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1讲解

合集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量化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量化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量化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下量化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与核心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调查、统计。

⑴而当今社会新的媒体形态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电子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由此可见量化研究方法与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就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一、量化研究方法的概念量化研究即定量研究,是与质化研究(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量化研究方法是指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它是对社会现象中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⑵二、量化研究方法的特性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是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即以实际验证为中心哲学思想,拒绝先验或者形而上学,提出一系列假设之后,重在通过数据的比较与统计对假设进行客观分析,从而验证假设正确与否。

首先,量化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设计的科学化。

这是与社会学自身追求的科学化相一致的。

它强调研究对象独立于研究者而存在,要求研究者真实、客观地反映被研究者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这必然要求明晰的界定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并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保持客观、做到价本文由收集整理值中立,从而能够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⑶其次,研究对象的可统计性。

由于量化研究方法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调查统计方法,因此,其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研究对象的客观真实,也增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准确把握,可以使量化研究分类更加多样化,因此,在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我们会从不同类别之间隐藏的相互联系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

再次,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是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

关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doc

关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doc

关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题目:浅谈访谈法与日常谈话及电视访谈的异同点一般来说,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的报道,可以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者人们所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其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对人物的专访。

日常谈话区别于这种新闻报道形式,而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与电视节目访谈更与这种访谈有根本性的区别,不仅体现在‚访谈‛的方法上,还体现在访谈的目的、程序、对象以及作用等等各个方面。

三者本质意义上有区别一般的访谈目的性非常强,它就某一特定的人、事、问题进行的交流、讨论、谈论等,访谈的对象有着很强的限定,一般包括专家或者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对话录、访谈录等形式出现。

日常谈话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在日常谈话中,交谈双方可以互相问对方问题,而在访谈中,通常是访谈者向对方发问。

在日常谈话中,双方通常有意避免重复,双方的言语轮换是平等的,双方以几乎同样的频率问对方问题。

电视节目访谈又称电视谈话节目,是借助电视媒体而进行的一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访谈类节目,它一般包括叙述类访谈如《艺术人生》、谈论类访谈如《法治在线》、追问类访谈如《康熙来了》等等几种类型,主持人是引领节目的关键,对节目起着促进与发展的作用。

在谈话节目问世之前,人们真实思想、主张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很少有机会在媒介控件中得到交流和碰撞。

‚当表达的内容不具备真情实感和真实语境时,语言,别是口语语言就会立刻失去魅力和吸引力。

‛ 而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是质化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

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访谈法分为结构型访谈、半结构访谈法和非结构型访谈,前者的特点是按定向的标准程序进行,通常是采用问卷或调查表;后者指没有定向标准化程序的自由交谈。

访谈法有一定的严格程序,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访谈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访谈法,这些都是访谈法的形式表现。

研究方法精讲新传

研究方法精讲新传

研究方法精讲新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递与接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针对“研究方法精讲新传”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新闻传播学中的研究方法,以期为广大从业者与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定量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对新传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2.内容分析法:对新闻内容进行分类、编码,进而统计不同类别、编码的出现频率,分析新闻传播的倾向、特点等。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新传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以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从而验证研究假设。

二、定性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新传现象的看法、态度和动机等,从而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观察其日常行为,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传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理论提供支撑。

三、混合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辅助定量研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增强研究的解释力。

2.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交替使用定量与质性研究方法,相互验证、补充,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研究方法在新传领域的应用实例1.网络舆情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新闻、论坛、微博等平台上的言论进行梳理,分析舆情走向。

2.媒介素养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不同群体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评价和利用能力,为提高媒介素养提供依据。

3.跨文化传播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新传现象的传播效果和接受程度。

总结: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掌握丰富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新传领域的奥秘。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的利弊之辨溯源与规避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的利弊之辨溯源与规避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的利弊之辨:溯源与规避刘俊摘要:量化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中西方量化意识和实证精神的传统有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传统因素造成的,包括思维方式、生产力状况、制度方式等诸多具体表征和成因,例如圆融思维与点 状思维的区别。

量化研究以其稳定性、统一性、精确性、系统性特点,对新闻传播学研究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人“心证大于实证”传统的有效补充和矫正。

不过,量化研究也需规避遮蔽问题精神、思想精神、人文精神和本土精神等不足。

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需要注意问题先行,而不是唯方法论;贡献思想,而不是唯数据论;允许例外,而不是唯精确论;面朝本土,而不是唯西方论。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实证精神;量化研究;学科建设作者简介:刘俊,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副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部副主任’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0)05-0047-09一、研究的梳理与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支撑。

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法的功用在于协助研究者在“现实世界”和“认识世界/精神世界”之间、在“稳定性”和“变动性”之间、在“现象逻辑”和“规律逻辑”之间、在“结构观念”与“生命观念”之间,建立正确的、准确的、动态平衡的关系。

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很难掌握正确的理论武器,会造成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偏颇和错误。

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简单来说,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大支撑性研究方法。

这两大方法经历了一个从定性研究强势遮蔽定量研究,到定量研究在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快速发展的过程,其背后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对张扬实证精神的不断肯定与期盼。

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新兴学科不断争取学科合法性的过程,而规范的研究方法恰恰是达成学科合法性的重要“发力区域”,毕竟“研究方法的规范化是现代学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研究”(项目编号: 19JJD160002);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社会科学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创新研究(一)”(项目编号:CUC19ZD013);中国传媒大学新时代青年拔尖科研人才支持项目“学理界定与框架建构:传媒艺术研究刍论”(项目编号:CUC18QB32)。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1讲解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1讲解

7.将研究结果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8.必要的话,可进行重复研究
16
第一步:如何选题?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选题会不会太宽泛? 2. 所选的主题真的能够调查吗 3. 所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分析吗? 4. 所得到的结论有没有普遍的价值? 5. 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经费? 6. 会不会使研究对象受到潜在的威胁?
18
第三步:如何提出问题或研究假设
研究问题:只表述所要研究的变量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但对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本质、方向、强度等没有非常明确的表述。
例: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 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采纳程度有多高? 2. 哪些因素影响了老年人对互联网的采纳? 3. 互联网采纳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索性研究 归纳法
经验概括
问题
理论
验证性研究 演绎法
假设
测量与分析
观察
操作化方法
15
科学研究八步走
1.确定选题
概念化
2.文献综述
Conceptualization
3.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 4.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资料
操作化 Operationalization
6.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1、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增或减): “过度上网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2、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正(或负)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历对记者的专业精神有正面影响”
3、自变量的某组比其他某(些)组在因变量上的程度更高(或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视迷比其他人更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 第一讲 课程简介、传播学的方法论
周裕琼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yuqiongzhou@ 学生接待时间:每周一16:00-18:00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最全优质PPT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最全优质PPT
总体:18个球
-60岁常住居民进
大 红::中黄行: :小 蓝入= =11户: :21: :访31 问,进行了“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调查发现医疗改革问题是
疲回号劳答码率 为年=的4家度0庭0(、中成名功为国访“李问刚)城”的/10博镇00友休(…息居样或本调总民整量)关注的首要问题,提及率为34.8%±1.01%。近六成居民乐
e.g.深大教务处提供的学生名单,新浪微博提供的用户名单…
样本的统计值:根据样本计算出来的值,e.g.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调查的6万个样本,平均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周
总体参数:根据样本统计值推断出来的总体数值,根据样本推算出 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3%个小时
置信度:从样本统计值推算总体参数的时候,可能出现误差的概率
反应偏差
数据处理 误差
样本选择 误差
访员误差 访员欺骗
故意曲解
无意地表 示不实 访员特征 误解 疲劳
9
如何控制误差?
访员故意误差 访员非故意误差
受访者故意误差
误差类型 欺骗
诱导被调查者 访员特征 误解 疲劳 撒谎
不回应
受访者非故意误差
误解 猜测 注意力减弱 干扰 疲劳
5
抽样的几个基本概念之置信度、抽样误差
抽样就是试图“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在以小样本推断大总体的时候,必然存在误差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根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钟形曲线,估计出误差范围 以及出现此误差的相应概率,即置信度/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 一般我们希望置信水平能够达到95%以上 通俗而言,就是,如果对总体进行100次抽样,有95次以上得到的数据 都是在这个范围内 不同的置信度 对应着不同的误差范围 置信水平的城镇居民。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常用研究方法一、逻辑方法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研究,都必须依据逻辑,当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时,就更需要使用逻辑的方法。

在逻辑方法中,定义法的使用很重要,它有利于保证论文沿着界定的含义,集中深入下去。

一个研究者在做研究时,必须对其研究对象的概念作出界定,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这种界定可以是下定义的方式,如果下定义苦难,也可以采用说明内涵和外延的方式,总之,要使读者明确你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种概念,这之后,读者可以看出你在论证时是否沿着这个意义走下去。

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

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操作规则十分明确全面,要求研究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结果;(2)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参与者按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

(3)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的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性研究的效度高;(4)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5)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根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

内容分析法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用内容分析法做出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如《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实证研究》;《新闻报道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研究——以<新民晚报>房产新闻报道为例》;《国产与进口少儿电视节目制作形态与传播观念的比较研究》;《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新闻信息的传播规律。

为了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本文将从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实地调研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新闻传播现场的观察与实地访谈,研究者可以直接感知到新闻传播的实际运行情况,并获取到第一手的信息素材。

实地调研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与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访谈与观察、整理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在实地调研中,研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观察能力,并理解并尊重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和个人隐私。

二、文献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文献资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

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国内外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专著和互联网资源等方式,对相关领域的经典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和阅读。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重筛选优质的文献,确保所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并根据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统计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统计数据,研究者可以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客观、量化的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并运用适当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提炼出对研究问题有意义的结论。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研究方法之外,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等。

研究者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巧,以获得准确、全面的研究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没有外在世界,一切都存在于内在之中
对于科学家来说,只要一个说法合乎逻辑(logical) 同时又有实证(empirical)的支持 就可以视作真实
但严格的说,这只是假设/理论
8
进化论是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还是假设 hypothesis?
在《老友记》第二季第三集中 生物学家罗斯
1、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增或减): “过度上网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2、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正(或负)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历对记者的专业精神有正面影响”
3、自变量的某组比其他某(些)组在因变量上的程度更高(或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视迷比其他人更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
5
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试图寻求真实的工作 旨在探究事情真相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在探索的过程中 科学家们逐渐总结了一套通过亲身经验来发现真实的方法 这些方法形成科学(方法论),供后来者参考
6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过去,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壁垒森严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现在,不同学科不同方法之间的交叉已经主流趋势
18.期末随堂闭卷考试(包括统计学上机考试)
3
开幕大拷问
1.你认为新闻传播学属于哪个学科范畴? 2.传播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3.请举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选题
并给出你初步的研究方法
4
我倒是想到了一个题目? 是快播禁播导致女生失踪吗?
从2014年8月9日重庆女大学生高渝失踪案开始, 短短一个月内,连续19个年轻女性失踪。 网友调侃,是因为快播被禁导致女大学失踪。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传播学命题吗? 如果是,该怎么展开科学(而非YY)研究?
回到女生连续失踪的话题,如果展开研究, 你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研究问题,做出什么样的研究假设? 这些问题和假设中,媒介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2
传播学中变量的关系:传播作为先决变量(前因)
Communication (e.g. interpersonal, group, organizational, mass)
Life Style
25
传播学中变量的关系:传播作为因变量(后果)
Social-Economic Status
Social Needs
Psychological Needs
Communication (e.g. interpersonal, group, organizational, mass)
12
科学研究的特征
与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相比,科学的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公开的(public VS. private) 2.客观的 (objective VS. subjective) 3.以实证为基础(empirical VS. speculative) 4.经过系统的积累(systematic and cumulative VS. anecdotal) 5.具有一定的预测性(predictive VS. ad hoc)
Life Style
26
第四步:如何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
定量方法难为而易工、定性方法易为而难工
问卷调查
个案研究
实验法
量化
传播Biblioteka 质化 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观察法
在设计研究方案的时候,要确定我们的分析单位
焦点小组
个人(微观层面):对微博用户进行调查 群体(中观层面):对残疾人QQ群进行研究
27
社会 (宏观层面):比较中美两国的新闻体制
研究假设:是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本质、方向、函数关系 及关系强度的正式的清晰的定义和描述。
例:基于文献综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1. 对互联网特征评价越好的人越有可能采纳它。
2. 认为互联网在社会中越风行的人越有可能采纳它。
3. 认知到更大的互联网需求的人越有可能采纳它。
19
假设的常见表述方式
2、Predictive Power (will it occur and when?) 预测力
3、Parsimony (the fewer elements the better) 简洁性
4、Falsifiability (can be proven wrong) 可被证伪性
5、Internal Consistency (no contradiction) 内在一致性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 第一讲 课程简介、传播学的方法论
周裕琼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yuqiongzhou@ 学生接待时间:每周一16:00-18:00
参考书
社会学研究方法之经典书 通俗易懂的统计学入门书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
课后作业
回到你们最开始提出的研究问题 请尝试着完成概念化的过程 身边的现象学术上的概念可供测量的变量 最终形成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下节课老师会抽同学报告
28
29
传播学主要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但中国的传播学却扎根于人文科学的土壤
所以,在方法论上显得比较单薄
人文科学
推荐阅读:
汪丁丁《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链接
赵鼎新《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从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谈起》 链接
7
什么是真实?
前现代的观点:眼见为实 现代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现代的观点:所有的真实都来自于自我想象
6、Heuristic Provocativeness 启发性
7、Organizing Power (linking all theories) 组织力
10
为什么我们要在科学研究的时候强调方法和规范?
目的就是让别人可以复制我们的方法,检验我们的数据,进行证伪
人类学大家玛格丽特米德对 萨摩亚人的研究是经典
7.将研究结果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8.必要的话,可进行重复研究
16
第一步:如何选题?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选题会不会太宽泛? 2. 所选的主题真的能够调查吗 3. 所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分析吗? 4. 所得到的结论有没有普遍的价值? 5. 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经费? 6. 会不会使研究对象受到潜在的威胁?
和神神叨叨的菲比 就进化论展开了一场
鸡同鸭讲的辩论 4’&15’
9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千秋万载的真理吗?
恰恰相反,好的研究、好的理论是要可以被证伪的!
传播学者Chaffee和Berger (1987)提出了以下7个标准
1、Explanatory Power (why did it occur?) 解释力
Knowledge Perception Attitudes Behavior
23
传播学中变量的关系:传播作为协变量(促进因素)
Non-Comm. Force (e.g. social
context, material award/punishment
natural event)
Communication
《社会学的想象力》,(美)赖特 米尔斯著,三联书店2005年。
2
各种统计学和SPSS教程
教学安排
大致内容安排如下:
3-4.方法论
5.概念化 6-7. 抽样
考核方式:
8-9. 问卷设计 10-11.实验法 12.内容分析法
平时成绩30%(课堂发言、考勤、作业) 期末考试70%
13-14.统计学原理
15-17. 统计学实践
不同类型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理论,仅以媒介使用研究为例 Empirical theories: Media Choices/Program Choices
Media richness theory Normative theories: 使用与满足理论(U&G)/Play theory
14
如何做研究?
17
第二步:如何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的资料来源: – 专业期刊 – 专著 – 流行性杂志 – 网络
• 文献回顾集中的要点: – 在这个领域已经做过哪些类型的研究? – 前人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 前人的研究中,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哪些建议? – 哪些方面的调查还没有做? – 前人研究中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 自己的研究主题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或认识会有哪些贡献
20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之比较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需要提假设 有些探索性研究, 只需要提出研究问题即可 结论性研究, 才需要提出研究假设
是否涉及 研究问题
概念?

关系?

关系强度?

关系方向?

关系形式?

研究假设 有 有 有 有
可能有
21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并非凭空而来 或来源于生活,或来源于文献,或来源于理论
而弗里曼对她研究方法的批 评也同样被奉为经典
在传播学中,我们膜拜的 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
也曾被多次证伪
证伪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引刀自宫
11
获得知识的四种途径
1、遵循传统: something is true because it has always been true. 2、遵循习俗:something is true because it is “self-evidence” 3、遵循权威:to follow a trusted source, the emphasis is on the source, not on the methods 4、遵循科学:to discover truth through objective evaluations of data
除此之外,本课程所要讲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还是
6. 定量的 (quantitative VS. qualita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