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设计

《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初一级生物组姓名:李全忠班级初一科目生物上课时间教学[来源:Z§xx§]目标知识与能力[来源:1]1.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1ZXXK]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近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做到从实际行动出发保护环境||。

采取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解疑||,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来源: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演示文稿展示图片1—图片11:[来源:1]青山—绿水—蓝天—小鸟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高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来源:Z||,xx||,分析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人类通过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生动的画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高耸立的排污烟囱—荒山—污水—灰蒙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课前学生已经查阅了资料||,收集了大量有关土地利用对生物圈的影响||,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的资料||,让学生首先结合演示文稿所显问题||,同时对所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五分钟之后进行抢答式的互动交流||。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一、单选题1.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B.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C.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D.空气中大量的烟尘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

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A. B. C. D.3.“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草场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保护植被,禁止放牧B.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C.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D.充分利用草原,扩大羊群数量4.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B.使用无磷洗衣粉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5.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6.不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人类活动是()1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B.向水域中排放工厂污染物C.向水域中丢弃农药瓶D.工厂的污水经过处理排入河中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草”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发生态旅游B.改善生态环境C.增加木材产量D.发展畜牧业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A.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B.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C.用黏蝇纸捕捉苍蝇D.瓢虫捕食蚜虫9.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要努力保护天然林”,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先目标是()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10.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11.下列对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B.酸雨主要是由于人为地向水中排放酸性物质造成C.酸雨对植物、鱼虾、人类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12.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和马路边小摊贩的烧烤所放出的烟雾会造成的污染是()2A.水污染B.土壤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13.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14.“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化石燃料C.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D.滥捕野生动物1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A.森林被大量破坏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D.大量使用农药二、填空题16.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空白部分内容.(1)提出问题:(略)(2)作出假设:________.(3)制定计划:实验器材:小麦种子、用白醋配制的“酸雨”(PH<5.6)、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方法步骤:3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小麦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适宜、相同的条件下培养.Ⅲ、每天早、晚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酸雨”,保持种子湿润,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________;综合Ⅱ、Ⅲ,这种实验处理方式遵循的是________原则.Ⅳ、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5)得出结论:略(6)表达和交流: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在本实验中,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__.在上述步骤Ⅱ中,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条件”指________、________. 经过5天的观察记录,发现1号培养皿有18粒种子萌发,2号培养皿有19粒种子萌发,由此是否可以得出废电池对生物没有影响这一结论?________.17.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第2节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第2节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节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一、单选题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 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 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 以上三项都是2. 在创卫活动中,对收集到的下列垃圾进行分类,你认为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不同()A. 废纸B. 矿泉水瓶 C. 香蕉皮 D. 废玻璃3.麝牛如果遇到狼群,熊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A. 竞争B. 合作 C. 捕食 D. 寄生4.图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 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3营养级C. 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杂草,起关键作用的是人D. 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5.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②要致富,砍大树③若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A. ①②⑥B. ①⑧④C. ①⑤⑥D. ①④⑤6.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行为有利于落实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A. 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便宜,应推广使用B. 桔杆严重影响种植农作物,应彻底焚烧C. 爱护花草树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7.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生态农业()A. 浪费自然资源 B. 没有传统农业有优势C. 危害生态环境 D. 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8.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C. 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9.我们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目的是()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 D. 移风易俗10.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

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优教教案

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优教教案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小组,自觉地参与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发言的活动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人文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不科学、无节制地利用资源已经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的生存,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能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近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4.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做到从实际行动出发保护环境。

采取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解疑,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团结协作性较差,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全班学生可分成三大组:第一组为家中有电脑并已上网的学生,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相关资料第二组和第三组为家中无电脑的学生,分别从报刊、书籍等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的努力的资料。

通过课前活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4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4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14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少用一次性筷子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2.酸雨是指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

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3.下面哪种行为能够控制酸雨的形成?()A.回收废旧电池B.净化污水后,再排放C.不在田间焚烧秸秆D.净化工厂燃烧煤、石油等燃料产生的废气后,再排放4.下列保护我国植被的法律是()A.《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C.《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5.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C.大面积围海造田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6.下列行为中能对水域环境有保护作用的是()A.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到处排放B.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C.打捞水中污染物D.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7.对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正确的做法是()A.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C.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D.只要自己能做到不污染环境,别人怎么做与己无关8.中国环境保护徽的标志是()A.B.C.D.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10.阅读以下材料:苏州某县地处水乡,水稻种植、畜渔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选择题(40分)1.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2.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CO等)浓度持续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3.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2A.野生动物大量灭绝B.地震海啸频繁发生C.极地冰盖大量融化D.野生植被大量破坏4.北京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提醒网友:寄粽需谨慎、且吃且珍惜。

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各类粽子携带或邮寄入境的。

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

若外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①在当地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平衡;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5.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工作与改善环境关系不密切的是()A.建立黄河森林公园B.创建全国生态城市C.关闭重污染企业D.调整农业种植结构6.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7.蓝天净土养肺,田园生活养神。

为保卫蓝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B.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露天焚烧垃圾保持环境卫生8.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9.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污染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10.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水土流失;②酸雨;③土壤沙化;④沙尘暴;⑤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④⑤11.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有利于卫生防疫B.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点
1、酸雨(PH小于5.6)被称为空中死神,形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2、我国酸雨主要是因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石油形成的,机动车排放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3、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

如汞、镉等
4、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6、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7、臭氧层能滤去紫外线,控制使用氟利昂,减少含氮废气排放,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8、人类对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乱砍滥伐、乱排污染物、乱捕滥杀、生物入侵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设计 (新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设计 (新版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少,常年干旱C.北方温度较低,植被生长缓慢 D.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2.下列活动中,会对生态环境起破坏作用的是( )A.为了防止被毒蛇咬伤,大量捕杀毒蛇B.为了快速致富,填湖造田C.为了快速解决温饱问题,伐树造田D.以上都是破坏作用3.近几年,黄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河段也上移,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B.地壳运动频繁C.上游地区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降水量减少D.上游用水增多4.某市正在创建生态城市,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要注意搞好环境绿化B.要注意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C.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污染D.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5.要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就要提倡优生。

优生的直接目的是( )A.使后代更健壮,更高大一些B.要求后代聪明一些C.要求注意加强对后代的教育D.提高遗传素质,避免生出有遗传疾病的后代6.近海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C.原油泄漏污染了海水 D.水土流失,大量土壤流入海洋7.在创卫活动中,对收集到的下列垃圾进行分类,你认为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A.废纸B.矿泉水瓶 C.香蕉皮 D.废玻璃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入侵( )A.我国从国外引进水葫芦,目的是为了净化污水B.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薇甘菊悄悄地登陆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C.英国家兔被带入澳大利亚饲养后,流窜到荒野成为野兔D.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9. 下面这幅漫画说明了( )①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②环境问题的实质是治理问题③我国两大河流环境质量下降,将会导致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④依法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 分析右侧漫画的寓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B.污水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C.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唯一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11.某些地区,由于人们滥施化肥,使大量的氮、磷流入湖泊、池塘、江河中,造成部分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绿色的池水中往往漂着死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单选题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生物圈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陆地生态系统2.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 水汽B. 氮气 C. 臭氧 D. 二氧化碳3.下列属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是()A. 滥砍滥伐B. 随意排污 C. 非法捕猎 D. 植树造林4.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资源匮乏B. 环境污染 C. 粮食短缺 D. 导弹发射5.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6.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不能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A. 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B. 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C. 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D. 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7.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 开展生态旅游B. 增加木材产量 C. 改善生态环境8.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生物危害极大,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A. 大气污染B. 噪声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破坏9.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B. 广泛应用科学的耕作技术C. 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 D.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10.在地球大气的上层由臭氧集中形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它能够()A. 改善地球表面的空气质量B. 有效地滤取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C. 防止沙尘暴及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D. 有效地促进植被的面积扩大,促进氧气的形成1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 C. 氮气 D. 一氧化碳1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 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13.赣州市正在建设卫生城市,下列行为与卫生城市要求不相符的是()A. 爱护花草树木B. 垃圾分类处理C. 污水直接排放 D. 农贸市场的活禽隔离宰杀14.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指的是()A. 水土流失、沙尘暴、水体富营养化B. 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水华C.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 过多使用农药、使用含磷洗衣粉15.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 农田大量焚烧秸杆B. 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 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16.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A. 破坏草原植被B. 不合理的开垦 C. 过度放牧 D. 以上都是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 D. 生物圈是动物和植物统一的整体18.“酸雨”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藻类植物大量死亡,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海藻死亡会()A.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 使大气中氧增加C. 使海洋表面有机物增加 D.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19.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生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生物圈I号”相似的生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了一年多.无独有偶,日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迷你地球”﹣﹣一个全封闭的人工生态环境,2位科学家于2005年入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据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都不是生态系统B. “生物圈Ⅱ号”中一定具有生产者部分C. “迷你地球”里,2位科学家起到了生产者的作用D. “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中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发电厂20.生活垃圾中危险有害的是()A. 废纸B. 果皮、菜叶 C. 废电池、废灯管 D. 废玻璃、废金属2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 娃娃鱼 B. 鲸C. 章鱼 D. 鱿鱼22.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的污染是()A. 大气污染B. 噪声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被破坏23.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检测结果,2012年5月初日照以东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106.3平方公里,你认为以下哪项不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原因A. 工业城市将大量污水排入该海域B. 农田里大量化肥最终流入该海域C. 工业有机物、农药最终流入该海域D. 在该海域养殖的海带密度、面积过大24.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25.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增加()A. 氧气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臭氧二、非选择题26.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大力开发________.27.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目前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 .28.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向________索取越来越多的________。

而当今人口的急剧增长,不仅对________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且会给________造成一定的破坏。

29.如图渡渡鸟15世纪前在毛里求斯随处可见,后来殖民者疯狂捕食,1690年前后就灭绝了,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利亚树果皮坚厚,种子难以萌发,渡渡鸟喜欢取食卡尔利亚树果实,经过渡渡鸟消化后卡尔利亚树种子才可以萌发,渡渡鸟灭绝了,卡尔利亚树也灭绝了,一下子灭绝了两个物种.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的灭绝,说明了人类的活动破坏了________ 的多样性.渡渡鸟和卡尔利亚树的灭绝,它们所含的基因也随之消失,说明了人类的活动破坏了________ 的多样性.(2)一种生物一旦灭绝就不会________ ,严重危胁生物的多样性,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30.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 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 垃圾.31.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________ 和________ 危害性大的电池,大力开发________ 的环保型电池.3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小麦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小麦种子的________ ,进行比较.【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小麦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以作比较,得出结论.你的设计是________ .33.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

有名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

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上10粒正常的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________ 的影响。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________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________ ,而不是________ 。

34.请分析回答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有关问题: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然而有一种雨水却被称作“天堂的眼泪”、“看不见的杀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样的雨水叫做酸雨.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第三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的探究实验:①在一个花盆里播30粒小麦种子等他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向醋酸中加入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花盆里的小麦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④持续一段时间后,花盆中小麦幼苗叶片变黄直至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他们作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2)他们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请你帮助改进完善________.(3)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4)有人认为只需用1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5)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置的模拟酸雨的pH要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6.(6)请写出酸雨危害生物的一个具体事例:________.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同时做好污染物的回收和利用.(7)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量燃烧含________高的煤.(8)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35.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漠曾经森林茂密、草原成片.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草原急速退化为沙漠.有人将科尔沁沙漠形象地称为“人造沙漠”.近年来,我国北方都会连续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天气,其出现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和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关研究和统计表明,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见下表:(1)为什么将科尔沁沙漠称为“人造沙漠”?(2)为什么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3)今年来,北京也频遭沙尘暴袭击.沙尘暴成为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如何防治沙尘暴?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36.观察下图,分析回答问题: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面积变化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至少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