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课堂)

合集下载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课堂PPT)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课堂PPT)

写景特色
5
三、知识梳理(一)
• 1、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 ①动静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 “黄茑乱啼蝴蝶舞”是动景。
• ②视觉听觉结合。“湿冥冥柳烟花
雾”“蝴蝶舞”是视觉,“黄茑乱啼”是
用。
3
近年高考
写景特色及作用型题目例举
1、2014天津卷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2014安徽卷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 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2014新课标卷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 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2013新课标卷2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 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2013山东卷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 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6、2012广东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 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21
课堂练习
24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 隐居平山上。
阅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空 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4分)
25
• ①以动衬静, • “空”是空寂,“山空”属无声静景;
的?〔2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27
夜 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就写景技巧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 答和补充。
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写景诗句
0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诗句,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02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共同探讨写景诗 句的魅力。
02 现代诗歌
起源于近代西方,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表达,如 浪漫主义诗歌。
03 诗歌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根据内容、形式和 风格进行分类。
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通过意象和象征传递情感 和意义。
意象丰富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 境界。
节奏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和韵律表现语言 的音乐美。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 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 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 静、清新的氛围。
2. 比喻和拟人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 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 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情 感真挚。
《春晓》的意境营造探讨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技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技巧,并尝 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02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诗歌的起源与分类
01 古代诗歌
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间歌谣,如 《诗经》中的作品。

最新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新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一、内容方面:1、描写了XX样的景象/画面(概括特点后具体分析);2、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了时间、时令(季节)、地点、天气状况等;3、渲染气氛。

时间:早上、中午、傍晚、月夜、深夜;时令:春天(早春/初春/孟春、仲春、暮春/晚春/残春/余春)、夏天(初夏/孟夏、盛夏/仲夏、残夏/季夏)、秋天(初秋/早秋、仲秋、深秋/晚秋/暮秋)、冬天(初冬、寒冬、隆冬)天气情况:风雨阴晴凉寒暖热(风和日丽、和风习习、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雨后初晴、阴雨绵绵……)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常见气氛用词——描绘人的感觉的词语:热闹、普天同庆、欢欣、愉快、欢乐、严肃、肃穆、悲凉、悲惨、悲伤、凄凉、温馨、尴尬,……二、结构方面:1、呼应标题(涉及时间地点景物);2、先言他物,引出下文,或曰“为下文的XX内容(写人、叙事、抒情)做铺垫”;3、与下文某个写景内容相照应。

三、感情方面:1、奠定感情基调;2、烘托人物心情;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调: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基调也就是主要观点,基本思想、情感。

感情基调:即作品的主要感情。

感情基调用词(情感词):喜怒哀乐悲愁苦思淡——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说文章开头就表达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可以通过写景渲染来达成,也可以直接抒情来达成。

举例:1.《琵琶行》开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开篇便奠定感情基调。

秋凉袭身,表达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纯属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用7个叠词,由浅入深,文情并茂的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3.《荷塘月色》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愁的感情基调。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看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瞧诗歌就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与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就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与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就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就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就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就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瞧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与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其内心的宁静恬淡,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瞧,我们即可知道它就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就是写景,通过被月光照得雪白的庭院地面、书上栖息的乌鸦、冷露与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描写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其目的则在于渲染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烘托作者思乡的孤寂。

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景物(环境)描写赏析法。

(一)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一般答题步骤: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情。

(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作用。

内容:写出了……内容。

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为下文……内容蓄势;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下文);总结全文(一)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开头——下者飘转沉塘坳。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3.“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2017·淮安)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3.“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用是什么?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5.简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诗中的作用。

6.简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其作用。

10.“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昏鸦”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写景之作用

诗歌写景之作用

诗歌写景之作用1.出现在诗歌的首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也创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传达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

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失偶徘徊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2.以叙述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写景是不是突出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气氛,传达了感情。

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不仅写出了左迁路途的艰辛,也创设了苍茫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迫远行的悲伤。

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句,写环境幽寂,而非凄楚,这正是作者追寻的,因为此处可以“安禅制毒龙”。

3.以塑造人物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诗歌中也常见反衬,这点需要通观全诗反复甄别。

如《桃夭》“桃之夭灼灼其华”句,以桃花的艳丽烘托新娘的娇美。

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句,以环境的幽静来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再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句,以环境的苦寒暗示战争的严酷和将士们报国的雄心。

因为环境越艰苦,越能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

再如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首联写南征路上的春天美景,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羁旅中无以自遣的愁苦。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2、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3.景物描写的作用

3.景物描写的作用
•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 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 “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景的作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பைடு நூலகம்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 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 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 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 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 风雨。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景的作用
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1、这首诗写景的目
这首诗(或 某句)景 物描写的 作用是什 么?
的是什么? 2、赏析诗歌所写景 物的好处?
写景的作用、目的、好处:
•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 2渲染…气氛,或营造…意境 • 3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 4烘托…心情 以物衬人: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外貌 • 5衬托…形象 以物衬物:衬托事物的某一特征 以哀景衬哀情 • 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哀情 • 7奠定…感情基调 • 8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 • 9照应题目,照应上或下文

答:(1)这三句描写了晚春寂静昏暗、风雨 凄迷(凄凉萧索)的景象。暮春时节,眺望江 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 人言. • 其作用在于点明时间,地点;渲染凄寂氛围;为 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 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 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 有什么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