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大纲2017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玻璃烧杯、试剂瓶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并将试管斜倾,不要直接拿试管。
2. 使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试剂,避免接触试剂。
3. 使用酒精灯要小心防止烫伤,注意不要使试剂溅到火上。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试剂的混合或者污染。
实验内容:挥发性液体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挥发性液体在常温下蒸发产生气体,形成特征性气味。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瓶挥发性液体,将其倒入试管中。
2. 将试管加热,观察挥发性液体蒸发产生的气体。
3. 闻气味,记录挥发性液体的气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戴上实验手套,以免挥发性液体溅到手上引发伤害。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3. 清洗实验器皿时要注意用水清洗干净,避免试剂残留。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能力,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比较研究--以2003年版和2017年版为例

2021 年 1 期129New Generation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具体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目标。
一、2003版课标课程目标结构分析2003版课标按照三维课程目标进行编排,要求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要求“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要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2017版课标课程目标结构分析2017版课标将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由能认识、遵循一定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证据意识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建立逻辑规律和认知模型,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各个方面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出了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深入提出了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利用化学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2001年的实验稿到2011年的修订版,再到2017年的最新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未来的中学化学教育提供参考。
在体系结构方面,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相对于其他版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采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个部分来呈现课程内容,而2017版则将两者合二为一,采用“课程内容”的形式来呈现。
2017版还增加了“学业要求”部分,明确了不同模块的学业要求,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内容方面,不同版本的化学课程标准也有所差异。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安排内容,而2017版则采用以物质分类为主线的方式组织内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三大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内在。
2017版还加强了化学实验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方面,三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也有所不同。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均强调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2017版则更加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三个版本都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作品评定等,但2017版更加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未来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可能将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也将更加紧密,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论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 黄占夫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出版物刊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页码: 83-8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 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
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包括实验准备不足、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弱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实验过程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等,才能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实验时间:全学期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试剂、实验记录本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实验前,请确保学生已经了解实验的所需材料和步骤,并戴上实验室安全眼镜。
在进行气体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操作
1. 熟悉实验室设备及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器和试管架等实验设备。
3. 进行简单的溶液制备、常用试剂的性质试验等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实验
1. 研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燃烧性、氧化性等性质。
2.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了解不同物质酸碱度的差异。
3. 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等实验。
第三部分:气体的实验
1. 研究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进行气体收集与气体通量计算实验。
3. 进行气体的检验实验,如检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
第四部分:化学变化实验
1. 研究化学变化中的化学计量关系、能量变化等。
2. 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实验。
实验总结及展望: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实验,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学期我们将进行更加有趣、深入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分类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分类,掌握不同实验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物质性质变化来了解反应过程。
2. 定量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果。
3. 生产实验:通过实验合成新物质。
4. 鉴定实验: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三、实验步骤:
1. 观察实验:将铁丝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定量实验:将氢气通入装有硫酸的试管中,测定氢气体积的变化。
3. 生产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观察生成的气体。
4. 鉴定实验:将未知物质加入氯化银试剂中,观察生成的沉淀。
四、实验材料:
1. 铁丝、稀盐酸
2. 氢气、硫酸
3.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4. 氯化银试剂、未知物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溅洒及高温操作。
2.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环境保护。
3. 操作时要仔细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
六、实验总结及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类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实验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技能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实验材料:氧化铁粉、锌粉、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蜡烛、火柴、水盆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将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取一小撮氧化铁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试管中。
3. 用试管夹将试管倾斜放在试管架上。
4. 点燃蜡烛,将蜡烛靠近试管口,并注意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5. 观察试管中的气体生成情况,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危险。
2. 点燃蜡烛时,要注意不要让火焰靠近其他易燃物。
3. 在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残留的化学品和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和清洗。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氧气。
观察发现,氧气可以在空气中支持燃烧,而且燃烧更为旺盛和明亮。
这说明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并且燃烧的过程是氧气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制备氧气,如加热过氧化氢或氯酸钾溶液等。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制备氧气的工业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最新)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最新)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历程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教育部颁布了《高级中学暂行规程》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教学大纲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该大纲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三基要求。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化学教学大纲》,该大纲强调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该课程标准强调了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和创新性,提出了“素养导向、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三维目标。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历程反映了国家对化学学科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反映了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变化。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是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初、高中学生应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大纲中,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全体初中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并帮助部分学生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为指导和规范高中化学教学而制定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详细规定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以下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分析:1.教学目标:大纲明确规定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53110303
课程性质:独立设置
学时:36
学分:1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开课时间:第6学期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为化学专业化学教育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化学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研究为一体,通过研究中等学校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和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将来独立进行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工作、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注:要求:必做/选做
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其它
四、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实验一、玻璃管简单加工和常用实验装置的装配
教学目的:
1、通过加工玻璃管的练习,掌握简单玻璃管加工技能。
2、制后续实验所需的各种玻璃管。
3、塞子钻孔及装配。
教学内容:
1、玻璃管的选择方法
2、玻璃管的加工制作技巧
3、不同角度玻璃弯管、滴管、毛细管的制作
4、、塞子钻孔及装配
主要仪器:
玻璃管,橡胶塞,酒精喷灯,锉刀
实验二、氧气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设计三种制备氧气的方法并比较其特点,进一步熟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1、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氧气制备方法
2、三种氧气制备方法优劣比较
3、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细铁丝,水槽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探究制备氢气的替代装置。
4、掌握有关氢气性质的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内容: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2、制备氢气的替代装置
3、氢气的验纯、燃烧及爆炸实验的操作要领
主要仪器:
启普发生器,试管,水槽,小塑料瓶,信封,小塑料袋
实验四、一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氧化碳的制备原理。
2、掌握有害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
3、掌握气体的净化及加热还原方法的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一氧化碳的制备
2、有害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
3、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主要仪器:
锥形瓶,试管,水槽,酒精灯
实验五、“碳的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碳的还原性质。
2、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关键。
3、了解水煤气的制取原理和灭火器原理。
教学内容:
1、碳的还原性质及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关键
2、水煤气的制取原理和灭火器原理
主要仪器:
集气瓶,硬质试管,水槽,酒精灯,抽滤瓶
实验六、“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的实验技能。
2、探索改进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氯爆鸣等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氯气的制备方法
2、钠在氯气中燃烧以及氢氯爆鸣等实验方法
主要仪器:
集气瓶,燃烧匙,铜丝,酒精灯
实验七、实验习题——实验废液、废渣处理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废液、废渣的分类原则。
2、掌握常见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教学内容:
1、废液、废渣的分类原则,常见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2、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银、废锌粒等的回收利用
主要仪器:
试管,烧杯,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八、“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设计实验和装配实验仪器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氨的催化氧化装置的设计
2、确保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
主要仪器:
硬质玻璃管,气唧,酒精灯,锥形瓶
实验九、“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探索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
1、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2、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铝箔
实验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演示实验的研究教学目的:
1、探索演示实验技术成功关键。
2、掌握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1、Fe(OH)3生成实验
2、Fe(OH)2生成实验
3、Fe3+的检验实验
4、Fe3+还原实验
主要仪器:
试管,酒精灯
实验十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和方法。
2、探索反应物的最佳配比。
教学内容:
1、甲烷的制取
2、甲烷的性质实验
主要仪器:
大试管,橡皮塞,导气管,具支试管,集气瓶
实验十二、“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乙烯、乙炔的原理和方法。
2、探索制备乙烯的成败关键。
教学内容:
1、乙烯、乙炔的制取
2、制备乙烯的成败关键探讨
3、乙烯、乙炔的性质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
圆底烧瓶,橡皮塞,导气管,具支试管,集气瓶,酒精灯
实验十三、纤维素水解演示实验的研究
教学目的:
1、了解纤维素的性质和组成。
2、掌握纤维素水解的演示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条件探讨
2、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的检验及性质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
烧杯,试管,酒精灯
实验十四、提取植物色素代用酸碱指示剂及PH值变色范围的测定教学目的:
1、了解代用指示剂的制取方法。
2、测试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简易方法。
教学内容:
1、植物色素的选取
2、不同pH溶液的配制
3、色素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确定
主要仪器:
研钵,烧杯,试管
实验十五、趣味实验
教学目的:
1、训练趣味化学实验的能力。
2、掌握几种趣味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火系列趣味实验
2、水系列趣味实验
主要仪器:
棉布,烧杯,试管、玻璃棒
实验十六、微型化实验
教学目的:
1、了解微型化实验的特点。
2、掌握微型化实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微型化实验仪器的选取及替代品的制作
2、氯气制备的微型化实验设计
主要仪器:
小试管或注射用的小瓶,医用注射器
实验十七、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研究
教学目的:
1、掌握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特点。
2、准确描述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
教学内容:
1、钠与水的反应
2、钠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
主要仪器:
烧杯,镊子,小刀,滤纸
实验十八、实验技能考核
五、考核和评价方式
1、平时实验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考核40%
①考核依据(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
预习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中所用原理及相关知识、实验步骤、预习后所产生(或思考)的问题等。
实验报告包含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中所用原理及相关知识、实验步骤、对预习报告中产生(或思考)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等。
2、实验课期末总成绩评定: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 。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王磊主编《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参考资料:
1、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2、现行初、高中化学教材
执笔人:陈新峰教研室主任:张廉奉教学副院长:包晓玉
院长:谢海泉编写日期: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