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26张PPT)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课文结构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课文结构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知识拓展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文结构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祥和、安静、愉快之美 旅途中孤寂忧愁之感
长相思 山在旅途 心系故园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 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 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 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者是__张__继____,《长相思》的作者是_纳__兰__性__德__。
课文讲解
诗歌朗读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韵律,体 会静态美和动态美。
诗句理解
空旷,空寂的山野。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解析:先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 思。
这首词的大意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 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 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寺 组词:寺院 寺庙
yú
榆
易写错
不要少写横。
组词:榆林 榆树
词语理解 竹喧: 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随意:任凭。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整体感知
1.这三首诗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借景抒情的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王__维___,《枫桥夜泊》的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 寺庙。
21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一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枫桥夜泊
点出活动。
点明地点。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吗?
夜晚在枫桥停泊
21 古诗词三首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21 古诗词三首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 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21 古诗词三首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雨后 山村的晚景图吗?
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看哪些词语向我们 透露出张继并没有睡觉的消息?这些词语各是 从那个角度写的呢?哪里是动景,哪里是静景 呢?
21 古诗词三首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 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 里的寂静,清新,幽雅
21 古诗词三首
这三联诗中,那两联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一起解诗意
江
边 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 树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215张PPT)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夜泊 ▲
点明时间。
[唐]张 继
张继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 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 事雕琢。有诗集《张祠部诗集》 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 一首最著名。
山中的幽静。
()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朗读指导:《山居秋暝》可采用对比朗 读的方式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 写的诗句要读得轻缓一些,动态描写的诗句 要读得活泼一些。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 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 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 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 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 思念。出征塞外,面对“风一更,雪 一更”的荒寒景象,词人自然会想起 京师故园的温暖、宁静,不由得生发 无限乡愁。
所闻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 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 情感?
月 乌 霜 江枫 渔火 钟声
秋夜的寂静、 烘托 凄清、朦胧
羁旅者孤孑寂 寥、愁绪满怀
所见: 月落、江枫、渔火 所感: 霜满天 所闻: 乌啼、钟声
《枫桥夜泊》通过对深秋江边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 愁的情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 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 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 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课后习题解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 泊》。
解析: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景物,但描写的景 物和所表达得情感各不相同,朗读时的基调也就不同。
《枫桥夜泊》描 写了一个秋天的夜 晚,诗人泊船苏州 城外的枫桥。表达 了诗人旅途中孤寂 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体现了浓烈的 羁旅怀乡之情。
随堂小练
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bàn(
)
shē( )
河畔
聒噪
pàn( √ )
guō( √ )
二、补充诗句,并写出诗意
1.明月松间照,__清__泉__石__上__流___。 句意:_明__月__映__照__着__幽__静__的__松__林__间__,__清__澈__泉__水__在____ __山__石__上__淙__淙__淌__流__。______ 2.__姑__苏__城__外__寒__山__寺__,夜半钟声到客船。 ___姑__苏__城__外__那__寒__山__古__寺__,__半__夜__里__敲__响__的__钟__声__传____ __到__了__我__乘__坐__的__客__船__。__
诗歌朗读
长相思 词牌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要用凝重惆怅的语调来读,读 出山远水长、路途遥远之感。
朗读时要用怅惘、悠长的语 调读出作者思乡的愁闷。
诗句理解 道路、路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72张PPT)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 “诗中有画”。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读读一、二句,说一说: 1.这两句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两句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紧扣诗题,
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 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 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
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枫桥】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今江苏苏州。
江边的枫树。
乌鸦啼叫。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 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渔火】 【对愁眠】 【姑苏】 【寒山寺】 【夜半钟声】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 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眠。 渔船上的灯火。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
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 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 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 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读读一、二句,说一说: 1.这两句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两句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紧扣诗题,
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 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 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
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枫桥】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今江苏苏州。
江边的枫树。
乌鸦啼叫。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 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渔火】 【对愁眠】 【姑苏】 【寒山寺】 【夜半钟声】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 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眠。 渔船上的灯火。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
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 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 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 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山居秋暝》的颈联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
山中的幽静。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给下列字换部首,使其变成本课生字 并组词。
伯→_泊_( 停泊 ) 偷→榆__( 榆树 )
伴→畔__( 江畔 ) 括→_聒_( 聒噪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词)句的意思。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_任__凭__。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月亮落下 去了,在树林里栖息的乌鸦凄凉地鸣叫着,寒意 从四处袭来,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面对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难 以入睡。这两句诗中所见的月、江枫、渔火都是 静态的,所闻的乌啼是动态的。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山居秋暝 ▲
点明季节。 [唐] 王 维
日落时分,天 色将晚。点明 具体时间。
王维(701—761),字 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主 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 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 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 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①“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 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 的神奇美妙。
③这样写先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见其行,未 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讨论交流·——
——·题 解·——
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 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初读感知·——
望洞庭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
[唐] 王维
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景物的感想。读时注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三联中的“归”和
——·诗意解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下”字的停顿。及最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诗意解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 【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新】刚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翻译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 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 泉水在石上流淌。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 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 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 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 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 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 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 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 高洁情趣。
——·诗意解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洗涤衣物。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泛指隐居的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 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任凭 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笔顺:
bó
泊
音序: B 结构: 左右 偏旁: 氵 笔画数: 8 组词: 停泊 淡泊 漂泊
笔顺:
chóu
愁
音序: C 结构: 上下 偏旁: 心 笔画数: 13 组词: 乡愁 愁苦 多愁善上下 偏旁: 土 笔画数: 6 组词: 寺庙 山寺
笔顺:
yú
榆
音序: Y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13 组词: 榆树 榆钱
空山新雨后
· 秋 空山新作品雨
山
欣
图 初秋傍赏晚
空幽宁静 气清神爽
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霁,万物一新,树木 繁茂, 空气清新,高 山寂静,宛若世外桃 源。
明月松间照
· 月 松间明作品月
泉
欣
图 石上清赏泉
宁静空明 清幽洁净
清泉石上流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 的虬枝翠叶,星星点 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 泻于山石之上,在月 光辉映之下,宛若一 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 光。
古诗词三首
——·新课导入·——
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景物的诗 句呢?大家一起来说说看吧!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学目标·——
1 会认“暝、浣”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 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 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 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 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感情。
——·会认字·——
mínghuàn yú pàn gēng guō
暝浣榆畔更聒
——·会写字·——
sūn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孙
偏旁: 子 笔画数: 6 组词: 子孙 孙子
笔顺:
pàn
畔
音序: P 结构: 左右 偏旁: 田 笔画数: 10 组词: 耳畔 河畔
笔顺:
——·走近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 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701年 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 -761年) 思》《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整体感知·——
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 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 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 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清
留
秋
幽
(隐居)
暝
浣衣之女
山居之人 渔舟之人(以动衬静)
——·走近诗人·——
唐代诗人,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 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刘 长卿为同时代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 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张继(生卒年 代表作品:《枫桥夜泊》等。 不详)
——·初读感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 姑 苏/城 外/寒 山 寺 ,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
竹喧归浣女
· 山 竹林浣作品女
居
欣
图 莲塘渔赏舟
勤劳淳朴 平和安乐
莲动下渔舟
银竹林里传来浣女的 嬉笑声,她们正为什 么事情而开心着呢? 莲叶摇动,水波荡漾, 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 盈地穿过荷花丛,这 一切又使得寂静的山 林热闹起来。
——·讨论交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 作两种排列: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 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 秋江夜泊图。朗读的基调 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
——·诗意解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翻译
遥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 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枫树和 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①“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 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 的神奇美妙。
③这样写先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见其行,未 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讨论交流·——
——·题 解·——
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 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初读感知·——
望洞庭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
[唐] 王维
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景物的感想。读时注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三联中的“归”和
——·诗意解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下”字的停顿。及最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诗意解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 【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新】刚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翻译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 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 泉水在石上流淌。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 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 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 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 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 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 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 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 高洁情趣。
——·诗意解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洗涤衣物。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泛指隐居的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 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任凭 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笔顺:
bó
泊
音序: B 结构: 左右 偏旁: 氵 笔画数: 8 组词: 停泊 淡泊 漂泊
笔顺:
chóu
愁
音序: C 结构: 上下 偏旁: 心 笔画数: 13 组词: 乡愁 愁苦 多愁善上下 偏旁: 土 笔画数: 6 组词: 寺庙 山寺
笔顺:
yú
榆
音序: Y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13 组词: 榆树 榆钱
空山新雨后
· 秋 空山新作品雨
山
欣
图 初秋傍赏晚
空幽宁静 气清神爽
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霁,万物一新,树木 繁茂, 空气清新,高 山寂静,宛若世外桃 源。
明月松间照
· 月 松间明作品月
泉
欣
图 石上清赏泉
宁静空明 清幽洁净
清泉石上流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 的虬枝翠叶,星星点 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 泻于山石之上,在月 光辉映之下,宛若一 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 光。
古诗词三首
——·新课导入·——
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景物的诗 句呢?大家一起来说说看吧!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学目标·——
1 会认“暝、浣”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 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 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 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 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感情。
——·会认字·——
mínghuàn yú pàn gēng guō
暝浣榆畔更聒
——·会写字·——
sūn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孙
偏旁: 子 笔画数: 6 组词: 子孙 孙子
笔顺:
pàn
畔
音序: P 结构: 左右 偏旁: 田 笔画数: 10 组词: 耳畔 河畔
笔顺:
——·走近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 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701年 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 -761年) 思》《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整体感知·——
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 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 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 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清
留
秋
幽
(隐居)
暝
浣衣之女
山居之人 渔舟之人(以动衬静)
——·走近诗人·——
唐代诗人,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 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刘 长卿为同时代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 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张继(生卒年 代表作品:《枫桥夜泊》等。 不详)
——·初读感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 姑 苏/城 外/寒 山 寺 ,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
竹喧归浣女
· 山 竹林浣作品女
居
欣
图 莲塘渔赏舟
勤劳淳朴 平和安乐
莲动下渔舟
银竹林里传来浣女的 嬉笑声,她们正为什 么事情而开心着呢? 莲叶摇动,水波荡漾, 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 盈地穿过荷花丛,这 一切又使得寂静的山 林热闹起来。
——·讨论交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 作两种排列: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 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 秋江夜泊图。朗读的基调 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
——·诗意解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翻译
遥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 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枫树和 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