提高其韧性和热稳定性能。
当TPU含量为40%时,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含量为45%时,聚甲醛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2倍,韧性的提高部分来在TPU的高弹性,部分来自聚甲醛结晶度的降低。
二、利用超细碳酸钙和超细滑石粉改性聚甲醛,研究了填料的种类、粒度、含量、偶联剂处理方式对聚E;}=I醛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重质碳酸钙和滑石粉可增强聚甲醛。
超细轻质碳酸钙可增韧、增强聚甲醛,其原因是超细轻质碳酸钙可提高聚甲醛的结晶度,细化晶粒。
超细轻质碳酸钙粒度越细,改性效果越好:KH.550+ON330混合偶联剂处理的超细轻质碳酸钙可有效提高聚甲醛的冲击强度。
此外,超细轻质碳酸钙可改善聚超细复合粉体改性聚甲醛的研究甲醛的耐热性能。
三、利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制备了以球形超细轻质碳酸钙为核,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为壳的超细复合粉体,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及对聚甲醛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制备的TPU/CaC03超细复合粉体,粒径约501am,复合粉体中TPU呈片状,片厚小于200rim,宽约5um,经热处理后可得到TPU包覆CaC03的超细复合粉体,该复合粉体对聚甲醛的增韧效果优于常规共混方法,在超细复合粉体含量为10%(TPU含量为6.5%)时,缺口冲击强度达15.3kJ/m",是聚甲醛缺口冲击强度的2.3倍.比常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高约1倍,拉伸强度达52MPa,比缺口冲击强度相同的POM/TPU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高12MPa。
聚甲醛的强韧化改性研究

摘
要 : 别 以 热 塑 性 聚氨 酯 和 短 切 玻 璃 纤 维 为 增 韧 剂 和 增 强 剂 , 传 统 的 共 混 方 式 , 聚 甲 醛 进 分 以 对
行 了增韧和增 强改性研 究 , 获得 了 强 度 和 韧 性 同 时提 高 的 改 性 材 料 。
关 键 词 : 甲醛 ; 塑 性 聚氨 酯 ; 璃 纤 维 ; 韧 ; 强 聚 热 玻 增 增
有上 升 。作 为三元 增 强体 系 的韧 性 基体 , 6 J 二元 增
;
韧体 系的形态结构是 非常重 要 的。图 3展 示 的是这 种 基体的微 观 形 态结构 ( 中聚 甲醛/ 其 聚氨 酯/ 容 增
剂 R的配 比为 5/ 0 5 。从 图 3的 S M 照片可 以 54 / ) E
2 P I/ P / ̄ 三元复合材 料 的制备及 性 能 OV T U (= I
2 1 原材 料 .
共 聚 甲醛 ( o—P C OM , 2 F 0—0 ) 韩 国 三 菱 2: 公 司 产 品 ; 酯 型 热 塑 性 聚 氨 酯 ( U — J, 聚 TP z 58 )天津尧舜聚氨酯弹性体有限公 司产品 ; 10 : 增 容 剂 R: 自制 ; 璃 纤 维 ( , 径 9 t : 营 九 玻 GF 直 p m) 国
韧性 不 高 的 问题 。若 用 弹 性 体 对 其 增 韧 , 韧 性 其 虽可 改 善 , 损失 了材 料 宝 贵 的 刚 性 , 却 因此 , 对其
进行 强 韧化 研 究 一 直 是 本 学 科 关 注 的 热 点 课 题 。
本 项 目在前 期 工作 中用 弹性 体 增 韧 聚 甲醛 取得 良
10 0 承德 材料 试验 机厂 ; 00 , 冲击试 验 机 : J 0 U 一4 ,
我国聚甲醛改性研究进展

发 现 均 聚 甲醛 用 量
,
综合 性 能得 到 改 善
主要 性 能指标 为
强 度为
当增容 剂 制得 的
一
的质 量 分 数 为
一
,
在。
,
一
。
时
共 聚 甲 醛 均 聚 甲 醛共 混 物 的 如使用母料法效
。
合金 的
。
缺 口 冲 击 强 度 有较 大 的 提 高
果 更佳
,
拉伸 强 度
,
缺 口 冲击
一
其 成 核效果 更 为 显 著 填 充 与增 强 改 性
《上 海 塑 料 》
・ ・
年
月第
期
总
期
专论与综述
我 国 聚 甲醛改 性研 究进展
刘雨晴
扬 子 石 化公 司研 究院信 息 室
,
南京
,
摘
要
简单 介 绍 了我 国
阳 共混 增韧
的生 产 发 展 状 况
,
综 述 了我 国
改 性研 究 进展
,
并提 出了
改 性研究发展建
关键 词
填充
改性 国 内的
聚 甲醛
。
。
,
简称
。
,
又称
,
开 始 三 聚 甲醛开 环 聚合 的研 制
,
年在 实 验 室
, ,
为 聚 氧 化 甲烯
、
分 子 主 链 中含有
、 、
一 链节
是
尺
打 通 了 包 括溶 液法 聚 合在 内的 工 艺全 过程 年 在 完成 了 单体制 备 工 艺 的基础 上
的共 聚 甲 醛 生 产装 置
,
高熔点 高密度
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

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摘要:聚甲醛作为工程塑料之一,性能优秀,在工业生产领域能够替代多数金属被制作出多种工业部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为此,文章在阐述聚甲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聚甲醛生产工艺和适用领域的需要,就聚甲醛的性能改变问题予以探究。
关键词:聚甲醛;生产工艺;改性技术;应用聚甲醛是第三大通用工程塑料,产能仅次于尼龙和PC,近几年,在国内建材、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国内聚甲醛工程塑料项目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导致产能集中释放,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
为了能够扭转这样的局势,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聚甲醛生产加工工艺。
一、聚甲醛的特性聚甲醛树脂也被称作是聚氧化亚甲基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劣的热塑性材料,这类材料在使用的时候显示出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的特点,且刚度和力学性能适合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实现。
聚甲醛是一种高密度、高结晶性的无支链线性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物理机械性能,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用。
聚甲醛具有良好的刚性强度,是工程塑料中机械性能最接近金属材料的品种之一,具有耐摩擦、耐疲劳、密度高、润滑性良好的特点,聚甲醛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表一所示。
聚甲醛还具有吸水性良好、尺寸大小稳定、抗拉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性强度高的特点,即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聚甲醛仍然会显示出理想的抗蠕变、抗冲击的特点,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但是出实际应用上来看,聚甲醛也具有自身应用的局限,比如冲击韧性低、缺口敏感性大、耐热性差、摩擦系数大,这些缺陷限制了聚甲醛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能够解决聚甲醛的性能问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彼此结合的手段来对聚甲醛实施改性处理。
表一:聚甲醛的物理力学性能二、聚甲醛生产工艺现状分析工业领域生产聚甲醛的方法包含气态甲醛法、三聚甲醛法,当前,国内一般使用三聚甲醛分析方法,所获得的产品为均聚甲醛、共聚甲醛。
(一)均聚甲醛均聚甲醛是甲醛溶液和异辛醇反应后,经过脱水、热裂解得到的精制甲醛,这类材料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液相聚合,聚合之后使用醋酐酯化封端处理。
聚甲醛的研究进展

聚甲醛的研究进展聚甲醛1955年前后杜邦公司由甲醛聚合得到甲醛的均聚物。
聚甲醛为热塑性结晶聚合物。
由于其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又称聚氧亚甲基。
英文缩写为pom。
聚甲醛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
均聚甲醛就是甲醛或是三聚甲醛的均聚物,碳-氧键的存有并使大分子民主自由转动难,因此它的流动性不好,液态的冲击强度低。
共聚甲醛就是三聚甲醛和二氧五环的欢聚体,其主链上存有碳-碳键,碳碳键对水解存有中止促进作用,因此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好。
均聚甲醛的结构式聚甲醛(pom)就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存有“夺下钢”、“超钢”之表示。
它就是一种没侧链,高密度,低结晶性的线性聚合物,具备出色的综合性能够。
它的力学性能主要整体表现为存有相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在很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都具备较好的自润滑性;具备较好的耐热烦躁性;摩擦性能非常出色;尺寸稳定性不好,产品的尺寸精度高。
pom以高于其他许多工程塑料的成本,正在替代一些传统上被金属所攻占的市场,例如替代锌、黄铜、铝和钢制作许多部件,自问世以来,pom已经广为应用于机械、日用轻工、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
当然随着对pom进一步的研究,pom在很多新领域也崭露头角,例如医疗技术、运动器械等方面,pom也整体表现出来较好的快速增长态势。
接下来就总结一下pom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首先在机械方面由于聚甲醛具备硬度小、耐热、耐烦躁、冲击强度低、尺寸稳定性不好、存有自润滑特点,因而被大量用作生产各种齿轮、滚轮、轴承、输送带、弹簧、凸轮、螺栓及各种泵体、壳体、叶轮摩擦轴承等机械设备的结构零部件。
在汽车工业中聚甲醛的应用量也是较大的。
用聚甲醛制作的零件具有减少润滑点、耐磨、便于维修、简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铜材等良好效果。
代替铜制作汽车上的半轴、行星齿轮等不但节约了铜,而且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建筑中,由于其硬度小、耐热、耐烦躁、冲击强度低,pom可以搞自来水龙头、窗框、盥洗盆、水箱、门帘滑轮、水表壳体和水管接头等。
聚甲醛的韧研究进展

作者 简介 : 洪成海 【9 4一) 男( 17 . 朝鲜旗) 吉林进化^ . . 延边 大学化工与 高分子科学 幕助教 . 硕士
维普资讯
前 为 止 , U 是 唯一 被公 认 的 聚 甲醛 的最 有 效 的抗 冲 击 改 性 剂 . TP
1 1 聚 甲醛 / 塑 性 聚氨 酯 ( OM / P 共 混 体 系 . 热 P T U)
TP 是一种既具有 橡胶 弹性 又具 有热塑性 的综合 性 能优 良的 弹性 体 , TP U 与 U共 混改
C ln s 司 和 日本 聚 合 物 塑 料公 司也 推 出 P e e a e公 OM/ P 合 金 , 品名 分 别 为 C l nT u h T U 商 e o o g x c 和 :于 3 ;T / A一1 H 等 . 5
性聚氨酯弹性体 ( 异氰酸酯与 乙二醇 合成 的聚醚类 弹性体 ) 以上方 案除 了用热 塑性 聚氨 - .
酯 ( U) 韧 聚 甲醛 实 现 工 业 化 生 产 以外 , 它 均 因其 用 料 及 加 工 复 杂 、 本 较 高 、 韧 效 TP 增 其 成 增
果不 佳 ( 改性 后 的聚 甲醛 缺 口冲击 强度 多在 9 / 左右 ) 而仅 限于文献和 专利报导 . 目 8Jm , 到
延 边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2 8卷
性 的 目的 是 提 高 其 缺 口冲击 强 度 . uP n 公 司采 用 机 械共 混 和 接 枝 共 聚 的 方 法 制 成 的 超 D ot
韧性 P M/ P 合金其 缺 口冲击强度要 比纯 P O TU OM 树脂 提高 1 7倍 , 到 9 6Jm[ . 达 0 i 3 此外 ,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lanivelu 等[1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得了 TPU 增韧 POM 样品,并测试了其部分力学性能,发现随 TPU 含量增高,POM / TPU 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随之增高,而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降低的趋 势。当 TPU 含量为 30% 时,其冲击强度增加效果最 为明显,达到纯 POM 的近 9 倍; 同时发现,当剪切 速率较高时,共混物的黏度 较 POM 或 TPU 的 黏 度 低,有利于分散相粒子的细化。而任显诚等[14] 采用 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 POM / TPU 复合材料,并进 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OM 经 TPU 共混改性之后, POM 的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减小,POM 缺口敏感 性降低,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丁腈橡胶 ( NBR) 也是用作增韧 POM 的弹性体 之一,因为高丙烯腈 ( AN) 含量的 NBR 和 POM 的 溶度积参数相近,且其分子上的氰 ( CN) 基或双键 可以捕捉 POM 分解时产生的甲醛及大分子自由基, 可以改善 NBR 与 POM 间的相容性。
1985 年 Margolina 等[6] 提出了临界基材韧带厚 度的概念,并指出临界基材韧带厚度是决定脆韧转变 的唯一因素。当基材韧带厚度大于临界基材韧带厚度 时,增韧共混材料以脆性方式断裂; 反之,将发生脆 韧转变,材料以韧性方式断裂。 1. 1. 4 空穴化理论
1999 年,Van der 等[7] 研究发现在低温或高速 形变过程中,橡胶相粒子赤道面处应力集中效应最 大,易形成微孔。同时,橡胶粒子的泊松比与基体相 比要高,断裂应力值较低,其自身内部会产生空洞。 这些微孔和空穴的形成可吸收能量,促使基体发生脆 韧转变。 1. 2 刚性粒子增韧
3 弹性体增韧 POM
弹性体共 混 改 性 POM,可 明 显 改 善 材 料 的 韧性。但由于 POM 大多聚合物相容性差,可用 来增韧改性 POM 的弹性体种类较少。目前主要 包 括 热 塑 性 聚 氨 酯 ( TPU ) 、 丁 腈 橡 胶 ( NBR) 、三 元 乙 丙 橡 胶 ( EPDM ) 和 乙 烯 - 辛 烯共聚物 ( POE) 等。 3. 1 TPU 增韧
与弹性体增韧聚合物相比,刚性粒子在提高材料 耐冲击性能同时,也能够改善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耐 热性等其他性能,为增韧改性聚甲醛提供了新途径。 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人们提出了刚性有机填料 的 “冷拉” 机理和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机理。 1. 2. 1 刚性有机填料的 “冷拉” 机理
1984 年,Kurauch 等[8] 研究发现有机刚性粒子 增韧聚合物受到拉伸时,由于分散相粒子和基体的杨 氏模量和泊松比之间的差别在分散相赤道面上产生一 种较高的静压强。当这种静压力大于刚性粒子塑性形 变所需的临界静压力时,分散相粒子易于屈服而产生 冷拉,发生大的塑性变形,从而可以吸收大量的冲击 能量,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 1. 2. 2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机理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增韧改性聚甲醛 ( POM) 的研究进展,从弹性体增韧,刚性粒子增韧,合金化增韧等三方
面介绍了聚甲醛增韧机理以及影响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增韧改性聚甲醛 ( POM) 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聚甲醛; 增韧; 弹性体; 刚性粒子; 合金化
中图分类号: TQ326. 51
文献标识码: A
Mehrabzadeh 等[17] 同 样 制 备 了 POM / TPU 增 韧 改性材料,并经过实验发现通过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 氰酸酯 ( MDI) 可以提高 POM / TPU 的冲击强度。因 此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增容剂,可以进一步提 高 TPU 的增韧效果。温变英等[11] 在制备过程中添 加增容剂 G,制得 POM / TPU 增韧材料。结果表明, 随 TPU 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韧性也随之增加; 另 外,增容剂 G 的添加使分散相粒子发生细化,从而 在粒径达到临界值时实现脆韧转变,冲击强度大幅度 提高。Gao 等[18] 以 POM 和 TPU 为原料,通过添加 SEBS-g-MA 作增容剂,制得超弹性改性 POM。实验 表明,POM / TPU 的超弹性行为在常温下无法得到, 但是通过添加 5% SEBS-g-MA 可以达到。并通过研究 发现,尽管晶粒尺寸对材料的冲击强度有决定作用, 但是微粒间距及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也对冲击强度有重 要影响。刘春林等[19] 通过添加异氰酸酯预聚物提高 了 POM / TPU 共混材料的韧性。这是因为异氰酸酯预 聚物能够促使 TPU 在 POM 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同时 也增强了 TPU 与 POM 界面间的作用,细化了球晶。 3. 2 NBR 增韧
分散相颗粒间距和颗粒粒径的影响: 一般情况 下,对弹性体增韧 POM 体系而言,当分散相颗粒间 的平均粒子间距小于临界粒子间距,材料才能发生脆
-韧转变,其粒间距越小,则材料的韧性越好; 在粒 间距相同的情况下,大粒径颗粒之间的应力场可相互 叠加,从而达到脆-韧转变[10]。
两相间相容性的影响: 只有当两相具有一定的相 容性时,界面才能将粒子受到的应力转移到基体上, 促使材料韧性的增强; 另外,由于 POM 分子链上无 侧基无功能性基团,与其他聚合物的相容性极差,所 以提高 POM 与 分 散 相 之 间 的 相 容 性 是 增 韧 改 性 的 关键[11]。
保持 POM 本身性能的同时,也改善了合金的韧性、 耐磨性等指标。本文以上述三方面简要介绍了 POM 增韧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增韧改性聚甲醛面临的问题 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1 增韧机理
1. 1 弹性体增韧 弹性体增韧是提高 POM 的冲击强度的有效方法
之一,为进一步解释其增韧机理并对实验作出相应的 预测,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一些重要的理论相继被提 出,主要有多重银纹理论、银纹-剪切屈服理论、逾 渗理论以及空穴化理论等。 1. 1. 1 多重银纹理论
程振刚等[15] 采用不同种类的 TPU 对聚甲醛进 行增韧改性并比较其增韧效果。结果发现,聚己内酯
第 40 卷第 5 期
曹志奎,等: 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3·
共聚酯型 TPU 的增韧效果较好; 且 TPU 的用量对增 韧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 TPU 用量为 40% 时, 由于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冲击性能发生突变, 增韧效果最佳; 同时发现,添加剂发生部分迁移,影 响了 POM 的结晶 过 程。谢 刚 等[16] 对 POM / TPU 共 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测 试,发现随着 TPU 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冲击强 度和断裂伸长率随之增加; 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弯曲模量和硬度随之降低。
加工条件的影响: 作为热塑性树脂,POM 的微 观形态结构受加工条件 ( 温度、温度梯度、流动速 率、压力等) 的影响较大。对弹性体增韧 POM 体系 而言,加工条件不但影响 POM 的结晶行为,而且是 决定分散相在基体中分散形态的重要因素,加工过程 中的剪切越强,分散相就越细化均匀。另外聚甲醛在 受热过程中易降解,过强的剪切会引起 POM 的分解, 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
( 1. Kaifeng Longyu Chemical Co. ,Ltd. ,Henan Coal Chemical Group,Kaifeng 475201,China; 2. Kaifeng key Laboratory of POM-based New Materials,Kaifeng 475201,China)
1970 年,Bucknall[5] 研究表明,在增韧共混材
作者简介: 曹志奎,男,1979 年生,化工工程师,主要从事聚甲醛生产和研发。caozhikuichem@ 163. com
·2·
塑料工业2012 年 Nhomakorabea料试样的拉伸过程中,银纹化与剪切屈服同时存在。 剪切变形导致了高分子的取向接近于拉伸方向,从而 利于银纹生长。剪切带与银纹的这些相互作用,促使 了材料的韧性得到增强 1. 1. 3 逾渗理论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ughening polyoxymethylene ( POM ) was reviewed. And the toughening mechanism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ghening POM with elastomer,rigid particles and alloying were described,the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oughening POM were also suggested.
Keywords: POM; Toughness; Elastomer; Rigid Particle; Alloying
聚甲醛 ( POM) 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以其 优良的力学性能、自润滑性、抗蠕变性及耐磨损性, 广泛应用于汽车、建材、化工、电子、轻工、机械等 行业。POM 优异的性能源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其 线性的分子链构型,具有结构对称性高、规整性高等 特点,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结晶能力,并保持优良的 力学性能。但该线性结构致使 POM 缺口敏感性较大、 耐热性差,极大地限制其适用范围。长期以来,在改 性 POM 研究中,增韧改性 POM 的研究尤为活跃,其 意义在于降低或消除 POM 缺口冲击强度低的缺陷, 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拓展。
目前,POM 增韧改性主要研究方向有弹性体增 韧改性、刚性粒子改性、合金化改性等。其中,弹性 体增韧 POM 是最为常见的方法[1-2],该方法不但可 大幅度提高 POM 的冲击强度而且工艺操作简单易行; 现今,刚性粒子增韧 POM 也备受关注[3],因其在提 高材料耐冲击性能同时,也使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耐 热性等有所改善; 合金化改性是将 POM 树脂与 CoPA ( 热塑性弹体) 、LDPE ( 低密度聚乙烯) 、HDPE ( 高密度聚乙烯) 等树脂及添加剂按适当配比在一定 温度和剪切应力下进行共混得到 POM 共混合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