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记-沈既济(最佳ppt)
大学语文--枕中记

退出
教学目的
1.通过学 习,使学生能够 正确认识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2.学习本 文通过寓言形象 说理的方法。
返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正确认识卢生 的黄粱美梦, 树立正确的、 积极的人生观。
返回
作者简介
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 清(今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 苏苏州)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 宗时受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 (780)授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 被贬赐死,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 后复入朝,官礼部员外郎。沈既济博 通典籍,工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 十卷、《选举志》十卷,今佚。所作小 说今存《枕中记》、《任氏传》二篇, 都是唐传奇中的杰作。
返回
背景简介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唐代 总体上说来,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 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 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 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 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 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 了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 想人生、解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 愿望。沈既济的《枕中记》便是这方面的 代表作。
返回扩展阅读?沈既济和他的传奇小说哲学社会科学版?枕中记故事原型校学报2004年01期廖大国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魏建华沧州师范专科学返回相关图片片返回昆曲邯郸梦鹌鹑小三醉斗鹌鹑上小楼三醉红绣鞋返回
枕中记
沈既济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资 料 链 接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分析作品是如何逐渐加深对“富贵人 生”的反思与批判的。 二、 分析作品首尾呼应的手法及其艺术 通过卢生在梦中实现了他所有的理想,醒来一切如 效果。 旧的故事,揭示了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表现出对 三、 作品阐发的人生观有何积极意义? “富贵人生”的反思与批判。 本文以“目昏思寐”、“时主人烝黍”始,以 今天来看,又有什么局限性? “吕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终,首尾呼应, 四、 你所了解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 点题作结。寓理于寓言故事中,令人回味。 哪些表现出类似的思想观念?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 秋思》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唐传奇之枕中记沈既济PPT课件

“黄粱梦”——人生如梦
黄粱梦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荣华富贵之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的 另外两篇传奇《樱桃青衣》和《南柯太守传》,元朝马致远作《邯郸 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 粱》,黄粱一梦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着......
黄粱梦的梦前、梦中与梦后
梦前:多为举人,功名未就(屌丝一个)
《枕中记》的卢生、《樱桃青衣》赴科场的卢生、《邯郸道省 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续黄粱》 中的曾孝廉......
梦中:白日梦终于“成真”了!!(屌丝逆袭高富帅)
大富大贵,人生得意,出将入相,但也历经诸多风波,宦海浮沉。
宋玉《高唐》《神女》赋中“神女梦”
楚王在梦中与巫山高唐神女相遇之事,梦中的巫山神女是一位美丽圣洁的仙女, 温婉娴雅,举止高贵,美艳无双。巫山神女也从此成为了古代士子们所向往和 倾慕的对象,也成了绝世美女诗人江淹。《南史·江淹传》中记载,传说 江淹少时,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采俊发,后来经此笔归还 后,文采大不如前,从此江郎才尽。
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
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极其渴望通过科 举考试可以成为社会的最高阶层。
现代人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古代读书人极其看重科举,除了“士”这一阶层 地位很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梦后:恍然大悟,怆然良久(梦碎,还是屌丝....)
《枕中记》的卢生怆然良久,悟透人间宠辱之道。 《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悟人事之倏忽,栖心道门。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跟随东华仙君修道去了 《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最后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山扫花去了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
枕中记-沈既济(最佳ppt)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
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极其渴望通过科举 考试可以成为社会的最高阶层。
-
梦后:恍然大悟,怆然良久(梦碎,还是屌丝....)
《枕中记》的卢生怆然良久,悟透人间宠辱之道。 《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悟人事之倏忽,栖心道门。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跟随东华仙君修道去了 《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最后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山扫花去了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
现代人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
古代读书人极其看重科举,除了“士”这一阶层 地位很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在古代,在和平统一时期,绝大多数读书人的 出路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科举考试成为读书 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
大家了解的古代读书人热衷于科举的故事吗?
古代参加科举的高龄考生: 广东103岁的陆云丛,佛山102 岁的黄章,广西102岁莫如
-
“黄粱梦”——人生如梦
黄粱梦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荣华富贵之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的 另外两篇传奇《樱桃青衣》和《南柯太守传》,元朝马致远作《邯郸 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 粱》,黄粱一梦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着......
-
儒家思想:“仁”“礼”治国,主张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思想:自然和谐,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讲的是出世
找出文中体现儒家、道家思想的地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讲课讲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枕中记》 ppt课件

《枕中记》
10
1、讽世类
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 守传》等。
2、爱情类
沈既济《任氏传》,标志唐传奇进入 盛期。还有李朝威《柳毅传》,白行 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等。
3、其他类。 以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
城老父传》以及李公佐《谢小
娥传》为代表。
《枕中记》
11
后期(自文宗时至唐末):晚唐 单篇传奇数量减少,爱情题材显 现衰落。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和 讽刺小说取代爱情小说而兴起, 丰富了唐传奇的内涵。代表作有 裴铏《昆仑奴》,杜光庭《虬髯 客传》等。
德家与宗教家们对个体生命存在延续
于死后的理性与神性解释。
《枕中记》
23
六、《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枕中记》不同于初期传奇特征 有二:
其一,小说更充分地使用人物传 记的形式,使主要人物卢生始终 处于中心地位;
其二,以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所强调的是其人情的一面, 而在本篇中,卢生的形象更偏重 于人性的一面。
——(《云麓漫钞》)
其三,文学自身的发展。 此外,佛《道枕中记两》 教在唐代的流行与影响。7
(二)唐传奇的特点:
源于六朝志怪而突破了志怪的樊篱。 题材从记鬼神怪异转向人间之奇事,
人情世态; 结构由六朝的粗陈梗概而发展成首尾
俱全,篇制宏大,结构完整的故事; 情节曲折复杂,叙述委婉,文辞华艳,
已是成熟的虚构之作; 人物形象塑造、心理刻划,显著提高。
《枕中记》
8
(三)唐传奇的发展及代表作
前期(自唐初至玄宗、肃宗时):初、 盛唐时期,传奇尚属初期,从志怪体 转向传奇体而未充分成熟。作品数量 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唐传奇中 最早的《古镜记》,张鷟撰《游仙窟》 《补江总白猿传》等。
大学语文-枕中记

思想意义
作品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 织,传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和追求,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 价值和意义。
历史价值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 思想观念,对于研究古代历史 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现实的启示
人生观启示
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鼓励人们在现实中不断追求理想 和美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名门之女
卢生的妻子,与卢生共度一生 。
其他进士、官员等
卢生在官场上的同僚和对手。
03
主题分析
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
枕中记通过描绘黄粱一梦的故事,表 达了人生短暂、虚幻无常的主题,引 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探讨。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小说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 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强调了珍惜当 下和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价值观启示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 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 传统、珍视友情、崇尚正义等。
社会观启示
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 不合理现象,促使读者思考如何改 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
文学发展影响
人生追求影响
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灵感。
结构安排
02
01
03
严谨完整
作品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情节安排得当,整体感强 。
起伏跌宕
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使作品波澜起伏,引人入 胜。
首尾呼应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统 一。
表现手法
80%
现实主义
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 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 貌。
沈既济枕中记黄粱一梦

沈既濟枕中記【故事闡述】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一次路過邯鄲的途中,在一家旅店裡巧遇一位呂姓道士,兩人相談甚歡。
交談了一陣子後,盧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時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著黃粱飯。
於是道士就拿了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好好睡一覺,就可以如你所願,得到榮華富貴。
」睡夢中,盧生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崔氏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
仕途非常順遂,不但考取了進士,還連連陞遷到節度使,最後還當了十年位高權重的宰相;擁有許多良田、宅第、美女和馬匹,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
此時,盧生因為伸了個懶腰而醒了過來,發現自己睡臥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邊,旅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有煮熟呢!他感到很驚訝,所看到的事物都和真實的一樣,就說:「難道那些榮華富貴,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道士回答說:「現在你應該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粱一夢」,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似幻,終歸泡影。
【討論】(1)為什麼原文中寫到:「及醒,黃粱尚未熟……」?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涵意嗎?(2)如果你是盧生,做了這場夢後,你有什麼體悟和感想?【造句練習】例:我以為自己是超人,早上醒來才知道是黃粱一夢。
例:眼前的榮華富貴只不過是黃粱一夢,你又何必太執著呢?例:經過這場打擊,他總算從黃粱一夢中醒了過來。
【相似成語】南柯一夢邯鄲一夢春夢一場【課後時間】請你把自己當成後續故事發展的作者,想想看盧生從黃粱一夢醒過來後,他的人生會有什麼轉折呢?轉載自:〈正見網〉成語故事:黃粱一夢在唐朝宰相李泌所著的《枕中記》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唐玄宗開元七年,有個人稱呂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鄲去。
這位道士可不簡單,他長年修道,已經掌握了各種神以幻變的法術。
半路上遇到一位盧姓的書生。
二人攀談起來,談話中,那位姓盧的書生,流露出渴望榮華富貴,厭倦貧困生活的想法,呂翁雖勸解了一番,但盧生感慨不已,難以釋懷。
於是,呂翁便拿出一個枕頭來遞給盧生,說:「你枕著我這個枕頭睡,它可以使你榮華富貴,適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齐物论》中“梦蝶”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 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 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世往往 以庄周梦蝶来表示一种难以言说的物我合一的飘渺境界。
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宋玉《高唐》《神女》赋中“神女梦”
黄粱梦的梦前、梦中与梦后
梦前:多为举人,功名未就(屌丝一个)
《枕中记》的卢生、《樱桃青衣》赴科场的卢生、《邯郸道省 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续黄粱》 中的曾孝廉......
梦中:白日梦终于“成真”了!!(屌丝逆袭高富帅)
大富大贵,人生得意,出将入相,但也历经诸多风波,宦海浮沉。
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
科举考试可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在社 会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相对于古代的只有仕途一条路的读书人来说,现在 人的选择要多的多。。。。。。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人生赢家第三步: 建功立业 出将入相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梗概
四人一组演绎《枕中记》。
卢生的梦中一生
“两落三起”
回归朝廷 更上一层 封侯进爵 人生赢家
喜结崔氏 仕途顺利
落魄书生 为人所嫉 被贬端州
同列相害 再贬驩州
思考与讨论
他心目中的人生赢家到底应该是怎 样的?
人生赢家第一步: 娶个好媳妇
为什么不是张氏女、林氏女.....呢?
唐朝五大姓: 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古代的社会等级: 士农工商
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极其渴望通过科 举考试可以成为社会的最高阶层。
现代人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读书人极其看重科举,除了“士”这一阶层 地位很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梦后:恍然大悟,怆然良久(梦碎,还是屌丝....)
《枕中记》的卢生怆然良久,悟透人间宠辱之道。 《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悟人事之倏忽,栖心道门。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跟随东华仙君修道去了 《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最后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山扫花去了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
唐传奇之— 枕中记 沈既济
沈既济
沈既济(约750--800)吴县(今苏州)人。唐代小说家,史 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他“博通 群籍,史笔尤工”。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建中元年 (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次 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入朝,官 终礼部员外郎。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氏传》。在创 作《枕中记》的时候,正是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逐 渐走向衰败的时候。中唐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逐渐产生巨大 变化,催生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传奇小说作品,其中沈既济 的《枕中记》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杜丽娘的“游园惊梦”
在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杜丽娘被禁锢在一个封闭严酷的环境下,至情至性 的杜丽娘只能借助梦才实现自己对爱的追求,演绎出一段“生可以死, 死可以生”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梦”
《聊斋志异》中多花妖狐魅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在其书当中,不仅有《捉 狐》、《狐嫁女》、《狐入瓶》、《汾州狐》、《潍水狐》等等在题名 中标明是言狐妖之事的篇章,更有《青凤》、《婴宁》等著名的狐女形象,。 这些“狐女”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以梦意象作为媒介和舞台的,书生往往 在梦中与狐女相遇相爱,温柔善良的狐女们抚慰了一众落寞书生的内心。
找出文中体现儒家、道家思想的地方。
儒家:卢生对“适”的理解,以及梦中的经历,都表现 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渴望大展抱负 道家:吕翁对“适”的理解,表现出了知足常乐的价值观; 吕翁得神仙术;卢生梦后的感悟,无欲无求
儒释道影响下的唐代文人
李白: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
黄粱梦中的“枕头”
《枕中记》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 《邯郸记》中玉切香雕体势佳的瓷枕,两头通亮...... 《邯郸道卢生枕中记》中瓷枕头......
要想做好梦你得先 有个好枕头。。。。
黄粱梦中少不了的“黄粱(小米)饭”
做梦之时,店主人一定在做黄粱饭,梦醒 之后,黄粱饭一般还都没熟。。。。。。
唐高宗时的宰相薛元超富贵至极,平生也有“三恨”: 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人生赢家第二步:进士登第
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唐朝289年一共举办 266次科举考试,共考上进士6642人,平均每年考上的进士不到25人。
孟郊(50岁时考上进士)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古代,在和平统一时期,绝大多数读书人的 出路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科举考试成为读书 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大家了解的古代读书人热衷于科举的故事吗?
古代参加科举的高龄考生: 广东103岁的陆云丛,佛山102 岁的黄章,广西102岁莫如 瑗......... 蒲松龄活了75岁,一辈子都在参加科举考试,72岁时还在考。 大才子汤显祖,四次科举,四次落榜,第五次才考上
黄粱梦中的神秘人物——“智慧老 人”
《枕中记》的得神仙术的“吕翁”..... 《樱桃青衣》中讲道的和尚.....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中的太极仙人钟 离权.... 《邯郸记》中的吕洞宾.... 《续黄粱》星者(算卦的).....
“智慧老人“的出现,是黄粱一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他们的存在,“卢生”们才有可能体验到人生之梦,也正是因 为他的点拨,“卢生”们最终看破人生,求仙访道去了。。。。。。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
关于文学中各式各样的“梦”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是跟梦有关的呢?
《论语》中孔子的“周公梦”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借此哀叹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未得实现 “周公梦”往往也成为儒家政治理想的一种代表。
“黄粱梦”——人生如梦
黄粱梦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荣华富贵之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的 另外两篇传奇《樱桃青衣》和《南柯太守传》,元朝马致远作《邯郸 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 粱》,黄粱一梦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着......
《枕中记》中儒道思想
你对儒道有什么了解?
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道家经典:《老子》《庄子》......
儒家思想:“仁”“礼”治国,主张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思想:自然和谐,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讲的是出世
楚王在梦中与巫山高唐神女相遇之事,梦中的巫山神女是一位美丽圣洁的仙女, 温婉娴雅,举止高贵,美艳无双。巫山神女也从此成为了古代士子们所向往和 倾慕的对象,也成了绝世美女的象征。
文人的“彩笔梦”
彩笔梦最早源于南朝诗人江淹。《南史· 江淹传》中记载,传说 江淹少时,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采俊发,后来经此笔归还 后,文采大不如前,从此江郎才尽。 李白的“梦笔生花”《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俊逸,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