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明古国的教育.ppt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这些文明的教育制度最初以家庭教育为主, 后来逐渐发展为学校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制度 逐渐完善,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体系。
教育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制度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发展。
教育内容广泛,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
,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重视知识传承
与西方教育理念相比,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理念更加强调集体主义。这种理念认为个人 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应该在集体中 得到体现。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强调集体主义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宝贵的 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教育不 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敬畏 和尊重,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 课堂,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具有 决定性影响。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教育理念的影响和价值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 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 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 的和谐,对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 借鉴意义。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重视德育
重视家庭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强调道德修养,注 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现代 德育教育有启示作用。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巴比伦(苏美尔)泥板书舍校父、专家、大兄长
巴比伦
寺庙学校:
1、一级初等教育
2、二级高等教育
古代埃及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寺庙学校)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4、文士学校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古儒古代印度:佛教教育寺院僧人国家教育地点教育者
教育内容
校子语言、书写能力
非奴隶、未来官吏等
1、初等教育:读写
2、高等教育:读写、文法、苏美尔文学、
祈祷文等
1、皇子皇孙、朝臣子弟
2、学习科学技术的统治阶级
3、从事专项工作的官员
4、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和计算工作的人,最低级,可招平民
1、无法考证
2、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
科学等
3、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职业教育
4、数学、天文、地理、书写
基本所有儿童学习12年,梵文版《吠陀》经
僧徒,合格者为比丘(僧人)、比丘尼(女僧人)佛教经典
教育内容与方法
学生
教育方法
机械式师徒传授
师徒传授
灌输和体罚
使用地方语言教学
特点
1、世界文化摇篮
2、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
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5、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
个别施教
6、教师地位较高
7、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源远而
流不长。
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2020.0319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也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有: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古埃及的历史背景1.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
2.古埃及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
3.古埃及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4.古埃及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古埃及的学校(选择:2019)古埃及的教育和学校发展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
但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反映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和对劳动的轻视。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婆罗门的教育(公元前9、8世纪)(选择2009)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1.主要内容:以寺院作为主要教育场所,以佛教经典作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僧侣(比丘、比丘尼)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相结合。
2.积极性:反对种姓制度,主张教育应面向平民,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而不是梵文进行教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著名寺院作为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深渊影响。
3.局限性:宣传悲观厌世的思想,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横跨欧洲和亚洲,沟通两大地域文明的核心之地)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重返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教育的起源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文化与科学
■ 公元前3200年 象形文字 24个辅音字母 ■ 文字写在“纸草”上 ■ 古埃及人能区分行星和恒星,编制天体图,
指定太阳历。 ■ 数学:十进制、圆周率 ■ 医药 ■ 建筑艺术
■ 教师被称为“拉比(rabby)”,他们有较高的宗教修养和文化修养,博学多才,除从事 教学工作外在社会上还充当宗教导师和法律顾问,成为社会上有威望的特殊人物。
※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校的主要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 (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 (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 (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 (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
■ 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 家庭教育为主
■ 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学习《吠陀经》、语音学、文法 学、天文学等,教学方法以背诵 为主。
没有受教育的 权利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三、佛教教育
■ 公元前6-5世纪,佛教产生
■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信佛得救”
■ 教育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侣,教学采用争 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学起源 心理学起源
论
论
劳动起源论 需要起源论
生物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论
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C. Letourneau):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 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 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 与发端。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04
古巴比伦教育
古巴比伦教育以泥板书为主要教 材,注重法律和数学知识的学习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西教育的比较研究
教学内容
中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 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教育方式
中式教育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强调纪律和规范;而西式 教育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教育目标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而西方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才。
古代巴比伦的学校包括宫廷学校、寺 庙学校和书吏学校等,教师职业受到 尊重和推崇。
02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
家庭和家族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中占据重 要地位。教育通常从家庭开始,家长或家族 成员担任启蒙老师,传授孩子基本的生活技 能和道德规范。
家族中的长辈和有经验的成员负责指导和教 育年轻一代,强调家族的荣誉和传统。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 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道 德、礼仪和人际关系,培 养了君子的品格。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 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 试选拔人才,促进了教育 公平和学术繁荣。
私塾与书院
私塾和书院是古代中国民 间教育的重要形式,提供 启蒙、基础教育以及高等 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历史发展
婆罗门教教育
注重实践和应用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注重实践和 应用,强调学以致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理论 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 践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育方式 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苏美尔、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伯来的教育对东方和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巴比伦教育(巴比伦教育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1.“泥板书”是楔(xie)形文字的起源地;2.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密切的联系。
寺庙是当时的学术中心,负责人称“校父”;教师称“专家”;助手称“大兄长”;学生称“校子”;3.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4.教育内容:语言和书写能力、阅读;5.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和学生临摹,体罚盛行(二)古代埃及教育(纸草—象形文字)1.古代埃及的学校①宫廷学校。
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②僧侣学校。
培养祭祀或僧侣的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主。
③职官学校。
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主要学习普通文化课、专门职业教育。
④文士学校:数学、天文、地理和书写。
以书写为主,书写工具为芦苇笔。
2.教育特点①注重品德教育和练习书写;(教学内容)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学多用问答;(教学方法)③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强调体罚。
(评价)(三)古代印度的教育(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1.婆罗门教育(公元前6世纪)①教育目的: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②教育内容:《吠陀经》③受教育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③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为主,被称为“古儒学校”,实行导生制(12年);④四个时期:净行期(学习生活期)、家居期(结婚生子期)、林栖(qi)期(完成家庭事业期)、遁世期(老年后到处遨游生活期)。
2.佛教教育(公元1世纪)①佛教教育提倡“四姓平等”;②教育内容:佛教经典书籍;③教育场所:寺庙;④教育方法:讲道;⑤教育年限12年,比较长;⑥重视女性教育,收女童入寺院学习,被称为“比丘尼”。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1.古代希伯来的家庭教育(1)背景:摩西带领希伯来各部落逃离埃及定居巴勒斯坦,开始了由游牧文化向农业文化转变;(2)教育特点①教育目标:培养儿童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②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某些职业方面的训练以及宗教信仰的灌输;③家庭组织形式:盛行父权为主的家长制;④教育观及教育方法上,比较注重引导,启发儿童提问和观摩事物;注重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和说服感化。
5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5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前面我们分两次讲了西方文明源于东方。
那么,东方文明的教育最开始是怎样的呢?我们以几个文明古国为例来讲一下。
讲哪几个文明呢?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伯来和古希腊。
那为什么要选这几个文明呢?我们来说一下。
关于文明古国,有几个不同的说法,比如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小亚细亚是哪里?就是我们今天的土耳其境内。
当时梁启超为什么说它是文明古国之一呢?公元前1200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在土耳其的爱琴海沿岸发生,之后强大的波斯大流士大帝、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先后统治这块神奇的大地。
历经无数帝国的打造、历经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剧烈撞击。
这个地方战争很频繁,因为土耳其在地理上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在文化上,东面是穆斯林力量最为集中之地,土耳其南面的耶路撒冷及附近地区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也必然是东西方文化的冲撞点。
国际认可《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是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也认为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世界四大古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是哪里的?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也可以说是古巴比伦。
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尼罗河指哪里?古埃及。
幼发拉底河指哪里?古希伯来。
印度河当然指古印度。
黄河指中国。
从上面对文明发源地的理解,我们筛选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伯来和古希腊五个文明进行讲一下。
中国的教育,我们再中国教育史的时候再讲。
那有人问,为什么不讲小亚细亚,就是土耳其。
我们说小亚细亚主要是受其他几个文明的影响,它并不是主要的发源地。
参考资料-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人类社会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
从原始社会起,人类就要对下一代进行教育,以便把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规范传给下一代。
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也很简单,所以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设立专门的学校,当然也没有专门的教师。
那时的教育是在儿童与成年人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通过口耳相传来进行的,是十分直接而简单的教育。
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有了分工,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规范等都复杂多了,不通过专门的学习就不可能学会。
特别是有了文字以后,不通过学校的教学,年轻一代要掌握文字是根本不可能的。
于是最早的学校产生了,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即教师也出现了。
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从东方开始的。
人类教育的发达亦以东方为先。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早于欧洲出现,学校也首先产生于东方各国。
古代东方一般是指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
其中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最初发祥地,世界文化的摇篮。
一、两河流域的教育两河流域指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的下游地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古文化的中心。
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已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
苏美尔文化是巴比伦文化的前身。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这块土地上发明了楔形文字体系,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泥板书”。
这一文字体系在两河流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运用。
文字的出现、泥板的使用,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
当时的学校教育是在“泥板书室”中进行的,以培养读写能力为目标。
学生首先学习书写,这是学习的重点。
此外还要学习阅读、翻译和计算等。
教学重记忆。
考古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学校约出现在公元前2100年。
这所学校不在神庙附近,而坐落在居民区,因此历史学家认为,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就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