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上册数学1到8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1到8单元知识点总结

尊敬的读者: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还有长度、容积、时间、面积等实际问题的应用。

本文将对三年级上册数学1到8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第一单元:认识整数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认识到整数是自然数和0的集合,掌握了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带括号的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认识数字这一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读法,数的顺序排列,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字的规律和数的性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第三单元:加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加法计算,包括没有进位的加法、有进位的加法等,同时还学习了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四、第四单元:减法减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我们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了减法的练习,掌握了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特点,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第五单元:加减法的综合运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并进行计算,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乘法表的记忆和练习,逐步提高了乘法的技能。

七、第七单元:认识除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整除和余数的概念,解决了实际问题中的分组分配和均分等计算。

八、第八单元:长度长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量,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了长度计量的基本技能。

通过以上八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坚持,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整数、认识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加减法的综合运用、长度,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后续数学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学霸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学霸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一、四则运算1. 加法:两个数的和是它们的总数。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3. 乘法: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积。

4. 除法: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得到商。

二、数字与数的认识1.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2. 十以内数的认识:认识0到10之间的数字,并能进行排序。

3. 十之内的数的组成:由个位和十位组成。

4. 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两个数之间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四、数的展开与合并1. 数的展开:将一个数按位展开,如将19展开为10+9。

2. 数的合并:把展开的数按位合并,如将10+9合并为19。

五、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六、数的估算1. 数的估算:通过对数的大小、数位的特点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估算出一个适当的结果。

七、数的整体与部分1. 数的整体:认识两位数,并能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一个两位数。

2. 数的部分:根据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八、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九、数的相等与比较1. 数的相等:理解相等关系,并能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2.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运算。

十、数的连续与间隔1. 数的连续:理解数的连续关系,能够在一系列连续的数中找出给定的数。

2. 数的间隔:理解数的间隔关系,能够找出一系列数中的间隔数。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和9点整。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读数和写数时,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或几个,都不读。

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都只读一个。

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后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五入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减法运算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从前一位借1,然后在本位上加上10再进行减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一、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二、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确实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确实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五、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确实是(1)分钟。

六、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第二、四单元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熟悉整千数(经历:10个一千是一万)二、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那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持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若是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经历:看最位的后面一名,若是是0-4那么用四舍法,若是是5-9就用五入法。

五、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名数是9,最小的一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六、被减数是三位数的持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必然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名上的数不够减,之前一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若是前一名是0,那么再之前一名退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