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养殖剖析25页PPT

合集下载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生长快,生产周期短,养殖投资少,经济效益好, 是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青蟹养殖近几年在我省 发展较快。全省各地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采取的养殖方 式多样,有围塘单养、围塘混养、低坝高网养殖、笼养、 水泥池养殖等。春夏(4~7月)季放养的Ⅲ期以上的幼蟹, 养殖四个月左右,体重可达200克以上;秋季(9~11月)放 养的幼蟹需越冬,到第二年5~6月份才达到商品规格。
三门青蟹的历程
三门青蟹养殖开始于乾隆年间(1736~1795),在现在的泗 淋乡岳井村,后时断时续;清朝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宪舌札 汾,对沿海天涨沙涂,会委堪丈,着令各户认垦,给照营业。解放 前的1946年,猫头村曾设立“中央政府养殖办事处”从事蛏、青蟹 养殖,并在三门流传“若要富,靠海涂,要造房,养蟹王”的渔谚。 解放后滩涂养捕逐渐发展,沿海渔民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青蟹捕养产 量,有采用网捕,当地人称“放蟹拎”,也有采用“放蟹洞”,收 诱青蟹入洞蜕壳捕之,特别肥壮。后来采用“空酒坛子”埋在滩涂 中,把蟹放在坛内进行养殖,但产量较低;发展在滩涂上挖坑,再 在坑上盖石板供青蟹蜕壳,人称“石板舱”养殖法。
青蟹养殖存在问题
养殖技术与生产问题
养殖技术含量低: 对青蟹养殖的科技投入不足,科研 落后于生产。
生产带有盲目性:养殖缺乏计划性,如放苗的时间、 数量、规格、质量以及投饲的种类、质量与数量等均没有 严格的计划性,随机性较强,海区潮汛捕苗多就多放,少 就少放;在养殖模式的选择上也出现盲目性,如是以虾为 主混养蟹,还是以蟹为主混养虾或贝类,或青蟹单养,并 不是按计划进行;
青蟹养殖技术
水质管理 :
调节海水盐度 当池内海水盐度过高或过低时, 要及时换水调节比重。如在雨季淡水期,尤其在 大暴雨或台风过后,池内水比重太低时,可采取 开启上闸板,使池内表层的低比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排出,然 后在纳潮时避开比重较低的潮头水,纳入比重较 高的涨潮或用水泵提取下层比重较高的海水注入。

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

• 3.亲蟹的暂养促熟 • 按照亲蟹总体重的5%~15%进行投喂,并以每次
投喂后饲料略有剩余为度,每天投喂鲜活沙蚕2次。 每天彻底换水,清除残饵和污物,并检查亲蟹的 活动和抱卵情况。每隔5天倒池1次,并对原池的 沙粒进行翻洗,对蟹穴进行拆洗,然后全池泼洒 氧化剂进行消毒,达到无异味、无黑迹。亲蟹摄 食正常且稳定3天后,每天提高水温0.5℃,水温 达到28℃以后,保持恒温,经过约10天的培育, 大部分亲蟹体色由青变黄,不久开始抱卵,卵子 外观颜色变化是由桔黄→浅黄→灰→黑。
二、青蟹的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 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 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 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 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 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 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滩附近掘穴过冬,其 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 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 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 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则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 自如。
细沙铺入池底,厚度约为15cm,出水口不铺沙, 可作为饲料场。在沙面上搭建蟹穴,面积为15平 方米的沙面上可以搭建蟹穴20个,基本上成为一 蟹一穴。在放入亲蟹前,亲蟹池再进行1次彻底消 毒,注水60cm,装入气石充气。亲蟹池上方用黑 布遮阳,以保持黑暗、安静的环境,且在夜间操 作时也不照明。注入的海水需要经过沉淀、净化、 沙滤后,再用臭氧处理,以杀灭海水中的细菌、 浮游生物,并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水体理化指 标要求达到:氨态氮0.1327mg/L、 COD8.565mg/L、亚硝酸盐0.1949mg/L、水温 22.8℃~23.4℃、盐度28.6‰、pH8.3。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方法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方法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45科研◎水产渔业锯缘青蟹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蟹,其养殖方法对青蟹的产品质量与存活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场地的选择、准备工作、饲养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

锯缘青蟹俗称蟳、青蟹、膏蟹,属甲壳纲,梭子蟹科,青蟹属。

其肉味甘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有滋补强身之功效,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为广大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

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场地的选择蟹池应选择水陆交通位置方便,潮差大,海水自净力强,水质清新,无工农业废水污染的中高潮区,有一定量的淡水源作为养殖养殖场地,其养殖池塘面积以5~7亩、池深在1.5米为宜,堤坝四周设网片、水泥板等防逃设施,池底可放陶罐、瓦片等利于青蟹栖息、活动。

2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2.1 池与消毒青蟹放养前,应将蟹池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及有机沉积物,然后将池底翻耕,暴晒氧化。

约一个月后,再进行清塘消毒,全池泼洒生石灰30ppm-50ppm7天或者用漂白粉(有效氯≥28%)40ppm-50ppm 全池泼洒7天,也可用茶籽饼粉碎加水,每立方米水体15克~20克的用量进行全池泼洒。

注意要泼洒均匀,最高水位下的地方都要泼洒到。

2.2 肥水待消毒的药物毒性消失后,使用40目~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60cm 左右,然后施氮肥20ppm 和磷5ppm 或发酵过的有机肥150ppm ,将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5cm ~35cm 之间。

2.3 苗种的放养蟹苗的天然苗种为主,应挑选体格强壮、躯体健全、规格整齐、反应灵敏、III 期以上的稚蟹,夏苗的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秋苗的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000只/亩。

3 饲养管理3.1 水质管理青蟹在养殖期间,应该严格管理和控制水质,水温要控制在22℃~27℃,PH 值在7.7~8.5之间,海水比重在1.010~1.020之间,溶解氧在5mg/l 以上,氨态氮0.5mg/l 以下,硫化氢0.1mg/l 以下,亚硝酸盐在0.5mg/l 以下,养殖前期,肥水为主,水体颜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透明度以30cm 左右为佳。

锯缘青蟹养殖分解

锯缘青蟹养殖分解

(六)蜕壳与生长
一生经过13次蜕壳,大致可分为幼体蜕皮6次,生长蜕壳6次和生殖蜕壳1次。 在水温15℃以下时不蜕壳,18℃以上开始蜕壳(有的报道水温22℃左右), 25℃左右为蜕皮盛期。因此,在广东多发生在4~5月和9~12月。蜕壳多在清晨 或夜间进行,且常要选择较安静而隐蔽的场所,如洞穴、瓦或塑料管等。 蟹体小蜕皮时间短,蟹体大蜕皮时间长。而且还与体质、饵料及生态条件有 关。刚蜕壳的无游泳能力,横卧水底,2~3h后才始恢复常态。6~7h后甲壳渐 变硬,3~4天则完全硬化。刚蜕壳的体质很柔软,吸收大量水分后个体增大。如 蜕壳前壳宽8.8cm、壳长6.6cm,蜕壳后分别增大到11.3cm和7.8cm,增宽率达 28.4%,增长率30.0%。体重由156g增加到219.5g,增重率为41%。 青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断落称为自切。自切有一定的位
二 生态习性 (一) 栖息与运动
青蟹生长于期间带的泥滩或泥砂底的海滩,多夜间 活动,白天穴居。夏天活动多,冬天活动少。夏天在干 潮时竖起足部,使头胸部离开滩面而露空乘凉。天气较 冷时多伏于泥土中仅露两眼。游泳全凭游泳足,步行靠 三对步足。受惊时步足和游泳足并用。
(二) 对盐度的适应 青蟹虽栖息于低盐的浅海,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盐度为 5(2.6)~55(5~33.2),最适盐度为 13.7~16.9。盐度低于 5或高于 33.2,青蟹生长不良。雨季盐度降至5以下,沿岸的蟹常打洞居住,以渡 过不良的环境。洞的大小、深浅依蟹的大小、强弱而不同。深者达lm以 上,每洞可藏2~3只蟹,其中雌蟹占多数。如较长时间生活在低盐环境, 血液的渗透压便失去平衡,造成腹部膨胀,6~8天后会死亡。因此青蟹 在每年的6~7月间死亡率很高。但在比重渐变的不良环境里,青蟹可迁 移逃逸。

锯缘青蟹养成

锯缘青蟹养成

青蟹养成技术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在我国的南海和东海均广泛分布。

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在广东沿海一些地区,青蟹养殖已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蟹池建造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

面积以2~5亩居多。

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

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二、种苗放养(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

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

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

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

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

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

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

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

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

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最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

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
青蟹正常情况下,多数是在早晨06: 00-08:00孵化,个 别的抱卵蟹也会在其他时间孵化,但其幼体质量较差。健 壮的抱卵蟹常边游动边孵化。体弱的抱卵蟹,常伏在池底 或池壁,附肢作摆动,便孵出幼体。孵化时间通常在20分 钟左右结束。孵化速度快,时间短,说明胚胎发育同步, 孵出的幼体较健壮。孵化后,健壮的幼体立即上浮,集群 趋光,从趋光性的强弱,可以鉴别幼体健壮与否。人工育 苗,要选择趋光性强、健壮的幼体,淘汰弱的幼体。 刚孵出的幼体为蚤状幼体Ⅰ期,经过蚤状幼体期蜕皮5次, 分5期,然后变态为大眼幼体,再蜕皮后变态为幼蟹。其 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关系。在水温28-30℃孵化至大眼 幼体发育时间为16-18天,发育至仔蟹要21-24天
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一种 食用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商品价值,早 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工养殖,迄 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青蟹的形态特征 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园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 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色。背面胃 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 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 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 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 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 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 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 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 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 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 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 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 形。
二、青蟹的交配 、产卵 • 雄蟹体重110克,雌蟹体重130克以上就有交配 能力。青蟹交配是在雌蟹蜕壳后,新壳还没有硬 化以前进行的。当雌蟹将要生殖蜕壳之前,雄蟹 伴随守卫在雌蟹身旁。在雌蟹蜕壳后1小时左右, 雄蟹立即与其交配。雌蟹打开腹部,暴露出胸板 上的一对生殖孔,雄蟹的交接器插入雌蟹的生殖 孔中进行交配。交配时间通常持续2 -3天,交配 完毕后,雄蟹还守候雌蟹一段时间,防止其他蟹 侵害,直至雌蟹壳完全硬化才离开。通常青蟹交 配一次精子可供产卵两次用。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现场验收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现场验收
通过验 收
2 0 13

并 对 养殖 收 获 产 品 (青 蟹
13

脊 尾 白虾 )

标准 以及 新 品 系扩 繁 与 养殖 操 作 规 范

通 过优化术{


致 认 为 子 课 题 项 目组 在 示 范 面 积 年 度 的 考核 指 标
青蟹 !
同 意}

优 珠 率提 高 1 6

4%
建 立 实验 {
-
2 0 13
受 上 海市 科 委 委 托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业 科 技成 果 转 化 资 金 水 产 项 目 验 收会 上
贝 新 品 系 中试 示 范


中 国水 产 科 j

东海 水 产 研 究 所 组 织 上 海 海 洋 大学
研 究所 的专家
“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和 上 海市 水 产 J
其 中示 范 养殖 1 5 0 万 粒

该 项 目t
实 地 考 查 了 示 范 点 养殖 池 塘 和 养殖 户 出具 的 苗 种放 养 及 【

化 了 催产 繁 殖 技 术 和 养殖 技 术
处理 术后休养技术

建立 了亲贝 和苗种质j

养殖产 品 收获 数 量 证 明 进行 了 现 场 取 样 测 定

新 品 种在 我 国 主 要 梭 子 蟹 养 殖 区 推 广 9 万 余亩


产值6 亿 元
获得 国 家发 明 专 利 授 权 8 件

软 件 著 作权 2 项

发 表 论 文 3 2 篇 (S C I 收 录 8 篇 )

青蟹要怎么养

青蟹要怎么养

青蟹要怎么养青蟹的学名为锯缘青蟹,俗称虫寻、蝤蛑。

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梭子蟹科,青蟹属,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

不过要怎么养青蟹才是最好的呢?接下来就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吧。

青蟹怎么养1.投饵技术(1)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

其可食饵料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选择,只要无毒无害、青蟹喜欢觅食的廉价饵料,都可作为保障供给的饵料源,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切不可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2)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如浙江沿海(温州、台州一带)5月~6月和9月~10月水温较适宜,青蟹的摄食量会增强,应多投饵;7月~8月高温期水温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后水温明显偏低,青蟹摄食量会减弱,则应少投饵。

在大水潮或潮涨时,青蟹摄食较多,小水潮或潮退后摄食量较少;大水潮换水后,水质好摄食增强,投饵量与平时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浊或天气闷热,食量就下降,这时要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寒冷,水温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动少或不活动,觅食少或不觅食,要注意少投饵或不投饵。

青蟹的摄食量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步增加,但日摄食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则会随体重增加而下降。

一般日投饵量与青蟹个体大小的关系和百分比为:蟹甲壳宽3厘米~4厘米,掌握其日投饵量占体重30%左右;5厘米~6厘米时日投饵量为20%左右;7厘米~8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5%;9厘米~10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0%~12%;11厘米以上为5%~8%。

(3)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边设几处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