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基支模剖面图
柱施工图(立剖面)

第五节立面剖面方式绘制柱施工图5.1 使用方法简介在使用SATWE或TA T等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后,可以用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的施工图。
从梁柱施工图设计主菜单中选择第5项“立面剖面方式画施工图”,来完成此项功能。
图1 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施工图的入口与梁的立剖面画法模块类似,2005版的柱立面剖面画法模块将钢筋修改、选择要画图的柱、出图集成在一个程序中。
修改钢筋、选择要画图的柱都改在柱平法施工图的界面下,修改钢筋的操作方式和柱平法施工图完全相同,这样的改动就保证了柱平法施工图和柱立面、剖面画法施工图在选配和修改钢筋的流程上一致,配筋结果相同。
图2 柱立剖面画法绘制施工图的主界面本节简要介绍一下立剖面画法的操作流程。
1.在使用SATWE或TAT等模块进行结构计算后,首先对执行梁柱施工图菜单的第四项(柱归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然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工作。
柱归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请参见本章第四节。
2.进入程序后,首先应点选主菜单中的“选择楼层”按钮来选择一个包含要出图柱的楼层。
选好楼层后,程序首先检查该层的实配钢筋数据(保存在文件COLUMN.STL 中)是否存在。
所谓实配钢筋数据,就是由程序自动配筋并经过用户以前操作进行人工修改后所保存的选筋详细数据。
如果实配钢筋数据不存在,则程序会根据SATWE或TA T自动选择实配钢筋,如果实配钢筋数据存在,则由用户选择用已有的配筋结果还是重新进行配筋,程序根据用户选择的结果读取或生成钢筋数据。
关于程序自动配筋的技术条件及相关配筋参数的意义,请参考“自动配筋与钢筋修改”一节。
3.获得钢筋数据后,程序自动绘制该层的平法施工图。
用户可以通过此图来复核本层钢筋的配筋结果,也可以通过“立面改筋”菜单来逐一复核每根柱子的配筋结果。
如果对于配筋结果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
程序提供了三种修改钢筋的方式,分别是“表式改筋”、“单梁改筋”、“原位改筋”和“立面改筋”。
柱施工图(立剖面)

第五节立面剖面方式绘制柱施工图5.1 使用方法简介在使用SATWE或TA T等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后,可以用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的施工图。
从梁柱施工图设计主菜单中选择第5项“立面剖面方式画施工图”,来完成此项功能。
图1 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施工图的入口与梁的立剖面画法模块类似,2005版的柱立面剖面画法模块将钢筋修改、选择要画图的柱、出图集成在一个程序中。
修改钢筋、选择要画图的柱都改在柱平法施工图的界面下,修改钢筋的操作方式和柱平法施工图完全相同,这样的改动就保证了柱平法施工图和柱立面、剖面画法施工图在选配和修改钢筋的流程上一致,配筋结果相同。
图2 柱立剖面画法绘制施工图的主界面本节简要介绍一下立剖面画法的操作流程。
1.在使用SATWE或TAT等模块进行结构计算后,首先对执行梁柱施工图菜单的第四项(柱归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然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工作。
柱归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请参见本章第四节。
2.进入程序后,首先应点选主菜单中的“选择楼层”按钮来选择一个包含要出图柱的楼层。
选好楼层后,程序首先检查该层的实配钢筋数据(保存在文件COLUMN.STL 中)是否存在。
所谓实配钢筋数据,就是由程序自动配筋并经过用户以前操作进行人工修改后所保存的选筋详细数据。
如果实配钢筋数据不存在,则程序会根据SATWE或TA T自动选择实配钢筋,如果实配钢筋数据存在,则由用户选择用已有的配筋结果还是重新进行配筋,程序根据用户选择的结果读取或生成钢筋数据。
关于程序自动配筋的技术条件及相关配筋参数的意义,请参考“自动配筋与钢筋修改”一节。
3.获得钢筋数据后,程序自动绘制该层的平法施工图。
用户可以通过此图来复核本层钢筋的配筋结果,也可以通过“立面改筋”菜单来逐一复核每根柱子的配筋结果。
如果对于配筋结果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
程序提供了三种修改钢筋的方式,分别是“表式改筋”、“单梁改筋”、“原位改筋”和“立面改筋”。
建筑识图: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知识解读
2.2楼层中部(中间层)柱纵 向钢筋的连接构造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知识解读
2.2楼层中部(中间层)柱纵 向钢筋的连接构造
2.2.2变截面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角柱 角柱
中柱
根据框架柱在结构平面中角柱 的位置,可将框架柱分为 角柱、边柱和中柱。
图中位于结构平面四角的 柱为角柱,采用圆形框标 识;位于结构平面中间部 位的柱为中柱,采用矩形 框标识;位于结构平面周 边,其余除了角柱外均为 边柱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知识解读
1 柱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 2 柱标准构造详图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知识解读
1.1柱构件的混凝土和钢筋
框架结构的柱多为偏心受压构件,受压构件的承载 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采用较高强度等 级的混凝土可以减少构件的截面尺寸。
通常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及以上等级;柱纵 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级;柱箍筋 宜采用HRB400、HPB300级。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任务实施
以结施-04 基础顶面~4.470柱平法施工图为例:其标 准构造详图详见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 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梁、板),识读如下:
任务2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知识解读
2.1柱纵向钢筋在独立基础中 的连接锚固构造
2.1.2基础部位柱纵向钢筋与上部钢筋的连接构造
在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以上,层 高的1/3范围内不能进行柱钢筋的 连接。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对于 无地下室的建筑物通常指基础的顶 面;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物根据地 下室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比值确定, 可以是地下室底板顶面或地下室顶 板顶面,由设计确定;具体表示在 层高表的下部。
常用模板及支撑安装标准图集

30房屋建筑工程常用模板及支撑安装推荐图集地下宅、基坑模板说明 坑中坑我胎膜示总图 承台及地梁砖胎膜砌筑示意图- 集水井及电梯井模板支撑示意图 地下室外增挂模安製人样 侖低差模板定位预埋钢筋示意图三、斜屋面模板安装斜S 而模板支撑示意图••… 斜屋面模扳节点大样示意图做支in 拆胶介板模板施工工艺说明 柱模板构造示意图 叭力模板构适示危图 柱《模板节点示意图 梁模板断面构适示意图梁模板安装效果图 板模板龙骨安装示意图 模板安裂斷mi 构逍示意ra-X 地下京、基坑模板卫生间与楼面高低希位置挂模示意图 楼肚反梁支模示意图 ...................17 19二.散支放拆胶介板模板 10 11 12 13 14 15 16曾通模板支撑施工工艺说明••… 泮通抓件成钢管模板支煤平面图 普通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立面图 ft 通抓件式钢借棋板支^1^剖面图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示意图••…五-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據大模板支搏施1:工艺说明 高大模板支撑半価图 ..........23 25 26 27 2829 20卩q.普通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与碗口式钢管支1?31高大模板支撑立面图 閒大模板支撑剖面图鬲大模板架休与矗架柱、梁板连接大样图 髙大蟆板支》立杆底部大样图六.楼梯模板安装32 33 楼梯模fe 与楼模板外帮木.反三角示意W 楼梯模板支撑示sra楼梯施I:缝后插板做法示意图3536 37七-后浇帯模板安装31后浇帯模板支撑示意图38图名 地下宅、基坑模板说鬧 图页地下室模板工艺说明购胎膜:坑中坑砖胎膜砌諛需衍KS 梁及鋤体达到80%以上強度后比内采用井字水平支撑后方可进行邻•次回填,回填材料立选 用粗砂或音含水a 符合斥实耍求的粘性上・不可便用淤泥和淤泥质上用作填料。
在承台或地梁宾胎膜砌筑过程中•砖垛应选用整無 砌筑•斷商ft 为方形或矩形.砖柱水半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傥板支撐:地下京集水井及电梯井的模板支搏应该引起足够审:视•沙袋应足虽堆載,确保模板箱休不在混凝I:的作用下匕浮.箱体模板"j 真胎)RZ 间采用与底板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块以满足成空后的尺寸耍求•底板外《边缘模板采用钢管架支搏时•须 待底板混《上仃了 •定强度后方可柝徐•地卞空外iftttH?需耍注意限位钢筋应打底板血筋进行可靠焊接.保证外境尺寸不W 止水螺 栓的锁紧而发生尺寸缩小情况岀现。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结构识图--柱

箍筋类型
钢筋直径只有一种, 注写全部钢筋 24φ25
b、h边不注写钢筋, 表示钢筋均匀分布, 每个边钢箍筋筋相配同筋
b边中部纵筋 5φ25
角部纵筋
750×700
4φ25
24φ25
375 375
550
h边中部纵筋 5φ25
钢筋直径大于一种,分 别注写角筋、b边中部 钢筋、h边中部钢筋
箍筋类型
箍筋配筋
(1) 模板图
模板图主要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 形,预埋铁件、预留钢筋、预留孔洞的位 置,各部位尺寸和标高、构件以及定位轴 线的位置关系等。
(2) 配筋图
配筋图包括立面图、断面图和钢筋详图, 主要表示构件内部各种钢筋的位置、直径、 形状和数量等。
(3) 钢筋表
为便于编制预算,统计钢筋用料,对配 筋较复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列出钢筋表, 以计算钢筋用量。
150
150
纵筋直径大于1种,集中标注注写角部钢筋; 在断面图上b边中部纵筋和h边中部钢筋
柱子为框 架柱编号 为2
定位b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150 450
柱子尺寸 b=650mm h=600mm
定位h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所有纵筋位置 见断面图
角部纵筋 4φ22
b边中部纵筋 5φ22
所有纵筋(角 部、b边中部、 hh边边中中部部)纵一筋 共42φ22φ222
A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钢筋的做法
D、E型边、角 柱顶部纵筋构造
C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03G101-1P38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变截面纵筋弯锚构造
变截面纵筋连续通过构造
钢筋的做法
柱高度较小时,纵筋不 断开直接通过构造
E、高支模 A-A、B-B剖面示意(图-03)

江苏金土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 【昆山市周市镇鑫茂东区动迁小区3#
地下车库工程】
A-A 剖面图
1、本剖面梁400×1000下为2根可调托支撑;梁400×800、400×700、300×700下各为1根可调托支撑。
2、墙斜撑跨度方向间距为2倍立杆间距;墙外侧加立杆、墙外侧斜撑跨度方向间距均为2倍对拉螺栓间距。
3、梁400×1000、400×800对拉螺栓直径为A 12。
跨度方向间距同梁下立杆。
4、本区域梁模板搭设按跨度的0.1%-0.3%进行起拱。
5、剪刀撑上、下伸至端部并应顶紧。
栓间距
B-B 剖面图
栓间距
栓间距
1、本剖面梁400×1000下为2根可调托支撑;梁400×800、400×700、300×700下各为1根可调托支撑。
2、墙斜撑跨度方向间距为2倍立杆间距;墙外侧加立杆、墙外侧斜撑跨度方向间距均为2倍对拉螺栓间距。
3、梁400×1000、400×800对拉螺栓直径为A 12。
跨度方向间距同梁下立杆。
4、柱外侧斜撑为2道斜撑;独立柱箍为上、中、下三道。
5、本区域梁模板搭设按跨度的0.1%-0.3%进行起拱
6、剪刀撑上、下伸至端部并应顶紧。
图-03。
结构识图梁板柱图解超实用

VS
控制措施
为减小预应力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变形小、内缩量小的锚具;减少张拉 次数;控制张拉速度;加强养护等。
06
结构识图常见问题解答与 经验分享
如何提高结构识图速度和准确性?
掌握基本构件的识图方法
01
熟悉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图纸表示方法,能够快
速识别并理解其含义。
练习空间想象能力
02 通过大量练习和观察实际结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钢材种类和性能要求
种类
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性能要求
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良好的 工艺性能,如冷弯性能、焊接性能和冷加工 成型性能等;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潮湿 和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应具有耐腐蚀性。
焊接连接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
焊接连接方法
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等。
质量评定标准
03
柱与基础的连接
通常采用杯口连接或插入式连接。杯口连接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刚度,
但需要较高的施工精度;插入式连接施工方便,但承载力相对较低。
03
钢筋混凝土结构识图实例 分析
框架结构实例分析
1 2
框架结构的组成
由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呈现出“剪切型” 变形,即层间位移随楼层增高而减小。
结构识图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 到小、逐层深入地理解结构图纸;同时注意各构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动态变化。
基本方法
阅读设计说明、熟悉标准图集、掌握常用符号和标注方法、理解构造要求和施 工方法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结构识图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