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 到卖了2700元。
都是在求几个几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知识运用
1. 做一做。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 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一: (1)每间教室装多少块玻璃?
8×6=48(块)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48×16=768(块)
方法二: (1)16间教室共有多少扇窗子?
6×16=96(扇)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8×96=768(块)
8×6×16
8×(6×16)
=48×16
= 8×96
=768(块)
=768(块)
答:一共要安装768块玻璃。
三、知识运用
2. 练一练。
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 星期(7天)跑多少米?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45×12×5 =540×5 =2700(元)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60×45=2700(元)
12×5×45 =60×45 =2700(元)
二、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
回顾与反思
单价 × 数量=总价
方法一: 400×2×7=5600(米)
方法二: 400×(2×7)=5600(米)
答:她一个星期跑5600米。
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 共卖了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你是从哪两个条件开始思考的? 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丨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将两步连乘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教师讲解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两步连乘的计算。
3. 实际问题解决(1)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总结解题方法。
4. 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给予指导和鼓励。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步连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问题解决”环节。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6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讲解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作业,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3/4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还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教学内容中,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认为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概念。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注重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17

再算( 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再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5×4=20(个) 20×6=120(盆)
5×6=30(盆) 30×4=120(盆)
熟能生巧
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0箱葡萄,6辆这样的卡车3次一共运走多少箱葡萄?
鱼跳龙门往上游。
一褴个褛再人 衣如内算果可胸藏4只无志大。小志,动既物使再一有壮共丽的运举多动也少称不千上克是伟。人。
2×4=8(筐) 再算一共运多少千克。
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得并意非时 神应仙善才4待能0他烧×人陶,器4因,=为有1你志6失的0意人(时总千会可需以克要学他得)们精。手艺。
20×8=160(千克)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桐山万里丹山路,雄风清于老风声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桐山万里丹山路,雄风清于老风声
2、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3、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40×4=160(千克)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3、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 先算(
),再算(
)
40×5=200(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用两步连乘解决Leabharlann 际问题每袋都有5个乒乓球; 乒乓球每个2元; 要买6袋。
方法一:
先算(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再算( 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教案: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6页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例1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学校买了8箱苹果,每箱有5盒,每盒有12个苹果。
我们需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步连乘来解决。
我们计算一共有多少盒苹果,即8箱乘以5盒。
然后,我们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即上一步的结果乘以12个。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解问题,并运用两步连乘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两步计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例1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两步连乘来解决这个问题。
3. 讲解:在黑板上展示例1,并用粉笔解释如何通过两步连乘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计算一共有多少盒苹果,即8箱乘以5盒。
然后,我们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即上一步的结果乘以12个。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的计算。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集体讲评,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
5. 拓展练习:出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讲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学校买了8箱苹果,每箱有5盒,每盒有12个苹果。
8箱 x 5盒 = 40盒40盒 x 12个 = 480个一共有480个苹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学校买了8箱苹果,每箱有5盒,每盒有12个苹果。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480个2. 学校买了3箱橙子,每箱有4袋,每袋有15个橙子。
一共有多少个橙子?答案:180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例1的学习,掌握了两步连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出示图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师逐一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题。
出示例题。
师: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方法一:52=10106=6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二:65=30302=6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26=12125=60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
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
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6节内容,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两步连乘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能够将这个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和练习题,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文具,比如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西瓜,每个西瓜的重量是5千克,那么这3个西瓜一共重多少千克?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解答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小明的妈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30克,那么这2个苹果一共重多少克?学生们可以独立解答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步连乘的公式,并标注出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两步连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4个橘子,每个橘子的重量是20克,请问这4个橘子一共重多少克?答案:这4个橘子一共重8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两步连乘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出现计算错误。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步连乘的方法。
我还可以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一下,除了两步连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两步连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两步连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两步连乘的过程。
2.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发现两步连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课本和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篮球,告诉学生篮球的价格是80元,然后问学生买两个篮球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