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公开课:文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与技巧

刘杳字士深,平原郡人。普通元年,又任建康县令, 提升为尚书驾部郎,几个月后改任署仪曹郎,仆射徐 勉将台阁文议交由刘杳负责。出任余姚县令,在任期 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 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回京后任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 ,母亲去世后去职离任。服丧期满,恢复王府记室官 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527),提升为 步兵校尉,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对刘杳说 :“酒不是你所喜欢的,但任酒厨之官,完全是为了 不愧古人。”不久有诏令让他代替裴子野负责著作郎 的事务。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 例都要离职调任,皇帝下诏只留刘杳仍在太子宫任职 。继续注释昭明太子的《徂归赋》,人称他知识广博 。。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 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 人物。
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 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得分点:“为”“之”“交”,省略句的 翻译。)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 奔丧行服。
补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 遍的。补即是补出省略内容。
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 业,解答疑惑的人。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估计着我回到军营啦,你再 进去(辞谢)。
补 省略介词于要补上 3.将军战河北,臣占河南
答案: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 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 答案: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 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2019年Ⅲ 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 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 尸而伏之。
专题十二 句式的理解、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及断句.1

复习中要尤为重视。“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自不待言;理解
文中的句子应是指能读通、读懂句子的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语句的深层 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里的“读通”,派生出的题型便是断句,
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 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 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 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 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 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 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被 单独拿出)、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
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用法上,文言文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
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命题形式也十分灵活。因为浙江2009年新 高考,对此点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了单独设题(19题),我们已在“理解
1.文言实词(只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和文言 特殊句式,仍会单独设题,且很有可能落在句式上。 2.翻译,材料仍会从文言阅读文中提取。所选的阅读文很 可能是史传类文学,(2008年是传记、2009年是笔记散文), 翻译的分值可能加大。 3.断句,尽管2009年的新高考题,没有涉及到此类题型,但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Ⅰ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判断句,。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精要点拨所谓被动,是指。
辨识被动句,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
古今汉语,基本如此。
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2.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专题08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20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典例在线【一、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学生文言文翻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解说:“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形式上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翻译,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还是在于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的把握,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
此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
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一、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1、“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3、“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三、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如“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苏武传》)这一句。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或隐含的成分 补充出来,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于”、“以”等,使句意明确。
• 如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 4、删:即把句子没有意思或不必译出的虚
词删掉。
• (1)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 (2)文言词中有些重词、互文的词,有的
昶
• 3、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译:率领妻子和乡里的人来到这与世
隔绝的地方。
•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 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己
作主。
• 4、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 例:意气益厉,追亡逐北 • 精神更加振奋,乘着胜利向北追赶。 • 微察公子,其颜色愈和。 • 稍微看一下公子,他的表情更加谦和。
• (前文讲过的比喻、借代的翻译)
• 对委婉的说法:只要按照现代汉语 习惯翻译即可如“崩殂”薨“仙逝” 译为“死即可,”会猎“译为”出 兵征讨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1、该留不留,强行翻译。(画蛇添足) • 其李将军之谓也。 • 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 2、该译不译,文白夹杂。(不伦不类) •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 今天的朝臣中无以(没有用来)替代薛永
•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即要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现原文的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 译,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文 中,使原文的每个字在译文中都有 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 中都有根据,竭力保持原文的遣词 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 一致。
刚正不阿,对不合理的祠堂、敛民财的巫 师是持敌视态度的,因此“毁”、“勒” • 译:陈希亮毁掉滥建的祠堂上百个,勒令 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省略等 文言现象
• 省略句: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 壁赋》)
• (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淌,但是(它们) 并不曾真正的流走。
• 借喻:译为它比喻的事物即将 喻体还原为本体
•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借代:译为它代表的人或物。 •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二、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 1、要在全文中理解语句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名不离篇”。
• 例: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 析:长沙这个地方巫风盛行,陈希亮为官
• 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 伯所见明知。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 见明知。
• 译文:我的苦衷,不只是蜀的人士和二 州的长官看到并明明白白知道的。
• 6、要善于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比 较,辨析异同。
• 例:贷而流之
• 严惩不贷
• (2009)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 家
•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 踪觅迹一直到沈通明家。
• 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4、利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 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并吞八荒之心。(《过秦 论》)
• 例2007)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 子以忠死君。
• 译: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为仗义为朋友 而死,儿子因为忠诚,为国君而死
• 5、对于复杂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先 做好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者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 例(2006年)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
而坐。
• 天下起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 穿好衣戴好帽子坐着
• 例: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 耶?(《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 析:贤隽
• 你结交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 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
• 3、对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 或笼统地翻译办法逃避,而应当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可以略去不译,有的可以合并译出。
•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 4、偏义复词中,一个语素表示意思, 另一个语素就可以删去。
•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5、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 译的基础之上,将特殊的句式调整过来, 使它通顺。
• 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等。
• 6、变: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 变通地翻译,综合运用上述五种方 法,尤其是一些修辞句和用典句的 翻译,应学会变通。
例1:
• (2004年)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 易之哉?(宋史《徐绩传》)
• 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 禄改变它呢?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意译为辅
•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进行翻 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根据原文 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 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译文:季氏将对颛臾发动战争。
意译的几种情况
(《魏公子列传》)
–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 例“婴之亡,岂不宜哉。 • 婴的逃亡,难道不应当吗? •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句) • 宋国怎么会有可能怪罪他呢
• 6、该补不补,成份残缺
• 范氏富,盍已乎? • 范氏富贵,何不停止呢? • (婚姻之事)
• 7、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 例: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 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 正确翻译: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它 当作乐趣。
• 例: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 译:你想要的东西都已得到,又何必请 示他呢?
• 正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还请求什 么呢?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 名词,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 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理解,可 以保留。如: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赏。(《鸿门宴》)
• (2)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地 名、爵位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 可以保留。
• 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代替古代文 言文词汇,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 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通假 字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 后的词。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堂学习要点
•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 2、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 3、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 4、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 信:译文准确无误,即忠实原文,如
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译写出 来。
• 达:译文顺畅通达,即使译文符合现
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句通顺, 没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