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全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 这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图。

你看啊,秋天的边塞那风景和别的地儿可不一样。

大雁都往衡阳飞去了,一点都不想在这儿停留,就好像这地儿不招人待见似的。

四面的边声和号角声一起响起,那是一种很凄凉的感觉。

在层层山峦之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一座孤城紧闭着城门,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坚守着阵地,画面感超强的。

- 下片呢,就开始抒情啦。

喝一杯浊酒,可家乡却在万里之外呢。

想回家吧,但是还没有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怎么能回去呢?晚上听到羌笛悠悠地响着,地上铺满了寒霜,这种环境下,人怎么能睡得着呢?将军都愁得头发白了,士兵们也都流下了思乡的眼泪。

这词把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征人们的思乡之情写得特别真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你看苏轼这个大文豪,在这里突然就像个老顽童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也要发一发少年人的狂气。

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貂皮大衣,带着众多的骑手像狂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他说呀,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跟着自己出来打猎,那就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

这画面,就像一个老英雄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超酷的。

- 喝得酒兴正浓的时候,胸怀更加开阔,胆气也更壮了。

虽然两鬓有点斑白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他在这里还引用了一个典故呢,就盼着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最后他说自己要把弓拉得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方向,去射杀天狼星,这里的天狼星代表着侵扰北宋边境的西夏等敌人,表达了他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必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必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必备) 以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的一些必备作品:
1. 唐代: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静夜思》- 李白
- 《将进酒》- 李白
-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之涣
- 《望岳》- 杜甫
2. 宋代:
- 《登岳阳楼》- 杨炯
- 《渔家傲》- 陆游
- 《静夜思》- 杨万里
- 《夜泊牛渚怀古》- 杨万里
- 《画堂春》- 赵师秀
- 《鹿柴》- 王之涣
- 《乌衣巷》- 刘禹锡
3. 元代:
- 《浣溪沙》- 文天祥
4. 明代:
- 《敕勒歌》- 祖咏
- 《雨霖铃》- 柳永
这只是九年级下册的一部分古诗词,还有很多作品也值得阅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唐诗
(一)《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山园小梅》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力驱萤火虫,无复人去留。

(三)《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天光云影共徘徊,洞庭阁中自相识。

宋诗
(一)《拟古决绝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浪淘沙·带月》
白露横江秋日暮,带月归去赊船归。

欲将远行衣裳整,山家万里送行人。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黄沙百战穿金甲。


(四)《木兰诗》
木兰当户织,不解女真语。

Lin only when the door to weave, can not understand the true words of women.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Buy horses at the east market, buy saddles and bridles at the west market. 千金散尽还复来,犹疑催人老。

Spending thousands of coins scattered and returned, still suspect people are getting old.。

初中语文九下必背24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初中语文九下必背24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初中语文九下必背24篇古诗文+译文(简版)001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1. 《边城》中的古诗词1.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小燕子》中的古诗词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平凡的世界》中的古诗词1.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 《围城》中的古诗词1.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 李煜《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山路峰回天险险,一片晴川开无际。

5. 《草房子》中的古诗词1.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1.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知今夕何夕,月明松间照亭台。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知识点教学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知识点教学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朝代:宋代作者: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渔唱:打渔人的歌儿。

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

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

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

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

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

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

”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

“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

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原文】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2019中考: 9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019中考: 9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第三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诗词解析
诗歌背诵 忆昔午桥桥上饮, 译文理解 回忆当年在午桥桥上畅饮,在座的大多 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 在杏花的淡影里,我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我虽身在, 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 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 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默写自测
忆 昔 午 桥 桥 上 饮 ,坐 中 多 是 豪 英 。 长 沟 流 月 去 无 声 。 杏 花 疏 影 里 ,吹 笛 到 天 明 。 二 十 余 年 如 一 梦 ,此 身 虽 在 堪 惊 。 闲 登 小 阁 看 新 晴 。 古 今 多 少 事 ,渔 唱 起 三 更 。
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
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新晴。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续表
名句赏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赏析: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
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
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 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 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体现了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简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个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实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
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
斋的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
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
邈云汉。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
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即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
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
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
的冷落情景。

诗人使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
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不过月不解饮,
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
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
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
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
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
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
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鉴赏】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
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

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
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
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
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
话张本。

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

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
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

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
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

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
之高歌以表谢忱。

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

如果
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

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

所歌内容虽
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
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
喟等等情感内容。

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
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

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
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词鉴赏】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当此
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
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因为万方多难的缘故,
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
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
是登楼所见。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
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
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
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

北极,
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
句的“变古今”,是从去岁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复辟一事而来,明言
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
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
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

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不过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
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

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
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
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