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内外平衡理论
中国文化现象中的“内平衡”与“外平衡”

至于禅宗,则把“反求诸己”的“己”明确地提炼为“心”,从而提出了“即心即佛”的立意本旨。慧能说:“故知万法,尽在自心”,“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味。”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眼前。”[⑨]正是基于这样的体悟,禅宗才把外求行为称作“骑驴找驴”。
儒家认为,悠悠万事,唯道义为最高。在他们看来,道义虽也是客观尺度,但更是人的主体自觉,具体表现为人类行为的中庸正直而不是损人利己。平心而论,儒家其实也并不排拒富贵。但关于何以会发生如此价值置换,还是孔子本人说得“直白”:“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孟、老子文为世人所谙,故不具标出处)“不可求”,按照儒家的尺度,显然是因为它违反了道义。可人富贵而己贫贱,毕竟要引起心理失衡,因此,它需要“高尚其志”,需要以内化了的道义尺度来寻回平衡。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道义,显然是指人的精神价值和心理价值。孟子认为,体有贵贱,有大小。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那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最大、最贵重的,哪些部位是最小、最轻贱的呢?根据他的说法,能够思考的“心”才是最大、最贵重的,因为它是人类善性的源头;而饮食声色之人所无法离开的口腹耳目,才是最小、最轻贱的所在。经过这样一番诱导,人们在道理上接受他推出的新价值体系——“天爵”“人爵”论,事实上已成为可能。受这种贵贱观的影响,儒者在贫富观念上,也发生了尺度大置换:“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①]。
道家也很强调平衡的内在性。据《庄子·庚桑楚》篇载,老子曾说过:“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庄子本人也说:“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⑥]这种平衡的最高哲学概括,便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008:内外均衡

• 2.可维持性 • 必须考虑可维持性问题的原因是:资金流入形成 的债务必须在将来某一时期偿还,也就是经济面 临着跨时期的预算约束。 •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资金弥补本国储蓄不足时, 必须考虑到今后能否实现相应的经常账户盈余来 偿还债务,否则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就是不可维 持的。 • 判断可维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 第一,分析资金流入的具体情况。 • 第二,分析债务比率指标。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 外部均衡的标准 •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一、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 在封闭经济下,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与价格稳定,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 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 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 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 • 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相当多的 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 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 突出问题。
图8-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 经济状况:失业+逆差(直观的解释)
• 1、扩张性财政政策→需求↑→改善失业状况 • 同时, →利率↑→资本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强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 2、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资本流出 • 紧缩性财政政策→利率↓→资本流出 • 给国际收支造成更大的压力
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可能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矛盾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矛盾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性质及表现形式都与固定汇率制下有很多不同
内外在的平衡

内外在的平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内外在的平衡。
内在的平衡是指我们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外在的平衡是指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和适应。
当这两种平衡达到一种默契的状态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在内在的平衡方面,我们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去苛求自己的每个方面都做到完美无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地爱自己。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积极地面对压力和困难,不让负面情绪支配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能够充满希望和乐观地看待事物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体魄和精力充沛的状态。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内在的平衡。
外在的平衡则涉及我们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不免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只有通过沟通、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尤其是对于家庭关系来说,我们需要努力维护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密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情况。
无论是工作环境、学习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平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如果我们内心不平衡,无论外部环境如何良好,我们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反之,如果我们与外部环境产生冲突,我们的内心也会受到影响,无法保持平静。
只有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平衡和幸福。
为了寻找内外在的平衡,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思考、与他人的交流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关注自然环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等方式来与外界建立联系。
内外均衡理论

内外均衡理论
最近,新兴浪潮蒸蒸日上:互联网融资,投资者可以使用IT 技术获取大量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投资决策。
这种信息优势在许多机构投资者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以实现投资的最大收益。
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弗洛斯特博士发表了“内外均衡理论”。
“内外均衡理论”指的是,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将自己的投资组合分成内部均衡(最可能达到目标)和外部均衡(相对低风险)两个组合,以实现最好的投资收益。
其中,内部均衡组合偏向于一些较高风险的投资,同时考虑到投资者的收益期望;外部均衡组合则追求低风险的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鉴于“内外均衡理论”对投资者的重要意义,无论何时,投资者都应该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可行性评估。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投资组合存在的风险,同时避免失去投资期望。
另外,通过此理论,投资者还需要为投资组合建立合适的风险防控机制,比如制定投资风险管理规章、安排风险终止策略、强化风险管理框架和定期监督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限制最大的单笔投资额、定期对投资进行风险评估和把控、保持投资组合的合理性等。
总的来说,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投资收益率预测模型,内外均衡理论也成为可能达到最优投资收益的参考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配置投资组合,缩小投资风险,优化投资组合,实现投资期望。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节

上式(4-5),左边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 给,右边是名义货币需求,p为物价水平,k、h 分别是产出和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系数。
28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就是在一 定的收入水平下,通过利率的变化使居民 的货币需求等于外生的货币供给。因为商 品价格不变,改写(4-5)式得到:
i kY M s h
式(4-6)式表明:随着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随着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反映在iY平面内,LM曲线斜率为正,且随着货币供给 增加而右移。
29
(3)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表示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和的平衡。 BP曲线可以表示为:
(ce tY ) (i i*) 0
式中,ω由资本流动程度决定。
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ω =0,在i-Y平面内,BP曲
线是一条垂直线,并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而右移,
含义是: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平衡,随着本币的
贬值,出口会增加,国际收支可以在更高的产出
水平下得到平衡。
30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ω→+∞,在i-Y平面内,BP 曲 线是一条水平线,含义是:国际收支与汇率和国 民收入无关,当且仅当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时 国际收支才能平衡。
16
四、顺势而为原则 顺势而为原则是指在调控过程中要正确
认识、判断市场力量并加以巧妙利用。
17
第三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短期调节的经典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分析 框架下,提出了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
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搭配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方 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er Swan)的方 法——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内部均衡调节
生产力布局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组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 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 和发展潜力,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 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 镇化布局形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 2 3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完善就 业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 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 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
缩小收入差距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提 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 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案例分析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实践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快速 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经济失衡 的挑战。
美国经济内外均衡的调整
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国内 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同时也面临着贸易赤字和国际收支 不平衡的问题。
欧盟经济内外均衡的探索
03 外部平衡调节
国际贸易政策调整
01
02
03
关税调整
通过提高或降低关税税率, 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从而调节国际贸易收支。
非关税壁垒调整
包括配额、许可证、技术 壁垒等措施,通过调整这 些措施来影响进出口商品 的数量和种类。
贸易协定和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贸易 协定或加入自由贸易区等 方式,促进贸易自由化, 扩大进出口规模。
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

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来自内外两个世界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内心的矛盾和焦虑。
如何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成为了现代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内外世界的定义、内心矛盾的表现、平衡内外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内外世界在这里指的是个人内在世界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内在世界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信念、价值观等,而外部环境则包括社会、家庭、工作等外部因素。
当个体内在世界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会产生内心矛盾。
内心矛盾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个人追求与社会期待的矛盾、内心欲望与道德规范的冲突等。
这些矛盾会给个体带来焦虑、压力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至关重要。
首先,平衡内外世界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消解内心矛盾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增强内心的稳定感和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平衡内外世界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实现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被外部环境左右。
其次,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负面情绪所左右。
再次,要注重内在修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身心健康。
最后,要学会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处理好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关系,避免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总之,平衡内外世界、消解内心矛盾是每个现代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内外均衡名词解释

内外均衡名词解释
内外均衡,即Inner-Outer Balance,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以内部驱动力为外部压力提供平衡的方式。
内外均衡模式有助于解释为何某些人会在艰难选择中做出自我满足的决定,以及为何他们会把自身价值观置于声誉、家庭成员团体等外部因素之上。
首先,外部因素包括文化、社交环境和其他影响个人行为的外部要素。
研究表明,外部要素对个体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个体偏向某一行为、性格特征或信仰观点。
因此,想要有效地了解一个人,需要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文化背景出发。
内部因素,是指人的思维模式、信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模式。
它可以用来引导个体走向自我满足行为或把自身价值观置于外部社会认可意义之上的决定。
内部因素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外部环境和文化所赋予的信仰可能与个体的内在价值观不符,此时就需要根据内部因素来判断自身期望。
内外均衡是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其中对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发挥各有属性,充分发挥了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判断,有助于克服困境的压力,并实现目的的达成。
只有坚持内外均衡的原则,才能使一个人合理评估外部因素,客观地衡量自身价值,并做出最自信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
扩张
通胀/逆差
紧缩
紧缩
通胀/顺差
紧缩
扩张
蒙代尔分配法则的图示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1
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 和丁伯根法则
第二节 米德的内外平衡理论 第三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简·丁伯根(1903年4月12日 -1994年6月9日),出生于荷 兰海牙。于1929年获得物理 学博士学位。由于他50多年 来在经济计量学方面,特别 是在“发展和应用动态模式 于经济过程分析“中的贡献, 1969年,同弗里希一道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詹姆斯·米德(James Edward Meade ,1907-1995),在英国 的巴士市长大,毕业于牛津大学。 1977年由于与戈特哈德·俄林 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 动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Mundell),MIT经 济学博士 ,1999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因为他对不 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 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做出 了影响深远的分析), 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蒙代尔教授被誉为“最优货
IB
国内支出
I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的各 种组合下的内部平衡曲线。其斜 率为负,因为本币升值会导致出 口减少、进口增加,为维持内部 平衡,必须增加国内支出。
三、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
固定汇率制下,支出转换政策受到制约, 故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些特定区间(如繁荣-顺 差、萧条-逆差),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 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对外均衡(外部均衡)——国际收支达到平 衡。(经常项目可维持性)
二、丁伯根法则(Tinbergen’ Rule)
丁伯根法则:针对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政 府当局一般至少需要n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政策指导意义:由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短期内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 个目标,所以政府需要至少两个政策工具进 行配合才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不同影响
如果考虑到资本流动(利率变化对资本金融项 目的影响)的影响,一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对内外平衡的作用程度和方向是不同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内部平衡的影响效果较明显, 作用方向明确;
但对于国际收支和外部平衡的影响方向则不明确, 因为对经常项目(通过收入)和对资本金融项目 (通过利率)的影响反向;
支出转换政策:不改变社会总需求而改变需求方向的政 策。对付外部平衡。 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直接管制
支出调整政策: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对付内部平衡。 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米德的政策搭配
经济状况
支出调整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失业和顺差
扩张性
本币升值
失业和逆差
扩张性
本币贬值
通胀与顺差 通胀与逆差
紧缩性 紧缩性
本币升值 本币贬值
二、斯旺图示(Swan Diagram)
直
接
标
价
法 下
失业
的 顺差
汇
率
通胀 顺差
E
失业 逆差
EB
通胀 逆差
E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的各 种组合下的外部平衡曲线。其斜 率为正,是因为扩张性支出调整 政策使得国内支出增加,从而进 口增加,为维持外部平衡,需要 本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第二节 米德的内外平衡理论
米德(J.E.Meade)认为,政府可以运用 支出调整(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 来同时实现内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IB) 和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EB)。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假定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同 时贸易收支代表整个国际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 则可以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实现 内、外平衡目标。
“顾此失彼”:通胀-顺差、失业-逆差
“一箭双雕”:通胀-逆差、失业-顺差
由此,米德认为,要实现内部均衡和外 部均衡双重目标,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 策(旨在调节总需求的水平,如财政、货币 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旨在调节总需求的 方向,如汇率政策) 。
第三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蒙代尔(1962):“政策配合论”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 货币政策——外部均衡
币区理论”的奠基人和“欧元之父”。
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和丁伯根法则
一、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目标——经济增长。 短期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 平衡。
短期目标分成两类:
对内平衡(内部均衡)——国内经济处于充 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非加速通货膨胀 的充分就业)
由于财政政策对于一国内部平衡的影响较大且 方向明确,而货币政策对于一国外部平衡的影 响较大且方向明确,因此,一国可以将财政政 策用于对付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对 付外部平衡的目标。——蒙代尔分配法则(有 效市场分类法则)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失业/逆差
扩张
紧缩
失业/顺差
货币政策对于一国国际收支和外部平衡的影响效 果比较明显,作用方向明确。因为对经常项目 (通过收入)和对资本金融项目(通过利率)的 影响同向;
当然,货币政策对于一国内部平衡的影响效果也 是明显的,作用方向也是明确的。
二、蒙代尔的政策分配法则 Mundell’s Assignment 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