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陆阅读答案冯骥才

合集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名家作品阅读16 名家作品阅读(冯骥才)(三)(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名家作品阅读16  名家作品阅读(冯骥才)(三)(解析版)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 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冯骥才阅读及参考答案

冯骥才阅读及参考答案

冯骥才阅读及参考答案1. 简介冯骥才,1952年出生,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作者。

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刻画了中国乡村的生活和人物命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冯骥才擅长刻画农村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曲折变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让读者深入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真实与不易。

2. 作品解析《在细雨中呼喊》《在细雨中呼喊》是冯骥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乡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安的生活和命运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景象。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小说中描绘了青年孙少安在社会和家庭的压迫下,不断追寻自由和真理的故事。

小说以其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刻画和深刻的内涵,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白鹿原》《白鹿原》是冯骥才的另一部精彩之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的一个乡村为背景,以一个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浮沉。

小说以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性的扭曲与坚守。

作者通过对白鹿原上多个代际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的刻画,深入探讨了权力、家族、爱情以及社会历史的种种问题。

3. 阅读与参考答案3.1 冯骥才的阅读方法冯骥才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阅读是作家的基本功,也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关键要素。

在冯骥才看来,阅读应该是广泛而深入的。

他鼓励作家要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不仅要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还要善于发现不同文体和不同作品中的闪光点。

冯骥才还提到了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盲目追随潮流。

他认为经典作品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因为它们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具有不朽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3.2 冯骥才作品的解读答案冯骥才的作品常常给读者带来一些挑战和思考,有些问题需要仔细阅读和思考才能找到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读答案:1.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孙少安为什么始终保持追寻自由和真理的信念?答:孙少安在小说中面临了许多困境和压力,但他始终保持追寻自由和真理的信念。

老陆阅读答案

老陆阅读答案

老陆阅读答案老陆①冬天的时候回清华,经过西南小区,还是那片红砖楼,灰头土脸的。

想起老陆曾经住在这里的一栋,具体哪栋已经辨认不清了。

自从出国,我再也没回去看过老陆,想到他已经不在了,心里很愧疚。

②做学生的时候,每周有一个晚上,我会骑着车,一手拎着琴,去找老陆上课。

拜师的时候,老陆已经八十岁了,手抖得厉害,就连说话声音也有点颤。

他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向他推荐了我,胡吹了一通,说我感觉特别好,言外之意是技巧很烂。

老陆听我随便拉了两段,说:你的毛病很多,有决心改么?有。

能保证练琴么?能。

你拉的东西太难了,要改毛病就得退回去很多重学,能接受么?能。

我从前在音乐室的时候教琴是不收费的,现在退休了,要收一定的学费。

你是学生,我不按外面的标准收费,每月十块钱。

好。

于是就进了师门。

③一开始我被往回退了三到五年,从最简单的维瓦尔第协奏曲开始重练,不准揉弦。

你的揉弦像痉挛,老陆说,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需要按照规矩重新练起来,用节拍器,每拍三个音、四个音、六个音、八个音,这样练上去,最后要达到能够任意控制快慢。

而我一切都言听计从。

④因为手抖的问题,老陆早就不拉琴了,教琴全靠嘴。

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谱架旁指挥,激动起来就唱,恨不得帮你把情感表达到位。

他的唱腔也是抖的,像幅度过大的揉音。

教学计划蛮严格,每周的作业有音阶琶音、一首练习曲、双音练习,每阶段有一首协奏曲、一首小曲子、一首中国乐曲,老陆是严格按照业余考级标准安排曲目和基本练习的。

每拉一首曲子,他就给我拷贝磁带,让我仔细模仿大师,练好后还会叫夫人弹琴跟我合伴奏。

谱子也都是他给我,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弓法指法,首页的边角处往往还有音乐室的图章,有些甚至是手抄本的复印件,双音练习是他自己编写的,这些都是他几十年教学攒下来的资料,而我是最后一个使用者。

⑤前几天碰上当年乐队的首席,也跟老陆学过一小段,说:老陆总在夸你。

我想,我水平那么臭,没什么可夸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听话,坚持练琴。

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201342

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201342

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古诗文(一)经典古诗文积累(4分)。

1.默写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

,。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1)、,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3)、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4)、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分)(1)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亦有此妙。

(2)杜甫的《望岳》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题。

(4分)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 一19 题。

(14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2 分)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冯骥才小说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冯骥才小说训练(含答案)

一轮复习小说训练冯骥才专题(一)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斗寒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

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①。

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

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

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

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

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

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

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

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

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

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

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

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

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

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

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

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

怀念老陆阅读答案

怀念老陆阅读答案

怀念老陆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吴江区青云中学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s=txt>语文 2015.06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那石板长街正好松驰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籍的一场清梦。

②联想江南一些古镇,近年为开发旅游,浓装艳抹精,“打扮得如火如茶,几成21世纪水乡江南“千篇一律,,的风景时,你会发现,苏州民居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依然生动,甚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八则》②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④,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⑤,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⑥,,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⑦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⑧,,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4.名著阅读。

(5分)①《阿长和山海经》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②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

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

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回忆读过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2分)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昆曲形成的过程,含标点不超过50字。

(3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它起源于元朝末年流行于昆山地区的南曲,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元朝末年,顾坚等人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这是昆曲的雏形。

冯骥才《怀念老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怀念老陆》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念老陆冯骥才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

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

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

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

凡是读过他的《围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

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

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

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

高晓声和汪曾棋都是这样。

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

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

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苏州的园林。

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

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

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

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我接着说:“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

”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

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

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

饭菜用罢,最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爽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美食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

大家连连呼好。

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

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

”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读写资料:冯骥才散文【作家档案】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千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运动。

1960年窝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2019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其中《啊》、《雕花烟斗》、《窃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作家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千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

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千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链接中考】《献你一束花》(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苏七块》(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歪儿》(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失去了的书桌》(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夕照透入书房》(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

【练习一】人物篇(一)记韦君宜冯骥才@我不知道力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陆为人与世无争,但他创作的一些小说却笔尖里带着锋芒,可谓“绵里藏针”。

B.文章中多次写到了老陆无言的“笑”,表现了他平和、温厚、真诚、质朴的性格特点。

C.作者写从维熙逞强好胜,张贤亮自我吹嘘,意在表达对他们的不满和对老陆的喜爱。

D.老陆去世了,他的生命已与江南水乡融为一体,因此作者一想起他就想起江南水乡。

E.文章紧扣老陆的个性特点从为文和为人两个角度精选材料布局谋篇,形散而神聚。

18.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
(1)从文中看,老陆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中找到了小说艺术的哪些“玄机”?
(2)作者在文中写老陆的“迂”,用意何在?
19.文章结尾写作者画画,妻子评画,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7、C、D
18、(1)小说要讲究情节曲折,意蕴丰厚,结尾余味无穷。

(2分)
(2)写出了老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恪守谦让之礼,不知变通的特点,还表现了老陆为人的真诚质朴,凸显了他的可爱。

(3分)18①从苏州园林的
曲折,没有穷尽,让他明白了短篇小说应情节有波澜,有多重悬念,意韵无穷;汤是一桌美餐的关键,让他明白了小说的结尾要耐人回味。

(2分)①写作小说讲究艺术的和审美的技巧;从苏州园林的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想到小说情节要曲折、含蓄,有层次感;从宴席最后品味清爽鲜美的汤,想到小说结尾要精致、隽永而回味无穷。

(2分)
18、①老陆由苏州的园林曲曲折折没有穷尽的特点中找到了短篇小说内容与情节的玄机,从餐后汤的余味无穷发现了小说结尾的玄机。

1分,小说的“玄机”是什么解说不具体。

18②.表面写“迂”,实则写其为人真诚,谦让有礼,写出生活中的他虽不精明却透着可爱,使人物形象鲜活,读来感到轻松自然,有趣,有韵味。

3分
19、(6分)要点:①形象地再现了老陆的人格、气质,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②表达了作者对老陆的深沉的怀念之情,点明题旨,抒情含蓄,韵味悠长。

(每个要点3分,要注意必须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老陆去世,作者提笔画江南水乡,而妻子评江南水乡“静”与“灵
动”“有绵绵的情味”道出了老陆的性情,表现出他如江南水乡般宁静、平和,对艺术的讲究与对人的真诚。

结尾再写江南水乡与开头忆如江南水乡的老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结尾绵绵的情味抒发了作者对老陆深切的怀念,点明了主旨,极富感染力,余味无穷。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