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5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 2 2 2
BC OC = ∴ OC ,∴ OD
2 2
x r 2 − x2
2
=
r 2 − x2 r
2
,…………………(1 分)
∴ xr = r − x , x + rx − r − 0 , 5 ∵ r ≠ 0 , ( rx ) + rx − 1 ≠ 0 , rx = − 1 ± (负值舍去) ,………………………(1 分) 2 BC x 5 −1 ∴sin∠ODC=sin∠COB = OB .……………(1 分) = = r 2
2 2 2 2
年长宁区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长宁区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2
x
2
2
2
∆ADE
2
∆ADE
1
2
D
E
H
F
C
P
G R
O
A
Q
B
初三数学基础考试卷—3—
2015
年上海各区县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
∴DE=CF. (1 分) (2)据题意,设 DP=t,PA=10-t,AQ=3t,QB=12-3t,BR=1.5t(0 < t < 4). (1 分) ∵矩形 ABCD ∴∠A=∠B=90° 若△PAQ 与△QBR 相似,则有 AP AQ 10 - t 3t 14 ① QB = (2 分) = t= BR 12 - 3t 1.5t 5
25
D P E F C
O R
A
Q
B
第 25 题图
初三数学基础考试卷—2—
2015
年上海各区县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5 18. 1
或 11 . 6 24.(本题满分 12 分) 解:(1) y = x − 2tx + t − 2 = (x - t ) - 2 ∴A(t,-2)(2 分) y ∵点 C 的横坐标为 1,且是线段 AB 的中点 ∴t =2 (1 分) ∴ y = (x - 2 ) - 2 D ∴P(1,-1).(1 分) O (2)据题意,设 C(x,-2)(0< x < t),P(x, ( x − t ) − 2 )E P B C A AC= t-x,PC= ( x − t ) (1 分) 第 24 题图 ∵AC=PC ∴t-x = ( x − t ) ∵x < t ∴ t - x=1 即 x = t - 1 ∴AC=PC=1 (2 分) AC ∵DC//y 轴 ∴ PC ∴EB= t ∴OE=2-t = EB AB 1 1 3 ∴S = 1 (OE + DP) × OD = (3 − t )(t − 1) = − t + 2t − (1< t <2). (2 分) 2 2 2 2 1 1 1 (3) S = 2 DP × AB = 2 ×1× t = 2 t (1 分) 1 3 ∵ S = 2S ∴ 1 t = 2( − t + 2t − ) 2 2 2 3 解得 t = 3 , t = 2 (不合题意)∴ t = .(2 分) 2 2 25.(本题满分 14 分) (1)证:作 OH⊥DC 于点 H,设⊙O 与 BC 边切于点 G,联结 OG. (1 分) ∴∠OHC=90° ∵⊙O 与 BC 边切于点 G ∴OG=6,OG⊥BC ∴∠OGC=90° ∵矩形 ABCD ∴∠C=90° ∴四边形 OGCH 是矩形 ∴CH=OG ∵OG=6 ∴CH=6 (1 分) ∵矩形 ABCD ∴AB=CD 第 25 题图(1) ∵AB=12 ∴CD=12 ∴DH=CD﹣CH=6 ∴DH= CH ∴O 是圆心且 OH⊥DC ∴EH=FH (2 分)

上海市金山区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上海市金山区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1.(4分)(•金山区二模)下列各数中是有理数的是()A.3.14 B.C.D.考点:实数.分析:根据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可得答案.解答:解:A、是有限小数,故A是有理数;B、C、D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故B、C、D是无理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2.(4分)(•金山区二模)将直线y=x+2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A.y=x+4 B.y=x﹣2 C.y=x D.y=x﹣4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平移k值不变,只有b只发生改变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知,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2﹣2=x,即y=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3.(4分)(•金山区二模)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A.x2+2x﹣1=0 B.x2﹣2x+1=0 C.x2+2x+4=0 D.x2﹣2x﹣4=0考点:根的判别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计算四个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22﹣4×(﹣1)=8>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A选项错误;B、△=22﹣4×1=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B选项正确;C、△=22﹣4×4=﹣12<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C选项错误;D、△=22﹣4×(﹣4)=20>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4.(4分)(•金山区二模)在本学期的“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中,九(1)班学生捐款情况如图,那么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5和13.5 B.8元和6.5元C.15和8元D.8元和8元考点: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出众数与中位数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得到捐8元的学生数最多,为15个,故捐款金额的众数为8元,将捐款数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得到3,3,3,3,3,3,3,3,5,5,5,5,5,5,5,5,5,5,5,5,8,8,8,8,8,8,8,8,8,8,8,8,8,8,8,10,10,10,10,10,其中最中间的两个数为5和8,平均数为6.5,即中位数为6.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众数,以及中位数,弄清题中的数据是解本题的关键.5.(4分)(•金山区二模)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B.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的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和等腰梯形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A选项错误;B、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偶数时,它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选项错误;C、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所以C选项正确;D、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6.(4分)(•金山区二模)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线段AO=2,⊙A的半径为r,将⊙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圆记作⊙B,如果⊙A与⊙B外切,那么r的值为()A.1B.2C.D.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B=OA=2,从而求得线段AB的长,然后利用两圆外切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和直接求解.解答:解:∵⊙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B,∴△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2,∴OB=OA=2,AB=2,∵⊙A、⊙B外切,∴AB等于两圆半径之和,∴r=.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两圆的圆心距为d,若d=R+r,则两圆外切.也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4分)(•金山区二模)计算:(a3)2=a6.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按照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计算.即(a m)n=a mn(m,n是正整数)解答:解:(a3)2=a6.故答案为:a6.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n=a mn(m,n是正整数),牢记法则是关键.8.(4分)(•宝坻区二模)计算:(a+2)(a﹣2)=a2﹣4.考点:平方差公式.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直接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2)(a﹣2)=a2﹣4.故答案为:a2﹣4.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注意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关键要找相同项和相反项,其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9.(4分)(•金山区二模)方程=的解是x=﹣1.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2=1,解得:x=1或x=﹣1,经检验x=1是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为x=﹣1.故答案为:x=﹣1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0.(4分)(•金山区二模)计算:+2(+)=3+2.考点:*平面向量.分析:先去掉括号,然后进行加法运算即可.解答:解:+2(+)=+2+2=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主要是向量的加法运算,是基础题.11.(4分)(•金山区二模)已知函数f(x)=,那么f()=.考点:函数值.分析:把x=代入函数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f()==.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值求解,把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比较简单.12.(4分)(•金山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或在二、四象限,根据(﹣1,2)所在象限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点(﹣1,2)在第二象限,则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故答案是:二、四.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k≠0),(1)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2)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13.(4分)(•肇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20.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利用对角线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再根据菱形的四条边相等求出周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AO=×8=4,BO=×6=3,∵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DA,AC⊥BD,∴△AOB是直角三角形,∴AB===5,∴此菱形的周长为:5×4=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同学们也要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4.(4分)(•金山区二模)某班共有学生36人,在迎新年庆祝会上,随机抽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以上统称为等第奖,该班每一名学生获得等第奖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分析:共36人,其中有1+3+5=9个等第奖,利用概率公式直接求解即可.解答:解:∵共36人,其中有1+3+5=9个等第奖,∴该班每一名学生获得等第奖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综合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15.(4分)(•金山区二模)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或者喜欢其他类型的书籍,则都选“其他”,图2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如果还知道喜欢漫画的有60人,选“其他”的有30人,那么喜欢小说的人数为120.考点:扇形统计图.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0÷10%)﹣60﹣30﹣(30÷10%)×30%=300﹣60﹣30﹣90=120(人),则喜欢小说的人数为120人.故答案为:120.点评:此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弄清题中的数据是解本题的关键.16.(4分)(•金山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4,BC=6,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DE交AB于点E,那么DE的长为 2.4.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求出∠EDB=∠EBD,推出DE=BE,设DE=BE=x,证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DE∥BC,∴∠EDB=∠CBD,∵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ABD,∴∠EDB=∠EBD,∴DE=BE,设DE=BE=x,∵DE∥BC,∴△AED∽△ABC,∴=,∴=,解得:x=2.4,∴DE=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BE=DE和求出△AED∽△ABC.17.(4分)(•金山区二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另一边长的两倍,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成为“倍边三角形”.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是倍边三角形,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小的锐角的正切值为或.考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当斜边为直角边2倍时,当直角边为直角边2倍时,求出最小角的正切值即可.解答:解:如图1所示,AC=2AB,∴最小角为∠C,根据勾股定理得:BC==AB,则tanC===;如图2所示,BC=2AB,∴tanC==,综上,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小的锐角的正切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8.(4分)(•金山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D是边AB上一点,联结CD,把△ACD沿CD所在的直线翻折,点A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DE∥BC,那么AD的长为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连结CE交AB于F点,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E=CA=4,DE=AD,∠E=∠A,有DE∥BC得到∠1=∠B,则∠1+∠E=90°,得到CE⊥AB,于是可根据面积法计算出CF=,所以EF=CE﹣CF=,然后证明△DEF∽△BCF,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DE=2,于是得到AD=2.解答:解:连结CE交AB于F点,如图,∵∠ACB=90°,AC=4,BC=3,∴AB==5,∵△ACD沿CD所在的直线翻折,点A落在点E的位置,∴CE=CA=4,DE=AD,∠E=∠A,∵DE∥BC,∴∠1=∠B,而∠A+∠B=90°,∴∠1+∠E=90°,∴∠DFE=90°,∴CE⊥AB,∵CF•AB=AC•BC,∴CF==,∴EF=CE﹣CF=4﹣=,∵DE∥BC,∴△DEF∽△BCF,∴DE:BC=EF:CF,即DE:3=:,∴DE=2,∴A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第15题19.(10分)(•金山区二模)计算:﹣cos30°﹣2﹣1+(π﹣)0.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原式=﹣﹣+1,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1=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0.(10分)(•金山区二模)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解答:解:∵解不等式x﹣2>﹣3得:x>﹣1,解不等式3﹣x≥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在数轴上表示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应用,关键是能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21.(10分)(•金山区二模)某市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制定了分阶梯收费制度,按每年用水量分成两个阶梯,即年用水量不超过200立方米的部分和20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按不同的价格收取水费,每户居民每年的水费y(元)和用水量x(立方米)的如图1和图2,(1)如果小张家年用水量为160立方米,那么小王家的年水费是多少?(2)如果小王家年用水量为1500元,那么小王家的年用水量是多少?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图象可得当x≤200时,水价与水费成正比例函数关系,设y=kx,再把(200,700)代入可得k的值,进而得到函数解析式,然后再代入x=160,算出y即可;(2)根据函数图象可得x≥200时,水价与水费成一次函数关系,设y=ax+b,再把(200,700),(300,1200),代入算出a、b的值,进而得到函数解析式,然后再把y=1500代入算出x即可.解答:解:(1)当x≤200时,水价与水费成正比例函数关系,设y=kx,∵图象经过(200,700),∴700=200k,解得:k=3.5,∴y=3.5x,把x=160代入:y=160×3.5=560(元),答:小王家的年水费是560元;(2)当x≥200时,水价与水费成一次函数关系,设y=ax+b,∵图象经过(200,700),(300,1200),∴,解得:,∴y=5x﹣300,把y=1500代入:1500=5x﹣300,解得:x=360,答:小王家的年用水量是360立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2.(10分)(•金山区二模)已知:如图,C是线段BD上一点,AB⊥BD,ED⊥BD,∠ACE=90°,tan∠ACB=2,AB=4,ED=3.求:(1)线段BD的长;(2)∠AEC的正切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CE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tan∠ACB的值,求出BC与CD的值,根据BC+CD求出BD的值即可;(2)由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CE相似,根据AB与CD长求出相似比,进而求出AC与CE的比值,即为∠AEC的正切值.解答:解:(1)∵∠ACE=90°,AB⊥BD,ED⊥BD,∴∠ACB+∠ECD=90°,∠ACB+∠BAC=90°,∠B=∠D=90°,∴∠BAC=∠ECD,∴△ABC∽△CDE,∴=,∵tan∠ACB==2,AB=4,ED=3,∴=2,即BC=2,CD=6,则BD=BC+CD=2+6=8;(2)∵△ABC∽△CDE,∴===,则tan∠AEC==.点评:此题属于解直角三角形题型,涉及的知识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3.(12分)(•金山区二模)已知:如图,线段AB∥CD,AC⊥CD,AC、BD相交于点P,E、F分别是线段BP和DP的中点.(1)求证:AE∥CF;(2)如果AE和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M、N分别是线段AP和DQ的中点,求证:MN=CE.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AE=BE=PE,CF=PF,推出∠EAP=∠EPA,∠CPF=∠FCP,求出∠EAP=∠FCP,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求出ME∥CN,EN∥CM,得出矩形MCNE,根据矩形的判定推出即可.解答:(1)证明:∵AB∥CD,AC⊥CD,∴∠BAP=∠DCP=90°,∵E、F分别是线段BP和DP的中点,∴AE=PE=BE,CF=PF,∴∠EAP=∠EPA,∠CPF=∠FCP,∵∠EPA=∠CPF,∴∠EAP=∠FCP,∴AE∥CF;(2)证明:连接EM、EN,∵M、E分别为AP、BP的中点,∴EM∥AB,∵AB∥CD,∴ME∥DC,即EM∥CN,∵AB∥CD,∴△AEB∽△QED,∴=,∵AE=BE,∴DE=EQ,∵N为DQ的中点,∴EN⊥AQ,∵∠ACD=90°,∴EN∥MC,∴四边形MCNE是矩形,∴MN=CE.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24.(12分)(•金山区二模)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B是这条直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点,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已知△ABD的面积为18.(1)求点B的坐标;(2)如果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已知(2)中的抛物线与y轴相交于点C,该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交于点Q,如果点Q在线段AH上,并且AQ=CP,求点P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直线y=x+2可知斜率为1,则AD=B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得B点的纵坐标,因为直线与x轴交点是(2,0)求得OA的长,从而求得OD的长,最后求得P点的坐标.(2)用待定系数法把A、B的坐标代入即可.(3)由A、C点的坐标可得AC的斜率为3,设PQ直线为y=3x+b,可解出b值以及Q点的x坐标,AQ可得,CP可用勾股定理获得,然后AQ=CP,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y=x+2的斜率为1,∴AD=BD,∴S△ABC=AD•BD=BD2,∴18=BD2,解得BD=6,∴AD=BD=6,∵直线y=x+2与x轴的交点A的坐标为(﹣2,0),∴OD=4,∴点B的坐标为(4,6).(2)把A、B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6.(3)可设P点为(a,),可得AC的斜率为3,设PQ直线为y=3x+b,可解出b值以及Q点的x坐标,AQ可得,CP可用勾股定理获得,然后AQ=CP,求出点P的坐标∵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6与y轴的交点C为(0,6),对称轴为x=2.∴直线AC的斜率为3,∵PQ∥AC,∴直线PQ的斜率也为3,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3x+b,则Q(﹣,0),∴AQ=2﹣,当x=2时,y=3x+b=6+b,∴P(2,6+b),∴PC2=22+【6﹣(6+b)】2=4+b2,当y=0时,y=3x+b的x=﹣,∴AQ=2﹣,∵AQ=CP,∴(2﹣)2=4+b2,解得:b=﹣,∴P(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25.(14分)(•金山区二模)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BC,AB=4,AD=3,sin∠DCB=,P是边CD上一点(点P与点C、D不重合),以PC为半径的⊙P与边BC 相交于点C和点Q.(1)如果BP⊥CD,求CP的长;(2)如果PA=PB,试判断以AB为直径的⊙O与⊙P的位置关系;(3)联结PQ,如果△ADP和△BQP相似,求CP的长.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作DH⊥BC于H,如图1,利用矩形的性质得DH=4,BH=3,在Rt△DHC中,利用正弦的定义可计算出DC=5,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H=3,则BC=BH+CH=6,然后证明Rt△DCH∽Rt△BCP,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PC=;(2)作PE⊥AB于E,如图2,由于PA=P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E=BE=AB=2,也可判断PE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所以PD=PC=,PE=(AD+BC)=,于是得到EA+PC=PE,根据两圆外切的判定方法得到以AB为直径的⊙O与⊙P外切;(3)如图1,作PF⊥BC于F,根据垂径定理得CF=QF,设PC=x,则DP=5﹣x,先证明△CPF∽△CDH,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CF=,则CQ=2CF=,BQ=BC﹣CQ=6﹣,由PQ=PC得∠PQC=∠PCQ,而∠ADP+∠PCQ=180°,∠PQC+∠PQB=180°,所以∠ADP=∠PQB,然后讨论:当△ADP∽△BQP,根据相似的性质得,解得x1=,x2=10(舍去),得到PC=;当△ADP∽△PQB,利用相似的性质得=,解得x1=,x2=5(舍去),得到PC=.解答:解:(1)作DH⊥BC于H,如图1,∵AD∥BC,AB⊥BC,AB=4,AD=3,∴DH=4,BH=3,在Rt△DHC中,sin∠DCH==,∴DC=5,∴CH==3,∴BC=BH+CH=6,∵BP⊥CD,∴∠BPC=90°,而∠DCH=∠BCP,∴Rt△DCH∽Rt△BCP,∴=,即=,∴PC=;(2)作PE⊥AB于E,如图2,∵PA=PB,∴AE=BE=AB=2,∵PE∥AD∥BC,∴PE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PD=PC,PE=(AD+BC)=(3+6)=,∴PC=BC=,∴EA+PC=PE,∴以AB为直径的⊙O与⊙P外切;(3)如图1,作PF⊥BC于F,则CF=QF,设PC=x,则DP=5﹣x,∵PF∥DH,∴△CPF∽△CDH,∴=,即=,解得CF=,∴CQ=2CF=,∴BQ=BC﹣CQ=6﹣,∵PQ=PC,∴∠PQC=∠PCQ,∵AD∥BC,∴∠ADP+∠PCQ=180°,而∠PQC+∠PQB=180°,∴∠ADP=∠PQB,当△ADP∽△BQP,∴=,即=,整理得2x2﹣25x+50=0,解得x1=,x2=10(舍去),经检验x=是原分式方程的解.∴PC=;当△ADP∽△PQB,∴=,即=整理得5x2﹣43x+90=0,解得x1=,x2=5(舍去),经检验x=是原分式方程的解.∴PC=,∴如果△ADP和△BQP相似,CP的长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梯形的性质;会运用勾股定理和相似比进行几何计算.。

(完整)2015年上海各区二模18题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2015年上海各区二模18题汇总,推荐文档

黄埔18. 如图4-1,点P是以r为半径的圆O外一点,点在线段OP上,若满足,则称点是点P关于圆O的反演点.如图4-2,在Rt△AB O中,,AB=2,BO=4,圆O的半径为2,如果点、分别是点A、B关于圆O的反演点,那么的长是▲.奉贤18.如图,已知钝角三角形ABC,∠A=35°,OC为边AB上的中线,将△AOC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点C落在BC边上的点处,点A落在点处,联结,如果点A、C、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的度数为▲;虹口徐汇18.如图,已知扇形AOB的半径为6,圆心角为90°,E是半径OA上一点,F是上一点.将扇形AOB沿EF对折,使得折叠后的圆弧恰好与半径OB相切于点G,若OE=5,则O到折痕EF的距离为▲ .静安、青浦区18.如图,⊙O1的半径为1,⊙O2的半径为2,O1O2=5,⊙O分别与⊙O1外切、与⊙O2内切,那么⊙O半径的取值范围是▲ .宝山嘉定18.在矩形中,,点在边上,联结,△沿直线翻折后点落到点,过点作,垂足为点,如图5,如果,那么▲.18.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BD平分∠ABC,BD交AC于点D.如果将△ABD沿BD翻折,点A落在点A′处,那么△D A′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cm2.长宁18.如图,△ABC≌△DEF(点A、B分别与点D、E对应),AB=AC=5,且juxingABCD4BC=6,△ABC固定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BC边从B向C移动(点E不与B、C重合),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边交于点M,当△AEM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 .18.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将沿着直线EF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交于点,交于点,那么的值为▲.闵行18.如图,已知在Rt△ABC中,∠C = 90º,AC = BC = 1,点D在边BC上,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点C′处,联结AC′,直线AC′与边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如果∠DAB=∠BAF,那么BF =▲ .浦东新区18.如图,已知在Rt△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AC=4,BC=2,将△ACD沿直线CD折叠,点A落在点E处,联结AE,那么线段AE的长度等于▲.普陀区18.如图6,在矩形纸片中,<.点、分别在边、上,沿直线将四边形翻折,点恰好与点重合.如果此时在原图中△与△的面积比是1︰3,那么的值等于▲.杨浦18.如图,钝角△ABC中,tan∠BA C=,BC=4,将三角形绕着点A旋转,点C落在直线AB上的点C,处,点B落在点B,处,若C、B、B,恰好在一直线上,则A B的长为▲ .闸北18.在矩形中,,,把矩形沿直线翻折,点落在边上的点处,若,那么的长等于▲。

2015年区二模数学答案

2015年区二模数学答案

3 2 2
3 ..............................................................................................2 分
22.(本题满分 7 分) (1)画图正确...............................................................................................................................................3 分 △ABC 的面积为6..................................................................................................................................1 分 (2) 画图正确.................................................................................................................................................3 分 23.(本题满分 8 分) (1)解:m = 100,x = 40,y = 0.18........................................................................................................3 分 (2)补图正确..................................................................................................................................................2 分 (3)解: 估计该校学生劳动的总时间为 2640 小时..........................................................................................3 分 24.(本题满分 8 分) (1)在△ABC 中,∵AC=BC,∠ACB=90,CG 平分∠ACB, ∴∠CAB=∠CBA=

上海市2015各区初三数学二模考试第18题详细解析

上海市2015各区初三数学二模考试第18题详细解析

1.黄浦OP r外一点,如图,点为半径的圆是以18.2??r??OPOP OPP在线段,则点上,若满足?OPP是点的反演点,如图,在称点关于圆??O?BO?4ABO?B?90BAB?2A分,圆、,Rt△的半径为中,2,如果点,??OBBAA;别是点、关于圆的反演点,那么的长是2.奉贤18.如图,已知钝角三角形ABC,∠A=35°,OC为边AB上的中线,将△AOC ''',处,A处,点落在点联结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点C落在BC边上的点ABA CC '、在同一直线上,如果点A、C A;那么∠的度数为''CBABAO(第18题图)3.普陀4杨3?BAC tan?,,18. 如图,△中,ABC?90?ABC?4,将三角形绕着点旋转,点落在直线C A4?BC??处,若、、上的点处,点落在点CC BBBAB?恰好在一直线上,则的长为;BAB5.松江A,BC=6cmAB=AC=5cm,△18.如图,在ABC中,如果将D.交AC于点BD 平分∠BDABC,D处,A沿BD翻折,点落在点A′ABD△2.的面积为△那么D A′C_______________cm CBC6.崇明F中,18.如图,在,,点是DCBABC??CA??C?90BCD与点重合,的中点,将沿着直线EF折叠,使点ABC?DABAE ,那么的值于点折痕交于点,交BED sin?ABACFE 18题图)(第.为7.浦东徐汇8闵行9.ABC点D在边BC上,将△C=90o18.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C=1,CB AC 1与边处,联结AC 1,直线落在点沿直线AD翻折,使点CC 1 B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如果∠DAB=∠BAF,那么10.静安、青浦外切、O⊙.18如图,⊙O的半径为1,O的半径为2,O=5,⊙O分别与⊙O12121.半径内切,那么⊙O的取值范围是O与⊙r2OO 虹口11.1A2,. 18在中,,(如图)若将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联结,则的长为D BC长宁12.ADEF如图,18.△ABC≌△(点A、、B分别与点D △,BC=6,ABC固定不动,AB=AC=5对应)E,F边从在△DEF运动,并满足点EBCB移动向C M EF DE重合)、不与(点EBC,始终经过点,A BEC是等腰三角形时,△,当MAC与边交于点AEM.BE=13金山A DM ,把矩形中,,.在矩形188AB?6ABCD?AD上的点沿直线翻折,点落在边MNABCDADEB BCN处,若,那么的长等于ENAMAE?2嘉定、宝山14.GDA上,中,,点在边18.在矩形DC15ABCD?ADE,翻折后点落到点联结,△沿直线FADEAEDAE E,如果作,垂足为点,如图5过点GAD?FGF.,那么GD3AD??DE F CB5图解析答案1.黄浦2.奉贤3.普陀4.杨浦5.松江6.崇明7.浦东徐汇89.闵行10.静安、青浦虹口11.12.长宁13.金山嘉定、宝山14.。

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下列各数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B.C.D.2.(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下列代数式中是二次二项式的是()A.xy﹣1 B.C.x2+xy2D.3.(4分)(2015•金山区二模)若直线y=x+1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所得新直线的解析式是()A.y=x+3 B.y=x﹣3 C.y=x﹣1 D.y=﹣x+14.(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初三(1)班第一小组的10个学生的成绩分别是:58分、72分、76分、82分、82分、89分、91分、91分、91分、98分,那么这次测试第一小组10个学生成绩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82分、83分B.83分、89分C.91分、72分D.91分、83分5.(4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AB∥CD,∠D=13°,∠B=28°,那么∠E等于()A.13°B.14°C.15°D.16°6.(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Rt△ABC中,∠C=90°,AC=BC,若以点C为圆心,以2cm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相切,那么BC的长等于()A.2cm B.2cm C.2cm D.4cm二、填空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7.(4分)(2015•金山区二模)计算:|﹣|﹣= .8.(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函数f(x)=,那么f(3)= .9.(4分)(2015•呼和浩特)分解因式:x3﹣x= .10.(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不等式≥3,那么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11.(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12.(4分)(2015•金山区二模)方程﹣=1的解是.13.(4分)(1997•辽宁)方程的解为.14.(4分)(2015•金山区二模)有五张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梯形、正方形、圆图形的卡片(卡片中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现将有图案的一面朝下任意摆放,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有轴对称图案的卡片的概率是.15.(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6.(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BD,AE=2EC.设=,=,那么= (用、的式子表示)17.(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半径相等且外切、连心线与直线y=x平行的两个圆,称之为“孪生圆”;已知圆A的圆心为(﹣2,3),半径为,那么圆A的所有“孪生圆”的圆心坐标为.18.(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矩形ABCD中,AB=6,AD=8,把矩形ABCD沿直线MN翻折,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若AE=2AM,那么EN的长等于.三、(本题共有7题,满分78分)19.(10分)(2015•金山区二模)化简:(﹣)÷+.20.(10分)(2015•金山区二模)解方程组.21.(10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点P表示某港口的位置,甲船在港口北偏西30°方向距港口50海里的A处,乙船在港口北偏东45°方向距港口60海里的B处,两船同时出发分别沿AP,BP方向匀速驶向港口P,1小时后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处,已知甲船的速度是10海里/时,求乙船的速度.22.(10分)(2015•金山区二模)为了解本区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教育局有关部门采用抽根据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填完整表格及补充完整图一;(2)“类型D”在扇形图(图二)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度;(3)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类型内;(4)视力在5.0以下(不含5.0)均为不良,那么全区视力不良的初中学生估计人.23.(12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E在边AC上,延长BC至D点,使CE=CD,延长BE交AD于F,过点C作CG∥BF,交AD于点G,在BE上取一点H,使∠HCE=∠DCG.(1)求证:△BCE≌△ACD;(2)求证:四边形FHCG是正方形;[注:若要用∠1、∠2等,请不要标在此图,要标在答题纸的图形上].24.(12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ax2+bx﹣8(a≠0)经过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y=ax2+bx﹣8(a≠0)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P的坐标;(2)求∠APB的正弦值;(3)直线y=kx+2与y轴交于点N,与直线AC的交点为M,当△MNC与△AOC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25.(14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tan∠B=(1)求BC的长;(2)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不重合的两动点M、N在边BC上(点M、N不与点B、C重合),且点N始终在点M的右边,联结DN、EM,交于点O,设MN=x,四边形ADOE的面积为y.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②当△OMN是等腰三角形且BM=1时,求MN的长.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下列各数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B.C.D.【考点】同类二次根式.【分析】化简各选项后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正确;B.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错误;C.,故错误;D.=2,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2.(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下列代数式中是二次二项式的是()A.xy﹣1 B.C.x2+xy2D.【考点】多项式.【分析】只要次数为2,项数为2即可作出选择.【解答】解:A、xy﹣1是二次二项式,正确;B、是分式,不是整式,错误;C、x2+xy2是三次二项式,错误;D、是根式,不是整式,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了多项式,注意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3.(4分)(2015•金山区二模)若直线y=x+1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所得新直线的解析式是()A.y=x+3 B.y=x﹣3 C.y=x﹣1 D.y=﹣x+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答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1﹣2=x﹣1,即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y=x﹣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4分)(2015•金山区二模)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初三(1)班第一小组的10个学生的成绩分别是:58分、72分、76分、82分、82分、89分、91分、91分、91分、98分,那么这次测试第一小组10个学生成绩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82分、83分B.83分、89分C.91分、72分D.91分、83分【考点】众数;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中91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91分,平均数为:=8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和平均数的知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众数可能不唯一.5.(4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AB∥CD,∠D=13°,∠B=28°,那么∠E等于()A.13°B.14°C.15°D.16°【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CD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B=28°,∴∠BCD=∠B=28°.∵∠BCD是△CDE的外角,∠D=13°,∴∠E=∠BCD﹣∠D=28°﹣13°=1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Rt△ABC中,∠C=90°,AC=BC,若以点C为圆心,以2cm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相切,那么BC的长等于()A.2cm B.2cm C.2cm D.4cm【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BC,CD⊥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点C为圆心,以2cm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相切,∴CD=2cm,∵∠B=45°,∴CD=BD=2,∴BC===2(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7.(4分)(2015•金山区二模)计算:|﹣|﹣= 0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先进行绝对值的化简,然后合并.【解答】解:原式=﹣=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8.(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函数f(x)=,那么f(3)= 1 .【考点】函数值.【分析】把x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f(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值求解,是基础题,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9.(4分)(2015•呼和浩特)分解因式:x3﹣x= x(x+1)(x﹣1).【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因式分解.【分析】本题可先提公因式x,分解成x(x2﹣1),而x2﹣1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解答】解:x3﹣x,=x(x2﹣1),=x(x+1)(x﹣1).故答案为:x(x+1)(x﹣1).【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先提取公因式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分解因式一定要彻底.10.(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不等式≥3,那么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x≥7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解答】解:≥3,x﹣1≥6,x≥7.故答案为:x≥7.【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正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难度适中.11.(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因为函数经过一定点,将此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y=(k≠0)即可求得k的值.【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1,2),∴k=xy=1×2=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故答案为y=.【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中学阶段的重点.12.(4分)(2015•金山区二模)方程﹣=1的解是x=﹣2 .【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方程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方程变形得:+=1,去分母得:1+2x=x﹣1,解得:x=﹣2,经检验x=﹣2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x=﹣2.【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3.(4分)(1997•辽宁)方程的解为3 .【考点】无理方程.【分析】首先把方程两边分别平方,然后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两边平方得:2x+3=x2∴x2﹣2x﹣3=0,解方程得:x1=3,x2=﹣1,检验:当x1=3时,方程的左边=右边,所以x1=3为原方程的解,当x2=﹣1时,原方程的左边≠右边,所以x2=﹣1不是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无理方程,关键在于首先把方程的两边平方,注意最后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14.(4分)(2015•金山区二模)有五张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梯形、正方形、圆图形的卡片(卡片中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现将有图案的一面朝下任意摆放,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有轴对称图案的卡片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轴对称图形.【分析】由有五张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梯形、正方形、圆图形的卡片(卡片中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其中轴对称图案的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有五张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梯形、正方形、圆图形的卡片(卡片中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其中轴对称图案的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有轴对称图案的卡片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5.(4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m<且m≠0 .【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可得△=1﹣4m>0且m≠0,求出m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m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且m≠0,∴1﹣4m>0且m≠0,∴m<且m≠0,故答案为:m<且m≠0.【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6.(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BD,AE=2EC.设=,=,那么= ﹣(用、的式子表示)【考点】*平面向量.【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由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BD ,AE=2EC ,求得与,再利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BD ,AE=2EC ,∴==,==,∴=﹣=﹣.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注意三角形法则的应用. 17.(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半径相等且外切、连心线与直线y=x 平行的两个圆,称之为“孪生圆”;已知圆A 的圆心为(﹣2,3),半径为,那么圆A 的所有“孪生圆”的圆心坐标为 (﹣4,1),(0,5) . 【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如图,与⊙A 外切半径相等且连心线与直线y=x 平行的两个圆分别为⊙B ,⊙C ,运用两圆外切的性质和点的坐标特点,运用数形结合求出图形中AE 、BE 、AF 、CF 的长,进而得到两圆心的坐标.【解答】解:点A 的坐标为(﹣2,3过点A 的直线与y=x 平行并过点A , ∴过点A 的直线与y=x 平行,∴过点A 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与⊙A 外切半径相等且连心线与直线y=x 平行的两个圆分别为⊙B ,⊙C如图,△AEB △AF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2,∴AE=BE=AF=CF=2, ∴B (﹣4,1),C (0,5). 故答案为:(﹣4,1),C (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圆外切的性质,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熟练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4分)(2015•金山区二模)在矩形ABCD中,AB=6,AD=8,把矩形ABCD沿直线MN翻折,点B落在边AD上的E点处.若AE=2AM,那么EN的长等于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设AM=x,表示出EM=BM=6﹣x,AE=2x,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然后求出BM,AE,过点N作NF⊥AD于F,求出△AME和△FEN,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AM=x,则EM=BM=6﹣x,AE=2AM=2x,在Rt△AME中,由勾股定理得,AM2+AE2=EM2,即x2+(2x)2=(6﹣x)2,整理得,x2﹣3x+9=0,解得x1=,x2=(舍去),所以,BM=6﹣=,AE=﹣3+3,过点N作NF⊥AD于F,易求△AME∽△FEN,所以,=,即=,解得EN=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AM的长度.三、(本题共有7题,满分78分)19.(10分)(2015•金山区二模)化简:(﹣)÷+.【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后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x+=•x+=﹣+==.【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10分)(2015•金山区二模)解方程组.【考点】高次方程.【分析】用代入法即可解答,即把①化为x=y﹣1,把x=y﹣1代入②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求出y,把y代入x=y﹣1求出x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y﹣1③,把③代入②得:(y﹣1)2﹣4(y﹣1)×y+4y2=4,即y2+2y﹣3=0,解得:y1=1,y2=﹣3,把y1=1,y2=﹣3代入①得,x1=0,x2=﹣4,故原方程组的解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把二元一次方程变形,即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代入二元二次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再解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把求得结果代入一个较简单的方程中解方程即可.21.(10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点P表示某港口的位置,甲船在港口北偏西30°方向距港口50海里的A处,乙船在港口北偏东45°方向距港口60海里的B处,两船同时出发分别沿AP,BP方向匀速驶向港口P,1小时后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处,已知甲船的速度是10海里/时,求乙船的速度.【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出PC的长,利用三角函数求出P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P的长,从而得到BD的长,进而求出船的速度.【解答】解:设一小时后甲船位于C处,乙船位于D处,∵AC=1×10=10海里,∴PC=50﹣10=40海里,∴PE=40×cos30°=40×=20海里,∴PD==20海里,∴BD=(60﹣20)海里,(60﹣20)÷1=(60﹣20)海里/小时.【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结合航海中的实际问题,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22.(10分)(2015•金山区二模)为了解本区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教育局有关部门采用抽根据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填完整表格及补充完整图一;(2)“类型D”在扇形图(图二)中所占的圆心角是162 度;(3)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C 类型内;(4)视力在5.0以下(不含5.0)均为不良,那么全区视力不良的初中学生估计11000 人.【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 【分析】(1)根据C 类人数除以C 类所占的百分比,可得总人数,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2)根据圆周角乘以D 类所占抽测人数的百分比,可得答案;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4)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A 、B 、C 所占的百分比,根据总人数乘以A 、B 、C 所占百分比,可得答案.(2)162度(3)统计图(2)“类型D ”在扇形图(图二)中所占的圆心角是360°×=162°(3)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C 类型内,(4)20000×(++)=11000人,故答案为:162,C ,11000.【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获得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23.(12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E在边AC上,延长BC至D点,使CE=CD,延长BE交AD于F,过点C作CG∥BF,交AD于点G,在BE上取一点H,使∠HCE=∠DCG.(1)求证:△BCE≌△ACD;(2)求证:四边形FHCG是正方形;[注:若要用∠1、∠2等,请不要标在此图,要标在答题纸的图形上].【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2)由(1)证得△BCE≌△ACD,得到对应角相等,利用∠AFE=∠BCE=90°,推出∠BFG=90°,根据CG∥BF,证得∠CGF=∠AFE=90°,因为∠HCE=∠DCG,得到∠GCH=∠ACD=90°,推出四边形FHCG是矩形,通过三角形全等作出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证得结果.【解答】证明:(1)∵∠ACB=90°,∴∠ACD=∠ACB=90°,∵AC=BC,CE=CD,在△BCE与△ACD中,,∴△BCE△ACD;(2)∵△BCE≌△ACD,∴∠DAC=∠EBC,∵∠AEF=∠CEB,∴∠AFE=∠BCE=90°,∴∠BFG=90°,∵CG∥BF,∴∠CGF=∠AFE=90°,∵∠HCE=∠DCG,∴∠GCH=∠ACD=90°,∴四边形FHCG是矩形,在△CDG与△CEH中,∴△CDG≌△CEH,∴CG=CH,∴四边形FHCG是正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找准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2015•金山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ax2+bx﹣8(a≠0)经过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y=ax2+bx﹣8(a≠0)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P的坐标;(2)求∠APB的正弦值;(3)直线y=kx+2与y轴交于点N,与直线AC的交点为M,当△MNC与△AOC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抛物线y=ax2+bx﹣8(a≠0)经过A(﹣2,0),B(4,0)两点,列出a 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即可;(2)设对称轴直线x=1与x轴交于点D,过A作AH⊥BP,垂足为H,先求出AB、PD、AP和BP的长,进而求出AH的长,即可求出sin∠APB的值;(3)△MNC与△AOC相似时,分①∠MNC=∠AOC=90°和②∠NMC=∠AOC=90°,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求出点M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8(a≠0)经过A(﹣2,0),B(4,0)两点,∴,∴,∴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8,∵y=x2﹣2x﹣8=(x﹣1)2﹣9,∴顶点P坐标为(1,﹣9);(2)设对称轴直线x=1与x轴交于点D,过A作AH⊥BP,垂足为H,如图1,∵A(﹣2,0),B(4,0),P(1,﹣9),∴AB=6,PD=9,AP=BP=3,∵AB×PD=PB×AH,∴AH=,在Rt△APH中,∴sin∠APB==;(3)∵∠ACO=∠MCN,∴△MNC与△AOC相似时,①∠MNC=∠AOC=90°,∴,∵AO=2,OC=8,NC=10,∴MN=,直线直线AC的解析式是:y=﹣4x﹣8,设M点坐标为(a,﹣4a﹣8),∵MN=,∴a=﹣,∴M(﹣,2),②∠NMC=∠AOC=90°,设MN与x轴交于点E,∵,∴△ENO≌△AOC(AAS),∴OE=OC=8,∴E(﹣8,0),∵A(﹣2,0),C(0,﹣8)∴直线MN的解析式是:y=x+2,直线AC的解析式是:y=﹣4x﹣8,联立∴M(﹣,),综上M点的坐标为(﹣,2)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的知识,此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形函数值的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此题还需要熟练运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此题有一定的难度.25.(14分)(2015•金山区二模)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tan∠B=(1)求BC的长;(2)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不重合的两动点M、N在边BC上(点M、N不与点B、C重合),且点N始终在点M的右边,联结DN、EM,交于点O,设MN=x,四边形ADOE的面积为y.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②当△OMN是等腰三角形且BM=1时,求MN的长.【考点】相似形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作AH⊥BC于D,如图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H=CH,在Rt△ABH中利用正切的定义的tan∠B==,设AH=4a,BH=3a,由勾股定理得到AB=5a,则5a=10,解得a=2,所以BC=2BH=12;(2)①连结DE,过点O作OK⊥BC于K,交DE于J,如图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DE∥MN,DE=BC=6,JK=AH=4,则△DOE∽△NOM,根据相似比得OJ=,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和y=S△ADE+S△DOE得y=(0<x<12);②作EF⊥BC于F,如图2,由于EF=JK=4,CE=AC=5,则CF=3,MF=8,分类讨论:当OM=ON时,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MK=MN=x,证明△MOK∽△MEF,利用相似比得到OK=x,然后利用△DOE∽△NOM得到=,解得x=10;当OM=MN=x,利用相似比可证得DE=EO=6,接着在Rt△ME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MF=4,则x+6=4,所以x=4﹣6;当MN=ON=x时,同理得DO=DE=6,则DN=6+x,作DG⊥BC于G,如图2,易得DG=4,BG=3,GN=BM+MN﹣BG=x﹣2,然后在Rt△DNG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2+(x﹣2)2=(x+6)2,解得x=﹣1(舍去),于是得到MN的长为10或4﹣6.【解答】解:(1)作AH⊥BC于D,如图1,∵AB=AC=10∴BH=CH,在Rt△ABH中,tan∠B==,设AH=4a,BH=3a,∴AB==5a,∴5a=10,解得a=2,∴BC=2BH=12;(2)①连结DE,过点O作OK⊥BC于K,交DE于J,如图2,∵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MN,DE=BC=6,JK=AH=4,∴△DOE∽△NOM,∴=,即=,∴OJ=,∴y=S△ADE+S△DOE=×6×4+×6×=(0<x<12);②作EF⊥BC于F,如图2,∵EF=JK=4,CE=AC=5,∴CF==3,∴BF=9,而BM=1,∴MF=8,当OM=ON时,∵OK⊥MN,∴MK=MN=x,∵OK∥EF,∴△MOK∽△MEF,∴=,即=,解得OK=x,∴△DOE∽△NOM,∴=,即=,解得x=10,即MN=10;当OM=MN=x,∵DE∥BC,∴=,∴DE=EO=6,在Rt△MEF中,∵EF=4,MF=8,∴MF==4,而ME=OM+OE,∴x+6=4,解得x=4﹣6,即MN的长为4﹣6;当MN=ON=x时,同理得DO=DE=6,∴DN=6+x,作DG⊥BC于G,如图2,易得DG=4,BG=3,∴GN=BM+MN﹣BG=x+1﹣3=x﹣2,在Rt△DNG中,∵DG2+GN2=DN2,∴42+(x﹣2)2=(x+6)2,解得x=﹣1(舍去),综上所述,MN的长为10或4﹣6.【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合理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图形,然后利用相似的性质计算相应线段的长;同时会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附答案)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附答案)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4分)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A.B.C.πD.02.(4分)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A.a0=1B.a﹣1=﹣a C.(﹣a)2=﹣a2D.a=3.(4分)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C.y=D.y=4.(4分)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4B.5C.6D.75.(4分)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频率6.(4分)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AD=BD B.OD=CD C.∠CAD=∠CBD D.∠OCA=∠OCB 二、填空题7.(4分)计算:|﹣2|+2=.8.(4分)方程=2的解是.9.(4分)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10.(4分)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1.(4分)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12.(4分)如果将抛物线y=x2+2x﹣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13.(4分)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14.(4分)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年龄(岁)1112131415人数55161512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岁.15.(4分)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16.(4分)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E=AD,过点E作AC的垂线,交边CD于点F,那么∠F AD=度.17.(4分)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相交,且点B在⊙D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18.(4分)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 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三、解答题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20.(10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1.(10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也经过点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B作BC∥x轴,交y轴于点C,且AC=AB.求:(1)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AB的表达式.22.(10分)如图,MN表示一段笔直的高架道路,线段AB表示高架道路旁的一排居民楼,已知点A到MN的距离为15米,BA的延长线与MN相交于点D,且∠BDN=30°,假设汽车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周围39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1)过点A作MN的垂线,垂足为点H,如果汽车沿着从M到N的方向在MN上行驶,当汽车到达点P处时,噪音开始影响这一排的居民楼,那么此时汽车与点H的距离为多少米?(2)降低噪音的一种方法是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当汽车行驶到点Q时,它与这一排居民楼的距离QC为39米,那么对于这一排居民楼,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23.(12分)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24.(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AB=2,点P在抛物线上,线段AP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线段BP与x轴相交于点D,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的长;(3)当tan∠ODC=时,求∠P AD的正弦值.25.(14分)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CD上,且DQ=OP,AP的延长线与射线OQ相交于点E,与弦CD相交于点F(点F 与点C,D不重合),AB=20,cos∠AOC=,设OP=x,△CPF的面积为y.(1)求证:AP=OQ;(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OP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的长.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A.B.C.πD.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2.(4分)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A.a0=1B.a﹣1=﹣a C.(﹣a)2=﹣a2D.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和分数指数幂的性质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3.(4分)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C.y=D.y=【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4.(4分)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4B.5C.6D.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有关计算,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为360°和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4分)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频率【点评】本题考查了标准差的意义,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也成立.6.(4分)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AD=BD B.OD=CD C.∠CAD=∠CBD D.∠OCA=∠OC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以及垂径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7.(4分)计算:|﹣2|+2=4.【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以及绝对值的求法,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8.(4分)方程=2的解是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方程的求解,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乘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设辅助元素法,利用比例性质法等.(2)注意:用乘方法(即将方程两边各自乘同次方来消去方程中的根号)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增根,应注意验根.9.(4分)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x≠﹣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0.(4分)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m <﹣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11.(4分)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7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求函数值,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并正确代入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4分)如果将抛物线y=x2+2x﹣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x2+2x+3.【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并用规律求函数解析式.会利用方程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3.(4分)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4分)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年龄(岁)1112131415人数55161512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4岁.【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5.(4分)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注意掌握三角形法则的应用.16.(4分)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E=AD,过点E作AC的垂线,交边CD于点F,那么∠F AD=22.5度.【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证Rt△AEF≌Rt△ADF 是解本题的关键.17.(4分)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相交,且点B在⊙D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14(答案不唯一).(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B 的半径,然后确定⊙D的半径的取值范围,难度不大.18.(4分)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 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4﹣4.【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三、解答题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0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难度适中.21.(10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也经过点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B作BC∥x轴,交y轴于点C,且AC=AB.求:(1)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AB的表达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的求法,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2.(10分)如图,MN表示一段笔直的高架道路,线段AB表示高架道路旁的一排居民楼,已知点A到MN的距离为15米,BA的延长线与MN相交于点D,且∠BDN=30°,假设汽车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周围39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1)过点A作MN的垂线,垂足为点H,如果汽车沿着从M到N的方向在MN上行驶,当汽车到达点P处时,噪音开始影响这一排的居民楼,那么此时汽车与点H的距离为多少米?(2)降低噪音的一种方法是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当汽车行驶到点Q时,它与这一排居民楼的距离QC为39米,那么对于这一排居民楼,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3.(12分)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AB=2,点P在抛物线上,线段AP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线段BP与x轴相交于点D,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的长;(3)当tan∠ODC=时,求∠P AD的正弦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25.(14分)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CD上,且DQ=OP,AP的延长线与射线OQ相交于点E,与弦CD相交于点F(点F 与点C,D不重合),AB=20,cos∠AOC=,设OP=x,△CPF的面积为y.(1)求证:AP=OQ;(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OP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的长.【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三题的分类讨论更是本题的难点.第11页(共11页)。

2015年上海中考数学二模24题整理

2015年上海中考数学二模24题整理

已知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 = ax 2 + x 的对称轴为直线 x =2,顶点为 A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 A 的坐标; A点 P 24 题 y = ( x - m )2 + n 的顶点 D 在直线 AB 上,与 y 轴的交点为 C 。

动点之角度(2015 二模 崇明)24.(本题满分 12 分,每小题各 6 分)如图,已知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经过点 A (0, - 4) ,点 B (-2, 0) ,点 C (4, 0)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坐标;(2)已知点 M 在 y 轴上, ∠OMB + ∠OAB = ∠ACB ,求点 M 的坐标.yy(2015 二模 奉贤)24.(本题满分 12 分,第(1)小题 4 分,第(2)小题 8 分)B OC x O C xA(备用图)(2)(第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联结 OA 、OP .x图)①当 OA ⊥OP 时,求 OP 的长;②过点 P 作 OP 的垂线交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于点 B ,联结 OB ,当∠OAP =∠OBP 时,求点 B 的坐标.(2015 二模 杨浦)24.(本题满分 12 分,第(1)小题 4 分,第(2)小题 4 分,第 (3)小题 4 分,)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x +1 与 x 轴交与点 A ,与 y 轴交与点 B ,抛物线12(1)若点 C (非顶点)与点 B 重合,求抛物线的表达式;y(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且CD⊥AB,求∠CAD的正切值;(3)在第(2)的条件下,在∠ACD的内部作射线CP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P,使得∠DCP=∠CAD,求点P的坐标。

动点之相似(2015二模宝山嘉定)24.(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4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图9),双曲线y=k(k≠0)与直线y=x+2都经过点xA(2,m).(1)求k与m的值;(2)此双曲线又经过点B(n,2),过点B的直线BC与直线y=x+2平行交y轴于点C,联结AB、AC,求△AB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在射线CB上有一点E,如果以点A、C、E所组成的三角形与△AC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E的坐标.y(2015二模金山)24.(本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y=ax2+bx-8(a≠0)经过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y=ax2+bx-8(a≠0)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P的坐标;(2)求∠APB的正弦值;B A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x 物线 y = ax O 2 - 2ax + c 与 x 轴的正半轴相x 交于点 A 、与 y 轴 (3)直线 y = kx + 2 与 y 轴交于点 N ,与直线 AC 的交点为 M ,当 ∆MNC 与 ∆AOC 相似时,求点 M 的坐标.动点之面积(2015 二模 黄浦)24. (本题满第(1)小题满分 3 分,第(2) 分 12 分,小题满分 4分,第(3)小题满分 5 分)如图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 A 的坐标为(a ,3)(其中a >4),射线 OA与反比例函数y = 12 的图像交于点 P ,点 B 、C 分别在函数y = 12 的图像上,且 AB //x 轴,xxAC //y 轴.(1)当点 P 横坐标为 6,求直线 AO 的表达式;(2)联结 BO ,当 AB = BO 时,求点 A 坐标;(3)联结 BP 、CP ,试猜想:S ∆ABP 的值是否随 a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变,求出 S ∆ABP 的SS∆ACP∆ACP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2015 二模 静安青浦)24.(本题满分 12 分,第(1)小题满分 8 分,第(2)小题满分 4 分)PCO 图7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B ,它的对称轴与 x 轴相交于点 C ,且∠OBC =∠OAB ,AC =3.(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如图,已知抛物线 y = x 2 - 2tx + t 2 - 2 的顶点 A 在第四象限,过点 A 作 AB ⊥y 轴于点 B ,A (-1,0),B (4,0 ),C (0,2 ).点D 是点 C 关于原点的对称C 点A ,联结 B D ,点E 是 x 轴上的E (2)如果点 D 在此抛物线上,DF ⊥OA ,垂足为 F ,DF 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G ,且 S∆ADG : S∆AFG= 3 : 2 ,求点 D 的坐标.y(2015 二模 长宁)24.(本题满分 12 分)BCC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不与 A 、B 重合),过点 C 作 CD ⊥x 轴于点 D ,并交抛物线于点 P .(1)若点 C 的横坐标为 1,且是线段 AB 的中点,求点 P 的坐标;(2)若直线 AP 交 y 轴负半轴于点 E ,且 AC =CP ,求四边形 OEPD 的面积 S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在(2)的条件下,当△ADE 的面积等于 2S 时 ,求 t 的值.y动点之直角、等腰三角形存在性DO x(2015 二模 普陀 ) 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PB一个动点,设点 E 的坐标为(m , 0),过点 E 作 x 轴的垂线 l 交抛物线于点 P .第 24 题(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2)当点E 在线段 OB 上运动时,直线 l 交 BD 于点 Q .当四边形CD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 m 的值;(3)是否存在点 P ,使△ B DP 是不以 B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 y(2015二模松江)24.(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各4分)C C如图,二次函数y=-x2+bx的图像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4,0),过A点的直线与A OB x A O B x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另一点C,过点C作CH⊥x轴,垂足为H.设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D,其对称轴与直线AB及x轴分别交于点E和点F.(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CE=3BC,求点B的坐标;(3)如果△DHE是以DH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动点之梯形(2015二模徐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中,O为坐标原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点A(-1,0)和点B(3,0),D为抛物线的直线AC与抛物线交于点C(5,6).(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在x轴上,且∆AEC和∆AED相似,求点E的坐标;标系轴交于顶点,(3)若直角坐标平面中的点F和点A、C、D构成求点F的坐标.其他直角梯形,且面积为16,试((2015 二模 闵行)24.(本题满分 12 分,其中每小题各 4 分)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 = ax 2 - 2ax - 4 与 x 轴相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相交于点 C ,其中点 A 的坐标为(-3,0).点 D 在线段 AB 上,AD = AC .(1)求这条抛物线的关系式,并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如果以 DB 为半径的圆 D 与圆 C 外切,求圆 C 的半径;(3)设点 M 在线段 AB 上,点 N 在线段 BC 上.如果线段 MN 被直线 CD 垂直平分,求BN 的值. CN(2015 二模 浦东)24. 本题满分 12 分,其中第(1)小题 3 分,第(2)小题 4 分,第(3)小题 5 分) 已知:如图,直线 y =kx +2 与 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A(t ,0)、与 y 轴相交于点 B ,抛物线 y = - x 2 + bx + c 经过点 A 和点 B ,点 C 在第三象限内,且 AC ⊥AB ,tan∠ACB = 1 .2(1)当 t =1 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试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点 C 的坐标;(3)如果点 C 在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 t2020-2-8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三数学试卷 2015.4(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各数中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2; (B )32; (C )4; (D )12. 2.下列代数式中是二次二项式的是( ) (A )1-xy ;(B )112+x ; (C )22xy x +; (D )14+x .3.若直线1+=x y 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所得新直线的解析式是( ) (A )3+=x y ;(B )3-=x y ;(C )1-=x y(D )1+-=x y .4.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初三(1)班第一小组的10个学生的成绩分别是:58分、72分、76分、82分、82分、89分、91分、91分、91分、98分,那么这次测试第一小组10个学生成绩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 )82分、83分; (B )83分、89分; (C )91分、72分; (D )91分、83分.5.如图,AB ∥CD ,13=∠D ,28=∠B ,那么E ∠等于( ) (A )13;(B )14;(C )15; (D )16.6.在ABC Rt ∆中,︒=∠90C ,BC AC =,若以点C 为圆心,以cm 2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 相切,那么BC 的长等于( )(A )cm 2; (B )cm 22; (C )cm 32; (D )cm 4.B C EDA第5题图二、填空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7.计算:∣3-∣=-3 ▲ 8.已知函数12)(-=x x f ,那么=)3(f ▲ 9.因式分解:=-x x 3▲10.已知不等式321≥-x ,那么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 ▲ 1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0(≠k 的图像经过点)2,1(,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12.方程11211=---xx x 的解是 ▲ 13.方程x x =+32的解是 ▲14.有五张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梯形、正方形、圆图形的卡片(卡片中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现将有图案的一面朝下任意摆放,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有轴对称图案的卡片的概率是 ▲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16.在ABC ∆中,点E D 、分别在边AC AB 、上,BD AD =,EC AE 2=.设=AB a →,=AC b →,那么=DE ▲ (用 a →、b →的 式子表示)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半径相等且外切、连心线与直线 x y =平行的两个圆,称之为“孪生圆”;已知圆A 的圆心为(3,2-)半径为2,那么圆A 的所有“孪生圆”的圆心坐标为 ▲18.在矩形ABCD 中,6=AB ,8=AD ,把矩形ABCD 沿直线MN 翻折,点B 落在边AD 上的E点处,若AM AE 2=,那么EN 的长等于 ▲BCDM NA 第18题图三、(本题共有7题,满分78分) 19.(本题满分10分)化简:(12122+---+x x x x x x )22)1(1-+÷x x x20.(本题满分10分)解方程组⎩⎨⎧=-+-=+-04440122y xy x y x21.(本题满分10分)如图,点P 表示某港口的位置,甲船在港口北偏西30方向距港口50海里的A 处,乙船在港口北偏东45方向距港口60海里的B 处,两船同时出发分别沿AP 、BP 方向匀速驶向港口P ,1小时后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处,已知甲船的速度是10海里/时,求乙船的速度.东第21题图为了解本区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教育局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区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部分学生的视力,分成以下四类进行统计注:(4.3—4.5之间表示包括4.3及4.5)根据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 填完整表格及补充完整图一;(2) “类型D ”在扇形图(图二)中所占的圆心角是 度;(3) 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类型内;(4) 视力在5.0以下(不含5.0)均为不良,那么全区视力不良的初中学生估计 人 .ABCD视力 类型 图二 第22题图已知:如图,在中ABC Rt ∆中,︒=∠90ACB ,BC AC =,点E 在边AC 上,延长BC 至D 点,使CD CE =,延长BE 交AD 于F ,过点C作CG //BF ,交AD 于点G ,在BE 上取一点H ,使DCG HCE ∠=∠. (1)求证:ACD BCE ∆≅∆; (2) 求证:四边形FHCG 是正方形.[注:若要用1∠、2∠等,请不要标在此图,要标在答题纸的图形上]24.(本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0(82≠-+=a bx ax y 经过)0,2(-A ,)0,4(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0(82≠-+=a bx ax y 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P 的坐标; (2)求APB ∠的正弦值;(3)直线2+=kx y 与y 轴交于点N ,与直线AC 的交点为M ,当MNC ∆与AOC ∆相似时,求点M 的坐标.GFE D BAC第23题图H O xy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10==AC AB ,34tan =∠B (1) 求BC 的长;(2)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不重合的两动点M 、N 在边BC 上(点M 、N 不与点B 、C 重合),且点N 始终在点M 的右边,联结DN 、EM ,交于点O ,设x MN =,四边形ADOE 的面积为y .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②当OMN ∆是等腰三角形且1=BM 时,求MN 的长.CB A第25题图CB A备用图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三数学试卷参考答案2015.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A 2.A 3.C4.D 5.C 6.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7.0; 8.1; 9.)1)(1(-+x x x ; 10.7≥x ;11.xy 2=; 12.2-=x ; 13.3=x ; 14.53;15.041≠m m 且 ; 16.→→-a b 2132; 17.)1,4(),5,0(-; 18.53三、解答题:19.原式=〔(2)1()1(1---+x x x x x )〕22)1(-+⨯x x x (4分) = 222)1(1---x x x x 22)1(-+⨯x x x (2分) =22)1(1--x x (3分) =11-+x x (1分) 20.由(2)得:22,22-=-=-y x y x (2分)⎩⎨⎧=-=+-2201y x y x ⎩⎨⎧-=-=+-2201y x y x (2分) ⎩⎨⎧-=-=3411y x ⎩⎨⎧==122y x (4分)∴⎩⎨⎧-=-=3411y x⎩⎨⎧==1022y x (2分) 21.设1小时后甲船在C 处乙船在D 处,联接CD 正北交于点E (1分)由题意得,50=AP ,60=BP , 30=∠APE ,45=∠BPE ,CD PE ⊥ (3分)10=AC 40=-=PC AP PC (1分)在PCD Rt ∆中 32030cos =⨯=PC PE (1分) 在PED Rt ∆中 62045cos ==PEPD (1分) 62060-=-=PD PB BD )(乙62060162060-=-=V 海里/时 (2分) 答乙船的速度是)(62060-海里/时 (1分)22.(1)略 (4分)(2) 162度 (2分) (3)C (2分) (4)11000人 (2分)23.(1)∵︒=∠90ACB ∴︒=∠=∠90ACB ACD (1分) ∵BC AC = CD CE = (2分)∴ACD BCE ∆≅∆ (1分)(2)∵ACD BCE ∆≅∆ ∴EBC DAC ∠=∠ (1分)∵CEB AEF ∠=∠ ∴︒=∠=∠90BCE AFE ︒=∠90BFG (1分)∵CG //BF ∴︒=∠=∠90AFE CGF (1分) ∵DCG HCE ∠=∠ ∴︒=∠=∠90ACD GCH (1分) ∴四边形FHCG 是矩形 (1分)∵︒=∠=∠90CHE CGD DCG HCE ∠=∠ CD CE = (1分)∴CEH CDG ∆≅∆ ∴CH CG = (1分) ∴四边形FHCG 是正方形 (1分)24. (1)⎩⎨⎧-+=--=841608240b a b a⎩⎨⎧-==21b a (2分) 822--=x x y (1分)9)1(8222--=--=x x x y )9,1(-P (1分)(2) 设对称轴直线1=x 与x 轴交于点D ,过A 作BP AH ⊥垂足为H∵)0,2(-A ,)0,4(B , )9,1(-P∴6=AB 9=PD 103==BP AP (2分) ∵AH PB PD AB ⨯=⨯2121 ∴1059=AH (1分) 在APH Rt ∆中 ∴53AP AH APB sin ==∠ (1分) (3)∵MCN ACO ∠=∠∴MNC ∆与AOC ∆相似时 ①︒=∠=∠90AOC MNCOC NC AO MN = 25=MN ∴)2,25(-M (2分)②︒=∠=∠90AOC NMC 设MN 与x 轴交于点E∵2==OA ON ︒=∠=∠90AOC EON ACO NEO ∠=∠ ∴AOC ENO ∆≅∆ 8==OC OE ∴)0,8(-E∵)0,2(-A ,)0,4(B∴直线MN 的解析式是:241y +=x 直线AB 的解析式是:84y --=x∴)1724,1740(-M (2分) 25.(1)过A 作BC 的高AH 垂足为H∵10==AC AB ∴CH BH = (1分)在ABH Rt ∆中 34tan =∠B 设a AH 4= a BH 3=222AB BH AH =+ 2)4(a 2)3(a +=210 2=a (1分)∴8=AH 6=BH ∴12=BC (1分)(2) 联结DE ,过O 作BC OJ ⊥垂足为J ,延长JO 交DE 于I∵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DE //BC ∴DOE ∆∽MON ∆ ∴JOIOMN DE = (1分) ∵8=AH ∴4=IJ∴624+=x IO (1分) 124621=⨯⨯=∆ADE S 672624621+=+⨯⨯=∆x x S DEO (1分)∴61441267212++=++=x x x y )120( x (2分) (3)联结DE ,过O 作BC OJ ⊥垂足为J ,延长JO 交DE 于I ,过E 作BC EF ⊥垂足为F∵421==AH EF 5=EC ∴3=FC ∴8=MF ①当ON OM =时 ∵IJ //EF ∴MFMJEF OJ = ∵4=EF 8=MF 21=MJ x ∴x OJ 41=初三数学 第11页 共6页 ∵DE //BC ∴DOE ∆∽MON ∆ ∴MN DE OJ OI = ∴ 10=x 10=MN (2分)②当MN OM =时 ∵DE //BC ∴OM EO MN DE = ∴EO DE =在EFM Rt ∆中 5422=+=MF EF ME654-=-=OE ME OM ∴654-=MN (2分) ③当ON MN =时 6==DE DO在ABN ∆中,B ∠是一个锐角 5=BD x DN +=6 BD DN ∴BND ∠一定是锐角 (1分)过D 作BC DG ⊥垂足为G 4=DG 3=BG在DGN Rt ∆中 222DN GN DG =+ 222)6()2(4x x +=-+ 1-=x 不合题意 (1分) 综上所述 10=MN 或 654-=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