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既济《枕中记》全文注释、分析

合集下载

《枕中记》解读

《枕中记》解读

(一)唐传奇兴起艺术、 “市人小说” 盛行。 其二,科举考试之前的“行卷” 、 “温卷”。 赵彦卫:“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 以姓名达主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 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 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 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云麓漫钞》)

其三,文学自身的发展。 此外,佛道两教在唐代的流行与影响。
(二)唐传奇的特点:




源于六朝志怪而突破了志怪的樊篱。 题材从记鬼神怪异转向人间之奇事, 人情世态; 结构由六朝的粗陈梗概而发展成首尾 俱全,篇制宏大,结构完整的故事; 情节曲折复杂,叙述委婉,文辞华艳, 已是成熟的虚构之作; 人物形象塑造、心理刻划,显著提高。
作者简介

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 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 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死, 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 官礼部员外郎。沈既济博通典籍,工 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十卷、 《选举志》十卷,今佚。所作小说今存 《枕中记》、《任氏传》二篇,都是 唐传奇中的杰作。
三、课文通读

典故“黄粱一梦” 《枕中记》的内容
四、文章字词解读分析


情节结构:
1、“开元七年”,道士吕翁于邯郸 道邸舍中与卢生邂逅,卢生叹困,吕 翁授枕,而店主人则方蒸黍。 2、接着写卢生入梦:经历了先婚娶 望族,再举仕立功,展开了“建功立 业,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 起落不定的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活。 3、然后由“卢生欠身而悟”一句写 其出梦,梦醒后复归现实——卢生又 回到邯郸道的邸舍中,“其身方偃于 邸舍,吕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 触类如故。”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出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原文如下:
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道士吕翁。

卢生自叹贫困,吕翁乃取囊中青瓷枕给卢生枕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

”卢生梦中入枕,枕中有一洞,累卵石层迭而进,前有水池、花卉、金石、林木之属,后有宫室连延数十间。

其主如京师,妻、妾皆美貌。

梦毕,出洞而醒。

吕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

”生抚枕叹曰:“荣适如意,固亦当然。

”翁曰:“得此足矣,物非益生者。

”生乃醒,不知身之在客店也。

吕翁遂去。

卢生把梦中的遭遇告诉了主人。

店主人说,那些黄梁还是我煮的熟的。

卢生怅然良久,悟黄梁熟而复生的原因,是因为吕翁口吹之故。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讲课讲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讲课讲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3
3.1.
小说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盛唐时期,主人公在幻想的世界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当欲望被压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正如沈既济,正是因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受挫碰壁,政治道路的坎坷不平,造成其内心政治愿望的压抑,从而在作品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发泄。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面,而强盛的唐朝及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故而在盛唐时期文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态度。“安史之乱”后,这种政治热情及理想又重新破灭。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纷纷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党争不断,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已然危机四伏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退去。中唐时期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此时文人所面对的是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社会环境,这促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政治热情与抱负都寄托笔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XXXXXXXXXX》
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重庆大学xxxxxxx学院
评分







《枕中记》赏析
1.
《枕中记》沈既济作,故事的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பைடு நூலகம்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枕中记》

《枕中记》

在描述卢生梦境时,作者神来的一笔 在:当卢生第一次平反,再造辉煌十 余年后被倾扎的官场同僚诬陷,身当 大狱前夕,忽然间,也在合乎情理之 中,回忆起昔年,也就是梦境之外真 实的人生时,衣短褐,骑青驹,扑扑 于邯郸道上,作为一个普通人,虽不 富贵,却也闲适无大凶无大折腾的生 活,才感到平淡之可贵。而现在则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乎?”如此巧妙却不露 痕迹的插入追忆使故事寓实于虚,也 就加强了故事的真实和虚幻的错乱性, 更增添了作品瑰丽的艺术魅力。
六、《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枕中记》不同于初期传奇特征 有二:
其一,小说更充分地使用人物传 记的形式,使主要人物卢生始终 处于中心地位;
其二,以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所强调的是其人情的一面, 而在本篇中,卢生的形象更偏重 于人性的一面。
《枕中记》结构谨严,虚实结合,前 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 未熟终,同时整篇穿插一个高人吕翁 点拨,一线贯穿,无滞碍之感。小说 兼用史文与传奇写法,尤以史文为重。
——(《云麓漫钞》)
其三,文学自身的发展。 此外,佛道两教在唐代的流行与影响。
(二)唐传奇的特点:
源于六朝志怪而突破了志怪的樊篱。 题材从记鬼神怪异转向人间之奇事,
人情世态; 结构由六朝的粗陈梗概而发展成首尾
俱全,篇制宏大,结构完整的故事; 情节曲折复杂,叙述委婉,文辞华艳,
大学语文
主讲:李爱娟



沈 既 济
唐传奇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 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宋·洪迈 (《唐人说荟》例言引)
“传奇”一词,最早见诸于晚唐裴 铏的《传奇》一书,宋代以后, 文人开始约定俗成用传奇代表唐 人小说。唐传奇即为唐代的文言 短篇小说。

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修订版

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修订版

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枕中记(又名:黄粱梦、邯郸记、邯郸梦)【唐】沈既济着《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沈既济。

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即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日:“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日:“吾此苟生耳。

何适之谓?”翁日:“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日:“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寓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阴:“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中记沈既济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唐小说家、史学家。

唐德宗时受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拾遗、史馆修撰。

次年杨炎被贬赐死,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

后复入朝,官礼部员外郎。

沈既济博通典籍,工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十卷、《选举志》,今佚。

所作小说今存《枕中记》、《任氏传》二篇,都是唐传奇中的杰作。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①,摄帽弛带隐②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③,乘青驹,将适④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⑤,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⑥,困⑦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⑧,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⑨,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⑩,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⑪,自惟当年青紫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⑬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⑭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⑮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⑯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⑰,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⑱,转渭南尉⑳,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㉑,三载,出典㉒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㉓,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㉔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㉕方事戎狄,恢宏土宇㉖,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新被杀,河湟㉗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㉘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㉙。

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㉚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㉛。

与肖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㉜,嘉谟㉝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㉞,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

制下狱。

府吏引从㉟至其门而急收之。

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

其妻救之,获免。

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㊱保之,减罪死,投驩州。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生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

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其姻媾皆天下望族。

有孙十余人。

两窜荒徼㊲,再登台铉㊳,出入中外㊴,徊翔台阁㊵,五十余年,崇盛赫奕㊶。

性颇奢荡㊷,甚好佚乐㊸,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㊹,不许。

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药,无不至焉。

将殁㊺,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㊻,以田圃为娱。

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㊼,出拥节旌,入升台辅㊽,周旋内外,锦历岁时。

有忝㊾天恩,无裨㊿圣化。

负乘贻寇○51,履薄增忧○52,日惧一日,不知老至。

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53,钟漏并歇○54,筋骸俱耄○55,弥留沈顿○56,待时益尽○57,顾无成效,上答休明○58,空负深恩,永辞圣代。

无任感恋○59之至。

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60,作朕元辅○61,出拥藩翰○62,入赞雍熙○63。

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64,日谓痊平。

岂斯沈痼○65,良用悯恻○66。

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石,为予自爱,犹冀无妄,期于有瘳○67。

”是夕,薨。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68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

生蹶然○69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生怃然○70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此先生所以窒○71吾欲也。

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作品注释】①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

②隐:凭倚。

③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

④适:到,去。

⑤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

⑥不谐:不得意。

⑦困:困窘。

⑧谈谐:说笑;方适:适度。

⑨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⑩昌:昌盛;肥:富裕。

⑪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

⑫惟:思。

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

⑬畎(quǎn):田间小沟。

⑭荣适:荣耀安乐。

⑮俛首(fǔ):低头。

⑯资:资产。

⑰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

⑱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

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

应制:奉皇帝的旨意。

⑲尉:县尉。

⑳转:转而。

起居舍人:古官职名。

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㉑牧:古代治民之官。

㉒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㉓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㉔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㉕神武皇帝:唐玄宗。

㉖恢宏土宇:拓展疆土。

㉗河湟:亦作“河隍”。

黄河与湟水的并称。

亦指河湟两水之间的地区。

㉘除:任命官职。

㉙翕(xì):统一,协调。

习:习习,和煦的样子。

㉚飞语:流言。

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

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亦省称同平章事。

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宋初,犹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

南宋初恢复,乾道时再废。

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剥夺。

宋朝初年,宰相的官衔沿用唐制,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为同平章事。

㉜“与肖”句:和宰相肖嵩、宰相裴光庭共同执掌朝政大权十多年。

㉝嘉谟:策略,谋略。

献替: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

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

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

㉞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㉟府吏引从:官吏带着随从。

㊱中官:宦官。

㊲窜:放逐。

徼(jiào):边缘,即边塞。

㊳再:两次。

台铉(xuàn):句鼎的器具。

台铉,犹指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

㊴中外: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

㊵徊翔(huái xiáng):迂回上下。

比喻仕途升降。

台阁:尚书台称台阁,泛指宰相等高官。

㊶崇盛:尊荣显贵。

赫奕:显赫貌;美盛貌。

㊷奢荡:奢侈放纵。

㊸佚乐(yì lè):悠闲安乐。

㊹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㊺殁(mò):死。

㊻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㊼特秩:特别的俸禄。

鸿私:太多的家私。

㊽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出门拥有隆重的仪式,进朝当上了宰相的高职。

㊾忝:辜负。

㊿裨:裨益。

○51负乘贻寇:“乘者,君子之器也。

负者,小人之事也。

施之於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於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於是竞欲夺之。

”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

后以“负乘致寇”谓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52履薄增忧:行走于薄冰上。

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

○53三事:三公。

○54钟漏并歇:比喻年老衰残。

○55耄(mào):年老。

○56沈顿:疾病沉重。

○57待时益尽:等待死期的时日马上要完了。

○58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59无任:不胜。

感恋:感激眷恋。

○60俊德:美德。

○61元辅:重臣。

○62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63赞:帮助,辅佐。

雍熙:谓和乐昇平。

○64婴:遭受,遇。

疹(zhèn):病。

○65沈痼:积久难治的病。

○66悯恻:哀怜。

○67瘳(chōu):病愈。

○68偃:仰面倒下。

○69蹶然:急迫的样子。

○70怃然(wǔ rán):怅然失意的样子。

○71窒:遏止。

【作品分析】《枕中记》在很短的时间内,包纳了卢生绵长的一生。

把古代社会里(男)人全面,至极的幸福全部给与了梦境里的卢生。

然而作者却没有把天赐幸福简单地停止在普通俗人的富贵乡愿上,而是让卢生的一生大起大跌,充满了艰苦奋斗,绚丽的人生起伏。

在如此完美的人生造景的结局演完以后,却让读者发现,依托的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枕中记》由齐物化的人生贫富与穷达,用老庄的虚无观贱视人间众生无论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因此否定了思想家、道德家与宗教家们对个体生命存在延续于死后的理性与神性解释。

对于《枕中记》的结构而言,其结构谨严,虚实结合,前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未熟终,同时整篇穿插一个高人吕翁点拨,一线贯穿,无滞碍之感。

小说兼用史文与传奇写法,尤以史文为重。

在描写卢生梦境时,作者完全采用古代史书传记的笔法,叙事简洁扼要,甚至在梦境快要结束时,适当地插入人物评略,颇切史家体裁。

这样,作者也就含蓄地嘲讽了史书列传上达官政绩的虚幻性,以此方式揭露唐代官场的腐败和倾轧。

【思考与练习】1.请谈谈《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2.在今天社会中如何正确看待名利问题,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链接】宋·洪迈《唐人说荟》唐人小说,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宋·郑伯玉《清明林下》游丝百尺飞到地,野蝶寻春有狂意。

一番轻雨洗梨花,啼出玉真无限泪。

老夫不入少年场,直向南轩亭午睡。

觉来历省梦中事,却忆邯鄣枕中记。

元·汤显祖《南柯记》遥遥十里前,见葱葱佳气,非雾非烟。

雉飞鸾舞,台观叠来苍远,似兰亭景幽围翠岭,春谷泉鸣浸玉田。

山如画,水似缠,自怜难见此山川。

重门拥,旌斾悬,玉楼金榜洞中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