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论文防雷工程论文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论文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论文摘要:建筑的防雷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探索工作,建筑的防雷成功与否与良好的接地系统是分不开的。
在接地系统的施工中,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及各项施工要求,认真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建筑防雷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以确保建筑及建筑内设备、人员安全。
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雷击时有强大电流通过,产生机械力和热效应,破坏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重视不够,使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损失越来越大。
因此,关键还是要按规范、设计图纸施工,保证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防止或减少雷害,保证建筑物内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转和人群的生命安全。
1、建筑接地系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接地系统既重要又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当事故灾害产生后,又追悔莫及。
因此,严格把关,满足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技术条件,确保工程满足合同要求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四方的共同责任。
1.1 防雷引下线的柱内钢筋结点连接的影响因素(1)原材料钢筋因长时间堆放而被雨水腐蚀氧化生锈,这是钢筋工程施工中较难控制的问题。
柱筋绑扎锈蚀钢筋,易使搭接处产生断路。
钢筋预制中的机械切割,使钢筋端头产生弯曲,在搭接绑扎处,难以使两根钢筋紧密接触,易出现绑扎连接处松动,形成点接触,使钢筋之间接触面积达不到导流、散雷的要求截面数值。
(2)设计为内螺纹套管作为柱筋间的连接形式,因钢筋螺纹丝头的丝扣损伤,安装连接时常出现丝扣咬合扣数少、拧紧牢固程度不够,而造成丝扣间接触面积小;丝扣咬合也会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屈服变形,由紧固变为松动;丝扣间隙处存在腐蚀;人为误操作的影响。
都形成对导流、散雷要求截面数值的降低。
(3)高层建筑中随层高增加,设计柱筋直径会出现由≥Φ16mm 改变为<Φ16mm。
此时,为补偿柱筋变径对导流、散雷截面降低的影响,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柱筋数量由两根增加为四根,出现作为防雷引下线柱筋的改变。
(4)电焊条材质与设计要求不符,易出现焊丝与焊件之间的不熔;电焊条存放不合理,没有按要求烘干;施焊前没能按要求除锈、除油垢;电焊工操作技能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都将导致施焊出现焊缝不饱满、咬肉、夹渣、气孔等缺陷。
建筑物防雷工程[论文]
![建筑物防雷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7e626f783e0912a2162a66.png)
浅论建筑物防雷工程探讨【摘要】本文对建筑物的如何科学防雷,如何综合设计和防护,以及防雷系统和装置的安装及不同类型的防雷设施的工程要点进行了一一介绍。
【关键词】综合防雷科学防雷防雷装置防雷工程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地球上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巨大,常常造成触目惊心的危害。
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在数十亿美元以上,并呈逐年上升之势。
我国就因雷击每年伤亡万余多人,因建筑物防雷不完善造成办公、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遭雷击损失数以亿计。
所以联合国将雷电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包括了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防护三大部分。
建筑物防雷设施三大部分是从其对雷电的不同危害形式的防护功能上来区分的。
一套完善的防雷设施,为了实现其对不同雷害的防护目的,必须采取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等技术措施。
因此,建筑物防雷设施应包括接地体、引下线、避雷网格、避雷带、避雷针、均压环、等电位、避雷器等八个技术环节。
1 建筑物的科学防雷首先就是按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安装防雷装置;并且防雷装置必须是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防雷装置设计也须经审核核准方可交付施工;另外,防雷工程须跟踪检测和竣工验收合格才能交付使用。
就算是已建防雷装置,也必须定期检测合格才能确保长期有效。
对于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还须通过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2 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从设计到施工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随建筑物一体化施工的直(侧)击雷防护设施,其设计的目的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尽最大可能去减弱雷击时对建筑物内的电磁效应,同时为建筑物内部设备的感应雷防护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二阶段设计的目的是保护建筑物内的弱电设备安全,如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家用电气等,即建筑物防雷设施的感应雷防护部分,它的特点是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同步进行。
工地防雷安全技术范文

工地防雷安全技术范文一、引言在建筑工地或其他露天作业场所,雷击事故时有发生。
雷击事故不仅对工地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工地设备、材料和工程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工地防雷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确保工地施工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雷电的危害及预测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强大的自然现象,其释放的能量极大,容易对人造物品和生命体造成巨大破坏。
在工地上,特别是在露天施工的场所,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地附近的电器设备损坏、引起人员伤亡以及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测雷电的发生和准确判断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雷电预警技术逐渐成熟。
使用气象雷达、闪电定位、电场变化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结合,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雷电的发生地点和时间。
工地应当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工地雷电防护技术1. 现场排雷在雷电预警的情况下,工地现场应当迅速停工,将所有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或其他对人员安全影响较大的场所,应当优先考虑人员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应当对现场设备和建筑物进行排雷处理,包括拆除可引雷的金属物体、将易燃易爆物品移至安全地带等。
确保工地施工场所及周围环境不会对雷电产生吸引力。
2. 雷电防护设备为了提高工地的防雷能力,可以在工地设立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或避雷网中,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在设计和布置避雷装置时,应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避雷装置的有效性和使用寿命。
3. 人员培训与应急预案为了提高工地人员的防雷意识和自救能力,应当定期进行防雷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雷电的危害、如何判断雷电天气、如何安全撤离等。
此外,工地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在雷电预警情况下的撤离路线、撤离指引等,以确保在发生雷击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减少伤亡和损失。
防雷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1工程概况2防雷工程设计2.1直击雷防护设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三类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
在门卫室屋顶安装LTP-01-S避雷针。
避雷针总高度不小于5m,避雷针安装引下线连接到防雷接地网。
引下线材料可选用镀锌扁钢(圆钢)。
避雷针与塔杆采用电焊或气焊,保证连接牢固,以满足直击雷防护的要求。
2.2感应雷防护设计2.2.1针对机房供电系统的防护在后楼办公楼、门卫室的室内主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40KA/4-S(共2套)型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电源保护。
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4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
在后楼办公楼、门卫室的室内分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20KA/2-S(共2套)型单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保护。
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2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
在前办公楼二、三楼的楼层主配电处并联安装LTP380-40/385V-S(共2套)型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电源保护。
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4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
在前办公楼二、三楼的楼层分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20KA/4-S(共2套)型单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保护。
抑制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
该避雷器带失效指示、可更换模块等功能,最大放电电流达20kA。
2.3接地系统设计2.3.1接地设备选型接地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离不开接地设备的合理选择,接地设备的接地方式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设备接地方式一般分为六类:建筑接地、防雷接地、直流接地、交流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
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设备接地原则(“同地不同线、地线分类接、禁止串共用、一点接地法”)的规定,应用不小于40mm×4mm镀锌扁钢连接地网,以最小接地电阻值将接地电阻接入电路。
建筑物雷电防护论文

建筑物雷电防护论文【摘要】通过对建筑物在雷击中危害的探讨,找到建筑物雷电防护中的措施来加以分析,进而明确在雷电灾害相对较多的地区进行雷电防护的必要性。
而与传统的雷电防护措施相比,等电位联接在建筑物防雷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全面和重要。
所以,加强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工作,完善等电位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引言为避免建筑物在雷电中的损害,减少雷电中人员的伤亡,建筑物雷电保护措施在不断的完善,辽宁省盖州市气象局通过对雷电对建筑物及人员造成的损害调查,对危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目前建筑物防雷措施进行了研究。
如今,除普通的防雷措施及设备应用外,等电位连接在建筑物防雷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因其作用于建筑物的面及其广泛而独具优势。
1. 建筑物在雷电灾害中所承受的风险及原因分析1.1 建筑物在雷电灾害中所承受的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器及电子设备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与之就有着莫大的关系。
建筑物受雷电损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自身因雷电而受到损害,表现为火花飞溅、火灾、爆炸事故等等。
另一方面是雷电对建筑物内人员的伤害,这主要表现为雷击事故及触电事故。
1.2 雷电灾害对建筑物损害的原因分析根据雷电对建筑物损害的结果来分析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建筑物在雷电天气中直接被雷电击中;二、雷电侵入电源线路或者通过各种管道侵入雷电电磁脉冲;三、在雷电降落的建筑物附近形成强烈的电磁感应;四、接地装置由于雷电的突然袭击而发生高电位反应。
以上四个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在雷电中自身收到损坏的主要方面,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雷电袭击建筑物时建筑物火灾及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而建筑物在雷击过程中雷击事故及触电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损伤主要是因为地面的电阻过大,而电容相对较低,吸收大量的电荷后仍然会保持电位不变,但是建筑物中的电子及电器设备因雷击所影响而出现电位变化,从而使得两者的电位差过大,进而导致雷击触电事故的发生。
毕业设计--综合防雷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综合防雷设计论文[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296c27c1c708a1294a443a.png)
1 绪论研究背景雷电这一自然现象,瞬变万千。
自古以来,以阴阳平衡之理论来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其理论与之千年的实践,同现代实证性科学相比,有着相当深刻的科学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雷电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其理论和防雷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
据有关研究统计,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有100次闪电,每个闪电强度可高达10亿伏,足见其能量之大,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所以雷电灾害一直存在。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激烈的放电现象,由此引起的雷击灾害被联合国列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近20年来,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呈现出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据统计,现今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三千人以上。
我国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其中死亡3000多人。
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滑坡塌方的第三大气象灾害。
雷电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严重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防雷工作的极大关注,以国家气象局为主管部门的各省市防雷中心高度重视,加强了防雷减灾法规宣传和防雷设施安装推广力度,有效的降低了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失和人员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1~9月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3164起,造成288人死亡,比07年同期减少409人;因雷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8000万元,,防灾减灾成效十分显著。
尽管如此,雷电的危害并没有消弱。
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的雷击伤亡、茂名石化由雷击引起的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防雷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随着人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大型社会机构为保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不断加大对雷电防护的投入,各行业的专业防雷、接地工程业务迅速增长,并在基础建设中的总包、分包项目中大量呈现,防雷接地的独立的行业性特征愈加显现,产业群体已经形成。
建筑防雷电气技术论文(2)

建筑防雷电气技术论文(2)建筑防雷电气技术论文篇二建筑物及电气设备防雷技术【摘要】雷电对人和建筑物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因雷电引发的事故,本文总结了雷电的各种危害,并分析其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的成因,最后对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建筑物的防雷施工效果。
【关键词】电气,设备,防雷,措施【 abstract 】 the harm of buildings and lightning are huge, our country happen every year for accidents caused some light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arm of lightning, and analyzes its cause damage to th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and finally to the electric equip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aims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key words 】electric, equipm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的普及,使得建筑电气设备的防雷工作越来越高。
因此,电气施工单位要将建筑工程的避雷工程系统重视起来,从设计图纸、原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防止电气设备遭到雷电的袭击。
一、雷电的危害(1)雷击容易出现过电压。
雷电击中物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强的脉冲电流,电流峰值可达几千安培;随着电气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用,人们忽视对雷电防护的重要性,导致雷电击中电气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
防雷 毕业论文

防雷毕业论文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巨大的能量。
在雷雨天气中,雷电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免受雷电的侵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雷电的形成和危害。
雷电是指云与地面之间或云与云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时,云内部的电荷会分离,形成正电荷和负电荷。
当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的能量非常巨大,可以瞬间释放数百万伏特的电压和数千安培的电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免受雷电的侵害,人们开展了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防雷技术主要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接地系统的建设以及防雷材料的使用等方面。
防雷装置是指安装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上的设备,用于吸引和接收雷电放电,将其导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
接地系统是指将建筑物或设施与地下的大地连接起来,以便将雷电放电导入地下。
防雷材料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和耐雷电冲击能力的材料,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外壳免受雷电的损害。
随着科技的发展,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现代防雷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例如,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防雷装置,它采用尖锐的导体材料,可以吸引雷电放电,并将其导入地下。
除了传统的避雷针,现代的防雷装置还包括雷电感应器、雷电保护器等,它们可以更准确地检测雷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追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新型的防雷材料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一些新型的防雷装置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防雷系统。
然而,尽管防雷技术不断进步,但雷电仍然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
在雷雨天气中,人们仍然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工程论文防雷工程论文
变电站防雷接地工程质量控制
摘要:通过对变电站防雷接地装置方面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对防雷接地工程从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提出对策,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防雷接地措施的可靠,以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接地;质量控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多条线路的交汇点和电力系统的枢纽,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电网形成较大的危害,这就要求防雷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变电站的雷害主要是雷击变电站和雷击输电线后产生的雷电波侵入变电站造成设
备损坏,很快摧毁电网中的直流、保护、通信等二次设备,接着引发事故扩大,进一步造成一次设备损坏和着火,发电厂、变电站全停,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系统事故。
变电站的防雷装置可以有效防止雷害,但是仍不能完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变电站防雷接地装置方面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其有必要进行重点监控测试,同时,对防雷接地工程质量要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
目前,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防止雷电波的进入,二是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
从设计上应满足可靠运行的要求,施工及检测应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和验收规程进行。
一、防雷接地的方法
(1)通过采用避雷针和避雷线。
这两种装置改变雷电波的入地路径,从而起到防雷保护的作用。
(2)通过采用避雷器。
主要作用是将雷击输电线后产生入侵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变电所绝缘强度容许范围之内。
(3)通过采用接地网和接地装置(导电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其他装置。
当雷电波被引入接地网时,在故障发生时接地网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可能导致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各种信号、测试控制等线缆在雷击或负荷投切时引进浪涌电压和电流,为保护二次设备,也会加装过压保护器(浪涌保护)或者是防雷端子。
二、变电站雷击事故产生的原因
以上各类防雷设备均需要可靠接地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而影响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因素又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设计上忽视了地网的电位均衡问题。
在接地系统设计(包括设计规程)中,主要是考虑如何降低接地电阻,减少接地电压和跨步
电压对人身的伤害;而实际上,由于地网内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同、土壤电阻率不等、设备引下地线过长等原因,在地网内存在着局部电位差。
有关的均衡实验表明,接地故障点的电位比地网边缘的电位要高。
随着系统容量增大,故障电流相应增大,故障点与主地网的电位差将因此而增高,甚至可达数千伏,这对于二次回路、直流系统产生危害。
(2)接地装置在施工中产生机械损伤与电气设备断开造成设备失地运行,或是防腐措施处理不正确,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使主网由于腐蚀而分割断裂。
(3)施工质量的不符合要求,如接地装置敷设时回填环境、埋设深度不够,垂直接地体间距过小,搭接面积不够,焊接质量不合格,没按设计规定进行规范施工,或地网材料选用了不合格的产品使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不能满足动、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4)接地体连接不正确,实行串接或通过设备过渡连接,故障电流不能可靠通过。
(5)独立避雷针没有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主网与独立避雷针网的安全距离不够。
(6)中性点引下线无可靠接地。
如较多的110kV变电站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存在一点接地,或不可靠接地(未直接接在变压器引出接地
块上而是接在变压器设备基础的预埋件上)。
变压器中性点不可靠接地,连接线处一旦发生问题,设备将失地运行。
三、提出对策
针对变电站接地产生事故和造成接地装置整体质量问题的原因,从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实验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尽可能地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1)对变电站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改善接地网等间距布置存在地电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现设计所期望的接地网上的等电位分布,减小浪涌电压对二次设备安全运行的威胁。
(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尤其处理好电气、土建防雷接地的重要工序接口工作。
按规范要求进行防雷接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加强对防雷接地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
(3)在接地网测试中,不应简单的只是进行数据的测量,在测试的过程中,应选取适当的点进行开挖检查工作,用来检查接地装置和接地网和各种状态。
比如受腐蚀情况,使用材料的质量,焊接情况,回填环境、填埋深度等,配合原始施工图还可以检查连接体(线)是否连接正确。
(4)严格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和国家电网公司《反事故斗争二十五条重点措施(修订版)》的规定,结
合原始图纸定期进行地网开挖试验。
根据开挖的实际测量情况,还可以简单地对接地网的相近引下线回路电阻、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局部地带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接地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等各类参数进行计算核对。
(5)严格将变压器中性点铁芯、铁轭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的接地引下线连接,且每根引下线均符合热稳定的要求,定期检查测试。
严格按照过电压保护技术要求进行改造。
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空气中最短途径的长度大于5m。
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埋在地中部分与配电装置构架的接地导体埋在地中部分在土壤中的距离大于3m。
(6)由于接地装置事故持续时间过长,不能快速切除也是造成接地装置扩大事故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进行接地电阻试验的同时,可以安排继保人员对保护装置进行同步检查。
参考文献:
1.余虹云.500kV变电站过电压及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