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04729《大学语文》译文5

注明:红色字体为译文,黑色字体为原文,方便学员对照理解。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唐开元七年,有个叫吕翁的道士,获得了神仙之术,行走在邯郸的路上,住在旅舍中,收起帽子解松衣带靠者袋子坐着,一会儿见一个(走在)路旅途中的少年,他名叫卢生。
身穿褐色(粗布)的短衣服,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也在旅舍中停下,和吕翁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言谈非常畅快。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读音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时间长了,卢生看看自己的衣服破烂肮脏,便长声叹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困窘成这样啊!”吕翁说:“看您的身体,没有痛苦没有灾病,言谈有度,却叹困,为什么啊?”卢生说:“我这是苟且偷生啊,哪有什么合适之说?”卢翁说:“这样还不叫合适,那什么叫合适呢?”回答说:“士人活在这世上,应当是建功立名,进出(朝廷应该)不是个将就是个相,(家中)用来盛装食物的鼎应该排成列,听的音乐应该可以选择地听,让家族更加昌盛家庭更加富裕,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合适啊。
我曾经致力于学习,具有娴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自己觉得高官可以容易地得到。
现在已经是壮年了,还在农田里耕作,不是困还是什么?”说完,就眼睛迷蒙想睡觉。
当时店主正蒸黍(做饭)。
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您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您如您的志向那样实现您的志向。
枕中记 14

《枕中记》在某种意义下开《金瓶梅》、《红楼梦》之先河 ,那就是把人生看作一场幻梦,即便是功名富贵,驰骋折冲一 场,也依然是一场幻梦。
从唐传奇《枕中记》卢生身上可以看出唐代士人积极进取 意识,通过五种不同的形式走上仕途;
第一,通过科举及第登上仕途;
第二,通过到边塞建立军功扬名立万,获得显赫政治地位;
枕中记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沈既济。之后一再被人
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 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沈既济: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德宗即位初,试太常 寺协律郎。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 军。后又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存及许孟 容友善,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 籍,尤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所称;又撰有《选 举志》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文中主 张选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 《任氏传》。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 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 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 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 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 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 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 ,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 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 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 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 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即黄粱梦(黄粱一梦) 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枕中记》——精选推荐

《枕中记》《枕中记》新编枕中记传说是孔⼦所著,其中还有⼦贡解说,经笔者对其语⾔习惯、⽂⾔⽤语、组词造句及有关典籍的查考、推敲、考证,认为是后⼈伪托,不⾜信。
然⽽从历法、节⽓、农事诸⽅⾯研讨,书中记载了先后⼀百⼋⼗年的农事、⽓象活动,有⼀定的统计规律,确有参考价值,故重新编录、校正、补缺于此,供读者取舍,评点和借鉴。
编录中将伪托的⼦贡解说删掉,新增⼀些古⼈谚语,天⽂信息,供诸位赏析。
第⼀节、上元甲⼦六⼗年1、甲⼦值病年,⽲稻不周全,耕种只宜早,蚕桑要向前;春⽇防旱蔫,夏秋多⽢泉,更愁疾病有,焚⾹祈上天。
2、⼄丑受煎熬,⼆凶⼀吉年,淮吴主旱涸,燕宋⾜流泉;六畜遭死难,贼起⼴洲边,⽲⽊有旱蝗,五⾕收不全。
3、丙寅遭花扦,五⾕不周全,春夏不多见,虎狼遍⼭川;饮⾷难糊⼝,糠值⽶价钱,菜蔬⽐粮贵,⼈畜病饿煎。
4、丁卯⾕值价,春夏鱼上⼭,秋冬⾬少有,商家⽆牵挂;晚⽲九分收,不宜于早稼,桑⼭蚕丝旺,瘟疫由造化。
5、戊⾠⼤⽔惊,栽种不宜深,早⽲⼋分有,晚迟枉费⼼;夏⽇防⼲旱,秋天有收成,桑叶满树头,蚕丝喜盈盈。
6、⼰巳五⾕丰,⼈民多疾病,荆楚⾖麦少,秦宋桑⿇成;种植⽆妨碍,狂风把树坏,⽩⾻遍野摆,⼈死不作怪。
7、庚午年岁凶,稼穑处处空,⾼低全⽆⽤,早迟⼀般同;男⼦沿门庭,⼥⼦作⼈佣,家家少饭吃,⼈民遭困穷。
8、⾟未是丰年,⽥⽲⼗分全,来往多商贾,⾼低民物欢;农夫早种苗,莫待交风寒,五⾕般般有,贫富谢苍天。
9、壬申早盘算,桑⿇喜半全,⽥地抛粮税,早向胡马边;⼭林多疫瘴,⼈民横祸缠,秋⽇⼲⼽起,夫妻各⼀天。
10、癸⾣五⾕全,⼑兵过江边,饱暖⼈忧叹,⽼少⼼不安;江淮六畜死,夏天丼⽆泉,春秋多⾬⽔,冬来雪满天。
11、甲戌⾛东西,别⼦⼜离妻,⾼低⽔汪汪,⾕⽶收成低;冬瘴六畜死,⾖麦收不齐,常见⼑兵起,各地⽅不⼀。
12、⼄亥劫相逢,春夏⾬不通,秋冬洪⽔涨,隆冬霜雪冲;⼑兵四⽅起,粮草⼀空空,⼈民遭饥饿,遍地均相同。
13、丙⼦好丰年,五⾕⼤丰收,溪门⽔不涸,秋冬⽥未⼲;⽩鹤树下卧,黄龙⽔中眠,桑⿇处处盛,稻麦⽅⽅鲜。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3.1.
小说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盛唐时期,主人公在幻想的世界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当欲望被压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正如沈既济,正是因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受挫碰壁,政治道路的坎坷不平,造成其内心政治愿望的压抑,从而在作品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发泄。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面,而强盛的唐朝及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故而在盛唐时期文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态度。“安史之乱”后,这种政治热情及理想又重新破灭。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纷纷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党争不断,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已然危机四伏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退去。中唐时期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此时文人所面对的是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社会环境,这促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政治热情与抱负都寄托笔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XXXXXXXXXX》
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重庆大学xxxxxxx学院
评分
教
师
评
语
年
月
日
《枕中记》赏析
1.
《枕中记》沈既济作,故事的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பைடு நூலகம்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枕中记》

在描述卢生梦境时,作者神来的一笔 在:当卢生第一次平反,再造辉煌十 余年后被倾扎的官场同僚诬陷,身当 大狱前夕,忽然间,也在合乎情理之 中,回忆起昔年,也就是梦境之外真 实的人生时,衣短褐,骑青驹,扑扑 于邯郸道上,作为一个普通人,虽不 富贵,却也闲适无大凶无大折腾的生 活,才感到平淡之可贵。而现在则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乎?”如此巧妙却不露 痕迹的插入追忆使故事寓实于虚,也 就加强了故事的真实和虚幻的错乱性, 更增添了作品瑰丽的艺术魅力。
六、《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枕中记》不同于初期传奇特征 有二:
其一,小说更充分地使用人物传 记的形式,使主要人物卢生始终 处于中心地位;
其二,以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所强调的是其人情的一面, 而在本篇中,卢生的形象更偏重 于人性的一面。
《枕中记》结构谨严,虚实结合,前 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 未熟终,同时整篇穿插一个高人吕翁 点拨,一线贯穿,无滞碍之感。小说 兼用史文与传奇写法,尤以史文为重。
——(《云麓漫钞》)
其三,文学自身的发展。 此外,佛道两教在唐代的流行与影响。
(二)唐传奇的特点:
源于六朝志怪而突破了志怪的樊篱。 题材从记鬼神怪异转向人间之奇事,
人情世态; 结构由六朝的粗陈梗概而发展成首尾
俱全,篇制宏大,结构完整的故事; 情节曲折复杂,叙述委婉,文辞华艳,
大学语文
主讲:李爱娟
枕
中
记
沈 既 济
唐传奇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 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宋·洪迈 (《唐人说荟》例言引)
“传奇”一词,最早见诸于晚唐裴 铏的《传奇》一书,宋代以后, 文人开始约定俗成用传奇代表唐 人小说。唐传奇即为唐代的文言 短篇小说。
枕中记-沈既济

写作背景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唐代总体上说来, 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 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 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 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 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 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 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沈既济的 《枕中记》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卢生啊卢生,你把计划生育放哪里了!!!
卢生老了,多次告老辞官,皇帝都没有允许。病了,皇 帝送最好的药给他。临死前,卢生写了奏折以表感谢。
卢生说:“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 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 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 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 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枕中记-沈既济
内容
作者何许人 梦境何许事 谈美与知美 我思故我在
沈既济
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吴县(今苏州)人。唐代小 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 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 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 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 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存及许孟容友善, 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籍,尤 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 所称;又撰有《选举志》 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 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 氏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摘要:《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卷,唐·沈既济作。
载于《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篇名题作《吕翁》,注云出自《异闻集》。
按,《异闻集》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十卷,是一部唐人小枕中记说总集,所收作品主要是单篇流行的传奇,“以传记所载唐朝奇怪事,类为一书”(《郡斋读书志》卷十三),唐末屯田员外郎陈翰编纂。
本篇作者沈既济(750?—80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经学该博,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德宗贞元间,炎得罪,既济亦贬户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十卷行世,人称其能。
乔力开元十九年,[1]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囊而坐。
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2]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
与翁接席,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困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3]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于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4]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
吾志于学,而游于艺,[5]自惟当年朱紫可拾。
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
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瓷,而窍其两端。
生俯首就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若可处。
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御,日以华侈。
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6]授校书郎。
应制举,授渭南县尉。
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
[7]三年即真,[8]出典同州,寻转陕州。
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邦人赖之,立碑颂德。
迁汴州,岭南道采访史,入京为京兆尹。
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狄,[9]会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瓜沙,[10]节度使王君㚟新被败死,河湟震恐。
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
北边赖之,以石纪功焉。
归朝策勋,恩礼极崇。
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
[11]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
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
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2]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
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13]号为贤相。
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
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追之甚急。
生惶骇不测,泣谓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
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驩牧。
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
生有五子。
僔、倜、俭、位、倚。
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万年尉。
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
其姻媾皆天下族望,有孙十余人。
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14]出入中外,回翔台阁,[15]三十余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
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
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
[16]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
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
偶逢圣运,得列官序。
过蒙荣奖,特受鸿私,[17]出拥旄钺,入升鼎辅。
[18]周旋中外,绵历岁年。
有忝恩造,无裨圣化。
负乘致寇,履薄临兢,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
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19]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
[20],顾无诚效,上答休明。
[21]空负深恩,永辞圣代。
无任感恋之至。
谨奉表称谢以闻。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
出雄藩垣,入赞缉熙。
[22]升平二纪,实卿是赖。
比因疾累,日谓痊除。
岂遽沉顿,良深悯默。
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
其勉加针灸,为朕自爱。
燕冀无妄,期于有喜。
”其夕卒。
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粱尚未熟。
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
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
”再拜而去。
【注释】[1]开元:唐玄宗年号。
[2]短裘:破旧不整的短衣。
裘,原指皮衣。
一本作短褐。
[3]腧:用同腴,丰满。
[4]列鼎而食:古代王侯贵族,家口众多,以鼎盛食进餐。
[5]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6]解褐:脱下粗布衣服,指初次做官。
[7]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诏书之事。
[8]即真:官职由暂时代理改为实授,称为即真。
[9]神武皇帝:指玄宗皇帝。
开元二十七年加尊号称“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10]瓜沙:即瓜州。
开元十五年,吐蕃大将攻陷瓜州,河西节度使王君㚟被回纥余党所杀。
[11]物望:众望,声誉。
翕习:旺盛的样子。
[12]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或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3]献替启沃:这是缩合两句成语。
献替:献可替否,即提出可行的办法,废止不可行的办法,后来也指臣下对君主劝善规过。
启沃:《书·说命》:“启乃心,沃朕心。
”即竭诚忠告的意思。
[14]台铉:等于说台鼎。
铉是鼎耳,此代鼎。
鼎三足,象征三公,所以用台铉代指宰辅重臣。
[15]台阁:尚书之位。
[16]乞骸骨:请求皇帝把骸骨还给自己带回故乡,即请求告老还乡。
[17]鸿私:鸿大之恩。
私:恩。
此指皇恩。
[18]鼎辅:宰相的代称。
[19]钟漏并歇:报更的钟、计时的漏壶都停下了,喻生命到了尽头。
[20]溘:忽然,疾促。
[21]休明:原指政德的美善和清明,此指君主。
[22]缉熙:积微光渐至光明,后常指光明。
【译文】唐玄宗天宝十九年,一位姓吕的老道士路过邯郸。
在旅店中安排好床席,靠着包裹坐着。
不一会儿,城中有一位姓卢的年轻人,穿着短衣,骑着青色小马,准备回家种田,也住在旅舍中。
他跟老翁挨着床铺,谈笑特别爽朗痛快。
时间长了,卢生看看自己的衣服行装破旧简陋,就叹息说:“大丈夫生在世上时运不顺,竟困苦到这种样子!”老翁说:“看你肌肤十分丰满,体胖无病,言谈说笑舒心畅快,却又慨叹起你的困苦来了,为什么呢?”卢生说:“我这不过是苟且偷生罢了,哪里算得上顺心如意?”老翁说:“这还不算顺心如意,那怎样才算呢?”卢生说:“应当建功业,树美名,在外为将军,入宫为国相。
宅深人众,列鼎进餐,歌妓舞女,随意选用,令家族兴旺,财用丰足。
这样以后才能说顺心如意。
我从小立志勤学,精通六艺,自己以为到时候一定能穿朱带紫,做上高官。
可是现在已进入壮年,还在为田亩之事操心,不是在困境又是什么呢?”说罢,闭目思睡。
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米做饭,老翁便掏出口袋中的枕头递给他说:“你枕着这个枕头,会让你荣耀、舒心,像你希望的那样。
”这个枕头是瓷的,两端有小孔。
卢生歪头枕上它,睡梦中,见那小孔变得又大又亮,好像可以钻进人去。
起身走进去,于是到了家中。
娶了清河崔家姑娘。
姑娘长得非常美,家产又丰厚。
从此,穿的用的一天比一天豪华奢侈。
第二年,考上进士,名列一等。
于是脱掉粗布衣服,首次当官,任校书郎。
接着又参加了皇帝主持的考试,任渭南县尉,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又做了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
三年后实授官职,出任同州刺史,不久转任陕州。
卢生热心于水利工程,从陕西凿通河道八十里,以补救交通的不便。
治下的百姓都拥戴信赖他,立碑颂德。
后来先后调汴州、岭南道采访史,进京任京兆尹。
这时神武皇帝正为夷狄入侵之事操心。
赶上吐蕃将领新诺罗和龙莽布攻陷瓜州,节度使王君㚟刚刚兵败身亡,河西走廊和湟水一带,上下震恐。
皇帝想到将帅责任之重,于是任命卢生为御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
大破异族军队,斩首七千,占领土地九百里,修筑三座大城的城墙,从而在要害地段设下了牢固的防卫。
整个北部边界都依靠他,信赖他,为他刻石记功。
回到朝庭论功封赏,皇帝待他恩深礼重。
转任御史大夫,吏部侍郎。
德高望重,群臣吏民遍生拥戴景仰之心。
很为当时的宰相所嫉妒,遭到流言蜚语的中伤,结果被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后征召回京,任户部尚书。
授中书侍郎,行宰相之职。
跟萧令嵩、侍中裴光庭同掌大政十年。
献良谋,受密令,皇帝一天里数次接见。
献佳策废旧章,抒肝胆谏明君,号称贤相。
一班同僚把他视为心病,便诬告他跟边将勾结,图谋不轨。
皇帝下诏,要把他缉拿下狱。
府吏带领随从来到家门,追逼十分急切,卢惊慌失措,哭着对妻子说:“我家本来住在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有良田数顷,足以抵御饥寒,何苦要追求功名利禄?现在到了这个地步,想再穿上粗布短衣,骑上青色小马,行走在邯郸道上,已经不可能了!”拔刀想要自刎,他的妻子上前急救,才没有死。
他的同案犯都已被处死,只有卢生靠太监的庇护,才减罪免死,出京任驩州刺史。
几年以后,皇帝知道了他的冤情,再一次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赵国公,皇帝对他恩宠极厚,关怀备至,一时间达到极点。
他生有五个儿子,名字依次为僔、倜、俭、位、倚。
卢僔做了考功员外郎,卢俭为侍御史,卢位任太常丞,卢倜做万年尉。
小儿子卢倚最贤良,二十四岁就担任右补阙之职。
卢家姻亲都是天下有名望的大家族,有十几个孙子。
对外两出岭南讨贼平寇,入京重登重臣宰辅之位。
出入皇宫内外,驰骋才干在尚书省中,三十多年来,位高势重,显赫荣耀,一时间天下无比。
晚节有些奢侈放荡,喜欢安闲娱乐。
后庭所养的舞女歌妓,技艺姿色都是天下第一。
皇帝先后赏赐的上好田地、甲等住宅、美人名马,不计其数。
后来年岁渐老。
多次请求告老还乡都没有获准。
到生病的时候,太监们前来探望,一个接一个,往来不断。
名医请遍,好药送全。
临终前,上疏道:“臣本山东书生,以耕田种菜为乐,偶然遇到圣上的垂青,能够跻身官宦。
得到了过分的荣耀和褒奖,享受到浩荡皇恩。
出门排列着将帅的仪仗,入宫行使着宰相的职权,内外周旋,连续许多年。
我有辱于皇帝的恩遇,无补于圣明的教化。
但我毕竟还算尽心尽力,安内抚外。
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一天又一天,不知老迈的时候即将到来。
现在年过八十,职位历经三公。
生命即将完结,筋骨全都坏损,沉于弥留困顿之际,生气很快就会断绝。
只是想到我没有真实的成效,报答明君,白白辜负了圣上的大恩,这样永远告别了圣明的时代,我有难以承受的感慨、眷恋之情。
谨奉表称谢,请皇上知道。
”圣上下诏说:“贤卿凭借高才美德,做我的宰相,在外雄震边关,使四方安宁,入宫则宣扬光明的政风。
二十四年间天下太平,实在是靠你的力量。
眼下被疾病所累,日间还以为已经痊愈,怎么突然间这样严重起来?朕深为同情哀怜。
现在派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到府上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