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玩鉴定专家有哪些-上海芸轩投资有限公司

合集下载

上海古董交易检测鉴定内幕大曝光

上海古董交易检测鉴定内幕大曝光

上海古董交易检测鉴定内幕大曝光(教你识破骗子的陷阱)大海上海古董交易检测鉴定内幕大曝光文/大海最近几年,由于媒体网络鉴宝宣传,拍卖天价不断出现,收藏热持续升温,藏友们纷纷拿出雪藏多年的古董宝贝,参与“送宝、鉴宝、展销、拍卖、收购、私下交易”,最后都面对一个共同结果:钱花了不少,藏品仍在手中!面对如此反差甚至大跌眼镜交易结果,藏友们对行业乱象除了不解以外,第一感觉是上当受骗,因为藏们交了一笔巨额费用,而藏品仍在手中!于是,知情人深度破局,各媒体不断曝光,维权者纷纷揭秘、良心发现者持续曝光,但仍有很多藏友仍然执迷不悟、深陷其中,一些藏友因此花光了多年积蓄,有的负债累累,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活生生的案例比比皆是!来自一份行业网络曝光资料表明,98%拍卖公司、文化艺术经纪公司,靠收取藏友各种名目的费用赖以生存,如鉴定费、前期推广费、图像费、出关费、保管费、展览费等,动辄过万,送一件藏品变现,交1-3万是基本行业收费常态!这些收入或成为主要赢利模式,有的企业全年藏品销售交易额为零,但这些企业仍活得光鲜,而且均持有合法光明正大的工商营业执照。

藏友陈先生,先后5次送拍均以流拍告终,甚至还要交“流拍费”,数次参加各种类型私下交易会,均以各种理由不能成交,投入(其实被骗子公司骗取)资金数总计数十万元。

藏品真假是拍卖公司或艺术经纪公司拿来说事的最终把柄,赚取鉴定费更是他们主要赢利点!主要从两方面论述这个问题:检测标准法律是否认可?检测准确性是否靠谱?查询国家文物鉴定法律文件,目前仍找不到国家法律备案的标准依据,也就是目前古董鉴定标准仍然是法律空白,国家并没有建立法律认可的检测鉴定标准体系;鉴定无法可依,正好让他们钻了法律的漏洞,也给古董非法运营找到了赢利空间。

根据国际惯例,古董文物鉴定方法,依然是热释光绝对断代法为主流,这种技术早在五十年代就在考古上运用,但最初也不是为了商业用途;目前国内广泛应的光谱分析议(元素含量检测法),是建立在官方馆藏数据库比对基础上断代,是一种相对断代法,这种技术通过对古董表面元素提取,定位光谱分析元素含量区间,最后进行数据库比对检测的方法,目前也只供馆藏研究使用,并没有作为社会商业交易运用;具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古董鉴定市场调查:运用一种并没有得到国家认可的光谱分析议(元素含量分析法)作为鉴定标准,人为作出结论的鉴定技术,成为行业流行的古董鉴定真伪的依据,这样的鉴定公司,光上海就有数百家。

上海公安再度出手:严打“古玩备案”还藏家公道(附:拍卖诈骗公司黑名单)

上海公安再度出手:严打“古玩备案”还藏家公道(附:拍卖诈骗公司黑名单)

上海公安再度出手:严打“古玩备案”还藏家公道(附:拍卖诈骗公司黑名单)日前,上海虹口公安破获一个古玩诈骗团伙,短短一个月,骗得80多名被害人近百万元。

这个团伙不少都是古玩的行骗高手,他们采用了哪些套路?警察:这些客户的目的是什么?嫌疑人:就是把藏品出手。

能达得到客户的目的么?达不到。

主要是打电话给手里有藏品的客户,叫他们来了之后出备案费,赚取备案费。

这是温港公司员工到案后的交待。

这家今年6月注册成立的上海温港文化传媒公司,在虹口逸仙路某大厦租借了两个楼面作为办公地点。

公司员工主要从收藏品论坛上了解到藏家信息,然后主动打电话与之取得联系。

虹口公安经侦支队探长周巍说,他们以上海有买家想要出高价购买为由,把被害人请到上海。

“被害人99%都是外地的藏家,本地的几乎没有,手法也是通过网上邀约、电话沟通、微信联系,把被害人诱骗到上海,采取种种的名目,比如报名费、展览费、还有一个备案费。

”以前,被媒体曝光过的所谓古玩鉴定费,他们坚决不收,但有其他名目的费用。

虹口分局江湾派出所办案民警陶鲁介绍,最常用的就是备案费。

“他说备案,用什么理由来说备案呢?说国家对文物有管理规范,要证明你的文物是合法享有的,不是出土文物,利用这一点,必须做备案,确认这个东西是你本人的,要不然买方有风险。

公司对备案费完全不设上限的,看你的本事,你能从被害人那里骗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陶鲁说,平均每名被害人受骗金额在1.5万元左右,最多的被骗了5.6万。

收取备案费后,他们会安排买卖双方见面,骗取被害人信任。

“他们有冒充买家的情况,专门有一到两个人,在和被害人约到现场后,这个人坐在嫌疑人旁边,衣着打扮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老板,交流过程中不直接跟被害人讲话的,只是私下里面和嫌疑人沟通,做戏给被害人看,让被害人觉得这个老板有实力购买你的东西的”。

做戏到最后,结果都是交易不成。

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然后再以帮助藏家开展览为由,继续欺骗被害人。

“备案之后,要么说你的东西成分不好,或者品相不好,会说近代一个仿品,他不会轻易说你的东西是假的,再粗暴一点就说买家反悔了。

从“捡瓷片”到收藏鉴定大家——记“中国长三角收藏第一人”胡平

从“捡瓷片”到收藏鉴定大家——记“中国长三角收藏第一人”胡平

2020.08NO.475181958年5月,生于上海市松江区浦南小镇张泽。

从小对古陶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16岁开始收集古陶瓷碎片及完整器。

2001年起专职从事古陶瓷的收藏与研究。

2012年11月被上海电视台、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聘为艺术品鉴定专家。

2013年6月创办敦本博物馆,并担任馆长。

现存藏品超2万件,价值超300亿元人民币。

2015年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现为中国民间博物馆工作委员会古陶瓷研究所首席鉴定专家。

胡 平2020.08NO.47519在上海市松江区的老城区一幢居民楼里,被誉为“长三角古陶瓷收藏第一人”的收藏家胡平居住于此。

他从小对古陶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1975年5月参加工作。

2001年起专职从事古陶瓷的收藏与研究。

迄今为止收藏的古陶瓷二万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孤品、珍品;创办了上海市第一家私人古陶瓷博物馆;在权威媒体上发表古陶瓷专业论文六十余篇二十多万字;被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上海电视台在内的权威媒体誉为“中国长三角收藏第一人”。

痴迷古陶瓷收藏1958年,胡平出生在上海市松江区张泽小镇上。

这里是明清时期浦南地区的重要水路要冲,镇上有不少名门望族,耕读传统一直深厚。

正是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镇里,让胡平萌芽了他毕生的热爱——古陶瓷收藏。

早在十几岁时,胡平就开始对小镇路旁河畔随处可见的碎瓷片产生了兴趣。

那些碎瓷片大多来自人们不小心打碎瓷器后随手扔掉的。

当胡平俯下身细细端详这些已成残片的“垃圾”时,那些图案花纹却仍在述说着它们前世的精美。

“这当中必大有学问”,胡平如此认定。

自此胡平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家里的瓷片越攒越多。

至今,他依然保存着足足装了3麻袋约五千余片碎瓷片。

别小看这些碎瓷片,它们实际上正是跨越“唐宋元明清”的“历史碎片。

,当然,这是胡平后来才慢慢了解到的。

捡回那么多的瓷片后,胡平细细钻研其中的奥秘,还虚心地向镇上的老人家讨教,对这些瓷片的了解日益加深。

鸡血石的鉴定技巧要注意学习—上海芸轩投资有限公司

鸡血石的鉴定技巧要注意学习—上海芸轩投资有限公司

鉴定鸡血石的技巧要注意变化——上海芸轩投资有限公司编辑提高和培养鉴别鸡血石的能力要勤于学习、见多识广、严谨治学、交流切磋才能得心应手,追求到精品,切不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

鸡血石鉴别有常见的两种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下:第一:鸡血石行家在外形: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

纹路、裂格各方面需要不断积累的经验来鉴别鸡血石,其中鸡血石是鸡血石的一种。

1、形状:一般的鸡血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有鹅卵形状、也有棱角的。

2、石皮:鸡血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鸡血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鸡血石外,一般的鸡血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要辨识鸡血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介于白鸡血石和黄鸡血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鸡血石之质。

白鸡血石多数带有黄心。

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

另一种是白皮鸡血石。

还有一种“金裹银”鸡血石,极为罕见。

4、肌理: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

鸡血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

也有一种鸡血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鸡血石之一。

5、格裂形态: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鸡血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

但裂格不是鸡血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鸡血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

田里挖掘的鸡血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

无皮的鸡血石红格浓重。

黑皮鸡血石与白皮鸡血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鸡血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易拍国际网古玩鉴定专家李宗扬简介

易拍国际网古玩鉴定专家李宗扬简介

易拍国际网古玩鉴定专家李宗扬简介目录生平简介: (1)专家活动: (1)专家荣誉: (2)生平简介:李宗扬,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

曾先后师承孙会元、赵嘉章、耿宝昌等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已掌握一套科学、准确、实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中国历代古陶瓷器物的年代、窑口、真伪的鉴定,以及对其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评定,现在担任易拍国际网的特约古玩鉴定老师。

专家活动:1978年为四川省文物公司主持鉴定陶瓷、杂项文物3000余件;1982年应邀赴日本为东京明河工艺株式会社鉴定中国古陶瓷;2011、2012年应上海芸轩艺术品交易中心邀请,先后数次赴韩国首尔、釜山、济州岛等市鉴定瓷器;2013年初赴罗马为意大利国家商会鉴定瓷器。

专家荣誉:自74年以来,为国家文物局及国内数十个省市文博单位举办的文物鉴定培训班、北京大学分校历史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全国海关文物高级鉴定培训班等授课6000余课时。

学员逾5000人之多,其学员大多已成为全国各地的文物鉴定骨干,许多已被评定为高、中级文博专业技术职称,仅在三届“全国海关文物高级鉴定培训班”中就有70余名学员被国家文物局聘为“文物鉴定员”。

多年来受邀在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国宝档案》等栏目、以及山东卫视、陕西卫视、成都电视台等文物收藏鉴定节目中作为特约鉴定专家。

还曾在《紫禁城》、《收藏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出版社等报刊上发表出版各种专业学术论文及专著,其《中国历代瓷器鉴定》一书,在国内一些文博单位作为教科书,并被有关文物专业人员当做工具书。

李宗扬现为国家文博专业副研究员,并分别任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上海古玩鉴定专家唐传庆

上海古玩鉴定专家唐传庆

上海古玩鉴定专家唐传庆上海芸轩古玩鉴定专家——唐传庆简介一、基本信息唐传庆,大学学历,军人出身,历经24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从事公务员职业。

现由上海古玩鉴定中心——芸轩艺术聘请为坐堂专家,资深收藏鉴赏家,从事业余收藏“实战”与研究20余年。

收藏与研究的主项是玉器、翡翠、陶瓷和青铜器。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委会会员、杨伯达师生联谊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职业翠玉鉴定师”、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上海芸轩投资有限公司坐堂鉴定专家、曾应邀赴韩国参加民间鉴宝活动等。

二、个人收藏经历从90年代初逐步步入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随心所欲,收藏与研究的业余爱好之路。

可谓是“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收藏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收藏拥有较为丰厚的个人藏品,其中不乏精、珍、稀级别的藏品。

有的藏品曾入选“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高峰论坛”《海峡两岸交流展》和《海峡两岸民间收藏交流展》集粹。

先后撰写收藏与鉴定辨伪的心得感悟等文章100余篇。

主要代表作有《乘物游心、感悟收藏》,《和田玉料的古玉是收藏之首选》,《我对古玉基本规律与特征的研究和感悟》,《我对古玉“附着物”的研究与发现》,《翡翠的收藏与投资》,《我鉴定翡翠的实用要诀》,《我鉴定陶瓷器的实用要诀》,《我鉴定青铜器的实用要诀》,《我鉴定佛造像的实用要诀》,《诗情画意感言元青花》,《对元青花的观赏随笔》等。

其中《乘物游心、感悟收藏》,《和田玉料的古玉是收藏之首选》两篇论文,于2009年9月20日,经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专家评审组评审,入选了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学术研讨会,并编入《盛世收藏经典—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文集》,并应邀出席了本届论坛。

有的先后应约被相关报纸杂志刊载。

三、艺术建树《我对古玉“附着物”现象的一个新发现》,刊登于《中国收藏家通讯》2010年第2期。

《翡翠的收藏与投资》访谈,刊登于上海收藏报。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姓名简介鉴定类目张晓玲张晓玲,1954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博古专业毕业,第二学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82年从事文物工作至今。

一直在河北民俗博物馆工作,任保管陈列部主任至退休。

现任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书画,玉器,杂项,瓷器李宗扬李宗扬,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

曾先后师承孙会元、赵嘉章、耿宝昌等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已掌握一套科学、准确、实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中国历代古陶瓷器物的年代、窑口、真伪的鉴定,以及对其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评定,现在担任上海芸轩有限投资公司的特约古玩鉴定老师。

陶瓷、玉器、杂项唐传庆唐传庆,古董鉴宝老师,大学学历,军人出身,历经24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从事公务员职业。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委会会员、杨伯达师生联谊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职业翠玉鉴定师”、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曾应邀赴韩国参加民间鉴宝活动等。

玉器、翡翠、陶瓷和青铜器。

蔡国声蔡国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文博系副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收藏丛书》主编、上海电视台《好运传家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夏禹文化网(五千文化艺术馆)特约专家,华豫之门特邀古玩鉴赏专家,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邀专家,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特邀专家,检察风云杂志《鉴赏家》专栏专家,上海收藏俱乐部顾问兼专家组成员。

并担任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顾问及特聘教授。

陶器、瓷器、钱币、古玩、珠宝.丘小君丘小君,美籍华人,1945年10月生于山东省诸城。

1969年毕业于中国先西北大学,曾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其间借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董事及陶瓷顾问,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会员。

吴某某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吴某某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吴某某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审理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1996.03.11裁判规则明知作品为假冒署名的伪作,仍将其投入竞拍出售,获取利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七)项的规定,属于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美术作品的侵犯著作权行为。

正文吴某某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原告:吴某某。

委托代理人:沈志耕,北京市纵横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柳三泓,上海市天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上海朵云轩。

法定代表人:祝君波,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戴小京,上海朵云轩职工。

委托代理人:陶武平,上海市申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

负责人:黄豪。

委托人代理人:王寅生,上海市十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吴某某因与被告上海朵云轩和被告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拍卖有限公司)著作权纠纷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吴某某诉称:1993年10月27日,被告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画《毛泽东肖像》,画上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毛泽东”字样,落款为“吴某某画于工艺美院一九六二年”。

拍卖前,曾通过有关单位转告上海朵去轩这幅系假冒原告署名的伪作。

但是,上海朵云轩在接到通知和书面函件后,仍与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甚至出具专家鉴定意见称,这是吴某某的作品,致使该伪作被他人以港币52.8万元购去。

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使其声誉和真作的出售均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

为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赠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港币52.8万元。

被告拍卖有限公司没有答辩,亦未应诉。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被告上海朵云轩和被告拍卖有限公司于1992年12月签订《协议书》,双方约定于1993年3月和9月在香港联合主办近代中国书画拍卖会,并对拍卖品的选择、利润分成等事项达成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