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大全
古玩鉴定认识不同时期的银器特征

古玩鉴定认识不同时期的银器特征古玩鉴定認識不同時期的銀器特徵古代銀器作為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想要準確鑒定並進一步了解古代銀器,就需要對不同時期的銀器特徵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本文將介紹古玩鑒定中關於不同時期銀器的特點和辨識方法。
一、古代銀器的分期古代銀器的制作和使用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但在鑑定中,通常將古代銀器分為以下三個時期:1. 古代銀器(包括古代銀錢、器皿等):主要指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476年之間的銀器。
這個時期的銀器多為手工制作,形式簡單,圖案為幾何圖形或基本的紋飾,工藝粗糙,用材主要為純銀。
2. 中古銀器(指公元476年至16世紀末):這個時期的銀器在制作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銀器制作更加精細,形式多樣,圖案紋飾變得豐富多彩。
同時也開始出現銀器的鑲嵌和鏤空技術,使得銀器更具裝飾性。
3. 近代銀器(指17世紀至20世紀初):這個時期的銀器制作工藝和設計更加精湛,同時也受到當時社會文化風尚的影響。
銀器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圖案設計更加精美,並且出現了一些新的裝飾技法和風格。
二、古玩鑒定中的銀器特徵1. 材質辨識:真正的古代銀器多采用純銀制作,質地潤澤,手感沉重。
在鑒定中可以使用一些專業工具(如磁性測試)進行材質測試,以區分純銀和其他材質。
2. 鏤空與鑲嵌:中古銀器和近代銀器經常會使用到鏤空和鑲嵌技術。
鑒定時需要仔細觀察銀器的紋飾是否鑲嵌有寶石或其他材料,鏤空部分是否細膩平整。
3. 圖案與紋飾:不同時期的銀器圖案和紋飾迥異。
古代銀器的圖案大多為幾何圖形或基本的紋飾,中古銀器和近代銀器多樣性更強,常見的有花鳥、人物、山水等各種藝術圖案。
4. 刻印和篆刻:古代銀器通常會在器身上刻上制作者的名字或篆刻,這可以作為鑒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另外,刻印的位置和形式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5. 錫含量:通常,真正的古代銀器中銀含量較高,而近代銀器中往往會添加一定比例的錫,以增加銀器的強度。
古钱币鉴定大全

古钱币鉴定大全第一篇:古钱币鉴定大全古钱币鉴定大全现在有很多人都收藏古钱币,当然古钱币也有真有假,为了防止大家上当受骗,我们惠泽藏品为大家列出了以下古钱币的具体辨伪方法,希望那些收藏者可以据此作为参考,古钱币鉴定大全。
1、从工艺辨伪(1)改刻法的鉴别对于这类伪钱,由于是改刻,就必然将原来的币文磨去,然后再改刻出别的文字。
经磨刻的钱,其份量就要减轻,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这类钱真的要比真钱轻。
而且,改刻后的钱,原有的氧化层已被去除,必需另做伪锈。
(2)拼合法的鉴别这种作伪方法固然简单,辨别起来也更简单,其辨别方法主要是辨声。
将钱轻轻摔以质地较硬的平面物体上,所发出的声音沙哑沉闷,与一般的钱币大有不同;或者用手轻轻敲打钱币,钱币也会发出破声。
2、从特征辨伪(礼品)(1)从钱文入手钱文就是钱币上的文字,包括文字的组成,字体风格和字迹清晰程度等,凡与之有关的,均属之。
辨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
真品一般以母钱翻铸,假-钱虽可能用真钱为模钱,但这真钱一般都有磨损,不可能超过母钱,这样翻铸出来的假-钱虽然铜质很新,但字迹却显得模糊。
当然,磨损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得模糊,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从形制入手钱币形制包括造型、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等。
先秦刀币、布币的币身大多极薄,其浇铸口刀币在环上,布币在首端,边缘常有浇铸时溢出的余铜。
而作伪者大多不懂这一点,反复加工,将余铜磨去,这往往就画蛇添足,一看便知。
总之,古钱币的辨伪要多看实物,多接触实物,比如博物馆展出钱币之际,是个绝好的机会,钱币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
(收藏品)下介绍古钱币的具体辨伪方法,收藏者可以据此作为参考。
1、从工艺辨伪(1)翻砂法的鉴定凡用翻砂法造的伪钱都以下特征:由于历朝铸钱工艺不同,加上因地、因时、因人的差异,铸造的粗细均有不同,古董鉴定《古钱币鉴定大全》。
从大体上讲,古代铸钱工艺除个别时期外都较讲究,故铜质紧密细致,光洁度高;特别是传世日久,表面自然磨损,火气尽退。
古玉痕迹学鉴定

线条流畅自然,深浅不一
线条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观察线条的流畅度和深浅变化
拉丝镂空痕迹
真品拉丝
痕迹凌乱,有不规则斜线
痕迹可能过于规整,缺乏凌乱感
注意痕迹的凌乱度和不规则性
仿品电动拉丝
痕迹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打磨痕迹
真品打磨
痕迹细腻,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平滑,缺乏层次感
注意痕迹的细腻度和层次感
电动打磨
痕迹均匀,但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抛痕迹
硬质工具抛光
痕迹略显粗糙,有颗粒感
痕迹可能过于平滑,缺乏颗粒感
注意痕迹的粗糙度和颗粒感
软质工具抛光
痕迹细腻,有柔和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柔和感
观察痕迹的细腻度和柔和感
氧化腐蚀痕迹
自然氧化腐蚀
痕迹自然,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注意痕迹的自然度和层次感
伪造腐蚀痕迹
痕迹可能过于刻意,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自然度和真实性
存世磨损痕迹
自然磨损
痕迹自然,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注意痕迹的自然度和层次感
伪造磨损
痕迹可能过于刻意,不符合常理
-
观察痕迹的合理性
观察痕迹的旋转状和层次感
钻痕
实心钻痕迹
钻孔较小,边缘有磨损痕迹
钻孔可能过于规整,边缘平滑
注意钻孔的大小和边缘的磨损情况
管钻痕迹
钻孔较大,孔壁可见螺旋纹
螺旋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观察孔壁螺旋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阴刻线痕迹
硬质刻划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1.观察器型:通过观察瓷器的整体形状、比例、曲线等特点来判断其年代和制作地区。
2.观察瓷器上的纹饰:纹饰的种类、形态、线条是否流畅、图案是否对称等都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线索。
3.分析器器身的胎质:通过观察和感受瓷器的质地、光泽、质感等来判断其是否为真品。
4.检查瓷器的釉面:真品的釉面光亮平滑,假冒品的釉面常常存在不均匀或者粗糙的现象。
5.鉴别器器身的质地:真品的质地往往均匀细腻,而假冒品可能会有粗糙或者细腻不均等现象。
6.分析瓷器的胎釉结合处:真品的胎釉结合处常常较为平滑自然,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明显的过度处理痕迹。
7.检查器壁的薄厚:真品的器壁往往较薄,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厚重或不匀的现象。
8.针对藏品进行放大观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器身纹饰、边缘处理等细节,以确定其真伪。
9.检查器底的釉渍:真品的器底通常会有明显的釉渍,而假冒品可能会因为处理不当而显得异常干净。
10.观察瓷器的胎釉颜色:真品的胎釉颜色往往较为柔和且稳定,而假冒品的胎釉颜色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11.分析釉面的龟裂情况:真品的釉面龟裂通常呈放射状,而假冒品可能存在网状或者不规则的龟裂现象。
12.检查瓷器的口沿:真品的口沿往往平整光滑,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不规则或者粗糙的情况。
13.判断瓷器的烧制技术:通过观察瓷器的胎质、釉面等来判断其烧制技术,进而判断其真伪。
14.根据瓷器标志进行鉴定:瓷器标志包括款识、题款、款章等,通过对标志的认真研究可以得出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15.对比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对瓷器进行背景调查,获得更多的鉴定信息。
16.考察瓷器的流传渠道:通过研究瓷器的流传渠道,如名人、藏家、博物馆等,获取更准确的鉴定依据。
17.进行化学测试:使用科学分析方法,如碳14测年、元素分析等,对瓷器进行化学测试以确定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18.针对器物的瓷质进行测试:使用专业设备对瓷质进行测试,如硬度测试、X射线检测等,以确定其真伪和制作工艺。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1、火石红:是指古瓷露胎处,显示红色,也有黄红色,紫红色,灰红色等.个别火石红严重者,也可从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
又分出窑时便有的,称“窑成火石红”;出窑后逐渐形成的,称“后天火石红”。
现代仿者不象。
古时的窑成火石红,其当时的面貌,只能从现代瓷器上推知。
其经历了若干年后,面且全非,其它的一系列古瓷持征干扰了它。
所以寻找古瓷特征,则以后出火石红为主。
一般会出现在器物的凹处丶支钉上丶片缝上丶吐筋线上丶火性土垢上,并面上会有金属光泽,这是千年氧化加之火性外吐所致。
时间不超过几十年的,不会产生金属光。
年代越久远,金属光越强。
火石红的主体成份是氧化铁红。
若瓷质本身的含铁量极低,则不容易找到火石红,有的须借助百倍放大镜。
若是一点儿火石红也找不到,则可判为新瓷。
若是瓷器凹处的后出火石红的金属光不明显,则需结合其它古瓷特征综合判判。
2、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
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3、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闭的空间,长达数百年,其四周的物体挥发的水汽聚集流淌的痕迹,有动感。
一般为深黄色,很难洗净。
仿者,易洗。
与土藏气丶土脏气有别。
水流痕,也是鉴定为古瓷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并且用容易肉眼鉴别出。
4、水银沁:古瓷长久接触水银,会粘合,极难洗净。
目前,尚没见有仿者。
注意的是, 古瓷上的与古铜上的水银沁的概念, 是不相同的. 古人为了防腐, 多有用水银的. 秦始皇的陵墓里, 便大量地使用水银. 以铜为山, 以水银为河. 水银沁,也就是指陶瓷上沾有了金属汞。
5、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
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
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
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
古玩鉴定知识大全

古玩鉴定知识大全
古玩鉴定是一项复杂且需要深厚专业知识的技能,以下是一些古玩鉴定知识的基础要点:
1.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对于古玩鉴定来说,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的
了解至关重要。
古玩的年代、地域、文化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其价值和特点。
因此,鉴定古玩需要具备相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2.观察古玩的材质和工艺:古玩的材质和工艺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观察古玩的材质,如陶瓷、玉器、铜器等,需要了解不同材质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同时,观察古玩的工艺也是鉴定的关键,如雕刻、铸造、绘画等工艺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3.寻找古玩的标志和特征:古玩通常会有一些标志和特征,这些标
志和特征可以帮助鉴定其真伪和年代。
例如,一些古瓷器底部可能会有特殊的款识或标记,这些标记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的标志或特征来鉴定其真伪。
4.了解市场行情和价值:古玩的市场行情和价值也是鉴定的重要因
素。
了解不同类型、年代、地域的古玩的市场价格范围和变化趋势,可以帮助鉴定古玩的价值和真伪。
5.借助专业工具和技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古玩鉴定任务,可能需要
借助专业工具和技术。
例如,X光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等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古玩的材质和结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高精度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古玩的细节特征。
6.参加专业培训和实践: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玩鉴定专家,需要
参加专业的培训和实践。
通过学习专业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参与实际的鉴定项目和实践经验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鉴定技能和能力。
总之,古玩鉴定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古玩的鉴定方法

古玩的鉴定方法古玩,那可真是充满魅力和神秘的玩意儿啊!要鉴定古玩,那可得有点真本事。
先来说说瓷器吧。
拿到一件瓷器,你得仔细瞅瞅它的釉色。
那釉色就像是瓷器的外衣,好的釉色温润如玉,差的可就没那质感了。
你再看看它的纹路,是不是清晰自然,有没有那种生硬的感觉。
就好比人的皮肤,细腻光滑的肯定比粗糙的好看呀。
还有啊,瓷器的造型也很重要,比例协调不协调,有没有那种别扭的地方,这都能看出端倪来。
然后是书画。
书画的纸张可是有讲究的,老纸和新纸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老纸摸起来有一种独特的质感,新纸就没那味道。
而且书画的笔墨也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名家的笔墨那是挥洒自如,神韵十足,要是画得扭扭捏捏的,能是好东西吗?这就跟写字一样,好看的字和难看的字差别多大呀。
青铜器呢,那得看锈色。
自然生成的锈色和人工做出来的锈色那可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
自然的锈色是深深地嵌入到器物里的,人工的往往就浮在表面。
这就好像真假感情一样,真感情是深入骨髓的,假的一戳就破。
玉器的鉴定也不容易。
要看它的质地,是不是温润细腻。
还要看它的雕刻工艺,好的工艺那真是巧夺天工,差的就没法比了。
这就像人的手艺,高手和新手做出来的东西能一样吗?哎呀,鉴定古玩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经验啊。
你得不断地去看,去摸,去研究,才能慢慢掌握其中的门道。
这就像学一门外语,不花时间和精力怎么能行呢?总之,古玩的鉴定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去领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古玩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发现那些真正的宝贝。
可别小瞧了这鉴定的功夫,它可是能让我们领略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

器物年代鉴定六法第一法看包浆无论是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的揩擦,立即就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日包浆亮。
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擦,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玉精光深邃的包浆亮差之千里。
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做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包浆亮,就露出破绽。
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
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另人百看不嫌。
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的一干二净,变的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
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村子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
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容易出现包浆亮。
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试金石。
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的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
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意见的高价。
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
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和作旧技术,一件件貌似古朴苍劲的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同时涌向拍卖行。
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
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玩鉴定大全篇一:古玩鉴定标准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标准一件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物,它属于什么时代的遗物,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究竟有多高,这是文物鉴定者首先遇到的问题。
文物鉴定者把对文物的辨伪和对其价值确定的工作称为文物鉴定工作,即通过各种手段断定一件文物的真伪,确定其时代范围,评估出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后,有选择地加以收藏。
对于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除需要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手段。
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
否则,一件文物往往会因为鉴定的错误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被人们遗弃,同时也可能将一件后世仿做的胭品视为宝物而予以收藏,从而造成损失或引起后世的混乱。
文物鉴定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文物的价值。
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对任何文物都必须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鉴选工作,尤其是防止“左”的倾向。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以现代人的政治态度、认识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去要求古人。
例如:我们今天绘画水平已经高度发展,相对几千年以前的崖画及彩陶器皿中绘制的简单线条图案,真可以说是天坡之别,无法同日而语,但如果将两种艺术分别放到原有历史环境中去看,价值的高低就很难区分了。
因此,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是不存在的。
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
在鉴定文物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科学的标准。
不同的文物价值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文物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不足为奇,但它可能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珍贵了。
因此,我们应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做到鉴定准确,选择合理。
既然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它就具有不可再生性。
任何时候,完全一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器物也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在鉴定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鉴选文物过程中,考虑的问题相对要多些。
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经过鉴定、定级,可以收存的称为藏品。
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人藏文物有明确的规定。
1957年2月3日文化部颁发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依据其价值分别定为一、二、三级藏品。
一级藏品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即珍贵藏品;二级藏品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即重要藏品;三级藏品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即一般藏品。
具体的定级标准如下: 一级藏品: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6、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
7、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
8、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
10、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性文物。
11、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及其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著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
12、反映有关中国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侨胞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13、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二级文物1、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或一般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少的文物。
3、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代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4、反映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5、反映某种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能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6、时代较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般,但经济价值较高的文物。
7、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民俗文物。
8、反映历代著名艺术家或著名工匠的重要作品,一般艺术家的精品。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善本。
10、其他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文物。
三级文物1、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时代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3、反映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4、反映某种文化类型特征的某一区域性的非主要文物。
5 、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俗文物。
6、反映某一历史时期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作品,或艺术、工艺水平较高,但损伤较重的作品。
7、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一定价值的善本。
8、其他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文物。
上海拍卖行http:///news/?76.html篇二: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我国的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样式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
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董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
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古董的演变规律,所以,便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玩鉴定。
一、古玩鉴定的目的古玩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古董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
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近现代的古董古玩投资,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二、鉴定的内容1.辨伪:即鉴定这件古董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古董的制作的时代。
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古董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古董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鉴定的方法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鉴定陶瓷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
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
可见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
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
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
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
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
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
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