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能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其应用上的妙处。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二、交流反馈1.师:阅读文章时,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明确:(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丁香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这时候,可以联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都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

(2)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文中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联想到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等等。

2.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的文章想开去的例子,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2.从课外阅读中找出一两个精彩的排比句进行赏析,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2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充沛;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由于您没有明确指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哪一部分内容(如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以下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到八的整体学习资料整理:一、语文园地一1. 交流平台2. 词句段运用- 描写不同“说”的词语:如“嚷道”“嘟囔”“唠唠叨叨”等。

这些词语比“说”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根据语境准确地表达人物不同的说话状态。

“嚷道”表示大声地说,可能带有情绪;“嘟囔”则是小声地自言自语,表现出一种不满或者思考的状态;“唠唠叨叨”形容说话啰嗦,连续不断。

- 体会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里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描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用分号隔开,使句子层次更加清晰。

3. 日积月累- 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

首联写朋友邀请诗人到家中做客,颔联描写了村庄美丽的自然景色,绿树环绕,青山横斜。

颈联写主客在屋里饮酒交谈农事,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约定重阳再来赏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二、语文园地二1. 交流平台- 关于阅读文章时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题目、关键语句(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中间过渡句等)、段落大意的概括等方法。

例如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主要内容;有的文章开头会概括地介绍事情的起因或者人物的特点等,结尾会总结事件的结果或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关键部分就能较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

如“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笔记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笔记(人教版)一、语文园地一。

1. 交流平台。

- 还可以描写人们的活动来体现风俗,像描写春节时人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活动。

2. 词句段运用。

-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 发现:“一律”“清一色”“都”意思相近,都是表示全部、没有例外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都表示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这样用词可以避免重复,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余”和“鱼”同音,希望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

- 建筑上雕刻蝙蝠:蝙蝠的“蝠”和福气的“福”同音,寓意福运到来。

- 其他习俗:如过年贴福字,寓意福气临门;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保佑晚辈平安。

3. 日积月累。

- 长歌行。

- 汉乐府。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由园中葵菜蓬勃生长联想到人生易逝的画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千古名句,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努力奋斗,否则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二、语文园地二。

1. 交流平台。

- 阅读时要有目的地阅读,明确阅读任务,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 词句段运用。

-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

- 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俗语,开篇点明桂林山水的地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做了铺垫。

- 从下面的句子中选择一组,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 他的牙齿变成了山峰,他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选择这组句子仿写:她的眼睛变成了星星,她的眉毛变成了弯弯的月牙,她的眼泪变成了晶莹的珍珠。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笔记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笔记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笔记第一单元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笔记一、字词大观园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生字和词语。

下面是我对一些重要词语的总结:1.生字:在这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生字,包括蔚、纹、蕴、酿、酮、醇、厦、炬等。

这些生字中,有一些是容易读错的,比如“酿”字,需要注意其正确的读音为“niàng”。

2.词语:这一单元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比如“浓郁”、“静谧”、“隐秘”、“凝重”。

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理解。

二、佳句欣赏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我特别喜欢的句子:1.夏天的夜晚,草丛中传来虫唱声,月光如水,洒在田野上,一片宁静而祥和。

2.蔚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白云悠悠,小鸟在树林间穿梭,带来欢快的气息。

3.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树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情感。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阅读小站在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中,我特别喜欢《山雨》这篇文章。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山雨的壮观和美丽。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自然景观的特点和情感。

四、习作天地在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中,我们要求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本单元所学到的生字、词语、佳句以及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技巧。

同时,要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和细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和特点。

在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总或者并列式的结构,使文章更加有条理和清晰。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文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作文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小男孩在家中进行作文创作的场景,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

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小男孩遇到了许多问题,但在家长的耐心指导下,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强调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孩子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

二、课文要点分析1. 家长的关爱:文章通过描述小男孩在家中学习作文的场景,展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和呵护。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耐心引导孩子写作,并且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2. 学习作文的困难:在课文中,小男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如何合理安排段落等。

这些问题使他感到困惑和无助。

3. 家长的耐心指导:面对孩子的困难,家长没有急躁或者责备孩子,而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建议。

他们给孩子提供了许多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逐渐解决了困难。

4. 学习作文的收获:小男孩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写作技巧,还培养了坚持不懈的品质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课文主题阐述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作文写作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孩子们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勤奋学习,不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家长在孩子作文学习中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给予孩子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篇课文呼吁家长和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四、课文启示与反思1. 家长引导作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课文可以看到,在孩子写作文的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耐心指导孩子,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培养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

2. 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品质培养:在课文中,小男孩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面对了很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虚心向家长学习,不断努力,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共35张PPT)
提示: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要一边读,一边 想,把文字变成能真正被感知的画面、声音 、气味,这样就能入情入境,走近作者描写 的情景,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交流平台
示例:我在读《丁香结》这篇文章时,我就想到了我挺喜欢的一种花 ——桂花。我喜欢桂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桂花香甜了我们的生活。每当 桂花盛开的时候,故乡的空气中处处都充满着一阵阵芳香,让人沉浸 在其中,久久回味无穷。我喜欢桂花的另一个原因是桂花浑厚无华。 这主要表现在桂花很小,总是隐藏在树叶当中,从不招摇,却默默地 散发出馥郁的清香。
分号和顿号、逗号一样,是句内停顿符号。它们在表示句 子内部停顿时长的关系:分号>逗号>顿号
分号是句内最长的停顿,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 顿。
如果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小句子组合而成
,这些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就叫并列分句。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画画面,激发想象力。 3.掌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把握字与字、 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培养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第二节
交流平台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 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 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 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 稹)
日积月累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 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 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 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 怀.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听到的那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折杨 柳》曲,春天已到了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引起 了思乡之情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躺在船上看到满天的云都不动,却不知是云和我 都在动.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每当寒冷的冬天完结之时,美丽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揭示了大自然博大的胸怀以及万物生灭,流转的自然规律。
夜月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 绿色的窗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 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般相知, 吹一回,唱一回。
第一单元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静谧 追随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读读记记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恶作剧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 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 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 花坚贞品格的赞美。
《妙答“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位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 (清) 一抹斜阳一鸟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