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汇总.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Virtue carries wealth. 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 2022
一、奶瓶喂奶技术
目的:补充新生儿每日能量需求,提高生存力;
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保护患儿血管,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四、新生儿肛门灌肠
目的:1排除肠道积气
2为患儿减轻腹胀和便秘
3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五、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桡动脉穿刺
目的:1不适合做动脉插管时或脐动脉和外周动脉插管未能成功时 2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样证明有问题时
3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用途
六、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股静脉穿刺目的:用于血培养
七、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手背静脉穿刺目的:可用于新生儿肝肾功血标本的采集
八、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注射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九、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滴注输液泵
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十、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目的: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
十一、拔胃管技术目的:
十二、吸痰技术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十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目的:观察生命体征
十四、新生儿沐浴法技术目的: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注射配药技术:目的:预防感染
十六、吸氧技术目的:改善呼吸
十七、口腔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口腔异味
十八、鼻饲技术
目的:为早产儿、肺炎呛咳明显、严重心衰、吸吮无力、口腔感染供给营养、水分和药物
新生儿洗胃:目的
新生儿肛门直肠插管术:目的
新生儿科气管内吸痰操作规范目的。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给婴儿测量体温,最适宜的测量部位是()A. 口腔B. 腋窝C. 肛门D. 额头答案:C解析:对于婴儿,肛门测温较为准确,因为婴儿不太配合口腔测温,腋窝测温可能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额头测温准确性相对较低。
2. 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的静脉是()A. 手背静脉B. 肘正中静脉C. 头皮静脉D. 足背静脉答案:C解析: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是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3. 给新生儿喂奶后,应采取的体位是()A. 仰卧位B. 左侧卧位C. 右侧卧位D. 俯卧位答案:C解析:喂奶后将新生儿右侧卧位,可防止溢奶后呛入气管。
4. 测量小儿体重时,应精确到()A. 50gB. 100gC. 200gD. 500g答案:A解析:测量小儿体重时,通常精确到50g。
5. 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A. 0.5 - 1L/minB. 1 - 2L/minC. 2 - 4L/minD. 4 - 6L/min答案:B解析: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1 - 2L/min。
6. 给小儿进行肌肉注射时,常用的部位是()A. 臀大肌B. 臀中肌、臀小肌C. 上臂三角肌D. 股外侧肌答案:B解析:小儿臀部肌肉未发育完善,一般选用臀中肌、臀小肌进行肌肉注射。
7. 为小儿滴鼻药时,应使患儿取()A. 仰卧位B. 侧卧位C. 坐位D. 俯卧位答案:B解析:侧卧位便于滴鼻药均匀分布。
8. 小儿物理降温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 温水擦浴B. 冷敷C. 酒精擦浴D. 退热贴答案:C解析:小儿皮肤薄嫩,酒精擦浴可能导致酒精吸收中毒,不宜采用。
9. 给小儿喂药时,如果是水剂药物,应将药液吸入()A. 注射器B. 滴管C. 量杯D. 勺子答案:B解析:滴管便于准确控制药量和给药。
10.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 清理呼吸道B. 人工呼吸C. 胸外按压D. 给氧答案:A解析:新生儿窒息复苏首先要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约束法【目的】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全身约束法(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
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入暖箱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出生体重(g)暖箱温度35℃34℃33℃32℃<1000 出生10d内10d 3周5周1500 / 出生10d内10d 4周2000 / 出生2d内2d 3周<2500 / 出生2天内2天3.入暖箱后护理(1)密切观察病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脐部护理
【操作目的】预防脐部炎症的发生。
【操作流程】
1.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医嘱。
2.评估:脐部及周围皮肤情况。
3.告知:婴儿家属脐部护理目的以及方法。
4.准备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3)用物:治疗盘、棉签、75%酒精、双氧水、脐部辅料。
5.实施
20(1)査对床头卡、胸卡、识别卡。
(2)仰卧、暴露腹部皮肤至腹股沟。
(3)除去覆盖的敷料观察脐部情况。
▲挤部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蘸取75%酒精由脐带断端根部环状向外涂擦(每次只用一根棉签)─干棉签蘸干脐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脐部渗血:用棉签蘸取3%双氧水─75%酒精─涂擦方向如前─遵医嘱使
用止血药物─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蘸取3%双氧水-涂擦方向如前-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是指医护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观察和评
估时所需进行的操作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体格检查:儿科患者的体格检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检查方式。
常见的儿科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头围、胸围、腹围、听诊、观察皮肤、口腔检查等。
2. 疾病护理:对于患有疾病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疾病
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情感护理等。
3. 护理技术:护理技术包括静脉输液、给药、伤口处理、吸痰、
导尿、气管插管等常见的操作。
4. 实验室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
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常规检查或特殊检查,如血液生化
检查、血清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5. 康复护理: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康复饮食等,用于辅助儿童
恢复身体功能和发育。
总之,儿科护理操作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患者年龄、生理特点等
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科学规范地执行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一)脐部护理【用物准备】治疗盘内:0.5%碘伏、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弯盘等。
【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儿床号、姓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使患儿取平卧位,轻轻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冬天注意保暖。
取下脐部的纱布及绷带,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先用0.9%氯化钠溶液轻轻湿润后揭去,以免损伤引起出血。
4.用0.5%碘伏棉签擦洗脐部周围皮肤,若分泌物多时,用3%过氧化氢液棉签擦洗分泌物,以清洁局部;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减少药物对局部皮肤刺激;最后用0.5%碘伏擦洗消毒,范围为5cm。
5.待干后,将患儿包好,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注意事项】1.保持脐部清洁,防止尿液浸润局部。
2.清洁、消毒时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分泌物及周围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冬季注意保暖。
3.对于破伤风感染使用过的敷料及棉签,应单独处理或焚烧。
(二)臀部护理【用物准备】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
尿布带、温水一盆(水温为38~40℃;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
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的药物、烤灯、棉棒、弯盘等。
【操作要点】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3.用温水先清洗会阴,分开女婴阴唇用温水自上而下冲洗;将男婴包皮往上推,用棉签去除污垢洗净,推回包皮;最后清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
4.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
5.若腹泻患儿,需勤换尿布,及时清洗臀部及保持干燥,可以涂植物油保护皮肤。
若有尿布皮炎,可采用暴露法,灯光照射法或吹氧法等,使局部皮肤干燥,再涂呋锌膏,鱼肝油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核对医患信息:确认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是否一致。
2.确认诊断和治疗方案: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
3.准备护理器材:根据操作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如输液器、吸引器、氧气设备等。
二、洗手和保护措施1.洗手消毒:护士进行洗手消毒,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2.佩戴手套和口罩: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以减少外界污染。
三、技术操作1.体温测量:使用儿童专用体温计,通常是耳温计,保持仪器清洁,并注意使用插入式探头时的方法和时间。
2.吸痰护理:根据患儿的痰液状况,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并进行正确的吸痰操作,注意避免对喉咙和气道造成刺激。
3.静脉输液: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和适合患儿身体情况的静脉置管部位,根据医嘱和患儿情况调整注射速度和输液量。
4.观察和记录体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做出判断并向医生反馈。
5.饮食护理:给予适量的饮食,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医嘱选择适当的饮食方式,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儿童的饮食习惯。
6.药物给药:按照医嘱准确给药,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皮下、肌肉注射等。
给药前核对药品、剂量和途径,适用给药器具。
7.疼痛缓解:对疼痛患儿进行缓解措施,如使用各种物理疗法、给药等,根据患儿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8.伤口护理: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护理,涉及伤口清洁、更换敷料、处理渗液、观察感染等方面,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9.导尿护理:安全地进行导尿操作,注意导尿管的选择和使用,避免感染和损伤。
10.氧气给予:根据患儿的氧饱和度和病情,使用氧气设备正确给予氧气,注意氧浓度的控制和氧流量的调整。
四、操作结束1.整理护理器材:将使用完的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2.记录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药物剂量等重要信息,供医生和其他护士参考。
3.向患儿和家属进行交流: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解答他们的疑问,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续表
二、穿脱隔离衣操作流程
说明:因隔离穿脱涉及手腕部位的清洁,因此脱隔离衣时需多加一步洗手程序:为手腕部
三、扫床操作流程
四、晨、晚间护理操作流程
五、口腔护理操作流程
六、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
七、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八、超声雾化吸入操作流程
九、叩背排痰操作流程
十、口服给药操作流程
十一、皮内注射操作流程
例: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流程
十二、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十三、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十四、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十五、更换输液袋(瓶)操作流程
十六、静脉输血操作流程
十七、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十八、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十九、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
二十、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二)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二十一、输液泵/微量泵使用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出生体重低于2kg者及异常新生儿 (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者)提供一个适宜 的中性温度,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三、更换尿布法
四、约束法
[目的]
确保诊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确保 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用物]被单或毛巾、棉垫、有棉垫小夹板、 宽纱布绷带。 [操作程序] 1.全身约束法(木乃伊约束法)
第二节 哺乳法
喂乳法
乳瓶喂乳法: 选择大小适宜的无菌乳头(1-3个月小儿可
选用在乳瓶倒置时,乳液每秒钟流出2-3滴 的乳头;4-6个月可选用乳液能连续滴出的 乳头;6个月以上应选用乳液呈线状流出的乳 头)。
注意事项
①哺乳时乳液应始终充满乳头,以免吸入气体过多 引起腹胀或呕吐。 乳瓶颈不要压在小儿唇上,以免妨碍吸吮。 乳头孔堵塞时,应按无菌操作规则重新更换乳头; ②观察小儿吸吮能力及进乳情况; ③小儿吸吮过急有呛咳时,应暂停哺喂,轻拍后背, 稍休息后再喂; ④遇患儿窒息,应立即将患儿置头低脚高位,头偏 向一侧,轻拍背部。用电动吸引器或洗耳球吸尽口、 鼻腔内乳汁及分泌物后给氧,并通知医生。
五、臀红护理法(熟练掌握)
概念:臀红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 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用塑料 膜、橡皮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 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 分度: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 或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
①臀部皮肤溃烂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
时用手蘸水,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贴在皮肤上轻 轻滚动,不可上下涂刷,以免加剧疼痛和导 致脱皮; ②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2 -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 一般每日2次。
③根据皮肤受损程度选择油类或药膏:
2.手或足约束法
⑴夹板法: ⑵双套结约束法: 3.手指约束法
注意事项
①约束时应向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并与患
儿亲切交谈,给予抚摸,呼其爱称,减少患 儿恐惧; ②局部约束时,仍需满足其他部位肢体的活 动,若需长期约束,要定时放松并经常改变 其姿势; ③结扎或包裹松紧要适宜,注意观察被约束 部位的皮肤颜色、血液循环情况。
2.儿童测量法
⑴小儿脱去鞋帽,站在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
测量杆的磅称上,取立正姿势,双眼平视正 前方,头部保持正直位置,两臂自然下垂,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臀部、两 肩胛、枕骨粗隆均同时紧贴测量杆。 ⑵将推板轻轻推至头顶,推板与测量杆呈 90°,读出身高厘米数。
注意事项
婴幼儿易动,推动滑板时动作应轻快,并准
2.儿童测量法
Hale Waihona Puke ⑴年龄较大儿可在坐式或成人磅秤上测量,
测量者待小儿坐稳或站稳后,观察重量并记 录. ⑵不合作者或病重不能站立的患儿,由护理 人员或家长抱着小儿一起称重.称后减去衣 服、毛毯重量及成人体重即得小儿体重。
注意事项
①测量体重应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应在喂乳 前或饭前、便后测量。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 称、同一时间进行; ②所测数值与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 对,婴儿体重降低较多应报告医生。
上,推至床旁。 2.轻轻掀开患儿下半身被褥,解开污湿尿布, 若有大便,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并用小毛 巾吸干水分。 3.用清洁尿布垫于臀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 或阳光下10-20分钟(在适宜的气温和室温 下进行)。
4.若臀红严重者也可用红外线灯或鹅颈灯照
射臀部,灯泡25-40w,灯泡距臀部患处30- 40cm,照射10-15分钟。 5.然后将蘸有油类或药膏的棉签贴在皮肤上 轻轻滚动,均匀涂药。用后的棉签放入弯盘 内。 6.给患儿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 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确读数。
(三)测量呼吸、脉搏、体温
[注意事项]
①测量呼吸、脉搏时,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计数1分钟记录结果。脉搏有异常时,可用听 诊器测心率。 婴幼儿常以腹式呼吸为主,故测量时,应观 察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1次。 ②除特殊情况外,小儿多采用腋下测温法。
二、儿科床使用法
暖箱使用法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一般护理
⑴一般测量法 熟练掌握 ⑵儿童床使用法 掌握 ⑶臀红护理法 熟练掌握 ⑷约束法 熟练掌握 协助治疗的操作 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⑵光照疗法 熟练掌握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 一般护理法
一、一般测量法 (一)测量体重法
[目的]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了解病情变化。 [用物]婴儿磅秤,坐式或立式磅秤、尿布、衣服及毛毯。 [操作程序] 1.婴儿测量法 ⑴把尿布铺在婴儿磅秤的秤盘上,调节指针到零点. ⑵脱去婴儿衣服及尿布,将婴儿轻放在秤盘上,观察重量, 准确读数. ⑶天气寒冷时,或体温偏低及病重婴儿,先称出婴儿的衣服、 尿布、毛毯的重量,然后给婴儿穿衣,包好毛毯再测量,所 测体重减去衣物重量即得婴儿体重。并测量结果。
(二)测量身长(高)法
[目的]评价小儿体格发育的状况。 [用物]身长测量板、清洁布、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 测量杆的磅称。 [操作程序] 1.婴幼儿测量法 ⑴小儿脱去帽子和鞋袜,仰卧于铺有清洁布的测量 板底线上。 ⑵助手将小儿头扶正,面向上,头顶轻贴于测量板 顶端。测量者一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一 手推动滑板贴于足底,读出身长厘米数。
[目的]减轻患儿疼痛,促进受损皮肤康复。
[用物]清洁尿布、盛温开水的面盆、小毛巾、
棉签、弯盘、尿布桶、药物(0.02%高锰酸 钾溶液、紫草油、3%-5%鞣酸软膏、氧化 锌软膏、鱼肝汕软膏、康复新溶液、硝酸咪 康唑霜)、红外线灯或鹅颈灯。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按操作顺序将用物放于治疗车
④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用尿布
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暴晒以消灭细 菌。
四、口服给药法
注意事项: ①按医嘱给药,坚持查对制度,剂量准确无误; ②不能捏住鼻孔强行灌药,以防药液吸入呼吸道造 成窒息; ③任何药物不得与食物混合喂服。不主张用乳瓶喂 药,以免小儿产生错觉,影响日后的哺乳。油剂可 用滴管直接滴入口中; ④若遇患儿将药物吐出应立即清除呕吐物,并使之 安静,报告医生酌情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