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石灰吟》教案
德育目标(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
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
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二. 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
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
2、诵读《弟子规》谨
二、讲解出则悌、谨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1、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大致理解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融入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紫藤萝图片。
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
这节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一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读通文本1、课件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正确、流利。
3、交流,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字和句。
三、读出花“盛”1、作者被这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文章是怎样抓住“盛”这一特点,来充分描写紫藤萝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2~6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相机指导读出紫藤萝花整体的形状美,生命力的旺盛。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诵读,展示评价。
3、读读编者寄语,领悟作者情感。
四、总结课堂。
2、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
2、思考问题: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1、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2、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3、春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诵读欣赏: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 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为主要诵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
兴趣。
2. 欣赏和分析:给学生播放录音或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和
分析经典篇章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3.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练,提高学生的
朗读技巧和配合能力。
4.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准确性、语调表达和情感
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主动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2.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整本书籍。
3. 学生朗读成果的展示方式,例如PPT、短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讲座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1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资料,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状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班级基本状况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
五年级学生就应已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资料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资料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透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五年级诵读教案 12篇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清明节那天下起了雨,路上的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上坟、扫墓,来怀念去世的亲人或朋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第7教时
教学内容
江南春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一个生字“旗”,理解“酒旗”及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朗读并理解教材中的古诗;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咏鹅》。
【步骤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制造氛围,播放一段含有古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秘和美好。
【步骤二】朗读古诗(15分钟)请学生依次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步骤三】理解古诗(20分钟)1. 请学生谈谈对古诗中情感和意象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进行表达;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查找古诗中的美丽表达和形象描绘。
【步骤四】欣赏古诗(15分钟)1. 听教师朗读古诗,学生注意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2. 教师播放古诗的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古诗。
【步骤五】诵读比赛(20分钟)1.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诵读比赛;2. 学生按小组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其他组员进行评分;3. 形成小组合力竞赛,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决赛。
【步骤六】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感受古诗对我们的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度。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朗读,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朗诵大赛”。
五、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古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诗歌和文言文段落。
2.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复杂语言和深层意义。
2. 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集(可以是诗歌、童话、故事等)。
2. 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2.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步骤二: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强调阅读的流畅和准确性。
2.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让学生齐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3.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对于需要表达的情感,适当调整语音语调。
步骤三:理解和欣赏(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或文言文段落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2. 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步骤四:练习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开始背诵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可分段进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和语法结构。
2. 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背诵内容的难易程度。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的收获和提高之处。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应用到生活中。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朗读。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朋友间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分享和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总课时:14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2课时教学内容: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0.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3课时教学内容:11.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4.三思而后行。
——《论语》(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4.三思而后行。
——《论语》(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5.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4课时教学内容: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仍是最好的人。
17.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8.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5课时教学内容:2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2.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6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前25句。
教学过程:1、学生复习。
2、指名检查。
3、小组之间竞赛。
第7课时教学内容: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30.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8课时教学内容:3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3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9课时教学内容:36.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37.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8、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39.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10课时教学内容:41.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译:美好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4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11课时教学内容:4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50.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12课时教学内容:5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52.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5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5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5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教学过程:1、抄写以上5句经典美句。
2、分不同的形式读、记。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5、背诵。
第13课时总复习第14课时评价:1、笔试:把名言补充完整,在适当的情况下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