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难民问题)【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难民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难民问题的严重性★★自20世纪以来,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20世纪是一个“难民的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局部战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难民问题;(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60年代末,尽管世界难民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3)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的难民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1971年的南亚剧变导致了大规模的难民潮;(4)进入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世界不稳定地区不断增多,全球的难民人数也急剧增长;(5)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范围的难民数量似乎有所减少,但难民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考点二:难民的理论界定(见表13-1)★★表13-1 难民的理论界定考点三: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国家领土的变更,政权的更迭,社会分裂、民族冲突所导致的动乱和战争,政治和宗教迫害等。

(1)国家版图的变更会造成难民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版图变更而发生的难民潮规模更大了。

(2)种族或民族因素也造成难民问题,几乎每一起难民潮,都有民族因素的影响。

(3)除了民族冲突以外,在当代,造成难民问题的突出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

全球两极分化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难民问题。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会间接地导致政治和社会冲突,最终使人流离失所,产生难民问题。

总之,造成当代难民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一种原因比较突出,有时是几种原因共同起作用。

要消除难民潮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发展问题。

考点四:国际社会对难民的保护(见表13-2)★★★表13-2 国际社会对难民的保护13.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难民?答:“难民”正式成为一个明确的国际政治术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问题,乃是现代的事情。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圣才出品】

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经济安全的界定与影响因素(见表8-1)★★★
表8-1 经济安全的界定与影响因素
考点二:经济发展与安全(见表8-2)★
表8-2 经济发展与安全
考点三: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见表8-3)★★★
表8-3 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
考点四:经济制裁的相关论述(见表8-4)★★
表8-4 经济制裁的相关论述
考点五:石油危机(见表8-5)★
表8-5 石油危机
考点六:金融危机(见表8-6)★★
表8-6 金融危机
8.2 课后习题详解
1.怎样理解经济安全的含义?
答:经济安全作为一种观念,应该有久远的历史,因为当人类在经济上多次遭遇威胁和危险之后,他们肯定就有了某种寻求“经济安全”的意识,尽管这种意识变成明确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圣才出品】

①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②他们自身对国家间相对权力的判断;
③国家相对社会而言的力量与结构;
④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轮廓和方向起决定性影响的系统压力。
(2)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在理论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a.新现实主义从结构的视角观察国际关系,最明显的弱点就是无法预测个别国家的对
外政策行为。
4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新古典现实主义作为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发展,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 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它力图解决新现实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c.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弱点也是明显的,即它不适于说明国际结构,不能对单个国家间 的战略互动的总体结果进行预测。
1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哲学家,代表作是《君主论》。马基雅维里在 这本书中提出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即人性恶。
②主要思想 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的重要性。马基雅维里的论述奠定了现实主 义的一些基本原则。直到 20 世纪,这个学说才成为真正的理论体系。 (2)卡尔 ①代表作 1939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学者卡尔出版了《二十年危机》。 ②主要思想 a.现代的国际危机实际上意味着建立在利益一致概念上的空想主义大厦已经土崩瓦 解。 b.既有理想主义的因素,又有现实主义的因素,既有权力,又有道德原则,是健全的 政治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 (3)摩根索 古典现实主义的真正集大成者是摩根索。 ①代表作 《国家间政治》,1948 出版,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说。 ②主要思想 摩根索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学说的前提,就是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特性。 a.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而主权国家在各自领土范围内都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机构。在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制定法律和强制实施法律的中央权力机构。 b.在国际关系中,政治的思想和行动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九、十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九、十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第一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Page 275)人类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原生的自然环境问题(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异常等),也有人为的次生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耕地盐碱化、臭氧层耗竭等)。

此处主讲认为次生环境问题。

地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它的积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生态威胁,特别是对地球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如资源枯竭、物种灭绝;3、生态威胁不仅是对当代人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威胁;4、生态问题很少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它没有国界。

同生态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涉及三个层面:国内问题、国际问题、全球问题。

国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只给本国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胁;国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连带影响给别国的环境造成损害;全球问题是指世界性的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Page 278)一.人口压力与城市化作为消费自然资源和改变自然环境的主体,人口的不断增长,直接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

二.资源的过度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4/5。

能源消耗大量增加的后果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三.环境日趋恶化1、气候变暖。

这是对人类威胁最大最持久的自然灾害。

其直接后果是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灾难性气候接连不断。

由于气候变化对森林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会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

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农业生产,使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受到影响。

2、森林在减少。

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包括开垦耕地、草场,以林木为燃料,采矿等。

3、物种减少。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以及农林渔业的快速发展。

4、耕地减少和土壤劣化加速。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千年兴衰——中国文明的再崛起★中国文明的千年兴衰包括:(1)中国封建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2)近现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革命的奋起;(3)中华文明在20世纪末令世界震惊的腾飞。

考点二:中西文明对比——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1.源于西方的世界主义(1)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起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全球化。

(2)西方世界主义的发端,即“地理大发现”,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则扮演了第一批殖民者的角色。

新航路的发现使得欧洲人开始走向世界各地,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时代开始了。

(3)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工业革命,更进一步推动了这样一个世界主义的过程。

(4)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使得中西文明开始了历史性的大碰撞和大对抗。

被西方世界主义打败的中国文明,其实也是世界主义的,但是,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

2.以“天下”观为特征的中国的世界主义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又是以道德文明的传播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特点。

(1)天下观①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天下”是由“家”和“国”构成的,家是大夫统治的地方,国是诸侯统治的地方。

②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看,“天下”又有“中国”与“四方”之分。

③按照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中国”与周边部族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地缘关系,而主要是一种文化关系。

④文化主义天下观,使得中国古代政治家特别重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文化,而且特别重视伦理道德。

文化主义的天下观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a.从华夏中央王朝这一方面看,基本上沿袭的是一种“恩威并行”和以“恩”为本的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模式。

b.从与华夏民族形成密切互动关系的少数民族的发展来看,则基本上沿袭了一条接受、学习中华文明并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的道路。

c.这样两个方面总和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以和平主义为主要模式的民族融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大纲,李少军最新版最新考点汇编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大纲,李少军最新版最新考点汇编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 166)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

一.现实主义安全观现实主义是安全研究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

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不安全。

由于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冲突与不安全是普遍现象,因此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强安全。

国家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体系中保持自己的主权地位。

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指示物。

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

主权国家的这种本质特点,使得它先天具有某种“不相容性”。

由于国家间总是存在着利益的差异、竞争与冲突,因此在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对别国而言都是一种本质的不安全。

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

因此国家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增大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暴力因素始终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在同军事因素的发展相关联的时候,才是重要的。

总之,现实主义的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源。

二.新现实主义与安全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只是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大或太小都会有风险。

国家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因此,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冒不安全的风险,国家就可能选择谈判而不是战争。

因此对于新现实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的特征并非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在国家间还是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的。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行为体)【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行为体)【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见表3-1)★★★表3-1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考点二:主权国家(见表3-2)★★★表3-2 主权国家考点三:主权的概念(见表3-3)★★★★表3-3 主权的概念考点四:主权受到的影响与制约★★(1)国家的主权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①在主权国家体系中,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都表现为与其他主权国家的互动,这种互动,可能是国家间的合作、结盟,也可能是国家间的竞争、对抗甚至战争。

国家间的互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的主观愿望的产物。

②国家在国际互动中可以说权力既受到了削弱,又得到了扩大;它们失去了一些传统的职能,又得到了一些新的职能。

(2)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回避的。

这里面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影响,联合国等世界性组织的影响,各种国际法、国际体制的影响,亦包括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影响。

①经济影响在经济上,生产、市场营销和分配的国际化,使得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无一例外地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执行“独立自主”经济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对经济计划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这种情况至少说明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在缩小。

②政治影响国家在政治上受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赫尔德把这种影响概括为五个方面:a.伴随着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多,政府可用的政治手段效用明显下降;b.由于跨国力量和相互联系的扩大,减少和限制了国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影响;c.在具有高度相互联系的全球体系范围,在国家行为的许多传统领域,不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就无法实现国家的目标;d.国家不得不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e.国际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大发展,为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③民族国家影响在全球政治体系的作用下,民族国家所受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家自主权的缩小。

自主权受到全球政治体系的影响越大,与主权的分离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
(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
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
(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
(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
(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
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
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
二.方法论概述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
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