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2-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1)信息的种类(根据生态系统中传递信息的载体不同分)①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动植物的形态、体色等。
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本身联系生活:短日照植物黄麻(开花需要短日照),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纺织麻袋,若将黄麻北移到山东种植,开花会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我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每天日照时间越长)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动植物体内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信息素,如植物有机酸、生物碱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性外激素等。
注意:无机环境可发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如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如臭味吸引蜣螂)③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表现或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乌贼喷墨等。
【重在行为、较特殊】(2)信息的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3)信息的方向: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并且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4)信息的范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种群和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区别:生存斗争类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类型→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注意: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信息传递】归纳:信息可在哪些层次进行传递?细胞内部各部分之间、个体的细胞与细胞、种群内的个体与个体、不同种群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延伸:①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②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经由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的③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递)→信宿(信息接收),阻碍其中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传递④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感觉器官,如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受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人教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5张)-PPT优秀课件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
昆虫性信息素 防治病虫害
控制动物危害技术
• 1 化学防治方法:喷洒化学药剂
缺点: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和环境污染
• 2机械防治方法:人工捕捉
缺点: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动物无法实施
• 3生物防治
①引入天敌 方
法 ②引入寄生虫
①成本低 优点 ②无污染
③利用信息传递作用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5, 8
)
属于行为信息的是(12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4.萤火虫发光 7.昆虫发出的声音 10.蓟的刺
舞
2.鸟类鸣叫
3.红外线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6.电磁波
8.昆虫的性信息素
9.植物开花
11.紫外线
12.蜜蜂跳
2 0 1 9 -2020学 年人教 版必修 三 5 . 4 生 态 系统的 信息传 递 课 件 (共45 张PPT)
• C、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时常 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就是指蜜蜂的“舞蹈”
2 0 1 9 -2020学 年人教 版必修 三 5 . 4 生 态 系统的 信息传 递 课 件 (共45 张PPT)
2 0 1 9 -2020学 年人教 版必修 三 5 . 4 生 态 系统的 信息传 递 课 件 (共45 张PPT)
2 0 1 9 -2020学 年人教 版必修 三 5 . 4 生 态 系统的 信息传 递 课 件 (共45 张PPT)
•
5、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信息是指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上 面的信号,在生态系统中没有信息
• B、信息是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 与信号,在生态系统中也偶尔存在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2-3生态系统的结构.

揭密 2个 必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澄清 2个易 错点
规避 2个 误区
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理解不好
不能正确书写食物链 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识误区 对于分解者的认识误区 高考真题演练 备选素材展台
揭秘高考必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 典例1 间的联系
BCD
Pg 15.9 870.7 1.9 141.0 食物链为:B―→D―→A―→C。
(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B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3)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 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规避2个误区
误区1 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的认识误区 点拨 1、生产者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 等)。 2、植物不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 3、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秃鹫等属于 分解者) 误区2 对于分解者的认识误区 点拨 (1)细菌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 菌是特殊的消费者)。 (2) 分解者不全是细菌(部分真菌、蜣螂、秃鹫等也是 分解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生物体的物 质和能量转变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可缺少的成分。
揭秘高考必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 典例1 间的联系
训练1
【典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 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答案:(1)√ (2)√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的正误
(3)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13·四
川卷T6-A)
()
(4)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
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Ø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 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3.调节基础: 负反馈调节 。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
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Ø 考点3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实验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
系。将 少量 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 密封 的 玻璃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 3.实验材料:
蚯蚓8至10条,蜗牛5至7只,小乌龟2至3只,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 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至3株,粘胶足量,沙土8至10 kg,玻璃板4至5 m2。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查能力
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叙述的正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外信息素; (9)紫外线; (10)蜜蜂跳舞;
阶段测试
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鸣叫; (3)孔雀开屏;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外信息素; (9)紫外线; (10)蜜蜂跳舞;
特殊化学物质
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分泌出来的一些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案例3 ]
新课讲授
行为信息
在繁殖季节,公鸡 “抖抖 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 母鸡交配 。
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感等,而采用特 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
课堂小结
小结
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பைடு நூலகம்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设问寻疑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 是 (C)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设问寻疑
5、下列不属于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 的是 ( D )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 率和结实率 B.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害虫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能力 提升
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新课讲授
? 下例信息各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案例1 ]
物理信息
新课讲授
光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金榜课件(知识概览+主干回顾+核心归纳):必修35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

联系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 性差,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 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
【高考警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 体数量。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 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会越来越严重
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食物链越短,生产者越多, 生物种类越多,关系越复杂 ↓ 营养结构越稳定 ↓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 实质 别 核心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传递的什么作用?
。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
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
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对
作物的危害。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连线)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_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_生__物__种__群__的__繁__衍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种__间__关__系__,以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农__产__品__或__畜__产__品__的产量。 (2)对_有__害__动__物__进行控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

方法规律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的辨析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 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 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 为”进行信息交流。
命题研究
_信息种类的判断 (2018·全国Ⅲ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 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析考情·明确考向
考查内容 等级要求
五年考情
素养体现
复习指导
生态系统中 的信息传递
2017年T26(3); 生命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功
A 2015年T9;2014年 能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巩 以食物网为基础,
T26(3)
固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 分析各营养级生物
观、物质与能量观;
之间的信息传递的
2018年T28;2017 生命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能 类型和作用;结合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年T24;2016年 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 能量流动分析生态 B
T20、T27(4)(5); 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 系统稳定性的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四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点击考纲 高考频率 生态系统中的信 ★★☆☆☆ 考点1 息传递(Ⅱ) 6年2考 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 ★★☆☆☆ 考点2 性(Ⅱ) 6年2考
对应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探究水族 箱(或鱼缸)中 ☆☆☆☆☆ 考点3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群落的演替(实 6年0考 观察其稳定性 验与探究能力)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解析: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但不 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 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 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卷叶螟的数量 减少,导致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 将下降。
到花土上,蚯蚓和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3)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 要避免 阳光直接照射 。
(4)每一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 种类与数量 变化,并且进
行记录。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查能力
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叙述的正误 (1)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 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12·山东卷T26) ( )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4.作用:
(1)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 繁衍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种间 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5.应用: 提高 农产品或畜产品 的产量; 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课堂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典例】 (2011·浏阳模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 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纠错笔记】 (1)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 ①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②种间关系。 (2)生态农业的设计原则: 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的功 能和局部的效益都应当服从总体的功能和效益。
【特别提醒】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 扰;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 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和无机环境之间。A、B、C三项为生物体内部调节,不属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项中性外激素调节种内关系,属于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2.(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 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解析】 B项中,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 非常关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C项中,能量传 递效率是固定的能量一般在10%~20%之间,生态农业可以 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中,沼气 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加了生物种类,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 的,物质流动是循环的。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 •核心突破 1.稳定性的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
联 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 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知能拓展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3.调节基础——________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4.表现[连一连]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举例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作用或应用
①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 取食与飞行 有利于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 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 发生长 ①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 ②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①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 了可采食的信息 ②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 ③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 有利于生物种群 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 关系,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说明: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针对训练 1.(2011·东北师大附中)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 A.人体内一细胞和周围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B.肾上腺素又称应急激素,人在紧急状态下分泌较多,以应 变紧急的环境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
高考调研
2.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实质 区 别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恢复力稳定性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核心
影响 因素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 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 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 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 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第4课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课前落实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连一连]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________进行控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 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自我校对 知识点一 1.①-c-Ⅲ ②-b-Ⅱ ③-a-Ⅰ 2.(1)生命活动 (2)繁衍 (3)种间关系 3.(2)有害动物 知识点二 1.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功能 2.自我调节 3.负反馈调节 4.①-b-Ⅰ ②-a-Ⅱ 5.(1)干扰 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 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 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答案 B 解析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抑制或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 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 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 属于正反馈调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习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 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 度也会越来越快,最终将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考点透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核心突破 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1)该模型为信息传递模式图,属物理模型。 (2)范围: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3)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4)来源: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5)方向:信息传递多数是双向的。 (6)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7)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息道(信息传输)→ 信宿反馈作用(信息接收),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 现信息的传递。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知能拓展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循环运动, 反复利用 生物圈 信息传递 单向流动,逐级 递减 生态系统中各营 养级
特点
范围 途径
往往是双向的
生物之间,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 多种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联系
生态系统的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 基础 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 高三总复习
4.(2012·杭州模拟)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 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 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 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针对训练 3.(2013·东北师大附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 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 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 复力稳定性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