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1)

合集下载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之比,是衡量一个企业或国家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生产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生产率的计算方法1. 单位时间生产量法: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之比,如每小时生产100个产品,每个产品需要耗费1元人力成本,则单位时间内人均生产率为100÷1=100。

2. 单位资源消耗量法:单位资源消耗量与所能够获得的总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之比,如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单位资源消耗量为2÷100=0.02。

3. 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减去该产品所需要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越高则说明该企业或国家在利润上越有优势。

例如,某企业每增加一个产品可以带来10元收益,但同时需要增加5元变动成本,则其边际贡献为10-5=5元。

二、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高技术水平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

2. 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是决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

3. 经营管理: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如科学的组织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优化的流程设计等都可以提高生产率。

4.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企业或国家是否需要增加生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则需要增加生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生产率与经济效益1. 生产率与利润:高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例如,某企业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2元,如果该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每小时所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到200个,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1元,利润率就会提高。

2. 生产率与竞争力:高生产率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企业生产率计算公式

企业生产率计算公式

企业生产率计算公式
生产率=产出数量/投入资源数量
其中,“产出数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投入资源数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名劳动者所生产产品的数量。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劳动生产率=产出数量/使用的劳动者数量
2.资本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使用的资本所产生的产品数量。

资本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生产率=产出数量/使用的资本数量
3.能源生产率:
能源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产品数量。

能源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能源生产率=产出数量/使用的能源数量
4.原材料生产率:
原材料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使用的原材料所产生的产品数量。

原材料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原材料生产率=产出数量/使用的原材料数量
5.综合生产率:
综合生产率是指综合考虑劳动、资本、能源和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因素后的生产率。

综合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综合生产率=产出数量/(使用的劳动者数量+使用的资本数量+使用的能源数量+使用的原材料数量)
企业可以通过计算生产率来评估自身的生产效率,找出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提高生产率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并提升竞争力。

工艺物料衡算学习1

工艺物料衡算学习1

7.由已知数据,根据物料平衡式进行物料 衡算 物料衡算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 也适用于某一工序和设备;即可进行总 物料衡算,也可对其中某一组分进行衡 算。根据物料衡算式和待求项的数目列 出数学关联式,关联式数目应等于未知 项数目。当关联式数目小于未知项数时, 可用试差法求解。
8.校核与整理计算结果,列出物料衡算表
9.绘出物料流程图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物料流程图。物料流 程图能直观地表明各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 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是一种简单、清楚的 表示方法。物料流程图要作为正式设计成 果,编入设计文件,以便于审核和设计施 工。 最后,经过各种系数转换和计算,得出 原料消耗综合表和排出物综合表,如下表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 (一)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意义 建厂的基本目的是生产目的产物和 获取利润,而技术经济指标则是衡量工 厂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先进的、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工厂生 产成功的基础。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是确定生产过 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关键数据。通过生产 全过程的总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各阶 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就可以求出:
(8)产品质量 国标食用酒精 GB10343-1989 乙醇含量95% (体积分数)。 (9)薯干原料含淀粉65%,水分13%。 (10)α-淀粉酶用量为8u/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 150u/g原料,酒母糖化醪用糖化酶300u/g原料。 (11)硫酸铵用量 7kg/t(酒精)。 (12)硫酸用量(调pH用) 5kg/t(酒精)。
物料流程图要作为正式设计成果编入设计文件以便于审核和设计施最后经过各种系数转换和计算得出原料消耗综合表和排出物综合表如下表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一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意义建厂的基本目的是生产目的产物和获取利润而技术经济指标则是衡量工厂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答案

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答案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D5.D6.A7.B8.C9.D 10.D11.C 12.B 13.A二、多项选择题1.生产率就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因为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尺度。

生产率高低表明每一元钱的资源能够得到多少元钱的产出。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越大,即生产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的资源消耗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而花的成本较少。

较高的生产率表明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说生产率是一个衡量上蹿下跳的效益的指标。

2. 1)提高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生产率提高GAGGAGAGGAFFFFAFAF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2)提高生产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

3)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4)生产率提高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3. 生产率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包括根据系统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调节。

4. 生产率测评的意义:生产率测定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生产率的定义是进行生产率测定的依据;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

生产率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生产率的变化,通过测定取得定量数据,有了鉴别和评价的依据,生产率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

GAGGAGAGGAFFFFAFAF5 1)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分类⑴单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的总产出与某一种资源的投入比;⑵多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几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⑶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资源投入量之比;2.)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⑴狭义生产率 含义:只考虑直接的资源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⑵广义生产率 含义: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

3)按生产测评方式分类⑴静态生产率 含义: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⑵动态生产率指数 含义:一个时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静态生产相除所的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率变化。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函数【圣才出品】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函数【圣才出品】

第9章生产函数9.1复习笔记1.边际生产率(1)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若以l 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 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q =f (l ,k )。

(2)边际实物产量①边际实物产量的含义一种投入的边际实物产量是在保持其他投入不变时,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

用数学表示为:资本的边际实物产量k k q MP f k∂==∂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l l q MP f l∂==∂②边际生产率递减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递减。

在数学上,边际生产率递减表现为生产函数的二阶偏导数为负,即0,0∂∂=<=<∂∂k l kk ll MP MP f f k l③平均实物生产率在通常的运用中,劳动生产率这一术语常用来指平均生产率,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定义为:AP l=产出/投入的劳动量=q/l=f(k,l)/l注意,AP l也取决于资本的投入水平。

2.等产量图和技术替代率(1)等产量线等产量线表示生产既定产出水平(如q0)时k和l的所有组合。

数学上,等产量线表示满足:f(k,l)=q0等产量线表示生产既定水平的产出时,可供选择的投入组合。

这些曲线的斜率表明保持产出不变时l替代k的比率。

负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RTS)。

如图9-1所示,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而且随着劳动的增加,劳动能够替代的资本数量会递减。

图9-1等产量线图(2)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RTS)表示在一条等产量线上保持产出不变时劳动能够替代资本的比率。

用数学表示为:()0q q dk RTS l d k l=-=对①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生产率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d d l lk kMP k RTS l MP =-=证明如下:因为q =f (l ,k ),两边全微分,得d =d d f f q l k l k∂∂+∂∂由于产量q 是一个常数,所以dq =0,从而d d 0f f l k l k∂∂+=∂∂所以d d l lk k f MP k l RTS f l MP k∂∂=-==∂∂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等产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生产资料参考(1)

生产资料参考(1)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物质生产内部,生产的概念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生产活动所涵盖的范围大为扩展,这种扩展体现在生产系统的( A )。

A、前伸和后延B、上升和下降C、分工和协作D、投入和产出2、生产系统的(C )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把为用户安装,维修等当作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

A、转换B、组合C、后延D、开发3、(C )是指对市场已有产品仿制后加上企业自已的厂牌和商标后第一次生产出来的产品。

A、改进新产品B、换代新产品C、仿制新产品D、全新产品4、投入要素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 A )。

A、加工对象B、在制品C、库存物资D、人力资源5、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在( C )期,市场需求与有关技术尚不明确,R & D 着重于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特征。

A、成长B、成熟C、引入D、开发6、一般企业的战略分为3个层次,生产战略属于( A )战略。

A、职能级B、部门级C、企业级D、联合级7、(C )在工业工程中又称为时间研究(Timestudy) ,是各种时间测定技术的总称。

A、绩效考评B、培训C、工作测量,D、工作设计8、工作研究是以(A)为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A、工作条件B、作业系统C、运营成本D、资源9、生产计划的层次包括( A )。

A、战略层次计划,战术层次计划和作业层次计划B、线性计划,平面计划和立体计划C、供应计划、管理计划和销售计划D、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日计划10、(D )生产计划的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

A、综合B、短期C、中期D、长期11、确定产品的(B )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

A、质量指标B、品种指标C、产量指标D、产值指标12、工程项目的(B )是指项目完成以后是否达到先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水平。

A、成本B、质量C、进度D、计划13、(C )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A、工程项目经营B、工程项目财务C、工程项目控制D、工程项目计划14、关于库存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D )。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全要素说生产率

全要素说生产率

编辑本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 M.Solow )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编辑本段概述经济学角度・■J**- ■r■:/ \ if \I*1I■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

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 M•索洛(Robert Merton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现在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宏观经济学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率计算公式
▪ 静态生产率 :某一时期内的生产率
生产率(1)
▪ 动态生产率: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的比值
生产率(1)
生产率测定的示例
一个5人作业小组,在一个月内生产了500个单位量的产品,所花 费的劳力为880个单位(这里采用的单位是小时:5人*22日*8小时 =880人•时/月)。 (1)试计算该作业小组每个小时的生产率? (a)第1个月内每个小时的生产率为——单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提高生产率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提高生产率可以缓和通货膨胀。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国际贸易
平衡。 ❖提高生产率对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生产率与质量是同步发展的关系。
生产率(1)
生产率管理
▪ 生产率管理的定义
▪ 簡單地說﹕即測定結果與某一標准值相比較。
生产率(1)
生产率的分类
▪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分:单一考察某一种生产要素,用其
投入量做分母所得到的生产率称为该要素生产率。如:
❖ 劳动生产率——用劳动工时作为总投入 ❖ 资本生产率——用折旧费或者固定资产帐面值作为分母 ❖ 原材料生产率——以投入原材料的数量(如重量)或价值作分母 ❖ 能源生产率——用能源单项要素作为投入(通常以KW为单位) ❖ 直接劳动成本生产率——用直接劳动总成本作为资源投入 ❖ 总成本生产率——将所有要素的成本总计作为投入 ❖ 外汇生产率——投入要素成本中只考虑所需的外汇一项
❖ 动态生产率——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除以基准期(以前某个时期) 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相对生产率) 。大 于1即表明生产率提高了。
生产率(1)
▪ 无论静态生产率还是动态生产率均可计算单要素、多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静态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
单要素生产率 多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1)
❖ 生产率的管理规划部分(根据上一次的测定和评价结果 对生产率的控制和提高进行规划);
❖ 资源流动部分(生产过程); ❖ 生产率测定和评价部分; ❖ 生产率控制和提高的调节反馈; ❖ 对调节作用的效果进入新一轮测定、评价、规划、控制
和提高。
生产率(1)
生产率測評
生产率測評包括生產率測定和生產率評價
▪ 生产率测定就是对某个研究对象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 算。
▪ 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
程的中心环节,因为有度量才能鉴别和评价,才能知道 改进的方向。
生产率(1)
生产率測評
▪ 生产率評價﹕在將對象系統生產率實際水平的測定結果
與既定目標﹑歷史發展狀況或同類系統水平進行比較的 基礎上﹐對生產率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系統評價 和分析﹐它能為生產率的改善與提高提供比較全面﹑系 統和有實用價值的信息。
是一个 重要的效益指标。
▪ 生产率适用各种层次和规模的系统,既可用于一个企业,也 可用于一种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 IE的目标就是设计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
因此生产率也是衡量IE应用效果的指标,是IE工程师必须掌 握的一个尺度。
生产率(1)
生产率的定义
▪ 例﹕假定某個企業用5天時間生產了100個單位產品﹐則其
生产率--(1)
2020/11/24
生产率(1)
生产率的定义
▪ 生产率是经济学上一个用来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的指标。
一般定义为:生产系统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即:
生产率(P)= 产出(O)/ 投入(I) 式中:产出——满足外界需要而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投入——为获得这些产出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 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
生产率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 容包括根据系统的产出量和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来规划、组 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 由定义可知,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
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它是 一个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动力、积极促进IE应用、不断改 善生产系统的控制系统。
生产率(1)
(2)假定该小组第二个月内生产了600个单位产品,而所用的劳动力 为800个单位(5人*20日*8小时=800人•时/月),试计算该作业小 组每个小时的生产率指数? (b)第2个月内每个小时的生产率为
(c)每个小时的动态生产率指数为——单生产要素的动态生产率指数
生产率(1)
(3)假定除了劳力投入(以工时来度量)以外,还考虑到材料投入 这一因素(如下表所示),用价格和成本来度量,计算生产率和 生产率指数?
生產率為每天20個單位﹔一個提供社會服務的工人4個星 期生產了750個紙箱﹐則其生產率為每天37.5個紙箱﹔一 個企業用20KG的原材料生產1單位產品﹐而另一企業用 25KG相同的原材料生產1單位的相同產品﹐則前者的生產 率更高。
生产率(1)
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 德鲁克指出,“生产率是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 生产率的重要性表现在:
生产率(1)
▪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类 :
❖ 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 真实投入量之比
❖ 多要素生产率——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几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 单要素生产率——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 按测定方式分类 :
❖ 静态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绝对生产率) 比如說周報以周為單位進行計算
某作业小组产出与投入数据
第1个月
第2个月
1、产出(单位量)
数量 价格 指数(%) 数量 价格 指数(%) 500 1000 —— 600 1000 120
2、投入(工时)
880 15
—— 800 15
90.9
3、投入(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
1000 150 —— 1250 150 125.0
生产率(1)
生产率(1)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
生产率 管理规 划部分
战略技 术与经 营规划
资源流 环境 动部分
采 投入 购
生产率测 定部分
代用生产 率度量
转换过程
生生产产率率 测测定定过过程程
产出 销 环境 售
标准
生产率评价、控 制和提高部分
标准
标准
生产率评价、控制、提高
生产率(1)
▪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