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奇书《枕中记》: 六十甲子 下元篇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摘要:《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卷,唐·沈既济作。
载于《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篇名题作《吕翁》,注云出自《异闻集》。
按,《异闻集》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十卷,是一部唐人小枕中记说总集,所收作品主要是单篇流行的传奇,“以传记所载唐朝奇怪事,类为一书”(《郡斋读书志》卷十三),唐末屯田员外郎陈翰编纂。
本篇作者沈既济(750?—80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经学该博,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德宗贞元间,炎得罪,既济亦贬户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十卷行世,人称其能。
乔力开元十九年,[1]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囊而坐。
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2]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
与翁接席,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困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3]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于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4]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
吾志于学,而游于艺,[5]自惟当年朱紫可拾。
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
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瓷,而窍其两端。
生俯首就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若可处。
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御,日以华侈。
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6]授校书郎。
应制举,授渭南县尉。
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
[7]三年即真,[8]出典同州,寻转陕州。
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邦人赖之,立碑颂德。
迁汴州,岭南道采访史,入京为京兆尹。
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狄,[9]会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瓜沙,[10]节度使王君㚟新被败死,河湟震恐。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沈既济创作的一篇传奇。
文章描述不得志的士子卢生在道士吕翁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美梦,梦中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而梦醒之时连一顿黄粱饭尚未煮熟,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读音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读音chán)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读音xì,统一,协调)习(习习,和煦的样子)。
唐代奇书《枕中记》:-六十甲子-下元篇

唐代奇书《枕中记》:-六十甲子-下元篇唐代奇书《枕中记》:六十甲子下元篇下元六十甲子岁占甲子好丰年,五谷可全收,溪门水不涸,秋冬田未干,白鹤土中卧,黄龙山上眠,草麻处处盛,粟麦方方鲜。
子贡曰:天爷赐予丰年,惠爱施民,游于化日光天之世,正好利物济人,广布功德以答天眷。
乙丑疾痛起,无分乡市间,高田宜早种,晚禾七分全,桑叶初生贵,三眠不值钱,六畜多伤损,半忧半喜年。
子贡曰:是年吉趋于凶,雨泽愆斯,更有瘟疾流行城乡,传染人民,宜悔过迁善以图自新,宜当广施药材补天地生成之缺。
丙寅虎下山,鱼行人路边,春日多雨水,斗东值贯钱,夏月须防旱,秋收雨绵绵,早种六分收,晚禾不周全。
子贡曰:水方盛继以旱干,谷米价昂,人可食鲜,可以保富裕者预宜开塘作堰,以佣旱潦贵耀以济贫,方能上合天心。
丁卯雨水全,秋冬旱涝兼,楚宋苗稼少,饥饿在鲁燕,齐秦多粟麦,荆蜀好丝棉,人民皆顺利,六畜满山眠。
子贡曰:人民有善、有不善,故雨水择地而降,丰凶各有不同也,各宜改过自新,促春裨年秋各报赛至诚感格,以期同享可也。
戊辰雨涟涟,夏月防旱干,五谷收得半,疾病多熬煎,地好宜种粟,莫云开荒田,六畜灾瘴死,六畜出角年。
子贡曰:春雨夏旱,各宜开塘作堰,早蓄水源,此事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可也,四时不正元气瘴,珍贻殃尤,必广施药材以起残。
己巳好收成,百事亦半亦,半享多济振,秋冬仓库盈,多种天仙草,黎民尽欢情,岁里逢蛇出,同声贺太平。
子贡曰:白天降康,丰年穰穰,为善有咨矣。
人民若不上体天心,时行方便,广种福田,又将蕴利生孽,宜多藏厚亡之祸,其能免乎?庚午雨水多,四季有湿波,白鹤飞溪涧,鱼鳖上山坡,早禾略收半,晚稻伤如何,人民多啾啷,懒唱太平歌。
子贡曰:水方盛,雨水方盛,亦天之所以降罚于民也,其开导厚野,修利阳防处,尤宜悔过迁善,去私存公,休恤僮柏租色役可也。
辛未有干旱,田禾出蝗压,六畜灾瘴死,人民沿村散,夏秋洪水溢,冬日霜雪满,饿弃总堪怜,蚕桑免忧患。
子贡曰:人心变于下,天道反其常,水火散于四方,幼者弃之道路,亦可哀矣,惟损用减食,煮粥济贫,以免造化。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沈既济创作的一篇传奇。
文章描述不得志的士子卢生在道士吕翁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美梦,梦中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而梦醒之时连一顿黄粱饭尚未煮熟,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读音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读音chán)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读音xì,统一,协调)习(习习,和煦的样子)。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

六十甲子 本命元辰历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 ・1・ 甲子本命王文卿,从官十八人[贪狼星]。
元辰乙未杜仲 阳,十六人;[女]癸巳史公来,从官九人。
乙丑本命龙季卿,从官十六人[巨门星]。
元辰甲午卫上 卿,从官十八人;[女]丙申朱伯众,从官十四人。
丙寅本命张仲卿,从官十四人[禄存星]。
元辰丁酉臧文 公,从官十二人;[女]乙未杜仲阳,从官十六人。
丁卯本命司马卿,从官十二人[文曲星]。
元辰丙申朱伯 众,从官十四人;[女]戊戌范少卿,从官十人。
戊辰本命季楚卿,从官十人[廉贞星]。
元辰己亥邓都卿, 从官十三人;[女]丁酉臧文公,从官十二人。
己巳本命何文昌,从官十三人[武曲星]。
元辰戊戌范少 卿,从官十人;[女]庚子杨仲升,从官十七人。
庚午本命冯仲卿,从官十七人[破军星]。
元辰辛丑林卫 卿,从官十五人;[女]己亥邓都卿,从官十三人。
辛未本命王文章,从官十五人[武曲星]。
元辰庚子杨仲 升,从官十七人;[女]壬寅丘孟卿,从官十三人。
壬申本命侯博卿,从官十三人[廉贞星]。
元辰癸卯苏他 家,从官十一人;[女]辛丑林卫公,从官十五人。
癸酉本命孙仲房,从官十一人[文曲星]。
元辰壬寅丘孟 卿,从官十三人;[女]甲辰孟非卿,从官十四人。
甲戌本命展子江,从官十四人[禄存星]。
元辰乙巳唐文 卿,从官十二人;[女]癸卯苏他家,从官十一人。
乙亥本命庞明心,从官十二人[巨门星]。
元辰甲辰孟非 卿,从官十四人;[女]丙午魏文公,从官十六人。
丙子本命邢孙卿,从官十六人[贪狼星]。
元辰丁未石叔 通,从官十四人;[女]乙巳唐文卿,从官十二人。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 ・2・ 丁丑本命赵子玉,从官十四人[巨门星]。
元辰丙午魏文 公,从官十六人;[女]戊申范伯阳,从官十二人。
戊寅本命虞子张,从官十二人[禄存星]。
元辰己酉成文 长,从官十五人;[女]丁未石叔通,从官十四人。
己卯本命石文阳,从官十五人[文曲星]。
枕中记》沈既济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 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
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 挥到很高水平。
• 《枕中记》结构谨严,前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未熟终,同时
整篇穿插一个高人吕翁点拨,一线贯穿,无滞碍之感。小说采用传奇体和史
文结合的方式,其笔法和类似的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迥异。《南柯太守
传》纯用传奇写法,竭尽铺陈之能事,而《枕中记》则兼用史文与传奇写法,
尤以史文为重。在描写卢生梦境时,作者完全采用古代史书传记的笔法,酷
•扬人生虚幻的思想,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否定,寓有警世之意,所以李肇《国史补》 称它是“庄生寓言之类”。篇中对唐代士子歆羡功名富贵心理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描写, 具有典型意义。《枕中记》在唐代流传颇广。文宗开成年间,房千里作《骰子选格序》已 有“近者沈拾遗述枕中事”之语。
《枕中记》《任氏传》是中唐传奇中创造较早的名篇。与唐初作品相比,它们在反映 社会现实方面有较大进步,写作技巧也有很大提高。《枕中记》叙事简练,文辞雅洁,被 《国史补》誉为“良史才”;而《任氏传》则写得较为细致生动,人物声情宛然,更富于文 学意味。它们的产生,可视为唐代传奇创作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它们对后世文学亦 颇有影响。尤其是《枕中记》,宋元以后演为戏曲多种,其中以明代汤显祖所作《邯郸记》 最为著名,“黄粱一梦”并成为文人习用的典故。《任氏传》借狐魅以写人世,对后代小 说如《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影响
.
• 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吴县(今苏州)人。唐代 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 传称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元和姓纂作吴兴武康 人。此从两唐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 在世。。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 户参军。后又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 存及许孟容友善,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 好。他博通群籍,尤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 所称;又撰有《选举志》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 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 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氏传》。
枕中记

2.卢生的觉醒时间 • 蒲松龄《续黄粱》 • 《续黄粱》从噩梦中醒来,放弃功名 • 《枕中记》从美梦中醒来,放弃功名
3.亦虚亦实
• 卢生的梦是虚幻的,但梦中王君毚、萧嵩、裴光 庭、高力士等人是真实的,对吐蕃的战争、开挖 河道也取材于现实生活。提高了故事的可信度, 又强化了故事的主旨。
• 卢生醒来时黄粱米饭尚未熟透,一生沉浮、荣辱 变迁在煮黄粱饭的短暂时间里烟消云散,点明了 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的道理,而小说的艺术魅力 也得到了扩张。
《礼记》: “师者,导之教训。” “傅者,傅其德义。” “保者,保其身体。”
•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传奇小说 • 传奇小说产生和流行于唐朝,故又称唐传奇。
• 唐传奇多以记、传为名,记录奇闻异事,类似轶事 旧闻,篇幅短小,现所存多收录于《太平广记》。 • 唐传奇按题材可分为艳情、侠义、神怪三类,涉及 爱情、历史、政治、豪侠、神仙等,表达了社会风 俗、生活方式和流行思想。
•
• •
• • • •
常科分为: 秀才—考治国方略,唐初为等级最高的科目,后 废止。 明经—考事务对策和经书义理。 进士—考实务对策和诗赋文章,面向中低品秩的 官宦子弟。 俊士—与进士科相仿,面向庶人。 明法—考法令知识。 明字—考书学知识。 明算—考自然科学知识。
• 凡京城国子监和京内外诸学馆的学生、民间士 人,经初试合格后,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录 取者称进士及第,进士及第者再通过吏部的选 拔,才能授官。
• 唐传奇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部分唐传 奇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蓝本。 马致远《邯郸道醒悟黄粱梦》 汤显祖《邯郸梦》 蒲松龄《续黄粱》
1《枕中记》

3、通过与贵族显达联姻而走进封 建统治集团;
4、通过诗文干谒权贵得以被举荐; 5、通过隐逸生活,以退为进,以
求受征诏为朝廷所用。
五、课文主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析 (一)人生如梦,富贵烟云的主题思 想。
《枕中记》在很短的时间间隔里,包 纳了卢生绵长的一生。把古代社会里 (男)人全面,至极的幸福全部给与 了梦境里的卢生。然而作者却没有把 天赐幸福简单地停止在普通俗人的富 贵乡愿上,而是让卢生的一生大起大 跌,充满了艰苦奋斗,绚丽的人生起 伏。在如此完美的人生造景的结局演 完以后,却让读者发现,依托的不过 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枕
中
记
沈 既 济
作者简介
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 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 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死, 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 官礼部员外郎。沈既济博通典籍,工 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十卷、 《选举志》十卷,今佚。所作小说今存 《枕中记》、《任氏传》二篇,都是 唐传奇中的杰作。
卢生之人生观:
荣华富贵为梦为幻,得之不必 喜,失之不可悲,超然达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枕中记》在某种意义下开 《金瓶梅》、《红楼梦》之先 河,那就是把人生看作一场幻 梦,即便是功名富贵,驰骋折 冲一场,也依然是一场幻梦。
(二)受到庄子齐物论思想的影响。
四、文章字词解读分析
情节结构:
1、“开元七年”,道士吕翁于邯郸 道邸舍中与卢生邂逅,卢生叹困,吕 翁授枕,而店主人则方蒸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奇书《枕中记》:六十甲子下元篇下元六十甲子岁占甲子好丰年,五谷可全收,溪门水不涸,秋冬田未干,白鹤土中卧,黄龙山上眠,草麻处处盛,粟麦方方鲜。
子贡曰:天爷赐予丰年,惠爱施民,游于化日光天之世,正好利物济人,广布功德以答天眷。
乙丑疾痛起,无分乡市间,高田宜早种,晚禾七分全,桑叶初生贵,三眠不值钱,六畜多伤损,半忧半喜年。
子贡曰:是年吉趋于凶,雨泽愆斯,更有瘟疾流行城乡,传染人民,宜悔过迁善以图自新,宜当广施药材补天地生成之缺。
丙寅虎下山,鱼行人路边,春日多雨水,斗东值贯钱,夏月须防旱,秋收雨绵绵,早种六分收,晚禾不周全。
子贡曰:水方盛继以旱干,谷米价昂,人可食鲜,可以保富裕者预宜开塘作堰,以佣旱潦贵耀以济贫,方能上合天心。
丁卯雨水全,秋冬旱涝兼,楚宋苗稼少,饥饿在鲁燕,齐秦多粟麦,荆蜀好丝棉,人民皆顺利,六畜满山眠。
子贡曰:人民有善、有不善,故雨水择地而降,丰凶各有不同也,各宜改过自新,促春裨年秋各报赛至诚感格,以期同享可也。
戊辰雨涟涟,夏月防旱干,五谷收得半,疾病多熬煎,地好宜种粟,莫云开荒田,六畜灾瘴死,六畜出角年。
子贡曰:春雨夏旱,各宜开塘作堰,早蓄水源,此事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可也,四时不正元气瘴,珍贻殃尤,必广施药材以起残。
己巳好收成,百事亦半亦,半享多济振,秋冬仓库盈,多种天仙草,黎民尽欢情,岁里逢蛇出,同声贺太平。
子贡曰:白天降康,丰年穰穰,为善有咨矣。
人民若不上体天心,时行方便,广种福田,又将蕴利生孽,宜多藏厚亡之祸,其能免乎?庚午雨水多,四季有湿波,白鹤飞溪涧,鱼鳖上山坡,早禾略收半,晚稻伤如何,人民多啾啷,懒唱太平歌。
子贡曰:水方盛,雨水方盛,亦天之所以降罚于民也,其开导厚野,修利阳防处,尤宜悔过迁善,去私存公,休恤僮柏租色役可也。
辛未有干旱,田禾出蝗压,六畜灾瘴死,人民沿村散,夏秋洪水溢,冬日霜雪满,饿弃总堪怜,蚕桑免忧患。
子贡曰:人心变于下,天道反其常,水火散于四方,幼者弃之道路,亦可哀矣,惟损用减食,煮粥济贫,以免造化。
壬申雨水周,田禾九分收,六畜有实患,人发可无忧,粟麦般般有,豆麻处处收,高低皆丰稔,蚕妇桑叶稠。
子贡曰:会孙之稼,如茨如粱,会孙之庚,如民如京,切宜岁时极赛,答谢彼苍,尤当广布功德,扩充善量,上以默结天心,下以保全民命,如此则将受朔民矣。
癸酉雨水多,鱼鳖上山坡,早禾收得半,晚禾差不多,豆麦哈哈笑,乌金没奈何,盗贼纷纷起,山中出妖魔。
子贡曰:天作淫雨害于粟,盛汤水泛溢,居民昏以致盗贼业生,妖魔出现,虽天为之,抑人自取,乃宜迁善悔过,去私存公,开导原野,修利堤防可也。
甲戌颇有详,田禾得半边,五谷有虫蝗,六畜不周全,有民多瘟疫,老少不安然,蚕桑处处好,豆麻方方鲜。
子贡曰:半忧半喜,悔吝之道也。
虫蝗四起,瘟疫连村,奈之何哉!惟宜悔过自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庶可挽回造化。
乙亥有水灾,夏习普皆然,秋冬恶风打,五谷不值钱,楚淮尤水淹,燕吴禾粟全,六畜有病患,人民可得安。
子贡曰:洪水之后,继以恶风,是天降灾异以警醒愚顽者也,急宜早自修省,改过迁善,并凛三风十愆之戒,寻六行九德之修,勉之可矣。
丙子枉种田,春来雨绵绵,粟麦虽茂盛,逢夏是旱天,早稻无收获,晚禾七分全,五谷忧鼠耗,黄龙土内盘。
子贡曰:先雨后旱之年,往往有之。
总须多方蓄水,以资灌溉,勿轻开塘堰,自贻伊戚。
尤宜戒种种恶积,多多善白,天佑之吉无不利。
丁丑雨水周,鱼鳖路上游,栽种须宜早,晚迟尽空头。
春月微微雨,夏后雨冲楼。
六畜多灾瘴,家家无遗留。
子贡曰:尧有九年之水患,而不惟其襄陵者,以禹能疏之也。
水淹方盛急,宜开通沟渠以防侵淫,仍需广布功德以挽天变可也。
戊寅主首荒,盗贼发有方。
军民常来往,疾病各村乡。
三冬多霜雪,高山出虎狼。
人民被伤损,善恶定昭彰。
子贡曰:贼盗充斥,草窃女究。
至于聚众叛逆,加以疾病满乡,其害何可胜道。
惟宜早佣团练壮勇以御贼,施药材寒衣以御家,其毋忽诸。
己卯多粟麦,春夏雨不缺。
蚕娘没路走,黄龙山陇歇。
人民享快乐,五谷成实结。
秋后多疾疫,冬来满山雪。
子贡曰:丰年有象满车,天之所以眷顾斯民者,正其假以济人利物之资,也其救难济急恤孤怜贫,本是替天行道,而无如人之自私何。
庚辰好种田,逢夏有旱干。
人民多快乐,粟麦满山川。
蚕丝半山凶,吉水淹万里。
田禾虫蝗起,六畜灾瘴缠。
子贡曰:河水泛淹,低田宜早,虫蝗四起,早禾全收,人民虽享快乐,畜产仍复灾缠。
何以救之,亦宜大作善行,方可保其平安无事。
辛巳田禾好,人民生烦恼。
粟豆俱有收,盗贼不相扰。
六畜多灾患,低田水淹倒。
北方犹自可,东南不得了。
子贡曰:五谷既已丰收,人民何以同患?亦由善气有缺之故耳。
急宜各自振援、讲让型仁,四野之内善气熏蒸,方可免其灾害也。
壬午雨不均,农夫枉用心。
禾苗日摧残,筐蚕丝一斛。
腴田收得半,天下乱纷纷。
豆麦俱不熟,六畜概遭瘟。
子贡曰:干戈扰乱饥存臻,宜发天良、敦孝悌、正人心、明礼让、培风俗、整团练,出入相佐,守望相助,尤能救荒,亦有乎无咎矣。
癸未大丰年,春日少甘泉。
蚕丝常倍出,夏至雨倾田。
早禾收一半,晚稻十分全。
粟麦方方有,秋成谢苍天。
子贡曰:大人丰年自天降康,当作种种义举,或救人女婴,或完人嫁娶,多兴义塾培植人才,广行方便,救济众生,庶不负上天眷顾之恩。
甲申天水旱,粟麦半有收。
般般皆宜地,早禾处处忧。
鲁街多瘟瘴,蚕妇桑叶稠。
又防出盗贼,谨慎自无愁。
子贡曰:先水后旱,塘堰宜蓄;无有盗贼,团练无松。
虽则半收,各宜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切勿忘却天理、利己损人、甘遭神天遣责也,戒之。
乙酉多艰辛,五谷半收成。
旱禾虽得半,雨水不调匀。
人民生疾病,兵马乱纷纷。
粮户少欢乐,重上皇粮银。
子贡曰:刀兵四起,瘟疫连村。
急功极效乃所以护国也,舍药施棺乃所以救民也,不然,富者吝财、贫者惜力,则岌岌乎殆哉!丙戌春雨足,夏秋井泉枯。
米价多腾贵,蚕丝偏国都。
六畜沿村没,人民受灾难。
晚禾风吹折,贫都望颗颗。
子贡曰:先雨后旱,塘堰勿开。
栽种宜早,方免风吹。
米价腾贵,平抑栽更宜。
痛宜痛心悔罪、改过自新,作种种义举,方能上答天听。
丁亥雨水再,禾道庆年丰。
三冬足霜雪,九夏旱无踪。
粟麦皆宜迟,人民疾病凶。
有路无人走,有谷少春*子贡曰:气运乘和,瘟疫流行。
十室九空,路断人稀。
虽有粟麦得而食诸手,惟宜痛心悔罪,焚疏告天,仍需广施药材棺板以救分。
戊子春微雨,粟麦半主凶。
处处有虫蝗,米谷一场空。
夏秋多干旱,饥瑾又相逢。
人民遭横厄,三冬瘟疫同。
子贡曰:虫蝗罗列,难以扑灭;干旱频仍,谁作甘霖?瘟疫继起,无能疗治。
何天心之太忍也?然非天之所降,实由人之所造耳!舍痛心悔过,并无别法救援。
己丑田禾非,六畜亦兴隆。
四季雨均匀,人民衣食充。
百物皆顺畅,只有疫痢凶。
燕鲁起刀兵,杀星定不松。
子贡曰:凶吝悔后,又趋于吉,吉不能固,转罗于凶。
当此丰年,多黍多穗。
若不多培德行,默结天心,将来疫痢,乃兵何以御之也。
庚寅岁不丰,粟贵银钱松。
夏日无干土,秋来雨不通。
豆麦皆枯槁,蚕丝枉费之。
燕宋遭淹没,梁吴祸更凶。
子贡曰:旱相兼,粟难保,惟宜痛改前愆,以削己过,敦崇善道,以正人心。
尤须于备粮食以度歉岁。
而不然者,来年待毙而已,他何望焉。
辛卯粟满村,耕种宜迟行。
人民多疾病,夏日波浪生。
各方无一失,高下得九分。
秦淮遭饥饿,吴燕干涸频。
子贡曰:丰年穰穰,降福无疆。
为人民者,其何以承斯厚意而享之乎?各宜极赛酬天,为善格天,或增修桥梁、或平治道路,亦主正之一端也。
壬辰遭水患,平地撑船走。
高下尽遭伤,夏月龙相斗。
早稻得半收,晚禾泡斯朽。
五谷染虫蝗,蚕桑自然有。
子贡曰:天作淫雨,害于盗盛。
二龙相斗,平地行舟。
此何如之水患乎?惟宜修利堤防,开通沟渍,有障塞尤必修处以苍天听。
癸巳多有忧,此年天早收。
善者尽行免,恶者概不留。
秋后地开坼,田禾五分收。
三冬足水雪,老幼丧荒丘。
子贡曰:祝融肆,天降之灾也,然天虽降灾,斯闻亦分善恶焉。
可见天道好善而恶恶也,善者免灾,恶者匿逃。
但非大善不能全免,非大恶亦不能尽遭。
甲午大丰年,贫富广栽田。
早禾皆可得,晚禾加倍全。
人民无苦难,六畜亦安然。
吴越有风暴,荆湘井泉干。
子贡曰:五谷丰侠,六畜兴旺,太平之象也。
岂非大有庆乎?然不作善积德以答上苍整顿,恐太平不能久享也。
吴越、荆湘何以有异,可鉴哉!乙未半丰年,早禾一倍全。
春夏足漂流,秋冬多干旱。
晚禾损一半,百物不值钱。
蚕丝皆茂盛,六畜有灾缠。
子贡曰:吉趋于凶,趁此急宜悔罪削愆,方有转移。
若农服田力穑,尤宜趁早见,几勿惰农自安,以贻后悔。
后可也!丙申洪水现,旱防六月间。
早禾得一半,晚稻不同脸。
四季谷麦好,人民少灾愆。
燕好稻粱,秦淮好蚕桑。
子贡曰:是年与上年略同,愿勉,勿多谈。
丁酉人民软,贫富懒种田。
夏月多风雨,六畜有灾愆。
秋冬疾病大,处处挂纸钱。
高低徒种植,蚕桑少丝棉。
子贡曰:四时不正,元气往往为祟于人,谓之天行适然之数也。
然亦岂可诿之于数哉?达者处此,施药施棺、养孤老婴孩,以补天女生成之缺。
戊戌农夫忧,雨水并不周。
夏日防大旱,秋来雨遍地。
流民被贼扰,十有九人愁。
燕宋豆麦熟,齐吴禾不收。
子贡曰:饥馑相遭,室如悬磬。
正无可如何之时也!况加之此师旅乎、将何以御敌乎?惟宜修城郭、减食用、务啬尚勤,振筋团练忙勇以卫生民。
己亥人民病,四季雨不均。
种植无终始,粟麦贵如金。
蚕娘无喜色,盗贼乱纷纷。
其年秋禾好,豆棉一概论。
子贡曰:降疫降瘟,呼瘐呼癸。
刀兵覆,怎能太平?惟宜施药材以济疾,若兴讲约以正人心,兼之振饥团规教,以孝弟忠信,何唯殄减妖气。
庚子疾病广,虎狼满山川。
百钱换升米,河水冲断船。
早禾略兴旺,晚稻收不全。
秋冬粟麦熟,燕地虫害田。
子贡曰:天降瘟疫地狼烟,谷米昂贵,澡水泛淹。
何以商筹,救济时难?吾以为内而安民,莫如轻财平耀;外而除贼,莫如集众团信,能行此又何患焉?辛丑多忧患,疾病常为祟。
春夏雨均匀,秋冬鱼晒背。
菽麻稻粱好,六畜多损退。
人民渐生息,蚕桑加一倍。
子贡曰:岁虽丰,疾病凶,多施药材,广积阴功,救人一命,可保数世兴隆。
所费者小,利赖无穷。
倘若见死不救,便非圣贤立人达人之胸。
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
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
八方皆成熟,六畜有灾缠。
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
子贡曰:斗谂原为天赐,善幽亦是天赐,不过替天行道。
银钱悭吝,何益行道有福。
是成语。
子子孙孙显楣门,愚者见义不为,富贵难诞三世。
癸卯半忧喜,四时恶风起。
春夏多雨雹,秋来缺雨水。
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
人民生疾病,六畜有瘴疫。
子贡曰:半忧半喜,有丰有凶。
各方所占,四时不同。
或多雨雹,或起恶风,兼之旱干在野,疾在躬。
宜悔过迁善,方可上格苍穹。
甲辰稍吉庆,五谷半虚空。
春夏多淹没,秋冬雨不通。
鲁地桑蚕好,吴邦禾稻丰。
收成四分有,六畜死灾凶。
商贾价增贵,冻雪在三冬。
子贡曰:先有水患,后遭旱干。
灾见六畜,寒在冬三。
何以御之?宜作善、疏通水道,增修塘堰,寒衣多送,活彼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