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合集下载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摘要:包虫病主要指的是人感染棘球绦虫幼虫所引发的寄生虫病,其多发于气候寒冷、高山草甸等地区,像是青海、四川、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大多是由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所引发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本文则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成因以及防控作出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现状;成因包虫病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棘球蚴病,是人在感染棘球绦虫幼虫之后而出现的寄生虫疾病。

包虫病这一疾病是人与兽都会患有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安全与健康,也会给家庭与患者带来较为极大的经济负担与痛苦,更是畜牧养殖行业十分头疼的疾病之一。

人一旦感染这一疾病之后,其症状表现主要和寄生位置以及囊肿大小有关,常见临床症状有胸闷气短、肝脏肿大隐痛、咳血、坠胀不适等;而牛羊等动物在感染之后,症状则大多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毛发粗糙等。

为了减少这一疾病带来的伤害与损失,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我国包虫病流行地区主要是集中于气候寒冷地区、高山草甸地区、半农半牧地区以及干旱少雨的牧区,其中青海省、新疆、甘肃、西藏、宁夏、四川、内蒙等西北地区更是经常会出现这一疾病。

我国作为世界上包虫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是以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为主要分布病原,其中前者的幼虫会引发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这一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病者大多是20-40岁的青壮年,在诊断过程中也经常会被误诊为肝硬化、肝癌,对于为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后者的幼虫会引发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在所有发病例数之中能够占据90%之上。

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趋势来看的话,2022年-2022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出,定点屠宰场的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7.14%,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0%,由此可见,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

而且患病人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女性患病率要明显的高于男性,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当地女性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劳动,而畜牧养殖过程中犬粪与牛粪混杂散落在賬房周围,这个时候女性在清除以及打扫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直接和犬牛羊接触,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包虫病防治工作

包虫病防治工作

包虫病防治工作篇一:甘孜州包虫病防控工作甘孜州包虫病防控工作[——记我州包虫病防控工作(上)严峻的防控形势包虫病成为影响我州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未启动包虫病防治项目前,我州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流行范围广,流行程度重。

全州18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与流行,尤以石渠、色达、甘孜、德格、白玉、理塘、新龙、炉霍等县危害严重,受危害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在我州部分地区混合流行,流行程度高、疫情重,为国外罕见。

二是传染源及中间宿主复杂多样,数量大。

犬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但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使犬成为农牧民群众放牧、护家的必养动物,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传染源数量大、污染面广,目前全州仅登记管理的犬只已达23万余只。

牛羊等囊性包虫病中间宿主数量大,鼠兔、青海田鼠等泡型包虫病中间宿主分布广泛,犬只感染、家畜感染及藏狐与红狐等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都呈现较高的感染状态。

三是流行县疾病负担重,防控难度大。

据调查,石渠县由于包虫病导致每年人均GDP损失1.4%,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此外,恶劣的自然条件、独特的人文环境、众多的犬只数量、鼠害、草原生态恶化以及防控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更是使我州包虫病防控难度大为增加。

更为严重的是,包虫病病程长、治疗难,泡型包虫病患者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我州包虫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据畜牧部门估算,每年包虫病对全州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417万元,其中牲畜因感染该病死亡率达百分之零点五,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以上。

给我州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央、省、州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被纳入民生工程“要重视和支持高寒牧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20xx年10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政协委员张建国致家宝同志的信》上作出了上述重要批示。

阿坝2023年包虫病检测结果分析与防控建议

阿坝2023年包虫病检测结果分析与防控建议

阿坝2023年包虫病检测结果分析与防控建议何 苗,罗昌俊,胡 毅,任云芳通信作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马尔康624000摘 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资源丰富,畜牧养殖业较为突出,同时也是包虫病高发地区,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对当地养殖业带来影响,还会对当地人带来危害。

2023年8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集全州13个县(市)羊血清及犬粪有效样本共计2600多份进行包虫病检测,基于该次检测结果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关键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包虫病;研究分析;防控AnalysisandpreventionofechinococcosisinAbain2023HEMiao,LUOChangjun,HUYi,RENYunfangcorrespondinsauthorAbaTibetanandQiangAutonomousPrefectureAnim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Barkam624000,ChinaAbstract AbaTibetanandQiangAutonomousPrefectureisrichinresources,theanimalhusbandryindustryismoreprominent,anditisalsoanareawithahighincidenceofechinococcosis,whichisazoonoticdiseasethatnotonlybringslossestothelocalbreedingindustrybutalsobringsharmtothelocalpeople.InAugust2023,thelaboratoryoftheAbaPrefectureAnim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collectedmorethan2,600effectivesamplesofsheepserumanddogfecesfrom13counties(cit ies)intheprefecture.Basedonthetestresults,thispaperconductedresearchandanalysisandgaverelevantpreventionandcon trolmeasures.Keywords AbaTibetanandQiangAutonomousPrefecture;hydatiddisease;researchandanalysis;preventionandcontrol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4.0020 引言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棘球属绦虫,成虫体长2~7mm,扁平带状,幼虫是棘球属绦虫的传染阶段,也被称为囊蚴(hydatidcyst),棘球属绦虫包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囊蚴在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并寄生[1]。

包虫病疫情的空间与时间特征分析

包虫病疫情的空间与时间特征分析

包虫病疫情的空间与时间特征分析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不洁食物、饮用未经消毒水源或接触感染动物等途径传播,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近年来,包虫病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疫情爆发态势,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包虫病疫情的空间与时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包虫病疫情的空间特征分析包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是包虫病的高发地区。

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包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宁夏,包虫病的疫情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区、中卫市等地,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加之就医条件有限,容易造成包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此外,包虫病的疫情还与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密切相关。

在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许多农民以放牧为生。

而包虫病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因此畜牧业的发展也助长了包虫病的传播。

尤其是一些农民在放牧过程中,缺乏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容易受到感染。

此外,包虫病的传播还与当地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这些因素都为包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虫卵很容易在土壤中存活并传播给人类,加剧了包虫病的流行。

二、包虫病疫情的时间特征分析包虫病在我国主要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特征。

在我国西部地区,包虫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

这三个季节是包虫病传播的高发季节,其原因是春季气温升高,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包虫虫卵孵化;夏季气温高,虫卵存活能力增强;秋季气温下降,人们活动增多,易感染包虫病。

此外,包虫病的传播还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人们聚集在一起,交通旅游活动增多,也容易导致包虫病的传播。

因此,在这些时间节点,需要加强对包虫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以减少疫情的发生。

四川省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

四川省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

四川省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摘要分析了四川省动物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因素,并回顾了包虫病防控现状,最后提出相应防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经系统分层抽样调查测算,甘孜州和阿坝州包虫病标化患病率为1.06%。

四川省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6亿元,包虫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四川省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1流行病学及流行因素分析1.1地理分布范围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甘孜州是包虫病高发区,全州18个县均有不同程度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确认为世界棘球蚴病的发病中心,其余则为辐射地区。

甘孜州受威胁人口高达78.8万,纯牧业县人间包虫感染率达到13.55%,患病率达到9.5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西盆地与峡谷、山地、高原的交接地带,北面与青海、甘肃毗邻,东面和东南面与绵阳、德阳和成都市接壤,西面和西南面与甘孜、雅安相连,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

阿坝州在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生物群落,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1]。

包虫病工作总结

包虫病工作总结

包虫病工作总结
本次包虫病工作主要针对我国包虫病疫情的调查和防控工作展开,工作内容包括实地调研、信息搜集、宣传教育等方面。

通过本次工作,我对包虫病的传播途径、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搜集,了解到包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染有包虫卵的食物和接触染有包虫卵的犬羊粪便等途径传播。

在我国包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居民仍然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食用生熟不熟的肉制品、不洗净蔬菜等。

因此,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加强了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醒居民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没有经过洗净的蔬菜。

其次,我发现包虫病在我国的传播主要受到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影响。

一些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农村山区和牧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包虫病流行率较高。

因此,在防控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巡查和指导,督促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条件,并加强了对农民和牧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预防知识。

此外,在我国一些包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通过本次工作,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加大对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力度,增加对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加强对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包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和专业能力。

总结起来,本次包虫病工作使我深入了解了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疫情情况,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改善农村山区和牧区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加大对防控工作的支持,我相信我国的包虫病疫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作者:刘晓林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22期刘晓林(四川省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阿坝 624000)摘要:包虫病属于一种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都会患有。

而四川省是我国患有包虫病的重灾区,特别是在马尔康地区,属于包虫病防治的重点县,因此一定要加大防治力度。

关键词:动物包虫病;流行;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130 引言包虫病主要是通过棘球绦虫的幼虫混入人体或动物体内造成的一种寄生虫病,对人类和动物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包虫病发生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发展和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其的防治工作。

1 流行现状1.1 地理分布情况我国包虫病流行地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和四川马尔康地区等。

其中在甘孜州,有18个县都受到包虫病侵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包虫病发病中心,而其他的地方则属于辐射地区。

甘孜州由于人口比较多,纯牧业县人间包虫感染率为13.55%,通过统计发现得病率为9.54%,还是比较高的[1]。

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具有比较繁琐的地貌,并且会受到土壤条件、天气情况等方面影响,进而构成繁琐的生物群落,生物多样化使畜牧业能获取充足资源。

1.2 流行特点包虫病的出现带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通过研究发现,石渠、色达等地在病害虫发病率在很大程度上大于半农半牧区,而半农半牧区感染率则要大于农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卫生状况、生活方式等有直接关系。

在高寒区,以饲养狗为主,不过当地牧民并不了解如何控制因狗而引发的包虫病,更没有合理的预防措施。

通常多余的狗都会成为野狗,导致野狗数量越来越多,对患有包虫病的牲畜屠宰后,受到包虫病传染的器官通常在没有通过处理后就被野狗吃掉,而且狗还会导致草地受到污染,进而产生连环污染。

此外,牧民在劳动结束后很少在洗完手后进食,因此加大了人群间受到包虫病传染概率[2]。

包虫病

包虫病

包虫病——————可怕的“虫癌”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

青海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行区主要分布于甘孜、果洛六个县,是全国罕见的包虫病高发病区。

全国两型包虫(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多房棘虫绦虫幼虫)病混合流行,流行程度高,疫情重。

包虫病的危害程度与病灶的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关系密切,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

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名族或宗教部落你所持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少数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导致包虫病高发,且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大多数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导致贻误治疗时机对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包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史:患者大多有在流行区的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

狼等野生动物及其皮毛的接触史;在流区有从事对来自理性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加工等接触。

临床表现:包虫病病人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囊占位所导致压迫、刺激或破裂引起你的一系列症状。

影像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

可通过B超、X线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包虫病特征性影像。

实验室检查:免疫检查、病原学检查。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

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传染。

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纷飞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包虫病对人体危害1、包虫感染:包虫合并感染后可形成脓肿,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及怕冷、发热等毒血症状,常伴有黄疸、咳嗽、贫血、廋弱等。

2、包虫破裂:破裂主要原因是外力挤压,其次是局部震动、感染穿孔与自发性破裂,如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3、血性转移:原头节或泡型包虫的脱落组织及碎片可替入血循环而发生其他器官包虫病,特别是由肝包虫转移的继发性肺包虫和脑包虫最常见。

4、门静脉高压:巨大肝包虫多合并门静脉高压,具体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浮肿、腹壁静脉曲张及衰竭、销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阐明甘孜州包虫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SPSS12.0软件对截至2011年全州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截至2011年全州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包虫病病例9251例,其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约为1.98:1;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5,患者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在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

结论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当地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

【关键词】包虫病;疫情;分布;流行
棘球蚴病( 包虫病) 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2006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相继纳入国家、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开展了患者查治、传染源犬驱虫、感染情况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

2008年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陆续将发现并纳入包虫病项目管理的患者录入四川省建立的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和管理。

通过对截至2011-10 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的包虫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 阐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的疫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或修订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包虫病病例资料。

1.2质量控制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网络直报的形式,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录入和上报,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级审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审核。

1.3数据统计分析导出病例数据,核对、整理,用SPSS1
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除去疑似和临床治愈病例,截至201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康定626000)
作者简介:徐克均(1972-),男,主管医师,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
包虫病病例共计9251例,分布于全州18县的235个流行乡镇。

2.1人群分布9251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为1.98:1;男性4111 例、女性5140 例,男女性比例为1:1.25;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 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

各年龄组病例分布及构成情况见表1。

2.2地区分布剔除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低于目前实有病例数10%的新龙和雅江2县的数据(新龙和雅江2县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据,不足2县在包虫病月进度报表上报的10%病例数,样本量太小,予以剔除)。

全州可供地区分布分析的报告病例9236例。

报告病例分布于除新龙县、雅江县外的16县226个乡镇,约占全州16县乡镇的76%(226/299)。

牧区报告病例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9.02%,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
3.46%的病例集中分布于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见表2。

3 讨论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152 600 km2,辖18县325乡(镇),总人口109.18万,其中藏族占78.30%,全州平均海拔3500m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重流行区,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在国内外包虫病流行区中极为罕见[3]。

随着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启动、实施和推进,发现的包虫病病例逐渐增多,报告病例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至2011年病例的地区分布显示: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分布广泛,各县都有发生,全州76%的乡镇均有病例分布。

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的病例数量位居全州前列,为包虫病流行严重地区。

报告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与既往的调查结果一致[4]。

另据泸定县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除了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均有喂养来自重流行区犬只史或接触史。

提示应加强牧区宿主动物的检疫, 限制染疫动物的流动, 防止包虫病蔓延。

包虫病患病人群的平均年龄42 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

说明包虫病主要危害流行区青壮年的身体健康,从而造成劳动力的损失、阻碍流行区社会经济发展。

这与近年全国的包虫病疫情分析结果相一致[5]。

报告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33%、2%,与既往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的调查结果相符合[2]。

报告的9251例包虫病患者都得到了免费药物治疗和相应的手术救助治疗,但目前的治疗效果亟待提高。

据全州各县统计,截至2011年全州累计免费药物治疗12188例包虫病患者,治愈278例,治愈率为2.3%。

分析治愈率低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在高寒牧区药物治疗督导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复发、并发症及传统习俗等原因致外科手术治疗率低,对病例的疗效评估数量、质量不足使治愈病例的漏报率较高等。

建议进一步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加大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切实解除包虫病患者的疾苦。

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和逐级培训,录入管理的包虫病例逐渐增多,为规范管理包虫病病人奠定了基础。

但是个别县对病例数据的报告极不规范,质量亟待提高。

应重视和加强包虫病疫情数据的报告管理,为包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或修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参考文献
[1]余森海.棘球蚴病防治研究的国际现状和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4):241-244.
[2]李伟,付青,徐克均,等.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1,38(5):315-317.
[3]邱加闽,刘凤洁,SchantzP,等.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Ⅰ.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人群感染特点与分布趋势[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2):77-80. [4]郁文,李调英,陈兴旺,等. 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5,3(4):170-172.
[5]王立英,伍卫平,朱雪花. 2004- 2008年全国包虫病疫情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 (7):699-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