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写作训练素材及立意分析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高中作文专项训练立意及范文

高中作文专项训练立意及范文
高中作文专项训练立意及范文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想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就需要一个好的立意。
下面我将就高中作文专项训练的立意和范文进行探讨。
首先,针对高中生常见的写作难点,例如议论文的论证,叙述文的情节和描写等,专项训练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
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看看范文中作者是如何对待这些难点的,如何运用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反复的模仿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次,高中作文的立意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主题又需要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描写来展开。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就可以从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节和描写来展现家乡的魅力。
在展开文章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梳理好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序。
最后,高中作文的立意还需要具有独特性和思考性。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观察和思考,关注身边的事物,发掘其中的独特性和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入手,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从而引导读者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的文章不仅具有思考性和独特性,还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专项训练的立意和范文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针对自己的写作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总结,同时注重文章的结构
和细节的描写,力求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
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独特性和思考性,从而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文章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文素材积累加立意角度解析

作文素材积累加立意角度解析作文素材积累。
哎呀,你知道吗?北京胡同里那夕阳下的老者,真的好像一幅画。
他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鸟笼,眼睛里都是对这地方的热爱。
那种对历史的怀念和留恋,让人心里暖暖的。
还有啊,江南下雨后的水乡简直美极了!空气里都是泥土的香味,小船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道波纹。
古镇上的白墙黑瓦,看起来
好舒服。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一切都那么宁静、
那么和谐。
别忘了还有田野上的金黄稻谷!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都
是收获的笑容。
看着那一片片的金色,真的让人好开心,好像所有
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当然了,城市的夜晚也是另一番景象。
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
咖啡馆里,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享
受这都市的便捷和舒适。
这就是现代都市的魅力,充满了无限的可
能和机遇。
立意角度解析。
1. 传承历史,不忘初心,胡同里的老者,代表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守。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 珍爱自然,和谐共生,江南水乡的美景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让这份美好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3. 辛勤劳动,收获幸福,田野上的稻谷,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辛勤努力,才能收获幸福和成功。
4. 拥抱都市,创造未来,城市的夜晚,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都市生活,把握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作文书写力量,应当多加分析作文的立意。
作文的事项有很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1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晨,多么奇妙的一个字眼!先是那晨曦。
微微泛出鱼肚白的空中,慢慢透出些红火,淡淡的鹅黄之后,接着便有了点粉红色的光泽,有浓有淡,随着那云层的厚薄变化,反射着不同的光线。
不一会儿,或粉、或桔、或黄或白,间隙中也有些淡蓝,如此绚烂,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会儿,那朝阳最终清醒了,伸个懒腰,从被子里透出一撮发丝,便给远山镶上一道金边。
接着,朝阳一点一点挪了出来,透出火红的额头与两只眼,注视着整个大地。
金光照亮了半边天,那草叶,那花瓣,总有几个光点,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缓缓飘浮着,播撒着盼望。
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
这是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神露吧!太阳仍在连续上升。
此时已几乎不见红光,只有刺眼的金黄映亮天空,以及远处未尽的一丝黑夜之气,一点点残余的湖蓝,在太阳的千万支金箭中慢慢隐去了,等待着下一个黑夜,回来俯瞰安静的大地。
朝阳已从远山头上透出了大半个脸,仍照射着露水。
嫩绿色的树叶、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层亮色,仿佛镀了金一般,漂亮动人。
朝阳最终又伸了个懒腰,从地平线上跳了出来。
晨风,带着一点点凉快,迎面扑来。
我被这风一吹,便猛地醒了过来,活力充足。
如果天朗气清,举目四望,劳碌的一天又开头了,便有一种全身心投入,再制造的美妙冲动;如果有一点晨露,另有一番风味——就像仙境中腾云驾雾一般,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幽静与神奇。
露慢慢地升腾了,它们飞向了太阳的国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怀抱之中,鼓舞着我们:快啊,抓紧从现在开头努力,像我们一样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阳也脱离了山的怀抱,抖擞精神,把自己的热献给我们,驱散黑暗,让每个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奇妙的字眼啊!它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它高唱着赞歌迎接每一个日子。
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

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7篇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作文的书写应该无比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写作的标准与要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篇1登山,一定要到达顶峰,将美景一览无余吗?一定要到达顶峰。
才可以体现自己的决心么?也许不是吧,并不是每个登山者都可以攀登顶峰,但是只要留下每一步的脚印就可以。
人生也是如此。
或许有人认为,登山的境界就是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爬到山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美景一览无余,难道这样就是没有体会到登高的境界吗?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是怕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到达山顶,但是一定要一步一步一个个脚印踩下去,这样也许也并不逊色。
人生也一样。
又有多少人可以像马云一样成功呢?又有多少人可以向丁俊晖一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呢?极少数吧,他们就像没有达到顶峰的人一样,他们依然在自己所勾画的生活里轻松快活,你可以不成功,但必须在奋斗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你可以不功成名就,但是一定要在荆棘满路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至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经历过。
尝试过。
我想,即使没有达到顶峰,一路以来,学到的'东西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吧。
比如,坚持。
在奋斗与前进的一路上,学到的东西才是比成功更加珍贵的吧,至少过程是弥足珍贵的,那是第一次灯神,当腿酸软无力却有想要攀登顶峰的时候,一次次坚持。
或许这就是我所体会到的吧,就算没有到达顶峰,至少过程美好,足迹显然。
也许努力了没有成功,但是一定要去尝试,去努力。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不可能成功。
踏踏实实去奋斗,去拼搏,去感受一些成功所带不来的东西,我想这就是登高的另一种境界吧,体会过程,参与过程,感受过程,走的每一步,留下每一步坚实而又深深地足迹。
证明,至少曾经努力过。
去尝试努力吧,记得在你前进的路上留下你自己的脚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超越自我,追逐梦想(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超越自我,追逐梦想(含解析)作文主题训练-------超越自我,追逐梦想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高亭宇成为我国首位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金牌得主,以34秒32打破奥运纪录成功赢得了速滑男子500米项目的冠军。
速滑男子500米与田径男子100米,二者都是挑战人类速度极限的项目。
速滑男子500米,高手众多,想要比别人快,必须靠真本事、纯实力。
高亭宇爆发力好,起跑快,但他更知道自己的短板:过弯和途中滑。
想拿金牌,不是扬长避短,得把“短"变“长”。
四年来,他练得苦,磨得细,不断超越,不断突破。
最终,高亭宇不仅打破了“没有人连续两届都能登上该项目领奖台的情况"的“魔咒”,还兑现了4年前“将奖牌换颜色"的诺言。
比赛结束,自我挑战并没有停止,高亭宇心里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创造9.30秒以内的前100米极限速度,甚至挑战由俄罗斯奥委会选手库利日尼科夫2019年创造的33秒61的世界纪录。
高亭宇的比赛和训练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你给他写一封信,与他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受到的启发。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署名为“你的朋友”;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武大靖第二次创造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带来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
武大靖的荣耀启发我们:面对以往,要牢记目标,坚持付出,积淀实力;面对当下,要信守规则,担当责任,发挥实力;面对未来,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提高实力。
要求理解材料并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了“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立意范文

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立意范文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立意范文随着高中阶段的学习深入,作文也逐渐成为我们的重要考试内容。
每次作文的题目材料都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和素材来源,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材料来展现我们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立意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生活类生活类作文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类作文,它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下面这个题目:假如你是一名高中生,你的寒假计划是什么?这个题目让我们谈论我们的寒假计划,让我们思考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学习方面:有些同学选择在假期中加强学习,参加各种课外班和补习班,争取提高自己的成绩。
2.锻炼身体:寒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去运动馆、游泳馆等地方运动,增强体质。
3.旅游:有些同学也会选择去旅游,放松自己的心情,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4.家庭亲情:也有些同学会选择在家里陪伴家人,感受家庭的温暖。
这样,我们就通过几个方面对这个题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寒假计划。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展开文章的写作。
二、社会类社会类作文是我们也比较常见的一类作文,它可以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
例如,下面这个题目:网络游戏成瘾,怎么办?这个题目涉及到了一个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引导孩子运动、学习、阅读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校的责任: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相应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
这样,我们就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了这个社会问题,得出了对策和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转化成文章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素材一
学无止境
有一个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傅辞行:“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
”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
徒弟照办了。
“满了吗?”师傅问。
“满了。
”徒弟十分自信。
师傅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溢出来。
“满了吗?”师傅又问。
“这回满了。
”徒弟面有愧色。
师傅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撒下,还是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
”徒弟似有所悟。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一滴水也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傅笑问。
徒弟:……
素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可能很多同学都曾经在某份报刊上读过。
故事中的师傅利用向碗中盛物的方式含蓄巧妙地告诉急于出师的徒弟一个道理:“学无止境,切忌自满。
”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也可以说饱含哲理,也许你的老师曾经用它来告诉你学无止境的道理,也许你已将它用到了写作中,作为论述学习切忌自满的事例。
读了一个故事,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运用到现实中,看来顺理成章,完美无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停步于此的话,不就“学有止境”了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思维素材二
哲学教授的实验课
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最后一课。
课快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一袋核桃,一袋莲子。
他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希望你们每个人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的结果。
”
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奇怪,哲学课还能做出实验吗?
老教授把核桃倒进玻璃杯中,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
这时候他问:“现在杯子满了吗?”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法的思维。
“如果说装核桃的话,它已经装满了。
”教授又拿出莲子,用莲子填充核桃还留下的空间。
老教授笑着问:“你们能从这个实验中概括出什么哲理吗?”
同学们一个个发言,有人说这说明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
有人说这说明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可以挤出来的。
还有人说这说明了空间可以无限细分。
最后,老教授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还没有说出我想让大家领会的道理来。
你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先装的是莲子而不是核桃,那么莲子装满后还能再装下核挑吗?你们想想看,人生有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被许多无关紧要的小事困扰,看着人生就沉埋于这些琐细的事物之中。
到了最后,却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实验,如果莲子先塞满了,就装不下核桃了。
”
一片静默之中,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
(选自《中国青年》2004年第3期)
素材分析:
虽然没有放那么多东西,但教授做的实验与第一个故事中师傅的举动很相似,对不对?文题已经点明,这是一堂哲学课,相似的事例对于一群钻研哲学的学生有哪些启发呢?我们
看到,有学生悟到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
”这可以说与学无止境的道理本质相通。
有的学生悟出“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还有人悟出“空间可以无限细分”,这些你在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想到了吗?
再从大的方面来看,“学无止境,切忌自满”,“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时间像海绵里的水”,“空间可以无限细分”,这些道理其实都是遵循着同一条思路得出的;教授的思路则截然相反:先大后小才留下了空间,如果人生被小事困扰,那就有可能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个道理你之前想到了吗?
想到或者没有想到都不要紧,所有悟出的道理都是思考的产物,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积极主动地从多个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比如说,读了这两个故事之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徒弟先盛一碗水呢?如果水中加点盐或者糖,你能悟到些什么?再看下面的两个故事,看看有没有新的启发。
思维素材三
才华的方向
1887年,美国南部一个小镇。
一天,60岁左右、仪表不凡的绅士伊曼纽尔·尼戈先生在镇上一家杂货店里买香烟,他递给女店员一张20美元的钞票并等待找零钱。
女店员接过钞票,低头找零钱。
突然,她无意中发现弄湿了的手上沾有钞票上的颜料。
她大脑一片空白,惊讶地停了下来。
经过几秒钟的短暂思考,她认为,作为她的老朋友、老邻居、老顾客——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一定不会给她一张假钞。
于是她如数找出零钱,尼戈接过钱离开了杂货店。
过了几天,那个店员还是有些怀疑那张钞票的真伪,便把钞票送到了警察局。
毕竟,在一百多年前的1887年,20美元还不是一个小数目。
警察局里的一名警察坚持认为钞票是真的,而另一名警察则对被沾掉的颜料痕迹大为怀疑。
他们怀着好奇心与责任心,来到了尼戈先生的家里。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们竟然在尼戈家里找到一架伪造钞票的机器,还有一张正在制作的20美元假钞!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尼戈已经绘制结束的三幅肖像画。
调查结果是这样:尼戈先生是一名杰出的画家,他熟练地运用画家的手笔,一笔一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假钞。
他的手法如此高超,几乎骗过了所有的人,包括银行里的职员,但最后却不幸暴露在女店员的湿手上。
尼戈很快被捕了。
他入狱后,他画的三张肖像画被拍卖了1.6万美元,每幅画均超过5000美元。
也许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让无数人为之叹惋的是,尼戈几乎花费相同的时间来画一张20美元的假钞和一幅价值超过5000美元的肖像画。
的确,有才华的人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抵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方向正确的话,但很多时候,才华并不意味着成功。
毕加索说过:“准确地选择,你的才华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才华非凡的人误入歧途,他的非凡才华只会成为其难以承受之重,加快他陨落的速度。
(选自《郑州晚报》2008年4月22日)
素材分析:
手工绘制一张以假乱真的美钞,简直是匪夷所思。
而这种非凡的才华导致个人锒铛入狱,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我们一再说到的思考,其实并不仅限于感悟道理,也包括对事件本身的探究。
以本文为例,作者的感悟其实隐含了一个判断:尼戈绘制美元是为了钱。
这固然很有道理,但你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可能?比如,尼戈是否可能为了自己手绘的美元成功地骗过别人的眼睛而骄傲,所以一直继续这样的行为。
或者,尼戈起初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尝试了一次,而后便再难克制自己,最终落入法网。
再或者,你还可以设想一下尼戈以后的人生路程。
推断一种可能,再试着把这种推断放到尼戈身上,也许你也能创作
一个同样吸引人的故事。
这就是对于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也可以说是再创作。
请同学们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思维素材四
最好的老师
看到电视纪实节目中,警方一举捣毁印制假钞窝点,顺口问一旁印刷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个假钞,你们做得出来吗?
他笑说:当然做不出,至少现在做不出。
那个要求多高啊。
想起以前和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谈天,他说起盗墓贼的技艺高超,比如使用起来事半功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
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真的。
他们读书时,还真请盗墓者来讲过课。
他说那堂课,极其生动,极其管用,记忆极其深刻。
我就对那印刷学院的学生说:你们学校,为啥不请制假钞者来讲课呢?
那么,经济院校该找偷漏税者来上课?那么,政治院校该找非法传销者来上课?那么,美术院校该找疯子来上课?那么,戏剧院校该找街头行骗团伙来上课?那么,医学院校该找百病缠身者来上课?那么,军事院校该找本·拉登来上课?……你一句我一句,说到大家笑倒。
笑归笑,说法其实成立,最好的老师就是社会,对不对?
(选自《羊城晚报》2007年7月30日)
素材分析:
高超的印刷技术制假钞,先进的挖掘技术来盗墓……前文尼戈先生的事件经过作者的思考,得出的是“善用才华”的感慨;同样的制造假钞事件,经过本文作者的思考,产生的结论是:“最好的老师就是社会。
”
这两个角度都有道理:技术就是技术,知识就是知识,它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熟练的开锁技术在锁匠用来可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但是如果用于盗窃那就是犯罪;核聚变与核裂变技术如果用于生活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如果用于战争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这是从“立德”的角度来考虑。
社会是复杂的,随着你的成长,你会越来越多地发现这一点,你会见识到许多负面的人与事,你当如何看待?从中发现其正面的因素,作为自己进步的动力,这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考虑。
你呢,你对这两个故事有着怎样的思考?
编者补语:
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绝对不会只有单一的解读方式,它必然有着广阔的思考空间,多样化的思考角度。
浅尝辄止,你的收获就微乎其微;含英咀华,你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本版文章可以说是对这一道理的再次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