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章

合集下载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2、电子词典深度开发的表现(P52) 3、网络词典的定义(P54) 4、网络词典的本质特点(P54)
第三章、古籍资源与基本古籍的查考
第一节、中国古籍资源
一、古籍资源的数量(10万种左右) 二、资源分类 1、六分法——《七略》 2、五分法——《七录》 3、四部法——《隋书 经籍志》 三、基本古籍资源(P75)
四、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P3) 依据载体、依据语种、依据形态、依据级次 五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及其特 点。(P3) 一次文献:原创性、分散性; 二次文献:检索性、线索性; 三次文献:综合性、参考性。
第二节、中国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 具体系
一、什么是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简称文献检索,它有狭 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献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 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 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信息存储和文献检索两 个过程。
5、代表性类书(P124) 《艺文类聚》、《永乐大典》 6、利用类书查考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P142)
第四章、近代以来的图书资源与查考
第一节、近代以来图书的形态变革 与内容变化
一、形态变革 二、内容变化 (1)译书变化(2)近代工具书的变化(3) 近代教科书的变化
第二节、书目检索工具
目前最主要的书目检索工具是:图书馆的 联机书目检索系统、阶段性的总结性书目 及书目数据库。 一、图书馆联机书目检索系统 北京电大数字图书馆/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new/ 二、总结性书目与书目数据库: 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P153)
三、中国古代辞书主要类型 1、字书、韵书、训诂书P42 2、古代字书举例 P43-45 3、古代韵书举例P44 四、近代以来的字典、词典 1、古代字书向现代字书转化的标志 2、古代字书与近代字书的分界点和标志 1915年,《中华大字典》和《辞源》 3、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P46)

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1章

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1章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
1.1.1 基本概念 1. 信息
2)信息的特征
(5)共享性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可以同时或不同 时被多个用户使用,而信息的提供者并不 因此而失去信息内容的信息量。信息的共 享性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人们可以利 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创造,避免重复 研究,节约资源。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
1.1.1 基本概念 1. 信息
2)信息的特征
(6)增值性 信息通过人脑思维或人工技术的综合、 加工和处理,不断积累丰富,提高其质量 和利用价值。信息交换的结果是信息的增 值。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
1.1.1 基本概念 2. 知识
1)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 程中的科学总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 性认识。知识来源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 得的大量信息,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产生 的信息加工物。信息被人脑感受,经理性 加工后,成为系统化的信息,这种信息就 是知识。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
1.1.1 基本概念 4. 信息源
1)个人信息源
人是信息的创造者,是最富活力的信息源。 人类具有功能独特的信息感知、传递、处理与存 储器官,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 有的信息交流方式,借助符号、语言等表示方式, 能不断地创造与传播各种最新信息。参与社会信 息交流活动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源,因 为个人信息源的信息获取方式主要是口头交流, 故亦称口头信息源。个人信息源在社会信息交流 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
1.1.1 基本概念 1. 信息
2)信息的特征
(4)传递性
信息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后,其传递和流 通便成为可能。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从信源出 发,经过信息载体的传递被信宿接收并进行处理 和利用的特性。不同载体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 人际交流、文献交流或大众传媒等手段传递给信 息用户,这种跨越时空的传递特性是实现信息资 源共享的基础,是将信息最大化利用的保证。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件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件1

技术标准

第2章 信息检索原理及检索技术
2.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通常是指从以任何方式组成 的信息集合中,查找特定用户在特定时 间和条件下所需信息的方法与过程,完 整的信息检索含义还包括信息的存储。
第2章 信息检索原理及检索技术
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点: 书目信息检索 全文信息检索 数据信息检索 事实信息检索

专利说明书

专利说明书的区分标志。 来源出处著录有 专利国别、专利号、批准公布日期等。 科技报告的区分标志。 来源出处著录有报 告字样、报告机构代号和报告号等。 技术标准的区分标志。来源出处著录有 Standard、specification 字样及标准机构代 号,如ISO、IEC、GB等。
科技报告
1.3 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 以载体材料、存储技术和传递方式划分 印刷型 缩微型 声像型 电子型
第1章 信息概论 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
以纸张为载体,采用印刷术 把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纸张上 而形成。 优点:便于阅读和流通。 缺点:信息密度低,占据空间大。
第1章 信息概论
缩微型文献信息资源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光学缩微技术 将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感光材料上而 形成。通常分为平片和胶卷两类。 优点:信息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 缺点:须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课程主要内容
图书馆服务介绍 基础知识 中文期刊数据库 外文期刊数据库 学位论文数据库
图书馆服务与资源介绍
图书馆主页 图书借阅 电子资源 馆际互借
四川大学图书馆主页http://202.115.54.22
四川大学图书馆ALEPH书目查询系统
各分馆之间通借通还
1.读者在就近分馆凭有效借阅证提交借书申 请单; 2.四个工作日内读者申请的图书由图书所属 分馆传递到提交借书申请单的分馆,读者到提 交借书申请单的分馆凭借书申请单和有效借阅 证办理借阅手续; 3.读者申请的图书在该分馆保留两个工作日, 两个工作日后读者未来取书,该书被送回图书 所属分馆。

智慧树知到《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A. 对 B. 错 答案 :A 第七章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提供的检索方式有 A. 常规检索 B. 高级检索 C. 导航检索 D. 命令行检索 答案 :ABCD 2、 要通过内容检索专利,可以采用逻辑或的组合,同时检索专利名称、摘要、权利要求和 专利分类号 A. 对 B. 错 答案 :B 3、 检索中国商标信息,可以使用 A. 中国商标网 B. 中国工业产权网 C. 知产客网 答案 :A 4、 商标相似检索中,“类似群”是指 A. 和商标分类法类似的群 B. 国际商标分类中的小类
答案 :A
3、 EI 属哪种数据库?
A.EBSCO
B.SciFinder
C.CSIE
D.EI
答案 :D
4、 Engineering Village
是哪个库的平台?
A.SCIE
B.EI
C.EBSCO
D.SciFinder
答案 :B
5、 web of sicence
是哪个数据库的平台?
A.SCIE
B.EI
D. 各省或区域性文献保障体系 答案 :ABCD 5、 检索信息时应注意辨别真伪的是 A. 医疗信息 B. 数据信息 C. 娱乐信息 D. 所有信息 答案 :ABCD 6、 以下可以查询企业或个人信用体系的平台是 A. 企查查、天眼查 B. 海南省信用信息网 C.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D.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 答案 :ABC 7、 创新创业时可以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佰腾网、专利之星等专利平台 A. 申请专利 B. 进行专利交易 C. 查询专利布局情况 D. 完全免费使用专利 答案 :ABC 8、 开放学术资源指的是 OA期刊 A. 对
D.DIGITAL OR CAMERA
答案 :A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章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章

3.文献的属性 知识信息性、客观物质性、 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 4.信息、知识、文献三者关系 由信息、知识和文献三者的概念可知,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密切相关的。信息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形式和运动规 律的表征。人脑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形成信息,人们对信息 集合加工、整理形成系统化表现形成人类社会实践的知识, 知识被记录在载体上形成文献,文献被人类广泛传播、运 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又产生新的信息、知识和文献。
4、专利文献
• 专利:是用法律来保护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制度。专利文献是专利制 度的产物。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各种专利文件统称为专利文献,包
括发明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局公报、专利文摘、专利分类与检
索工具书,以及申请专利时提交的各种文件(如请求书、权利要求书、 有关证书等)、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和诉讼资料等。 • 狭义:专利文献一般指专利局颁布出版的各种发明说明书或专利说明 书及其所派生的各种二次文献。 • 特点:数量巨大,覆盖面广;格式统一、措词严谨;描述对象具体、单一; 技术内容新颖、可靠;文件类型多,重复量大,是重要的技术经济信息 源。
1、图书
图书大多是对已发表的成果、生产技术和经验或者基本知识领域系统 的论述或概括,它往往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及其他第一手 资料为基本素材,经过作者的分析、归纳、组织而编写成的。 特点: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有一定新颖 性;是综合、积累和传递科技知识的一种重要信息源。 • 图书的著录格式如下: • 【题名/责任者】非常规油气区带未开发储量评估指南/王永祥,李建 忠译 • 【ISBN号/定价】978-7-5021-9367-6/80.00元 • 【出版项】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 【主题词/索书号】油气区一油气储量一资源评估一指南/P618.1/3 • 【文摘题要】本书围绕资源区带未开发储量评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评 估难题,开展了一系列合理有效地评估实践,由此制定出资源区带未 开发储量和油气藏评价的准则。

信息检索与利用-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信息是客观存在并无处不在的。

()选项:A:对B:错答案:【对】2、单选题:文献按文献的出版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图书、期刊和()。

选项:A:特种文献B:毕业论文C:电子文献D:核心期刊答案:【特种文献】3、多选题: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四个方面。

选项:A:信息资源B:信息道德C:信息素质D:信息知识答案:【信息道德;信息知识】4、单选题:在特定的时间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可称之为()。

选项:A:文献B:情报C:知识D:信息答案:【情报】5、判断题:文献检索的结果是相关性的,检索结果不直接回答用户提出的技术问题,只提供相关的文献供用户参考。

()选项:A:错B:对答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中图法》有五个基本部类和二十个基本大类。

()选项:A:对B:错答案:【错】2、单选题:目前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多的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一共有()个大类?选项:A:20B:23C:22D:21答案:【22】3、单选题:()属于表述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

选项:A:引文B:关键词C:篇名D:文献代码答案:【关键词】4、判断题:关键词是未经规范处理的检索语言。

()选项:A:错B:对答案:【对】5、判断题:著者途径用于查找某人、某机构撰写的文献,是根据文献上署名的作者、译者、编者的姓名或团体、机构的名称来查找文献的途径。

()选项:A:对B:错答案:【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及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及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科技文献检索的意义。

答:人们无论学习、工作,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的检与利用。

具体来说,科技文献检索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2)有利于复合性、开拓性人才的培养;(3)有利于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4)有利于帮助研究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和走弯路;(5)有利于节省研究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6)有利于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是什么?答:(1)信息是被反映事物属性的再现。

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等所包含的内容。

(2)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4)文献是各种知识或信息载体的总称。

其由知识信息内容、载体材料和记录方式三要素组成。

3.试述科技文献检索的定义及作用。

答:所谓科技文献检索,是指文献资料的查找与获得。

其作用是检索者利用检索工具按照文献编排特点,采取一定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迅速、准确地查获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便于学习、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

4.科技文献有什么特点?答:现代科技文献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数量急剧增长;(2)内容交叉重复;(3)文献出版分散;(4)文献失效加快;(5)文献语种增多;(6)文献载体电子化,文献传播网络化。

5.试述一、二、三次文献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一次文献是作者在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创作而成的文献,又称一级文献或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是文献情报人员将大量分散的、无序的原始文献进行筛选、整理、报道和组织所形成的文献,又称二级文献或检索性文献;(3)三级文献是利用二级文献的线索,系统地检索出一批相关文献,并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评述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又称三级文献或参考性文献。

信息检索与利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

五、检索途径
1.题名途径:根据文献篇名检索文献的途径。 2.著者途径:根据著者姓名检索文献的途径 3.关键词途径:利用关键词索引,根据关键词字 顺检索文献的途径。关键词是不加规范或略加规范 的自然语言。 4.主题途径:通过文献的内容主题检索文献的途 径。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其规范工具是主 题词表。主题词表的作用是: (1)确定课题的检索用主题词 主题词表的字顺表用标识符号将非主题词指引 到其主题词,如:义务教育 用 普及教育。
一、信息社会信息对于经济发展和人 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4.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中介服务的出现 (1)政府信息系统的建立:国家经济信息中 心(1987年) (2)面向社会的信息市场的出现:如江苏信 息市场和南京信息市场,有信息服务、咨询和 信息技术服务三大类服务。 (3)信息经纪人的出现:在证券、期货、劳 务、广告、技术、人才、不动产等方面提供诸 如合资信息、项目论证、市场调查专家咨询等 服务。
第三章 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
一、历史
1.脱机检索阶段(1954-1964) 2.联机检索阶段(1965-) 3.网络检索(1972-) 4.光盘检索(1985-)
二、计算机检索原理和特点
(一)检索原理 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文献信息的仓库,是在存储设 数据库 备上合理有效信息的集合。 记录和字段:是构成数据库的信息单元,每条记录都 记录和字段 描述了一个信息体的外表和内容特征,描述和构成记 录的各个数据项叫字段,如题名字段、著者字段等。 计算机检索分为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 (二)计算机检索特点 1.实时性 2.速度快 3.检索手段灵活,入口多 4.输出方式多样
五、课题分析与检索范围控制
1 检索范围调整:检索“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制度”一题 2 限制检索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信息与文献术语》(GB/T4894—20 09)中对文献是这样定义的,即“文献,在文献工作 过程中作为一个单位的记录信息或实物对象”。这里文 献工作指的是为了存储、分类检索、利用或传递而对记 录信息所进行的连续和系统的汇编和处理。
可编辑ppt
13
2.文献的构成
文献的四要素:知识信息、物质载体、符号系统、 记录方式。
信息检索与利用
图书馆教研室
可编辑ppt
1
教学目的和任务
• 1.了解文献信息的基本知识; • 2.了解信息类型和信息源分布; • 3.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4.熟练使用本领域常用检索工具; • 5.掌握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方法; • 6.掌握获取全文的方法; • 7.学会分析、整理、正确使用信息的方
可编辑ppt
12
三、文献
1.文献的含义
在《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5127)中对文献是这样定义的,即“为了把 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 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 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 储在磁盘上。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 献”。(存储、传播)
(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技艺或能力方面的知识,被称 为技术诀窍或专有技术。许多企业的技术情报和商业秘密被归人这一 类信息。
(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
信息,这在社会高度分工的经济时代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类知识比任
何其他种类的知识都更隐藏于企业内部。
法。
可编辑ppt
2
基本内容
• 1.信息资源概述 • 2.信息检索概念 • 3.信息检索技术与程序 • 4.常用中文检索系统 • 5.常用外文检索系统 • 6.特种文献信息的检索 • 7.文献信息的利用
可编辑ppt
3
第一章 信息资源概述
第一节 信息素质教育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概念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构成
构成文献的四个基本要素:
(1)构成文献内核的知识信息。
(2)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3)记录知识信息的符号系统。
(4)记载知识信息的记录方式。
其中:
a.知识决定文献的内容,
b.载体决定文献的形态,
c.记录则是构成文献的手段。
可编辑ppt
14
3.文献的属性 知识信息性、客观物质性、 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 4.信息、知识、文献三者关系
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人的 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况和如实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 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并通过人的大 脑进行思维重新整合使信息系统化而构成的。因此,人类不仅要 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还要根据所获得 的信息组成知识。由此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5)按价值观念划分,分为有价值信息和无价值信息。 (6)按运动状态划分,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7)按依附的载体形式划分,分为文献信息、口头信
息、电子信息等。
可编辑ppt
10
二、知识
1.知识的概念
在《信息与文献术语》( GB/T 4894-2009)中定义知识
(Knowledge)为:基于推理并经过证实的认识。知识是人们在改 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的本质则是
可编辑ppt
5
2、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的内涵 具体包括能意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这是决策的基础;了解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 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评价 信息;根据实际用途组织信息;将新信息融会 到现有知识结构中。
可编辑ppt
6
二、信息素质培养
• 1、信息意识(指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 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 反应)
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领域。信息是事物属 性的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 体现它存在和运动状态的信号、消息、指令和数据等 所包含的内容。
广义的信息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属性的表征”。
狭义的信息可定义为“信息是指系统传输和处理的 对象”
可编辑ppt
8
2.信息的属性 (信息是事物属性的表征) 1)客观性与普遍性 2)多样性与综合性 3)流动性与传递性 4)相对性与有效性 5)积累性与价值性 6)中介性与共享性
可编辑ppt
4
第一节 信息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及其内涵
1.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也称信息素
养)是人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 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能力 较强的人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了解知识是 怎样组织的,知道如何找到信息。他们能够终 生学习,因为他们能够发现所有与自己职责相 关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知识
可编辑ppt
11
2.知识的属性主要有
意识性、信息性、规律性、 实践性、继承性、渗透性。
Hale Waihona Puke 3.知识可分为四大类(l)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这类知 识通常被近似地称为信息。
(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 论,这类知识的生产往往是由专门的研究机构形成的。
可编辑ppt
9
3. 信息的类型 (1)按客体性质来划分,分为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 (2)按社会属性划分,分为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经
济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和生活信息等。
(3)按传递范围划分,分为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 非公开信息。
(4)按加工程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 次信息和高次信息。
由信息、知识和文献三者的概念可知,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密切相关的。信息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形式和运动规 律的表征。人脑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形成信息,人们对信息 集合加工、整理形成系统化表现形成人类社会实践的知识 ,知识被记录在载体上形成文献,文献被人类广泛传播、 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又产生新的信息、知识和文献。
• 2、信息能力(指人们对信息获取、筛选、 分析、加工、利用、创造及传递的能力)
• 3、信息道德(指对待信息的态度、信念、 行为义务、纪律和良心等)
可编辑ppt
7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概念
一、信息
1.信息的概念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出现于通讯领域,20世纪 中叶后被引入哲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情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