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将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性。
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参与代谢反应、传递信号、构建细胞结构等。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类。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双螺旋结构能够稳定保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而RNA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多糖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物质,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多糖的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脂质是生物体内最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磷脂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构建和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酶和酶促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率。
酶可以加速生物体内代谢反应的进行,并且在反应结束后不被消耗。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酶促反应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酶促反应遵循米氏动力学,包括亲和力、酶底物复合物和酶活性等步骤。
酶促反应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和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在代谢中,有一些重要的途径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糖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糖原异生途径和糖酵解途径。
细胞通过这些途径产生ATP能量,供给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脂肪酸代谢途径是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关键过程,包括脂质合成和脂质分解。
脂肪酸代谢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同时也参与胆固醇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氨基酸代谢途径是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基础,主要包括氨基酸转氨、氨基酸降解和尿素循环等步骤。
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原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分子功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代谢途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方面,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生物化学原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它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构成了细胞的骨架、参与了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传递了遗传信息等多种功能。
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指导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
多糖和脂类则在细胞膜的构建和维护、能量储存和释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
其次,我们要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生物体内的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能量的转化等。
这些代谢途径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和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糖类代谢途径是维持生物体内能量平衡的重要途径,它包括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类的氧化过程等;脂类代谢途径则涉及到脂肪的合成、分解和氧化等过程;蛋白质代谢途径包括蛋白质的合成、降解和氨基酸的转化等。
了解这些代谢途径,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来源和物质转化过程。
最后,我们要了解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是以DNA为载体的,它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传递和表达。
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自身,确保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转录是指DNA分子转录成mRNA分子,将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翻译是指mRNA 分子在核糖体上被翻译成蛋白质,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机制。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原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它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生物化学的学习计划

关于生物化学的学习计划一、学习内容1. 基本概念: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等。
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的方方面面的活动,比如酶的催化作用、结构蛋白的支撑作用等。
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3. 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了解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以及调控机制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4.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理解生物化学很有帮助。
比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等。
二、学习方法1. 充分利用教材:生物化学的教材内容很多,学生应该逐步阅读,理清知识点,做好笔记,重点掌握概念和原理。
2. 积极参加实验课:实验课是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实验现象,对于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有着重要作用。
3. 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和生物化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加入生物化学学习交流群,通过和同学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多维度学习: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时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知识,比如生物化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等。
三、学习步骤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等。
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课程教材进行学习,并听从老师的指导参加实验课。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主要学习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多参加实验课,并通过实践掌握操作技能。
3.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综合性学习,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要进行整合和巩固,并通过网络资源拓展新的知识。
关于生物化学简答题答案

生物化学简答题1. 产生ATP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产生ATP的途径主要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条途径。
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ATP生成的主要途径,是指与氢和电子沿呼吸链传递相偶联的ADP磷酸化过程。
例如三羧酸循环第4步,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的反应,脱下来的氢给了NAD+而生成NADH+H+,1分子NADH+H+进入呼吸链,经过呼吸链递氢和递电子,可有个ADP磷酸化生成ATP 的偶联部位,这就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了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直接与代谢底物高能键水解相偶联使ADP磷酸化的过程。
例如葡萄糖无氧氧化第7步,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在该反应中由于底物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断裂能释放出大量能量,可偶联推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这就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了ATP。
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特性。
(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特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3.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乙醛酸循环是一个有机酸代谢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组织中尚未发现。
乙醛酸循环反应分为五步(略)。
总反应说明,循环每转1圈需要消耗两分子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一分子琥珀酸。
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者转变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分为以下几点:(1)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可生成琥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基质。
(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建造自身机体的途径之一。
(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酸转变为糖的途径。
4. 简述氨基酸代谢的途径。
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原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生命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过程。
在生物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生物体内最常见的元素有碳、氢、氮、氧、磷和硫,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内的大部分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等。
这些元素之间通过共价键和氢键等化学键形成了各种生物分子,从而构成了生物体内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受到生物催化剂的调控。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很快,但在生物体内,这些反应需要受到严格的调控,以保持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生物催化剂,即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的活性受到各种因素的调控,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这些因素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此外,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摄取和氧气的呼吸。
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而氧气参与了细胞内的呼吸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最后,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通过基因的编码和表达,控制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的合成和功能。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它们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总之,生物化学原理涉及到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遗传信息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生物化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演讲稿关于生物化学方面

演讲稿关于生物化学方面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一些对话题,并且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思考。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它的探索不仅揭示了生命现象中的许多奥秘,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用的机会。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生物化学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我们体内的生化过程。
通过对生物体内化学分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种疾病背后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而找到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生物化学家们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发现一些新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癌细胞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同时,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的研发和设计提供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能源的有限性,生物能源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生物化学在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代谢过程,我们可以探索生物能源的生产途径。
比如,利用生物化学反应将植物纤维转化为生物酒精,或者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物柴油,这些都是生物能源利用的实际应用。
同时,生物能源尚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化学家们还在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生物体,希望能够开发更高效、可持续的生物能源。
此外,生物化学还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生物化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对污染物的代谢和分解过程,为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比如,生物化学家们发现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污染物的特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
同时,生物化学还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的吸收和转运机制,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最后,我想说一下生物化学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的重要问题。
生物化学计划

生物化学计划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首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酶、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以及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基本过程、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
其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其中,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基因克隆、DNA测序、蛋白质表达和功能研究等技术。
生物化学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凝胶电泳、液相色谱、质谱等,它们可以用来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等,它们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化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它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它们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的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
最后,生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单细胞生物化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以加深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的理解;二是开展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研究,如癌症生物化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化学等,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三是加强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生物化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材料科学等,以推动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
总之,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它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研究,并加强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以推动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
有关生化的经典书籍

有关生化的经典书籍
生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生化学的经典书籍:
1. 《生物化学》(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由David L. Nelson和Michael M. Cox合著的经典教科书,涵盖了生物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最新进展,是生化学学习者的必备之选。
2.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由Bruce Alberts等人合著的教科书,讲述了细胞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生物学和生化学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3. 《生化反应机制》(Biochemical Mechanisms):由Alton Meister编写的书籍,介绍了生物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对于生化学研究者和专业人士非常有用。
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由Gregory A. Petsko和Dagmar Ringe合著的教科书,详细介绍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折叠,为生物科学和药学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 《生命的化学基础》(The Chemical Basis of Life):由David E. Metzler编写的书籍,探讨了生命中分子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的知识。
以上是有关生化学的经典书籍,它们对于理解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机制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b清蛋白;AATα1—抗胰蛋白酶;AAGα1酸性糖蛋白;AMGα2巨球蛋白;AG阴离子隙;AFUα-L-岩藻糖苷酶;ATPI成人治疗计划;AB实际碳酸氢盐;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NP心房利钠肽;ALP碱性磷酸酶;ADA腺甘脱氨酶;ARF急性肾功能衰竭;BOD胆红素氧化酶;BNP B型利钠肽;BCG溴甲酚绿;BA 胆汁酸;BB缓冲碱;BE剩余碱;CH胆固醇;CT降钙素;CER铜盐蛋白;ChE胆碱酯酶;CP铜蓝蛋白;CE胆固醇酯;CB结合胆红素;CA胆酸;CDCA 鹅脱氧胆酸;CE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ACT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RP C-反应蛋白;DCA 脱氧胆酸;DBIL直接胆红素;DM糖尿病;ECF细胞外液;Fg纤维蛋白原;FPG空腹血糖;FC游离胆固醇;FABP脂肪酸结合蛋白;GSP糖化血清蛋白;GDH 谷氨酸脱氢酶;GSTs谷胱甘肽转移酶;GGTγ-谷氨酸转移酶;GP糖原磷酸化酶;GFR肾小球滤过率;GDM妊娠期DM; HOP尿羟脯氨酸;HL肝脂酶;Hp结合珠蛋白;HcY同型半胱氨酸;IDBIL间接胆红素;ICF细胞内液;;IR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胰岛素;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FG 空腹血糖受损;IGT糖耐量减低;IR胰岛素抵抗;;LRP LDL受体相关蛋白;LPL脂蛋白脂肪酶;LCA 石胆酸;LP脂蛋白;LAP亮氨酸氨基肽酶;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MS代谢综合征;MAO单胺氧化酶;NEFA/FFA游离脂肪酸;OGTT口服G耐量试验;OC骨钙素;PTH甲状旁腺素;PA前清蛋白;PICP 1型前胶原羧基前肽;PL磷脂;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SD山梨醇脱氢酶;SR清道夫受体;SB标准碳酸氢盐;SPI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Tbil 总胆红素;TG甘油三酯;TRF转铁蛋白;TC总胆固醇;TLC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IBC血清总铁结合力;TR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BA总胆汁酸;TnT肌钙蛋白T;UAER尿蛋白排泄率;U D C A熊脱氧胆酸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入。
DeRitis比值:AST/ALT之比,正常人比值平均为.急性炎症早期为<1;肝硬化时为≥2;肝癌时为≥3.Ox-LDL:即修饰LDL,指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蛋白组分经化学修饰后,立体构像.生物学活性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的LDL。
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值阻碍细胞发生终末分化,当其被激活时引起细胞恶性生长成为癌细胞。
标准碳酸氢盐(SB):在37℃时用Pa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具有运输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LDL受体途径:LDL或者其他含有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RCT:HDL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清除。
高脂血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少量甘油二脂,甘油一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双缩脲反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
此反应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类水溶性复合物,是血脂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水平衡:是指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指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实际碳酸氢盐(AB):指血浆中HCO3-的实际浓度,是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也受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37度时用P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骨代谢疾病:骨组织代谢与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骨组织中钙磷等矿物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异常,造成骨基质,骨细胞代谢紊乱,使骨组织处于异常的疾病状态总称为骨代谢疾病,包括佝偻病股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假性维生素D缺乏症是罕见的先天性维生素D 代谢缺陷性疾病,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原因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先天性缺陷,活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发维生素D缺乏的典型症状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指机体对正常剂量甚至大剂量的维生素D或1,25-(OH)2D3的低反应或无反应现象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受体基因突变所致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血清总铁结合力:是指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
酶活性恢复法:是将脱去酶中关键的微量元素之后,酶即失去了其催化活性,无活性的酶与标本混合,标本中微量元素使该酶重新复活,复活的比例可以反映微量元素的含量。
这是近年发展最迅速、最简便、最特异的方法,许多微量元素都可以被准确测定。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法测定铜离子、碳酸苷酶或碱性磷酸酶法测定锌离子等。
缓冲碱(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氢离子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b,血浆蛋白及少量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磷酸盐.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可溶于脂类及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碱剩余(BE):是指在37度和PCO2为40mmHg时,将1L全血pH调整到所需强碱的mmol数,BE为正值,若所需为强碱时,则为负值.阴离子隙AG:为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之差,即AG=UA—UC。
糖尿病(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
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
即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代谢综合征(MS)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
MS的基础是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2型DM或糖调节受损。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空腹血糖(FPG)是指8~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水平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L时作为低血糖的标准。
肝脏能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转化胆固醇为胆汁酸,同时也是体内产生酮体的唯一器官。
胆红素:使胆汁酸中的主要色素,是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降解产物。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
在脾脏巨噬细胞中血红蛋白被裂解为游离的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被微粒血红素氧化酶氧化产生胆绿素,进而被胆绿素还原酶还原成胆红素。
黄疸:凡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的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使皮肤、巩膜、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
隐性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仍在L以内,肉眼难于觉察皮肤、巩膜黄染,称为~。
胆汁酸(BA):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降解而成的,碎胆汁分泌进入肠道,协助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酸肠肝循环:被肠管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所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管的过程。
尿毒症:是体内代谢终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与肾脏有关的多种内分泌失调,而英气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是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肾清除率(Cx):肾脏在单位时间内降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由尿排出。
Cx=(Ux*V)/Px肾小管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HCO3-功能障碍,导致临床出现酸中毒的综合征。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指标: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继发性肾病综合症: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肾病综合征NS:有多种肾小球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典型表现大量尿蛋白>每24H.低血清蛋白<30g/L。
严重水肿和高脂血症。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Ⅰ型无持续性高血压,无血尿,无贫血,无持续肾功能不全Ⅱ型高血压,血尿,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有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分肾前性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或新派血量降低导致肾循环不良引起的肾衰竭,肾性是指各种肾实质病变引起的,肾后性忧郁各种尿路梗阻引起的疾病梗阻性肾病少尿其尿量:<400ML/24H,尿比重降低,躲在以下,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kg,尿肌酐与尿素升高,ATN早期诊断灵敏指标,尿钠浓度升高常>40mmol/L。
危险因素:指与某种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体内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及量效关系的特点。
相对危险度:指暴露于该危险因素者与未暴露或低于危险水平者发病概率的比值。
高敏C-反应蛋白:用检测线方法检测到的基线水平CPR,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肌丝上结合Ca2+、触发兴奋-收缩耦联的调节蛋白,由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TnT)、抑制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三个亚单位组成。
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损伤坏死时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结构蛋白和其他大分子释放到心肌间质,从而可在血液中被检出,这类物质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
1简述OGTT的适应证答: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曲线,其适应证有:(1)诊断妊娠糖尿病(GDM):(2)诊断糖耐量减退(IGT)(3)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4)有无法解释的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