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科常用药物知识ppt课件

舒巴坦
他唑巴坦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一)作用机制: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青霉素。常见皮疹、瘙痒、斑丘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血液系统——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过性嗜酸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症、低凝血酶原血症、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 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 【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 (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 (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 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2. 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 隔6h给药1次。 3.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 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 (2)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新鲜配制。 (3)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容积为50~200ml,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 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 (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与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成复方制剂,保护不耐酶的抗
菌药物结构(β -内酰胺环)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破坏——提高抗菌活性和效果。克拉维酸、舒巴 坦、他唑巴坦 耐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感,致使药物 疗效低或无效。
青霉素安全使用指PPT课件

04 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
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协同作用
青霉素与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等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 抗菌效果。
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 生素合用时,可能产生拮抗作用,降 低抗菌效果。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青霉素与抗凝药物如 华法林合用时,可能 增加出血风险。
1940年代,青霉素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提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青霉素得以大规模生产并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的历史地位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拯救了无数生命。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
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 程,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
青霉素对人体细胞无害,因此可以安 全地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02 青霉素的安全使用原则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 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脑膜炎、 淋病、败血症等。
禁忌症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有哮喘、 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肾功能严重 损害者应慎用。
用药剂量与时间安排
用药剂量
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 、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青霉素的用 药剂量。
青霉素与甲氨蝶呤等 抗肿瘤药物合用时, 可能增加毒性反应。
青霉素与口服避孕药 合用时,可能降低避 孕药的效果。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建议
在使用青霉素前,详细告知医生自身 的身体情况、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在使用青霉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其 他药物,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若需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 药师的建议。
时间安排
青霉素的用药时间一般根据病情而定 ,分为短期和长期用药。短期用药通 常为数天至一周,长期用药则需根据 病情调整。
《青霉素类药物》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9
分类
(一)天然青霉素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2、耐酶青霉素类
3、广谱青霉素类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类
5、抗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类
整理课件ppt
10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15
【临床应用】
2、G+杆菌感染: 气性坏疽、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 以中和外毒素
3、G-球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 不产酶淋球菌引起的淋病首选
4、钩端螺旋体感染: 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首选
整理课件ppt
16
青霉素的缺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对酸性水溶液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 2、对碱性水溶液不稳定(成盐反应须十分小心进
青霉素类抗生素
顾福莉
整理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一、青霉素的由来 二、结构特点 三、抗菌作用机制 四、分类 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六、青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整理课件ppt
2
整理课件ppt
3
整理课件ppt
4
整理课件ppt
5
整理课件ppt
6
青霉素类结构特点
青霉素自20世纪 40年代投入使用 以来,一直是应 用广泛和重要的 一类抗生素,基 本结构如右图所 示,由母核6-氨 基青霉烷酸(APA) 和侧链组成。
由于临床上抗菌的需要,人们对侧链上的R经结构改造接上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病例 ( clinical case ): :
患者, 患者,女,38岁,因急性胆囊 38岁 炎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炎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 素皮试阴性,予青霉素800 800万 素皮试阴性,予青霉素800万u 加 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0s后患者即诉手足麻木, 10s后患者即诉手足麻木,随之出 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细弱, 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细弱, 神志丧失。 神志丧失。
HOMEWORK(作业) 作业)
How to prevent and cure anaphylactic shock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by penicillin?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谢谢!
细菌基本结构示意图
细胞质 cytoplasm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粘肽合成酶 PBPs
核质 nuclear material
细胞壁 cell
正常细菌细 胞壁合成
wall
青霉素抑制细 菌细胞壁合成
链球菌
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
破伤风杆菌
脑膜炎球菌
螺 旋 体
临床用途( 临床用途( clinical applications) )
青霉素
PENICILLIN
Alexander Fleming(亚历山大 佛来明) 亚历山大.
学习目标 ( The Learning Purpose) 掌握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掌握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熟悉青霉素的抗菌谱及主要临床 用途。 用途。 了解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了解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一)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皮肤、皮下组织感染; 咽炎; 链球菌感染: 皮肤、皮下组织感染; 咽炎; 链球菌感染: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 败血症 等; 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炎; 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炎; 中耳炎 等;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破伤风; (二)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破伤风;白喉 等; 革兰阴性球菌感染:流脑; (三) 革兰阴性球菌感染:流脑; 淋病 ; 螺旋体感染: (四) 螺旋体感染: 梅毒 ; 钩体病 等
青霉素解读PPT演示课件

02
青霉素对放线菌、淋球菌、脑膜 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有一定的 抗菌作用。
青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敏感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反应敏感, 用药后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耐药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使药物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
03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 发酵培养、提取精制等步骤。
04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扁桃体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青霉素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首选药 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 到杀菌效果。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 菌作用,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 疗。
肺炎
对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青霉 素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病 情。
总结词
优化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对于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推动其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提高发酵效率、简化提取和纯化过程、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等。通过 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青霉素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技术转让和市场拓展也是实现青霉素普及的重要途径。
青霉素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热
风湿热患者使用青霉素可以预防 链球菌感染,降低风湿热的复发
率。
梅毒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能 够破坏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壁,使其 死亡。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青霉素能够有效杀死淋球菌,治愈 淋病。
青霉素的联合用药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01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菌效果,扩大
反应。
青霉素对放线菌、淋球菌、脑膜 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有一定的 抗菌作用。
青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敏感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反应敏感, 用药后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耐药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使药物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
03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 发酵培养、提取精制等步骤。
04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扁桃体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青霉素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首选药 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 到杀菌效果。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 菌作用,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 疗。
肺炎
对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青霉 素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病 情。
总结词
优化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对于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推动其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提高发酵效率、简化提取和纯化过程、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等。通过 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青霉素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技术转让和市场拓展也是实现青霉素普及的重要途径。
青霉素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热
风湿热患者使用青霉素可以预防 链球菌感染,降低风湿热的复发
率。
梅毒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能 够破坏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壁,使其 死亡。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青霉素能够有效杀死淋球菌,治愈 淋病。
青霉素的联合用药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01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菌效果,扩大
反应。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耐药性产生机制
产生β-内酰胺酶
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改变细菌细胞壁结构
细菌通过改变自身细胞壁的结构,减少青霉素类抗 菌药物与细菌细胞壁的结合,从而降低抗菌效果。
增加药物外排
细菌通过增加药物外排,降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在 细胞内的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分类与应对策略
总结词
青霉素G是首个被发现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 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但易被胃酸破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青霉素G即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大多数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具有 强大的抗菌活性。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 抗菌作用,具有吸收快、分布广、疗效好、毒性低等优 点。但是,青霉素G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容易被胃酸 破坏,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口服给药或非口服给药的方式 进行补充。
04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和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螺旋体所致的感染,如咽炎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皮肤感染等。
禁忌症
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既往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05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未来发 展趋势与挑战
新品种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
研发新品种
青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新的品种不 断涌现,以满足临床对不同耐药菌株的治疗需求。
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估新品种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克服耐药性的技术与方法
耐药性机制研究
青霉素类药物PPT课件

5/11/2019
.
16
用法用量
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 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 /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 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 时1次。 5.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 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 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 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 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 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5/11/2019
.
18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5/11/2019
.
19
注意事项
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液为每1ml含 500单位青霉素,皮内注射0.05~0.1ml,经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 者禁用。必须使用者脱敏后应用,应随时作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青霉素类抗生素 ppt课件

ppt课件
11
不良反应
6、肝功能异常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引起肝损害:轻者, 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能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炎。应 用耐 酶青霉素时发生率较高,还有氟氯西林、双氯西林、 萘夫西 林等一些青霉素类药物均可引起此类不良反应。 分析与氟氯 西林相关的胆汁淤积性肝炎发现,停药数周 后也会有黄疸和 瘙痒等症状出现,并且常比较严重且迁 延,症状消失后数月 仍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有可能引起肉 芽肿性肝炎,这可能与免疫反应 有关,而青霉素V 治疗HIV 感 染病人也有报道发生肝损害 的症状。
ppt课件 13
【防治措施】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避免病人饥饿时注射
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不在无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的
条件下使用
注射液应当新鲜配置,现配现用
ppt课件
初次使用 用药间隔 24h以上药 品批号或厂 家改变时均 应皮试
注射后观察30 min,一旦休克,进行急救
ppt课件
29
抗菌谱较青霉素为广,对G+球菌作用与青霉素相 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 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亦具抗菌活性。 阿莫西林在酸性环境中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 对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口服效果好。
ppt课件
30
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
在杀菌作用上两者不同,阿莫西林杀菌作用比氨苄 西林快而强;
外膜 黏肽 膜间隙 细胞膜
黏肽 膜间隙 细胞膜
G+菌
ppt课件
G-菌
7
耐药机制
(一)产生水解酶 —— 最常见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主要指苯氧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和非奈西林
【作用特点】
➢ 耐酸,可口服 ➢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肺炎球菌及
肠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疖、 痈等),对严重感染不宜使用【1】。
.
19
2、耐酶青霉素类: 异噁唑类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 林与氟氯西林等
.
21
3、广谱青霉素类 ➢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 ➢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匹氨西林、阿莫西林 【作用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G-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呼吸道
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等
.
22
【药理特点】 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对
.
9
分类
(一)天然青霉素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2、耐酶青霉素类
3、广谱青霉素类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类
5、抗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类
.
10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如流感嗜血杆 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 【临床应用】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心内膜炎等。
.
23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广谱青霉素,对G+
菌和大多数G-杆菌有效,常用药物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以 及阿洛西林。 【作用特点】 ➢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
青霉素类抗生素
顾福莉
.
1
主要内容
一、青霉素的由来 二、结构特点 三、抗菌作用机制 四、分类 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六、青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2
.
3
.
4
.
5
.
6
青霉素类结构特点
青霉素自20世纪 40年代投入使用 以来,一直是应 用广泛和重要的 一类抗生素,基 本结构如右图所 示,由母核6-氨 基青霉烷酸(APA) 和侧链组成。
革兰阴性球菌(G-球菌) 螺旋体 ➢属窄谱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
.
13
【抗菌谱】
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耐
药金菌除外)等 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梭
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
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11
【体内过程】
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浆
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及各组织,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
有效浓度;
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90%经肾小管分泌。
.
12
【抗菌谱】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敏感菌株包括革兰阳性菌(G+菌)
4、钩端螺旋体感染: 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首选
.
16
青霉素的缺点
1、对酸性水溶液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 2、对碱性水溶液不稳定(成盐反应须十分小心进
行),须做成粉针剂。 3、抗菌谱较窄,对革兰阴性菌的疗效差。 4、在使用过程中,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
17
为了克服青霉素的诸多缺点,自20世纪50年 代开始,人们对青霉素进行结构修饰。成功地解 决了青霉素的不耐酸、不耐酶和抗菌谱窄的问题, 在口服、广谱、耐酶等半合成青霉素研究上取得 重大进展。
.
25
.
26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喉头水肿
、淋巴结肿大、短暂性蛋白尿、药物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 休克。
2、中枢神经系统
大剂量青霉素进入脑脊液,可引起反射亢进、神经错乱
.
14
【临床应用】
首选用于敏感的G+球菌、G-球菌、螺旋体所致 的感染,但须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 1、G+球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等首 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 内膜炎首选
.
15
【临床应用】
2、G+杆菌感染: 气性坏疽、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 以中和外毒素
3、G-球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 不产酶淋球菌引起的淋病首选
由于临床上抗菌的需要,人们对侧链上的R经结构改造接上
不同的基团,形. 成各种性能更好的半合成青霉素。
8
抗菌作用机制
(1)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细胞壁的粘肽合成受阻→→细菌细 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细菌 肿胀、破裂、死亡
(2)触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常与庆大霉素合用;对大多数G-菌 有效——可用于G-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
24
5、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药物有美西林、匹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作用特点】 ➢对G-杆菌的作用强: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泌尿生
殖系感染、伤寒及胆道感染,对铜绿假单孢菌无 效 ➢对G+菌的作用差
6 APA
OHH HS
CH3
1
R1 C N C6 C5 2 C
B 4 A 3 CH3
CN
C C O R2
O
HO
酰胺酶 作用点
青霉素酶作用点
.
7
主要结构特点
母核结构—青霉烷酸(双环结构)
环)
(β-内酰胺环 并 氢化噻唑
其中β-内酰胺环为维持抗菌活性的最基本结构。
二环的张力都比较大,其稳定性极差,易受到亲核性或亲 电性试剂的进攻,使β-内酰胺环破裂,导致青霉素失效并 产生致敏物。
【作用特点】 ➢耐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耐酸—可口服,严重感染时采用肌肉或静脉给药
.
20
【药理特性】 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其对青霉素酶
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 但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适应症】
主要用于除甲氧西林以外的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 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