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及流程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降低事故损失,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制定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指挥调度程序。
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医院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以下是的详细内容:一、应急预案1. 紧急救治原则: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组织架构:成立急诊抢救小组,由神经外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部门组成。
3. 救治流程:(1)接诊:接到患者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判断病情危重程度。
(2)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重度颅脑损伤。
(3)紧急处理: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支持治疗。
(4)术前准备: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做好手术前准备。
(5)转科:将患者迅速转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4. 救治措施:(1)神经外科:负责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2)内科、外科:协助神经外科进行术前准备,提供相关学科支持。
(3)重症医学科:负责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检验科、放射科:及时为患者提供血液、影像学等检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流程图以下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急预案流程图:[接诊] -- [初步诊断] -- [紧急处理] -- [术前准备] -- [转科] --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术后监护] -- [重症医学科监护] -- [检验科、放射科检查] -- [治疗结束]三、注意事项1. 提高接诊意识:接诊医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疑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迅速判断。
2. 密切配合:各部门应密切合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恶化。
4. 家属沟通: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抢救流程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抢救流程
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需要快速而有效的急诊服务流程。
患者可能出现抽吸血、头皮挫伤、裂伤、帽状腱膜下血肿、熊猫眼、脑脊液鼻漏、耳漏、头痛、恶心、呕吐、瞳孔大小不等、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等症状。
在急诊时,应该对患者进行检查,清创缝合,抽吸血肿并进行加压包扎。
如果患者有颅底骨折,需要进行CT检查,明确损伤类型,以便
进一步处理。
针对不同的情况,急诊服务流程也有所不同。
对于无血肿的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有血肿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强基础护理、五官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导尿者做好会阴护理,防止尿路感染,营养支持,鼻饲护理,功能锻炼等。
在急诊服务流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肌力变化,GCS评分记录,防止脑疝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水、止血、护脑、预防感染治疗,保持大
小便通畅,避免压颈,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如果患者的病情变化,GCS评分下降,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主管医生。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GCS评分是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得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抢救服务流程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抢救服务流程
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紧急评估和处理。
首先需要检查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若已经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并清除异物,畅通呼吸道,同时止血。
其次,需要检查气道是否有异物或梗阻,以及体表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和颈椎是否损伤的可能。
处理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测血压、脉搏、指脉和吸氧,以及监测循环和氧合状况。
同时开通静脉,扩容并询问病史。
抽血查血常规、输血前4项、血型、交叉配型,进行体格检查并保护颈椎。
根据轻、中、重型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和必要时进行CT检查。
初步明确诊断后,可进行脱水、降颅压等
治疗,并收住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若病情危重,则需收住急诊ICU或神经外科进行治疗。
完整word版)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完整word版)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合理的伤情判断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对于头部伤情,应清洗伤口,止血,避免感染;对于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氧疗、心肺复苏等措施;对于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力、控制脑水肿等治疗措施。
同时,应及时转运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1.病史询问:了解受伤原因、时间、情况等。
2.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颅内压力检查、瞳孔反应等。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
二)治疗1.对于轻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进行观察和保守治疗。
2.对于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力、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
3.对于颅内出血、脑水肿等严重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4.对于颅脑损伤后的康复,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心理治疗等。
总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及时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颅脑损伤后的康复也应予以重视,积极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病情判断后,立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及时纠正呼吸暂停和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如下: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
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
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ppt课件完整
3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婴幼儿巨大腱膜下血肿
ppt课件完整
4
脑震荡
意识丧失史 逆行性遗忘 头晕头痛、疲乏无力、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CT检查颅内无异常
ppt课件完整
5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生命体征的变化 局灶症状和体征
意识障碍 脑局灶症状 生命体征的改变 脑脊液、脑组织外溢
ppt课件完整
10
火器性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脑局灶症状 生命体征的改变 瞳孔的变化 脑脊液、脑组织外溢
ppt课件完整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硬膜外血肿
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瞳孔的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的改变
ppt课件完整
7
硬膜下血肿
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瞳孔的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的改变
ppt课件完整
8
脑内血肿
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瞳孔的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的改变
ppt课件完整
9
非火器性开放颅脑损伤
1
GCS
运动反应
计分 言语反应
按吩咐动作
6 正确
定位反应
5 不当
屈曲反应
4 错乱
过屈反应(去皮层) 3 难辨
伸展反应(去脑) 2 不语
无反应
1
计分 5 4 3 2 1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睁眼
计分 4 3 2 1
ppt课件完整
2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抢救流程

颅脑外伤抢救流程
1.现场急救:首先,要确保患者尽快脱离危险环境,并进行初步病情判断。
接着,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分泌物及呕吐物。
对于重症昏迷的患者,应将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
若患者头部伤口流血不止,应进行加压包扎。
对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2.搬运和转送: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可能伴有颈、胸椎的外伤,因
此不能轻易搬动头颈部。
应将躯体与头颈部同时初步固定后,再行搬运。
同时,抬高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改善脑细胞的代谢。
在转送途中应平稳行驶,并进行密切监护。
3.医院救治:到达医院后,应迅速补充液体,并进行脑CT检查,以判断有无脑出
血、脑挫伤、颅骨骨折等情况。
若有手术指征,应尽快安排手术。
后期还需进行降低颅内压、脱水等方面的综合性治疗。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了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各科室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保正手术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急诊手术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2、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医疗组组长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3、各部门人员职责:经治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4、经治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5、决定手术后,立即电话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同时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送手术室。
主刀或第一助手应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应报医务部或总值班审批。
6、由急诊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由手术医师、手术护理外勤共同护送病人进手术室。
7、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规定:(1)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
(3)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急诊病人所在科室应在手术室安排手术台后半小时内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4)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生承担全责。
8、是否危及生命的特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唤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和规范

关于制定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保障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及其它急危重症患者获得连贯性救治、最大限度减少诊疗以外因素对救治的影响,积极为患者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诊疗服务,根据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XXXX版)”现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成员:
秘书:
二、相关制度
1.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包括如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危重孕产妇、严重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等;前述病种由各专科规范抢救小组名单、服务流程、诊疗制度等(见附件);
2.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享受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2013版)”,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科室应给予积极抢救、优先检查,提供全程服务;
3.急诊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接诊制;由急诊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患者是否符合本制度规定病种,并在相关检查申请单或住院证上加盖“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章”;
4.加盖“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章”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简化手续,优先提供救治、检查,各科室间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5.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处置结束后,由护工等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缴费;如遇欠费、“三无”患者等特殊情况,汇报医务科(日间)或行政总值班(夜间);
6.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所在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备此类患者收治;
7.在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处置过程中,对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罚、责任追究。
三、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