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结构与分类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没食子酸、间苯三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等 ,它们大多具有酚羟基和羧基的结构特点。
药理活性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 菌等。其中,没食子酸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 抑制脂质过氧化。
红花中的其他化学成分
• 红花中含有多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脂肪酸、甾醇、挥发 油、色素等。这些化合物在红花中含量较高,并可能具有一 些药理活性,如甾醇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03
红花药理作用研究
红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血管
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 成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
血压,改善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
红花中的一些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可以抑制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 ,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023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 红花简介 •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 红花药理作用研究 • 红花临床应用研究 • 红花研究展望
01
红花简介
红花的历史背景
红花作为中药在我 国有着悠久的应用 历史,最早可以追 溯到汉代。
红花在古代就被用 于治疗多种疾病, 如痛经、产后淤血 、跌打损伤等。
古代医书如《神农 本草经》和《伤寒 杂病论》中均有对 红花的记载。
抗病毒
红花醇提物具有抑制流感 病毒复制的作用,可用于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冒。
红花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红花逍遥颗粒
由红花、当归、白芍、柴胡等 组成,可用于调节女性月经周 期,缓解乳腺增生、卵巢囊肿
等症状。
红花养心丸

红花的成分研究进展

红花的成分研究进展

红花的成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近几年来红花的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红花主要含有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及酚酸等化学成分。

其中有效部位为红花黄色素,其提取方法主要为水提法。

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多以单一成分为参照,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红花的质量进行研究。

结论:红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较全面,但质量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etorius L.的干燥花,别名草红花。

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红花籽中含80%左右的亚油酸,常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原发性脂肪酸缺乏症等[1]。

本文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化学成分1.1 常见的化合物红花中主要含色素、黄酮类化合物、酚酸、脂肪酸、挥发油、多炔及其他成分。

色素主要指红花黄色素和红色素。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以山奈酚为母体和以槲皮素为母体的糖苷组成。

另外还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其他类已鉴定出的化合物有:2,3,4,9.丁香苷(syringin)、四羟基-1-甲基-1-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2,3,4,9-tetrahydro-1-methyl-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 acid)、阿魏酸、对羟基桂皮酸、胸腺嘧啶-2-脱氧呋喃糖苷(thymine-2-desoxyribo-furanoside)、ethyl-α-D-1yxofuranoside、胡萝卜苷、8.谷甾醇、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混合物、异戊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酰香豆酸酐、芹菜素、十六烷酸甘油酯、反-3-十三烯.5,7,9,l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l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等[3-6] 。

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p香豆酰)色胺OβD吡喃葡萄糖苷 (55)、4[N (p香豆酰)色 胺4″基]N阿 魏 酰 色 胺 (58)等 化 合 物。红花中生物碱类化合物见图 2、表 2 。 [12,1416]
13 聚炔类
红花中的聚炔类成分主要以十碳和十三碳为主。 聚炔类化合物苷元多是油状物形态,置于空气中易 发生聚变,不稳定,形成糖苷之后多以粉末状态存 在,可增加稳定性[7]。红花中聚炔类化合物结构见 图 3、表 3[12]。
2021年 5月 第 23卷 第 5期
·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ModChinMed
May2021 Vol23 No5
红花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李响1,俱蓉1,李硕1,2,3,4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关键词] 红花;黄酮类;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890(2021)05092812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200321001
ResearchProgress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 EffectsofCarthamustinctoriusandPredictiveAnalysisonQualityMarkers
14 亚精胺类
红花中的亚精胺类化合物大多为含 3个香豆酰基 的亚精胺衍生物。Yue等[17]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得到 了 1种新的神经酰胺相对(3S,4S,5S)3[(2S)2 羟基苯 基 二 十 烷 基 氨 基]4羟 基5[(4Z)十 四 烷4 烯]2,3,4,5四 氢 呋 喃 {rel(3S,4S,5S)3 [(2S)2hydroxyheneicosanoylamino]4hydroxy5 [(4Z)tetradecan4ene]2,3,4,5tetrahydrofuran, 103}。目 前 红 花 中 已 分 离 得 到 的 亚 精 胺 类 结 构 见 图 4、表 4[12,17]。

红花药物分析、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红花药物分析、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2 0 1 7年 3月 第 3 4卷 第 2期
V o 1 . 3 4, N o . 2, Ma r . 01 2 7

医 药 Βιβλιοθήκη 信 息 ・1 2 3・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e i n e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4 0 6 ( 2 0 1 7 ) 0 2— 0 1 2 3— 0 3
红 花 为菊科 红 花 属植 物 红 花 的 干燥 花 , 主要 产 于 河南 、 浙江 、 四川 等 地 … 。红 花 性 温 , 味辛 , 具 有 散 瘀
用3 0倍 的水在 7 0 ℃下浸 提 2次 , 每次 8 0 a r i n , 结 果说
明该 方法 工艺 简单 , 提取效 率 高 。 1 . 2 亚精 胺类成 分
止痛 、 活血 通 经 等 功 效 j 。其主要化学成分 有黄酮 、
亚精胺 、 木脂 素等 3 j 。现代药理 研究表 明 j , 其对心
羟基 山柰 酚 一 3 , 6一 二氧 一 7一 氧 葡萄醛 酸苷 ( 3 ) , 6~ 羟基 山柰 酚 一 3一氧芸香糖苷 ( 4 ) , 6一羟基 山柰酚 一 3一
P—c o u ma r o y l s p e r mi d i n e( 1 ) , Nl , N 5一( Z)一N 1 0一 ( E)~ t r i —P—c o u m a r o y l s p e r mi d i n e ( 2 ) , N 1 ( E)一N 5一 ( Z )一N 1 0一( E)一t r i —P—c o u m a r o y l s p e r mi d i n e ( 3 ) 和 N 1 , N 5 , NI O一( E)一t r i —P—c o u ma r o y l— s p e r mi d i n e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孔令瑞曹晓霞红花的化学成分较复杂,不同的部位成分不尽相同,主要成分为酮类物质、脂肪酸、酚酸、挥发油、色素等,还含有微量的微量元素等成分,成分受品种、生长周期、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红花黄色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硬化、脑组织保护、抗炎、抗肿瘤、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

红花为草本植物红花的管状干燥物,属于菊科红花属植物,是传统中药,社会大众认识程度高。

中医认为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主要适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现代制药技术以红花为原料,制作的药物种类较多,如舒胸片、丹红注射液、注射用当丹红冻粉针剂、丹红滴丸、丹红崩解片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可治疗跌倒损伤、妇科疾病,还被开始用于心脑血管病、器官移植、肾损伤疾病治疗。

红花还作为保健品、畜牧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原料。

本次研究试就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概述。

1 红花的临床应用红花制剂种类繁多,正红花油为代表的药物主要用于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等皮肤疾病,口服液主要用于妇科疾病治疗。

近年来,红花为主要原料的药物还被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如红花黄注射液可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

一项meta分析显示,红花黄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等药物治疗血栓性疾病,可增进疗效,PLT 等指标更优,优于香丹注射液。

一项13项RCT研究的meta 分析显示,红花黄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OR=2.69,95%CI(1.95,3.70)],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OR=2.73,95%CI(2.20,3.38)],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OR=1.72,95%CI(1.31,2.25)。

循证研究显示,红花黄注射液用于直肠癌手术,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红花黄注射液还被用于移植术、肾脏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保护缺血器官。

蒙药材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蒙药材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2 0 1 7 年第 3 期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1 9
蒙 药材 红 花 的 化 学 成 分 和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苏 日娜 , 牧 丹 , 白文 明 , 屈 爱桃
( 内 蒙 古 医科 大 学 药 学 院 , 内蒙 古 呼 和 浩特 0 1 0 1 1 o )
摘 要 : 蒙药材红 花 为 菊科 红花属 植物 红花 ( C a r t h a mu s t i n c t o r i u s L . ) 的干 燥花 ,为主要 的 蒙药材
H SY A ) 。
痛、 抗肿瘤、 抗菌、 抗疲 劳等 多种 生理 活性 。 红 花的药 理活 性 主要表 现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2 . 1 对心血 管 系统 的作 用
扩 张冠 状动 脉 、 改 善心 肌缺 血 。朴 永哲等 [ 1 卜 研 究发 现 S Y 可 减少 大 鼠低灌 流 离体 心脏 乳酸 脱氢 酶( L D H) 漏 出 ,缓解 心 室 肌 组 织 A TP含量 下 降及
Ta k a h a s h i Y等[ 2 ] 于1 9 8 2年 分 离得 到红 花黄 色 素 A
(S Y—A) ; 1 9 8 4年 进 一 步 分 离 得 到 红 花 黄 色 素 B ( s Y—B) [ 。 ] ; Me s e l h y等 1 9 9 3年 首 次 分 离 得 到 羟 基 红 花黄 色 素 A ( h y d r o x y s a f f l o r y e l l o w A,
刘 玉 明等【 8 ] 提取 得 到胡 萝 卜 素 。郭美 丽等 [ 9 3 用 GC—MS分 析 红 花 中的 挥 发 油 , 鉴定了 6 1个化 合 物 。此外 红花 中还 含有 一些 糖类 , 氨基 酸等化 合物 。 以往 在 中草 药治 疗 作用 研 究 中 , 重 视有机 成分 的有 效性 ,而 忽视 了无机 成 分 的作 用 , 甚 至把 它从 中草 药 中除掉 。随着 对 红花 化学 成 分深 入研 究 , 证 明它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为主要活血化淤的中药之一,常用于血脉闭塞、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证。

目前世界上共有13种红花,我国仅有一种。

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

本文就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1.1 黄酮类化合物1.1.1 查尔酮类主要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它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

Takahashi Y等[1]于1982年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A (SYA) ;1984年进一步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2];Danisova等[3]分离得到SYC。

Meselhy等[4]1993年首次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 。

Kim J B[5]等分离得到红花红色素(Carthamin),Yin H B 等[6]首次得到Cartormin。

1.1.2 其他黄酮类主要含有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6羟基山奈酚7O 葡萄糖苷[7],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rtin)、6羟基山奈酚、黄芩苷、槲皮素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8];槲皮树3葡萄糖苷、槲皮树6葡萄糖苷[9]、杨梅素(myricetin)[10]及芹黄素(apigenin)[11],木樨草素(luteoline),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1.2 脂肪酸红花含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Dipalmitin)、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0% [13]。

1.3 其他 Edward H A等[14]分离得到反3十三烯5,7,9,1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1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

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红花作为传统中药材,广泛用于治疗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症。

红花中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红花黄色素A(SYA)、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红花多糖(SPS)等。

其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的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等功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对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红花;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草红花、杜红花、刺红花。

因其花红色,叶颇似蓝靛色又名红蓝花,又因其花中掺杂黄色而称黄蓝花[1]。

红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花。

具有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剌痛,跌扑损伤,疮伤肿痛的功效[2]。

近年来,国内外对红花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发现其对神经系统、肝脏、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也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文就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旨在为红花在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红花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2.1.1抗心肌缺血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以及抗氧化防御活性的降低是影响心肌细胞受损的三项重要因素,可用几种强效抗氧化剂介导酶对因氧自由基而受损伤的心肌细胞进行防御,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乳酸脱氢酶(LD)和肌酸激酶(CK)无法穿过细胞质膜,然而当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时,LD和CK可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因此,LD活性和CK活性可代表在缺氧/复氧(A / R)状态下细胞的损伤程度。

心肌细胞在A / R状态下培养会降低其活性,增加LD和CK的释放,促进细胞凋亡。

红花黄色素A (SYA)可提高过氧化氢酶、GSH-Px和SOD的活性以及上调GSH的水平来显示抗氧化活性,并抑制LDH和CK的释放来表达其抑制细胞凋亡能力,达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Carthamu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龚韦凡1,刘 虹2,3,张 丽2,3,覃 瑞2,3*
1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2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3武陵山区特色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槲皮素-3-α-阿拉伯糖苷-7-O-β-葡萄糖苷 (quercetiN-3-α-arabinoside-7-O-β-glucoside)
槲皮素-7-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quercetiN-7-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
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 (quercetiN-3,7-diglucoside)
2.2. 木质素类化合物
红花属植物中木质素类化合物含量较低,目前所报道的化合物都是从红花中分离出的络石糖苷
DOI: 10.12677/br.2017.66049
377
植物学研究
龚韦凡 等
Table 1. Main flavonoids in Carthamus L. 表 1. 红花属植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Carthamus L.
Weifan Gong1, Hong Liu2,3, Li Zhang2,3, Rui Qin2,3*
1College of Pharmac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3Hu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Pro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Plants in Wuling Area of China, Wuhan Hubei
2. 化学成分
红花属植物中大多含有黄酮类、木质素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萜类等成分。
2.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属植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查尔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醌式查尔酮类结构, 黄酮醇主要是山奈酚和槲皮素的衍生物。一般糖分子上的取代基团在 C-3,C-6,C-7 上。主要成分及来 源见表 1。
Open Access
1. 引言
红花属(Carthamus L.)植物隶属菊科(Asteraceae),大部分为一年生,较少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本属约有 18~20 种,主要分布于中亚、西南亚及地中海区[1]。该属植物在我国有两种,分别为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和毛红花(Carthamus Lanatus L.)。
(kaempferol-7-O-β-L-glucopyranoside)
33
圣草酚 (eriodictyol)
34
紫丁香苷
(syringin)
35
黄芩素 (scutellarein)
36
(2R) -4',5-二羟基-6,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黄烷酮
((2R)-4',5-dihydroxyl-6,7-di-O-β-D-glucopyranosylflavanone)
龚韦凡 等
摘要
红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酮类、木质素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萜类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 集中在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等方面。本文对红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 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花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 (luteoliN-7-O-β-glucoside)
芹菜素 (apigenin)
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C-8-β-D-吡喃葡萄糖 (luteoliN-6-C-β-glucopyranosyl-C-8-β-D-glucopyranose)
6-羟基芹菜素 (6-hydroxy apigenin)
序号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化合物名称 Compound
刺槐黄素 (acacetin)
刺槐黄素-7-O-α-L-鼠李糖吡喃糖甙 (aca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
刺槐黄素-7-O-β-D-葡萄糖苷酸 (acacetiN-7-O-β-D-glucuronide)
目前,国内外对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红花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长期以来被大量栽培于中国、 印度、南非,同时也在日本,巴基斯坦、中东、欧洲、北非、苏丹、埃及等国家或地区也有一定的种植 规模。在我国,红花的栽培区域几乎遍布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南、四川、浙江和新疆为红 花的主要产区[2]。红花是新开发的优质油料作物,具有含油多、油质好、用途广等特点。红花籽油中含 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并且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亚油酸的含量高达 73%~85%更是决定了红花 籽油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3]。同时,红花也是著名的药用植物。红花作为红花属常用中药材,又名 红蓝花,别名有刺红花,草红花等,其干燥的花瓣用于中医治疗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我国红花始载于 《开宝本草》,《本草纲目》记载红花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中医认为红花入药,味辛微 苦、性温,归心、肝经,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良药。可用来治疗痛经、跌打损伤以及关节疼痛,冠 心病、心绞痛等疾病[4]。本文对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 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7] [13] [11] [13]
[11] [6] [6] [6] [12] [7] [6]
1
C15H11O6
[12]
1
C27H30O16
[14]
1
C15H10O6
[7]
1
C27H28O17
[11]
植物学研究
Continued
23
山奈酚-3-葡萄糖苷 (kaempferol-3-glucoside)
30
6-羟基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6-O-β-D-葡萄糖苷 (6-hydrokaempferol-3-O-β-rutinoside-6-O-β-D-glucoside)
31
6-羟基山奈酚-7-葡萄糖苷 (6-hydroxykaempferol-7-glucoside)
32
山奈酚-7-O-β-L-葡萄糖吡喃糖甙
6-羟基芹菜素-3,6-二-O-β-D-葡萄糖苷 (6-hydroxy apigeniN-3,6-di-O-β-D-glucoside)
山奈酚 (kaempferol)
山奈酚-3-β-D-葡萄糖苷-7-β-D-葡萄糖苷酸 (kaempferol-3-β-D-glucoside 7-β-D-glucuronide)
1
1, 2, 3, 4, 5
1
C27H30O16
[7]
C21H20O12 [7] [8] [9] [10]
C21H20O12
[11]
C26H28O16
[12]
C23H22O13
[6]
1 1 1 1 1 1, 2, 3, 4, 5 1 1
C27H30O17 C21H20O12 C21H20O12 C15H10O6 C23H22O12 C21H20O11 C15H10O5 C27H30O15
24
山奈酚-3-芸香糖苷
(kaempferol-3-rutinoside)
25
6-羟基山奈酚-3,6-O-β-D-葡萄糖苷-7-O-β-D-葡萄糖苷酸 (6-hydroxykaempferol-3,6-O-β-D-glucoside-7-O-β-D-glucuronide)
26
6-羟基山奈酚-3-葡萄糖苷
槲皮素 (quercetin)
槲皮素-7-葡萄糖苷 (quercetiN-7-glucoside)
槲皮素-3-芸香糖苷 (quercetiN-3-rutinoside)
槲皮素-3-葡萄糖苷 (quercetiN-3-glucoside)
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O-β-D-葡萄糖苷酸 (quercetiN-3-O-α-L-rhamnoside-7-O-β-D-glucuronide)
(6-hydroxykaempferol-3-glucoside)
27
6-羟基山奈酚 (6-hydrokaempferol)
28
6-羟基山奈酚-3.6-二葡萄糖苷 (6-hydrokaempferol-3,6-diglucoside)
29
6-羟基山奈酚-3,6,7-三葡萄糖苷 (6-hydrokaempferol-3,6,7-triglucoside)
Received: Oct. 5th, 2017; accepted: Oct. 29th, 2017; published: Nov. 6th, 2017
Abstra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