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建筑
形容战后的残破景象

形容战后的残破景象
x
当战火过去,一场大屠杀结束,灾难留下的是一片凄凉和残破。
一片血染的痛苦,一片被死亡诅咒的景象。
整个战场,四处残破的建筑物。
被炸毁的桥梁,倒塌的城堡,被摧毁的村庄。
满目疮痍,令人惊骇不已。
被死亡笼罩的是刻骨悲鸣。
无数尸体累累,满眼血痕,再也无法逃避屠杀和残害所带来的残破景象。
血染大地的痛苦,浓烟弥漫的灰烬,毁坏的军事设施,以及固守混乱的剩余士兵,都构成了战后的残破景象。
被遗忘的孩子们也将永远在人们记忆中,伴随着这残破的场景,让这一幕更加凄凉悲凉。
这是一片凄凉的景象,让我深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程度以及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 1 -。
中外建筑史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美国新奥尔良市大 体育馆
1976年,空间网架结构;
直径达207.3m;
日本世博会美国馆 的充气建筑
1970年,充气结构;
大型充气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品。
美国密歇根州亚克 体育馆
1975年,充气结构; 跨度168m,大型充气结构建筑的代
表作品。
朗香教堂
勒 柯布西耶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建筑主体造型如同听觉器官,在倾听神与自然 的对话;黑色的钢筋混凝土屋顶如诺亚方舟;
朗香教堂
粗面、厚重的混凝土墙上布满大大小小多彩点 窗,并通过“光的隧道”将各色光奇妙地引入室 内; 不同厚重的建筑形体之间刻意留出的缝隙,也 使室内产生奇特的光影效果。
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09米; 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 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
蓬皮杜艺 术文化中 心
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纪念戴高 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
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划,以工业的重新分布解决大 城市无限膨胀的问题。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① 英国
成果:
人口:50年代中叶伦敦周围的8个卫星城镇已拥有原
计划人口的一半。但他们并不满足,不断研究发现问 题。
建筑设计: “新陆地”,上面
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道, 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
“新陆地”,上面 房屋,下面是机动 车交通道
夏隆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 叶公寓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外国现代建筑历史---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战后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一西欧――战后恢复,许多国家出现了应急的重建与城市长远规划的矛盾。
英国和荷兰干的不错。
英国:卫星城镇规划建筑设计上:史密斯夫妇A.and P.Simthson 和斯特林Jamess tiling 为代表新粗鲁主义New Brutalism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
60年代以库克Peter Cook为代表的――阿基格拉姆派Archigram 所提出的未来城市的设想,对当时的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
虽然阿基格拉姆学派提出的插入式城市plug in cith没有实现,但却一度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了钢筋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来综合解决多种途径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High-Tech 的来临。
20C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
1..建筑架空的陆地层New Land――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South Bank Art Center,1967年和其东侧的国家剧院.20C70年代,掀起后现代形式主义思潮――私人住宅或面向中下层的公众住宅。
高技派不是英国特有,但其贡献最大:福斯特Norman Foster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阿普鲁Ove Arup和他的联合事务所Arup Associates是世界是最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1949---1969年,建筑活动活跃。
城市规划:勒阿弗尔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城市。
佩雷规划与重建――采用了房屋预制构件的6.24米作为模数。
法国的工业建筑体系,使其迅速解决了住房尖锐的问题。
并因其组合上的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而受到世界的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 3、代表作品: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第27页,共33页。
后现代主义时期
1、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具有较完整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主 张建筑就是要装饰,因为装饰才使建筑有个性、有象征,才 能布同于构筑物。查尔斯.詹克斯未使后现代建筑有更明确的 概念,将其归纳提出六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主义 ②复古派 ③新方言派 ④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 ⑤隐喻+玄学 ⑥后现代空间
2、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 3、代表作品:伦敦国家美术馆、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
费城栗子山住宅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第28页,共33页。
费城栗子山住宅
第29页,共33页。
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第30页,共33页。
伦敦国家美术馆
第31页,共33页。伦敦国家美 Nhomakorabea馆第32页,共33页。
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设计者:查尔斯.摩尔)
第8页,共33页。
马赛公寓大楼
第9页,共33页。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第10页,共33页。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四) “典雅主义”的倾向
1、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
端装与典雅的庄严感。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 形式,于是“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 主义”或“新复古主义”。
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 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 同反抗。
2、代表人物:阿尔瓦.阿尔托、丹下健三 3、代表建筑: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麻省理工贝克大楼 。
08设计史二战后美国的设计

哈利· 厄尔用塑料模型和粘土进行整车设计
1934 Chrysler Airflow 诺曼· 盖茨设计
1935 Chrysler Airflow
1935 Chrysler Airflow 卡尔· 布利 设计的“气流型”
1948年 凯迪拉克
• 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在思想上由原来的盲目崇拜 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样式转向比较理性,注重科学 技术、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等方面上来。战前美 国设计界流行的“流线型”设计样式虽然有其科 学依据,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流线 型”不再是简单科学的应用问题,而形成了一种 为满足市场消费潮流的设计样式。这也是“设计 样式追随销售”的一种体现,“计划废止制”就 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自由设计师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著名汽车企业成立式样进行汽车的外形设计美国通用公司?凯迪拉克轿车?雪弗莱轿车?别克轿车克莱斯勒公司1954别克specialriviera哈里厄尔设计哈利厄尔用塑料模型和粘土进行整车设计1934chryslerairflow诺曼盖茨设计1935chryslerairflow1935chryslerairflow卡尔布利设计的气流型1948年凯迪拉克?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在思想上由原来的盲目崇拜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样式转向比较理性注重科学技术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等方面上来
• 厄尔战后推出的“梦之车”系列,模仿喷气式飞 机的局部造型,运用大量镀铬部件作为装饰,流 线型的车型,外形夸张、华丽而花哨,体现了喷 气时代人的速度感和战后美国人的富裕。通过汽 车设计风格和款式的不断改变,剌激和满足了消 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梦之车”系列成为50年 代美国人汽车消费追求的时尚,典型地体现了 “计划废止制”的设计思路。
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成立
• 20C40-50S,工业设计的成熟期,出现了工业设计 体系的成熟、完善。 1957年世界工业设计
外国建筑史-ch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
约翰逊
独特的券廊造型、设计施工精确,外 观典雅,有古典韵味。
谢尔顿艺术馆
雅马萨奇:典雅主义风格,常使用尖券
纽约世贸中心(1973)
110层,高411米。每边宽 63.5米, 外墙外包铝板,细长的玻璃窗 镶嵌在密集的金属柱中,远看 有无数细线向上延伸,显得十 分精致典雅。 雅马萨奇在他的设计生涯中, 逐渐发展了一种典雅、修长的 白色柱结构。它具有高度装饰 化的特点,并十分具有历史韵 味,会让人想到哥特式拱券。
塞尔特设计
由低层、多层、高层公寓 所组成的半开敞院落式建 筑群。 建筑设计结合功能需要, 群体布局结合视线观察的 角度,将低层部分展示于 沿街,尺度亲切。 塞尔特说:“建筑主要是 为居住和使用它的人创造 各种供他们使用,并使他 们赏心悦目的空间。
高层公寓基本单元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
建筑外部空间变化:
楼的高低错落、面宽 尺度、体量变化、形 体变化 虚实对比:架空、天 桥、连廊、玻璃和石 材 院落空间组合:联系、 独立
西德国际住宅博览会
展览会中住宅形式多样,有高层、低层、 多层、板式、塔式、庭院式; 户形多样化 注重功能研究,造型突出变化。
皮博迪公寓(1963-1965)
亨斯特顿学校
史密森夫妇
采用钢结构, 暴露管线。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
史密森夫妇
不关注建筑形体 的几何图形,以 基地地形和内部 交通的高低错落 为构图方式。
重点表现服务设 施:天桥、汽车
道、电梯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形式直率, 暴露功能、结构、 材料、设备交通等 系统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

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 的现代建筑的杰作。
歌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1973年全部竣工。
悉尼歌剧院建筑总面积 88258平方米,包括一 个有2690座的大音乐厅,一个有1547座的歌剧 厅,一个可容500 多人的剧场和一个小音乐厅。 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
时代背景
建筑活动与经济状况紧密相关。战后初 期,各国经济都受到削弱,只有美国不 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战后一段时 间内,美国是首掘一指的经济强国, 1950年前后,美国是条件最优越、盖房 子最多和最考究的地方。欧洲和亚洲其 他国家的建筑活动在50年代中后期才渐 渐活跃起来。
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建筑领 域的科学技术也有新的进展。钢材仍是主 要的结构材料,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方向 发展,结构自身的重量因而有所降低。水 泥标号也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向轻质 高强度方向迈进。预应力技术在50年代中 期推广使用。战争期间,由于制造飞机的 需要,铝产量大增;战争结束后,铝材大 量用于建筑之中。塑料也广泛应用于房屋 建筑之中。从建筑材料看,品种和质量都 比战前进步了。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为:历史主义和装饰 主义——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娱 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主要建筑设计师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
Robert Venturi
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 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 获硕士学位,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 国艺术学院学习。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 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 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 -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 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对战后的思潮进行明确的分期是困难的。但为了便于认识,不妨把它 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下串叶。这是欧洲的“理性主义’在 新形势下的普及、成长与充实时期,也是其中某些方面的片面突出与片 面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这是‘现代建筑”进入形式上 的五花八门时期,也是“现代建筑”的第一代元老开始受到第二与第 三代的后起之秀挑战的时期。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2、 密森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 学方案。 1954年。
3、前川国南:京都文化会馆。 4、保罗 –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艺术馆。 1959
——1963年。 5、詹姆斯-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1959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b、抽象象征:
1、柏林爱乐音乐厅: 汉斯.夏隆 2、美国越战纪念碑 林樱。 3、公主的“珍珠宫”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 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方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
饰,不用柱饰,以传神代替形式. 代表人物,作品: 1,密斯.凡.德.罗:西柏林美术馆. 2,斯东: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3、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4、菲利浦.约翰逊:林肯文化艺术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 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 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 个国家、十五亿人口被卷入战 争中,它对人类靠造成巨大的 物质和精神损害。
1978年,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纽约电报电话公 司大厦,是后现代派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实例。大 厦基部式样取自15世纪一座意大利小教堂,顶部 的设计受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的启示,有人 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老式座钟。
第一阶段是世纪初,随着殖民主义的入侵, 带来了西方国家的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是上 海、青岛、大连等城市的一些近代西洋建筑。 这其中也有与本土结合得好的,比如上海的 里弄建筑,可说是欧洲工业革命后在城市开 发的联排工人住宅与中国江南地区围合庭院 的产物,它们很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而今 上海里弄已成为海派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接上页
第二阶段是二战前后,现代主义 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 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那 时建设方和官员尚无意识干预设计), 如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同济大学文远 楼,武汉医学院外科楼等等。这也许 该算是最令我们骄傲的一批现代建筑 了,它们和西方同期建筑相比,其实 并没有太大差距。
接上页
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是人类历史上规 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全球性战争。 它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其对人类文 明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性的破坏也 是前所未有的。但从客观讲,二战对人来社 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工业 和科学技术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 状况对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 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 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校,简称 “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 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 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在法国,勒· 柯布西耶 是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勒· 柯布西 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 种机器美学。
北京儿童医院
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
武汉医科大学外科楼 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 武汉东湖梅岭宾馆
然而紧接着的苏联"社会主义"建筑理论的导 入,许多这些优秀的现代建筑被作为"国际风 格"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建筑而受到批判, 于是在全国上演了一场以大屋顶为主要特征 的"民族形式"运动,其实反观当时在许多大 学校园里所建的大屋顶民族形式的教学楼建 筑,虽然在空间上有可能是西方的,非常包 豪斯的,但在形式上毫无疑问带有中国传统 建筑文化的意味,那些建筑在比例、尺度及 其细部推敲上,也都显示出当时建筑师扎实 的设计功底。
包豪斯(Bauhaus, 存在于1919年至1933 年之间),为国立包 豪斯学校的通称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由现代建筑大师 勒· 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 土结构。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 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 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 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萨伏伊别墅是勒· 柯布 西耶纯粹主义的杰作,甚至是勒· 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体 现其建筑观点的作品之一。别墅在设计之初,柯布西耶原 本的意图是用这种简约的、工业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 价的平民住宅,没想到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接受,却让有亿 万家产的年轻的萨伏伊女士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伟大的 作品,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 筑走向。
(1929——1933)建于 由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 在设 计中,阿尔托把柯布西耶和格罗皮乌 斯的激进与荷兰建筑师约翰尼斯达克 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 的设计风格。这位标准的功能主义者 在设计中使光、空气以及阳光都尽量 符合治疗肺结核病人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席 卷全球。但这些建筑都过于千篇一律, 缺乏艺术感染力。于是便出现了“后 现代建筑”。建筑师重视研究各民族 的、各地方的传统文化,从历史式样 中去寻求灵感,密切结合当地环境, 以便做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来.
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占地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 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除少量 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显示这 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 效果和处理手法。该馆由“现代主义四大 师”之一的路德维希· 密斯· 凡· 德· 罗设计, 博览会结束时拆除。后为纪念这一作品所 开创的历史,巴塞罗那德国馆于1986年原 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