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核心知识三课件新人教版

“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①。我之大
贤与②,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
拒人也?”
(《论语·子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①矜(jīn):怜悯,怜恤,同情。②与:同“欤”,
语气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 析 ](1) 句 中 的 “ 贤 ”“ 善 ”,(2) 句 中 的 “美”“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
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
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
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类 型
解说
示例
名词前面可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 以加“如” 从。《( 过秦论》)句中的“云、 表示 字来解释,翻 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 比喻 译为“像…… 饰动词“集、应、从”,做 那样地(似 状语,意思是“像云那样汇 的、一样)” 集”“像声响那样应和”“像
[解析](1)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 为 动 词 , “ 穿 着 ”“ 戴 着 ” 。 (2) 注 意 “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
[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 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 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 临到他那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_文言文翻译pdf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一、必备知识[试题特点]对实词的理解,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是准确理解句子的前提。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还应正确理解几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的文言句式。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大纲》列举的有如下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1)判断句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①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其形式有:“……者,……也”“……者,……”“……,……也”“……,……者也”。
(在有的判断句中,“者”是和其前面的词构成“者”字结构,不表停顿。
——编者)②用副词“乃”“即”“则”“皆”“耳”等表示判断。
③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古汉语中用“是”表判断的并不多见,“是”主要作代词用。
——编者)④用“非”“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⑤既不含判断词、副词,也不含语气词,即无任何标志词,仅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直接用“被”字,而常用“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见……于……”式,还有无任何标志词的被动句。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
(4)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成分,是文言文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如果对此缺乏识别能力,在阅读中就可能张冠李戴,甚至颠倒逻辑关系。
成分省略的类型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
(5)固定结构常见的固定结构有:“有所”“无所”“所以”“直……耳”“无乃……乎”等等。
它们的搭配形式固定,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古文时不能分开来理解。
掌握常见的固定结构,有助于提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指津]文言文的翻译试题,命题者在选材时,青睐的对象之一,就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答题时要做的就是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变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三 概括分析含解析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题型突破三概括分析含解析题型突破三概括分析——善用比对,精准判断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误,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因此,在分析判断选项表述正误时,应明确设误点,进行针对性比对。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误解形象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曲解文意归纳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参考译文】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1轮)江苏专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CZJ (—P 文言文阅读 3节《«与U 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刑用法, 1111 lllli !)■理解并«|译文中的句子 Ill ■■ I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句式与翻译”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两个考点。
纵观江苏近几年的高考,文言句式不单独命题,而是在文言翻译中加以考查,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厂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及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B (理解)。
所谓“理解”,不是要求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 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这些形式,并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因而考查的重点放在理解和运用的层次上。
《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不同句式”,也就是说,对于倒装句而言,主要要求我们掌握“宾语前置”一种,但在实际考试状语后置句”的翻译也多有涉及。
就句式的理解而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把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
中,“定语后置句、言,握,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力层级为B(理解)。
“理解文中的句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明了其主要内容;二是能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翻译”是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翻译”,即用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T頁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背解题有略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一、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
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不要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岀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第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二. 教学重点、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到,高考对文言文考查的要求有七条,这七条要求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 战则请从.[跟随]2.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 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新课标新高考】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强基提能训练:专题专练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26分)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成吾志矣!”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
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徙知鄜州。
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仇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
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指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6分)(1)世以财雄边郡。
()(2)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3)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4)自今请以隶军。
()(5)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
()(6)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核心知识二

可 译 为 “ 大 概 …… 吧 ”“ 恐 怕 …… 吧 ”“ 该 不 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 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 该不会减少吧?)
3.其……欤?
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
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
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
“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
国于齐。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 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 听命于韩也。 译文:____________
2.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 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 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 就越急迫。)
3.向使
可译为“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 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 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 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 定。)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人生 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

12/13/式和用法
12/13/2021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 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 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 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 读的晓畅与否,当然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但同时也要 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 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必考题型的文言文翻译, 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 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2:被动句 【知识点拨】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 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 注意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4.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 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盗耶?”
【辨析技法】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 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者,……也”“ ……者”“……也”“ ……者也”的结构形式。 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等。
本部分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特点及相关辨析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 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类型1:判断句
【知识点拨】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
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见下
表:
类型
例句
A者,B也
皆、必”等表判断,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用“非”表否定判 ⑧失败乃成功之母。
断
⑨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字句
⑩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 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 “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 “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 是”“就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A者,B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A,B也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A,B
④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为”字句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是”做主语。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即练即悟】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刘备,天下枭雄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
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 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 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参考译文】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
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人?”(近侍)回答说:“(他)是 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 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 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 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 者何?水土异也。
答案 (1)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犯了偷窃罪。” (2)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 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 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 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复习的方式是根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抽 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因此基础还是熟悉课本。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答案 (1)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2)你是朝中重臣,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 转嫁给别人啊!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 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 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 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 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 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D.汝是大家子
解析 A项,“……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无标志判断句;C项,宾语
前置句;D项,“是”表判断的判断句。
答案 C
2.翻译下列句子。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3)天下者,高祖天下。 (4)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答案 (1)国君,是舟;百姓,是水。 (2)富和贵,这是人想要的。 (3)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4)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世子孙。 (5)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