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生猪饲养是一个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的复杂过程,在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就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猪场准备1. 土地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2. 饲养场建设:必须要保持场地的卫生、透风、隔离等条件,设施尤其要配齐。
二、品种选育1. 通背×长白猪:是国内一种较好的生猪品种组合,可有效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2. 长白猪×大约克猪:是一种新品种组合,在体形上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繁殖性能高,可稳定产出高价肉猪。
三、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通风换气,每头生猪的空间不应过于拥挤。
2. 饲料品质:饲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的,应尽可能采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定期检测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确认饲料的质量是合格的。
3. 疾病防治: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必须做到位,保持充分的卫生条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毒和防疫,同时要保持动物的健康。
4. 科学养殖:猪养殖要实现全养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育种、环境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可提升猪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 选种繁殖育种:应实行优生优育,选择优良种猪,掌握好各种品种饲养技术,利用科学的繁殖技术进行繁殖。
2. 孕育管理:怀孕期繁殖母猪幼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还应定期检查体重和健康情况。
3. 产仔与育仔:产仔要求安静、温度适宜、有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育仔期间要保持卫生和少扰动幼猪。
五、环境卫生1. 场地清洁: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场地内无漏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
2. 光源:宜保持清洁、明亮,同时要防止强光直射猪身体。
3. 空气流通:对于集约式养殖,在密闭猪舍内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和供氧量。
六、其他注意事项1. 猪舍建筑:猪舍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习惯,要做到通风换气、防病、及时清洗,确保室内采光充足。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饲养者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如加热灯或发热设备,保持仔猪周围环境温度恒定,并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对仔猪的不良影响。
2. 饲料和饮水管理:仔猪出生后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饲养者应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并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3. 疾病防控:仔猪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饲养者需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注意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猪舍管理: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来生长。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积存的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和卫生。
5. 群体管理:仔猪是社交性动物,需要与同伴一起成长。
饲养者应合理安排仔猪的群体结构,避免攻击和压迫行为的发生,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饲养者应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观察其行为和食欲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严重后果。
7. 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饲养者应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了解仔猪的饲养效果,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8. 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仔猪的饲养管理需要饲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饲养者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了解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进行疾病防控和猪舍管理,合理安排群体结构,进行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建立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生猪饲养技术

生猪饲养技术
1.环境管理:猪舍温度控制、通风换气、灯光管理、消毒等
2. 饲料管理:
(1) 饲料类型:母猪和仔猪需要不同的饲料,应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
(2) 饲喂量: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品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饲喂量。
(3) 饲喂频次:根据猪的饥饿程度,分次进行饲喂,保持定时定量。
3. 疫病防控:
(1) 定期注射疫苗,防止猪瘟、口蹄疫等猪病的发生。
(2) 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3) 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情传播。
4.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猪舍空间和猪的体重、品种等情况,控制养殖密度,避免猪之间挤压过度,造成压死和伤害。
5. 质量管理:加强畜产品质量控制,保持生猪的健康和安全,确保消费者对畜产品品牌的信任和满意度。
养猪饲养技术

养猪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和养殖技术深入人心,大多数农村都已改以往的散养猪模式,现在更多的是规模化养殖。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猪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养猪饲养技术1饲料配比饲料配比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猪的健康状况,所以科学配置饲料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饲料的配比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配比。
猪的生长前期:需要20%的玉米、0.25%的食盐、4.5%的鱼粉、4%的青糖、50%的青菜、3.5%的棉饼、15%的大麦、0.5%的石粉以及2.5%的麦麸。
此种饲料配置可以使猪日增长量达到450克左右。
猪的生长中期:需要18%的玉米、0.25%的食盐、2.5%的鱼粉、8.5%的青糖、50%的青菜、2.5%的棉饼、13%的大麦、0.5% 的石粉以及5.5%的麦麸,此种饲料配比可以促进猪快速生长,日增长量约为720克。
猪的生长后期:需要15.5%的玉米、0.3%的食盐、1%的鱼粉、18%的青糖、50%的青菜、1.8%的棉饼、10%的大麦、0.5%的石粉和4.5%的麦麸。
此种饲料配比可使猪日增长量约为830 克。
猪的味觉较为发达,数据显示,猪口腔内的味觉细胞多达 1.5万个,所以饲料配比也要从其味觉入手,可以促进其唾液腺、胃腺以及胰腺的分泌,提高采食量,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目前在猪饲养中使用的调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甜味料的调配。
在饲养肥猪时,需要在其每公斤的日粮中添加糖精0.05 克,这样可以增加肥猪的采食量,可以促使肥猪的日增量提高6.5%左右;在哺乳期的母猪日粮中添加糖精55ppm,可以防止母猪在哺乳期产生厌食,并且还可以提高乳汁量。
在仔猪的日龄中加入180ppm的糖精,同样能够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提高其日增量;二是香味料的调配。
在香味料的调配中,不能一味地使用添加剂来达到效果,而是需要适当加入脂肪和油脂等带有香味的饲料。
一般情况下,肥猪和母猪的使用量存在不同。
在肥猪的日龄中加入脂肪2.5%,可以使肥猪日增长量达到730克,并且有效提高了料重比;母猪的日粮中添加5%的脂肪,可以有效增加乳汁量。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猪饲养管理技术技巧要点

猪饲养管理技术技巧要点饲养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育肥期间,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
因此,对于养猪户而言,必须要根据猪的品种、所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来增加猪的日增重及缩短肥育周期。
1、日粮搭配日粮的搭配要求营养均衡,而且要保证其浓度的平衡,使猪只发挥出自身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般在搭配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钙和磷的平衡外,各种氨基酸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因为过量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会被氧化分解,抑制动物的饲料摄入量,并增加能量消耗。
2、饲料调制目前饲喂生猪的饲料原料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类饲料等。
一般使用最多的饲料主要有玉米、豆粕、麸皮、骨粉还有一些饲料添加剂等。
在调制饲料时,最好能满足各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同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以提高采食量。
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饲料。
3、饲喂次数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它们的生长需求不同,肠胃消化能力也不同。
所以,在给猪饲喂之时,也要根据猪的种类,阶段进行饲喂。
对于生长育肥猪而言,猪群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午间最弱,这种现象在夏季更趋明显,所以饲养员对生长育肥猪可日喂2次,在早晨上班、下午下班时进行。
4、充足的饮水猪场在选择水源方面要确保清洁少杂质,平时多注意巡查饮水器的使用状态,发现有损坏等问题后及时修理更换,以免影响猪群的正常饮水。
饮水要求:育肥猪日需水量9-12升;生长猪日需水量5-7升;保育猪日需水量3-5升等。
5、猪舍卫生管理定期清除猪舍内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和粪便等,在猪躺卧处铺干燥的垫草,并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障猪舍清洁干净,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尽快让猪养成采食、卧睡和排泄定点的习惯。
此外,还要加强对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
饲养管理作为生猪养殖的基础,各养殖户们应该要熟练掌握,简单来说只有喂的好,猪群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而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也要重点考虑到饲料的特性以及质量,并进行科学的配制。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育肥猪饲养管理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 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充足和平衡。
2. 定时定量喂养:每天定时定量喂养,保证育肥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提高饲料利用率。
3. 保证饲料品质: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无杂质,避免因饲料问题引起育肥猪生长障碍。
二、饲养密度1. 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控制育肥猪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引起猪群争斗、过密引起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2. 调整饲养密度:根据育肥猪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猪群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三、饮水1. 提供充足饮水:保证育肥猪随时饮用到充足、清洁的水,避免因缺水影响生长。
2. 定期检查水质:定期检查饮水质量,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防止饮水引起的疾病。
四、温度控制1. 控制室内温度:保持育肥猪舍内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
2. 调整温度: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适时调整猪舍内的温度,为育肥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定期检查1. 检查生长情况:定期检查育肥猪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评估养殖效果。
2. 检查健康状况:定期检查育肥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等问题,保证猪群的健康水平。
六、疫病防治1.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保证育肥猪的免疫接种率达到规定标准。
2. 疫病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减少人员和动物的流动等,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3. 疫情处理: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七、饲养员管理1. 培训饲养员:定期对饲养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饲养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建立适宜的猪舍环境: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与排污系统,并保持恒定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和透明的光照。
养殖环境的合理设计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2.饲料营养平衡:猪的饲料应具备适宜的营养平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元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成本。
3.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确保猪的健康状况。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及时隔离和治疗疾病猪只,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4.适当的养殖密度:养殖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对猪的饲养效果至关重要。
5.合理的饲养管理: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饲喂、水、清洁和运动等。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方式,以满足它们的不同需求,提高生产性能。
6.处理粪便和废料:妥善处理猪只的粪便和废料是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合理排污和处理粪便能够减少气味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健全的心理环境:为了提高猪只的生产效率,注意优化猪只的心理环境也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适当的游戏和社交环境,减少猪只之间的竞争和压力,可以提高猪只的幸福感和生产性能。
8.培训和沟通:培训养殖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会议和培训,提供相互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促进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
通过遵循以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确保养殖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喂技术
限饲的方法有多种:
➢ 一种限质,即降低日粮能量浓度,向日粮中多加粗 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尽管让猪吃饱了,但日粮中 营养满足不了需要,限制了对养分的采食量
➢ 另一种是限量,国外有的专家认为以减少自由采食
量的20~25%为宜,这样导致增重速度降低15~20% (约600~630g/d),饲料利用率改进6%,背膘厚度 下降8%。我国大部分人认为减少15~20%为宜,因我
1、群体规模
在一般规模化猪场:
种公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宜单圈饲养
妊娠前期的母猪小群饲养可3~5头一圈 后备公猪可3~5头一圈 后备母猪可5~6头一圈 育肥猪可以10~20头一圈,而以10~12头为一圈
更好,这个数字基本上与猪的窝产仔数一致,因 此可以把断奶的仔猪采取“原窝端”的办法育肥 为最好。
试差法计算日粮配方的方法
➢ 第一步:查饲养标准及各种原料营养价值表 ➢ 第二步: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各种原料所占
的百分数 ➢ 第三步:从饲料营养价值表中查出所配合
的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用每种原料营养 成分乘以原料的百分数 ➢ 第四步:将各种原料中的同一种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的乘积相加,即得该配方中 每种营养成分的总量,将所得结果与饲养 标准进行比较,如有任一营养成分超过或 不足,可增减相应的原料进行调整和重新 计算,直到达相符或接近为止。
第四章 猪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主要内容
饲养: 饲养标准、饲粮配合方法、饲喂技术等 环境条件: 温、湿度,通风换气,密度, 地面等
一、分群并圈
对于一个规模化自繁自养的猪场来说,为 了有效的利用饲料和圈舍,防止疫病的传 播,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就 应将全场的猪分群分类饲养(如种猪群、商 品猪群应分开饲养)。
商品肉猪日粮中各种原料常用的比例范围 粮食类(能量饲料)60~70%
饼粕类 10~20% 前期:18~20% (不加鱼粉), 后期: 14~16%
动物性饲料(鱼粉)3~5%
糠麸类 10~13%
矿物质 2~3% ,其中含盐可占0.3~ 0.5%
干草粉 瘦肉型 3~5%,地方品种及杂种 7~8%
饲喂技术
实验证明:颗粒料喂猪优于干粉料(英大量试验 证明增重1㎏饲料减少0.2㎏),湿拌料喂猪优于 干粉料喂猪,干粉料优于稀料。
湿喂是常用的一种饲料形态,由于料水比例不同, 又可分为:湿拌料(料水比例1:1)、稠料(1: 2~4)和稀料(1:5以上),据试验:湿拌料喂猪 要优于稠料,稠料要优于稀料。
三、饲喂技术
生喂与熟喂:生料喂猪国内外早已普遍采用,据 报道用生料喂猪比熟料喂猪每kg增重饲料消耗降 低11~34%,日增重提高15~20%,猪的消化道分 泌液增重约87%。但有些饲料需要加热处理后才 能饲喂,如甘薯、大豆和豆饼(粕)等种类饲料 煮熟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并且生大豆、豆 粕含有抗胰蛋白抑制酶、血红细胞凝集素,皂角 苷、尿素酶等需经高温加热处理,破坏酶的活性 后饲喂效果好。还有些饲料煮熟后可以起到灭菌 和去掉饲料中有毒物质作用。但大部分饲料煮熟 营养价值降低。如玉米、大麦、麸皮、米糠等, 生喂营养价值高,煮熟后营养价值降低10%,大 部分饲煮熟后维生素被破坏,因此采用配合饲料 时应宜生喂。
妊 娠 母 猪 定 位 饲 养 妊 娠 母 猪 小 群 饲 养
3、并圈的原则
(1)体重和月龄 (2)性格 (3)生产实践经验 (4)分群饲养一段时间后,如果体重大小
出现差距或弱病猪时,应及时调整。
二、选定饲养方案(合理配制饲料)
饲粮配合的方法 饲粮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主要有: ➢ 计算机配方软件 ➢ 试差法 ➢ 对角线法等
保育0.37~0.46 m2 公猪单圈7~9 m2(高1.3 m) 母猪饲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圈饲养,2.5x2.5 m; (2)单体定位栏, 2.1x0.65m 、2.1x0.6m;分娩床
2.2x1.8m 、2.1x1.7m (3)小群饲养,每群3~5头,每头2~2.5 m2。
单体定位栏和小群饲养各有优缺点
猪的饲喂技术
料型:常用的料型有颗粒料、湿料和干粉料等, 在饲喂时就有干喂和湿喂两种。
➢ 干喂的优点省工、易掌握喂量,可促进唾液的 分泌与咀嚼,不用考虑饲料的温度,剩料不易腐 败或冻结,如再采用自动饮水,可大大提高劳动 生产率;缺点浪费饲料较多,同时过细的饲料影 响采食量和呼吸道的健康。
➢ 湿喂的优点是便于采食,提高适口性,增加采 食量,浪费饲料少,减少了空气饲料的粉尘,还 能减少胃肠道紊乱的发病率,并可节省饮水次数。 缺点费工费时,剩料易腐败和冰冻。
现在有些农户仍还采用“稀汤灌大肚”的传统饲 喂方法,其料水比超过1:5,有的甚至高达1: 8~10以上,这是不科学。
谷物粉碎粒度以0.65~0.75mm为宜;颗粒料以 1.2~1.6mm为宜
饲喂技术
饲喂方式:饲料的饲喂方式有不限量饲喂(自由 采食)限量饲喂(定时定量)以及前敞后限(前 期自由采食后期限饲)等饲喂方式,各有优缺点。 自由采食的猪、日增重高、育肥出栏率高,但饲 料转化率低,背膘厚、容易造成过肥,因此对育 肥后期的猪、后备猪、种猪不太适宜。限饲的猪、 育肥时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得到改进,但日增 重差、育肥期长。所以对肥育猪来说,为了追求 日增重,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为好。若为了 得到较高的胴体瘦肉率,以限饲为好。如果为了 既要得到较好的日较重,又要得到较好的胴体瘦 肉率,可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母猪定位饲养
♀ ♂♀♀ ♂ ♀ ♀ ♂♀♀ ♂ ♀
母猪小群饲养
饲养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不能照抄照搬
在选择与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的原则是:
凡能够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和设施应尽量采用 可用人工代替的设施可以暂缓采用,以降低成本
上图母猪定位栏
右图母猪小群饲养, 以防抢食食槽前建 有短格栏
2、占地面积
美推荐育肥猪的适宜密度
体重阶段(kg) 每猪平方米
冬
夏 漏缝地板
11.4-23 0.37 0.46 0.35
23—45 0.56 0.65 0.37
45—68 0.74 0.84 0.56
68—95 0.93 1.11 0.74
在我国育肥猪如不分阶段、季节,一般每头占地 面积1~1.2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