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作者:韩宝江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9期[真题再现]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题目解读]2019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延续了其一贯的命题风格:1.较大的选择性。
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2.相当的开放性。
题目的限定成分较少,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发挥空间;3.突出政治性。
首都的特殊地位,给高考作文的指向性较为明显,两个题目的趋向性都一目了然;4.高站位。
虽然不排除可以涉及日常细节、小我情怀,其实题目本身的定位与指向十分明确,显然更适合开阔背景下的宏大叙事;5.紧扣时事。
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做派,考查学生日常关注国家时政大事与国际风云大势的程度与视野,当然还有过硬的历史文化根基与积淀。
北京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大概率地跟当年度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紧密关联,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方向,着力体现“立德树人”的考查方向。
2018~2019学年度中,国内国际大事不断:中美贸易摩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港珠澳大桥通车,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嫦娥四号奔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空军建军70周年,共和国70华诞,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建交40年,澳门回归20周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大兴新机场落成,京张高铁将完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等,均为这一年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内含下水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内含下水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作文。
(50分)“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材料中“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句话,指出中华文明重要韧性这一重要特性在关键时刻的体现,这是基于历史的总结。
而现实的关照则是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这种文明特性的巨大作用。
材料中的“更”字是提示了命题者(材料文本)的关注点所在。
立意时,应当在充分回顾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韧性的作用的基础上,落脚于中华复兴历史进程中文明韧性的作用、意义及评价上。
既不可忽略“漫长的中国历史”,更不可偏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事实上,在逻辑层面,这也是一脉相承的。
2.内容限制。
本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标题为偏正短语“文明的韧性”。
此处的“文明”受到材料语境的制约,只能是中华文明;而文章需落实到考生对“韧性”的理解、思考和阐发上来,值得注意的是,“柔软”“不易折断”等是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要指向的。
具体表现在我们民族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牢固的信守、稳固的情绪、巩固的理性上,它坚而不脆、曲而不折、绵而不断,具有面对任何际遇、克服任何艰难的超凡劲道。
3.文体限制。
题目要求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首先题目不可更改,再者文体明确指向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分别是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所做的要求,即文章必须是典范的议论文,写作时切忌记叙、描写过多,而冲淡了议论色彩。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绝密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2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 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 C 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 3 分)A. 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 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 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2019年北京卷语文高考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题目】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范文1】文明韧性的光辉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
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
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有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
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
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
2019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3篇

2019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3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有一种美,飘逸在蓝天上,深埋在故垒下,具有一种吸灵引魂动魄的魅力,它就是华夏民族传承不息的韧性文明。
文明的美在于源远流长,它发轫于黄河,流荡于长江,浩浩汤汤奔腾不止;文明的美在于内涵蕴藉,它育于修养集于素质现于言行举止;文明的美在于能量无穷,它能提升人格,消解矛盾,填平嫌隙,增进感情,和谐四方,让人类如沫春风,安享太平。
透过历史的岚帐,隐约中祖先用石斧开辟出的图腾依旧清晰。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璀璨的文明史上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孔融让梨的礼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贴;毛泽东“敬老尊贤”的谦和可亲。
言为心声,行为内现,圣贤伟人的德行,无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刻坚韧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髓,修身养性共建和谐,让“文明”经久不衰。
传承文明,人人有责。
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曾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含范文).doc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含范文)20XX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未公布,以下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整理20XX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最新消息会实时更新,欢迎大家阅读!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这是秦人的自画像,也是秦地风情直观的写照。
八百里秦川,一片沃野。
站在黄土高原上听秦人吼秦腔,可以感受秦腔粗犷、雄浑,体验秦人骠悍的风格。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是包括京剧在内众多地方戏曲的鼻祖,千百年来,传承至今。
请大家注意,秦腔,是吼出来的,而非唱出来的。
吼,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兽大声叫:吼叫、嘶吼。
人在激怒时的呼喊:大吼。
可以想见,一个人将胸腔打开,用尽气力喊一嗓子,那是气震山河的阵势。
秦腔用“吼”最贴切,用唱、高唱根本表达不了那种感觉。
秦腔,确实是吼,尤其是那种男角叫“黑萨”的,简直就是“挣破头”,涨红着脸,太阳穴上青筋暴露,扯着嗓子吼,老远听着就像在和谁起劲的吵架。
秦腔唱腔质朴豪放,音色高亢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吼”秦腔,反映了陕甘人民的性格耿直爽朗,慷慨好义,民风淳朴敦厚,勤劳勇敢。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卷作文范文4篇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卷)作文范文4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解析指导】
今年微写作依然保持“三选一”形式,三道题均以《考试说明》所定名著阅读内容为依据,富有创意地命制出来。
该题型已是第六次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在彰显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断焕发着的创新韧劲,又体现了保持试题连续性的稳定。
这让考生既有选择自主权,也利于考生的心理稳定,利于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更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呐喊》中任选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结尾,带来的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
题目的内容有选择性,《呐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开放性;又加以适当的限制,必须是“结尾”,且要求复述大致内容,写出自己的启迪,又具有适度限制性。
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较之第一题,提供了三部作品,选择的空间更大;而不同的考生在选择人物以及挖掘人物“内心”的深度方面,自然千差万别,也就很好地考查出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准,利于人才的选拔。
第三道题,要求考生从《边城》《红楼梦》中,选则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然后写一首诗或抒情文字予以赞美。
如果说前两个题目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考力度的检测,那么这一题则旨在检测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
两类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
“微写作”,具体而微,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写作形式,而又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兼顾了考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与助推。
三道试题巧妙设置了真实的阅读与言说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既不难为考生,又很好
地解决了名著阅读考题向来难以检测考生是否“真读”的问题。
从表达方式上看,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丰富多彩,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色的彰显,立足于语文学科命题学术品位的坚守,利于人才的有效选拔,具良好的学科教育教学导向作用。
这实在是是全国高考命题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是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一种成功经验,也是对国家学科考试测评教育工作的重要贡献。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解析指导】
今年高考的大作文依然考查了北京考生熟悉的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
适合不同类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检测,更让考生经受了一次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
当前宣传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兴文化”。
兴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其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
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维度联想思考。
考生可以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根脉。
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
2019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19年身边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2019年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众多考生迈入成年,经过高考选拔,即将进入大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同时,题目要求考生将这种思考赋予一种色彩:可以是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绿色,可以是代表高尚与宏远的蓝色……考生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抒情散文,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价值导向清晰明确。
北京高考试题这种强势的特殊“媒介”,有力地启示我们,这些作文题又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社会现实,决不能躲进远离生活的“象牙塔”里。
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北京卷在作文“二选一”“微写作”这种形式的写作命制尝试,都走在了全国各类选拔性命题的前沿,既“开风气”又“为师”,又有筚路蓝缕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