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应知应会内容

合集下载

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应对措施

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应对措施

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应对措施
农村安全饮水是关系到广大农村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农村安全饮水,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完善农村供水设施。

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改造农村供水设施,确保农村地区有稳定可靠的供水系统。

尽可能将现代化的供水设备引入农村,提高供水设施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

建立完善农村水质检测体系,对农村供水的水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对一些水质较差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治理和改善水环境,提高供水水质。

第三,推行农村安全饮水示范工程。

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农村安全饮水示范工程,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同时,加强对示范工程的督导和指导,确保示范工程的效果。

第四,加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让农村居民了解饮水卫生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饮水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五,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政府应积极配套财政资金,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
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水质监测、示范工程推广、居民意识培养和政府支持等措施,最终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的目标,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一、引言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我国约有1.2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主要原因包括地下水污染、自来水供应不足等。

其中,地下水污染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1. 健康保障:饮用不安全的水源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细菌、病毒等,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经济发展: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社会稳定:饮水安全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

如果饮水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积聚,影响社会的稳定。

四、农村饮水安全知识1. 饮用水源选择:优先选择自来水或经过专业净水设备处理的水源,避免直接饮用地下水或未经处理的水源。

2. 安全用水:饮用水要煮沸或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净水设备进行处理。

3. 水源保护:农民应加强对水源的保护,禁止在水源周围乱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为。

4. 定期检测:定期对自家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5. 定期维护:如果使用净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更换滤芯,保证净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6. 饮水安全知识宣传:加强对农民的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意识。

五、农村饮水安全的解决途径1. 政府投入:加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修建更多的自来水管道,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2. 科技支持:推广先进的净水技术,提高农村饮水设备的处理能力。

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立志愿者团队,帮助农民解决饮水问题。

4. 法律法规: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法规,加强对饮水安全的监管。

六、结语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

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常识(2篇)

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常识(2篇)

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常识水是生命之源。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人体的60%~70%是由水组织成的。

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成年人每天至少喝3~5升水,同时,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日常生活每天大约需要20升,加上卫生和洗浴等日常用水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活饮用水供应标准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

2.什么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等级,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组成,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基本安全指标即为饮水不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3.饮用不卫生的水有什么危害饮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容易引发腹泻、霍乱、伤寒、肝炎、痢疾等传染和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

饮用水水质问题与介水疾病的关系可引发肝炎、痢疾、伤寒、肠炎、腹泻、包虫病、血吸病虫、钧瑞螺旋体病、毒病性结膜炎等4.人需要喝水,但不是什么样的水都可以喝。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是:无致病微生物: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等。

饮水水质是否合格,应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化验。

如果化验的饮用水出现异常,应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5.您对身边的饮用水污染知道多少?饮用水水质不良与水源、管网、给水设备受污染有关。

水源污染主要由于自然界影响或人类活动造成,如土壤及表层中的有害矿物质溶入水体中;工业、养殖业和生活等污水的直接排放等。

当饮用水受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可引起水的起色、嗅、异感官性状恶化,并可引发介水传染病和地方病。

6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的关系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能力,使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善居室卫生条件,发展沼气、改建厨房、新建、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7.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的关系如何?国家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农村饮水安全培训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培训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水质较差,许多农村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本培训计划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有关饮水安全知识,从而促进农村饮水安全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1. 饮水安全意识了解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饮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辨别饮用水的质量。

2. 饮水安全政策法规了解国家有关饮水安全的政策法规,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自己的饮水权益。

3. 饮水安全技能学习饮水安全技能,掌握水源保护、饮水设备维护和消毒等知识,确保饮水安全。

4. 饮水安全应急处置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的饮水安全问题,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减少饮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训对象本培训对象为农村居民,特别是那些饮水条件较差的村民。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约20-30人。

四、培训形式1. 班级授课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邀请专业的饮水安全专家进行现场授课。

2. 实地考察安排参与培训的农村居民进行实地考察,实地了解当地的水源情况,为后续的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3. 视频教学播放有关饮水安全的教育视频,向农村居民介绍饮水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饮水安全意识。

五、培训时间及地点本培训计划将在每个乡镇的农村地区进行,每次培训为期3天,地点为当地村庄的集会所或学校。

六、培训后助力1. 发放宣传资料给每位培训参与者发放饮水安全宣传资料,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温习饮水安全知识。

2. 设立咨询服务设立饮水安全咨询服务点,为农村居民解答饮水安全方面的疑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3. 饮水安全监测定期对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进行监测,确保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七、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后调查对培训后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饮水安全的认知程度及培训效果。

2. 饮水安全状况监测通过定期监测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状况,检验培训效果,确保培训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善。

八、培训计划执行机构及人员本培训计划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具体负责具体落实。

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既关系到个人健康,也涉及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村饮水安全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及每个人在保障饮水安全中的角色和责任。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概念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的饮用水不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符合卫生标准,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饮水需求,并提供有力支撑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1. 水源污染:农村水源往往受到各种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影响,如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造成水质污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隐患。

2. 饮水设施条件差: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无法建设和维护良好的饮水设施,导致居民生活中存在供水不足、供水质量差等问题。

3. 缺乏科学知识: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科学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科学教育和培训,降低了他们自身饮水安全的保障能力。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解决途径1. 加强水源保护:在农业、工农业、生活等方面,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农村居民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2. 改善饮水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和改善农村地区的饮水设施,确保居民用水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农村居民也要积极参与到饮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中。

3. 提高科学素质:提升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和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对饮水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培养他们自身保护饮水安全的能力和意识。

四、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1. 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加强监管和管理,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权益。

2. 农村居民的责任:农村居民要具备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同时,要积极参与到饮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保障自己的饮水安全。

3. 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责任: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饮水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饮水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水平。

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村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建立健全的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促进村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1. 村民饮用水源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持水源地周围环境的清洁与卫生,禁止任何污染行为。

2. 对于饮用水水源附近的污染源,如畜禽养殖场、化肥厂等,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污染不会波及到饮用水水源。

3. 定期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时发现并排除水质污染因素。

三、饮用水供应与管理1. 村庄应建立健全的饮用水供应系统,确保村民的正常饮水需求得到满足。

2. 对于无法接入自来水的村庄,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

3. 饮用水供应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质量跟踪机制,确保饮用水质量安全可靠。

四、饮用水水质监测1. 村庄应当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对供水水源、生产过程、水质状况等进行定期抽检。

2. 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村民公布,确保村民对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有充分的了解。

3. 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档案,保留监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五、饮用水卫生管理1. 村庄应当建立健全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2. 对于具体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风险点及时得到排查与整改。

3. 加强对村民饮用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饮用水自我保护意识。

六、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处理1. 村庄应建立完善的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饮用水卫生事故,应有预先的有效应急处置方案。

2. 在发生饮用水卫生事件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3. 完成应急处理后,应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监督与检查1. 村庄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贯彻执行。

2. 村庄应接受相关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保证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村级饮水应急预案

村级饮水应急预案

村级饮水应急预案饮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然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以及环境限制,饮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农民的一大难题。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的饮水需求,村级饮水应急预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村级饮水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物资储备、饮水设备维护和预警机制等。

一、应急物资储备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村级饮水应急预案的第一步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这包括但不限于储存足够的饮用水、消毒用品、水质检测设备以及相关工具等。

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村级饮水需求而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此外,为了确保物资的有效使用,村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储备物资的完好和有效性。

二、饮水设备维护村级饮水应急预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饮水设备的维护。

这包括对村级饮水设备的规范操作、定期维护以及紧急修理等。

应建立专门的饮水设备维修团队或委员会,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紧急修理工作。

同时,村庄也应制定相关的操作指南和培训计划,确保村民对饮水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此外,应急预案还应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设备维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保障饮水安全需要密切关注水质情况,并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

村级饮水应急预案应明确水质监测频率和监测点位,确保对水质状况的全面了解。

当发现水质异常时,应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村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此外,还应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水质情况和紧急事件,确保对村级饮水问题的快速响应。

四、宣传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村民的应对能力和意识,村级饮水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

这包括向村民普及饮水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技能等,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村民可以更好地了解饮水应急预案,知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及正确使用饮水设备,从而保障自身和家庭的饮水安全。

结论村级饮水应急预案的制定对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应急物资储备、饮水设备维护、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面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能够喝上安全、干净的水至关重要。

农村饮水安全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农村饮水安全的那些事儿。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首先,安全的饮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

不干净的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体、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如果长期饮用,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腹泻、肝炎、寄生虫病等,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增加医疗负担。

其次,农村饮水安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地区如果饮水不安全,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比如灌溉用水的质量不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会影响到农村的养殖业发展。

此外,不安全的饮水环境还会影响到农村的招商引资,制约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再者,饮水安全与农村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当村民因为饮水问题而导致健康受损,容易引发不满和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1、水源污染农村地区的水源容易受到污染。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一些农村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会污染水源;此外,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排放,也对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2、供水设施简陋很多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滞后,管道老化、破损,容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集中供水设施,村民只能依靠井水或山泉水,这些水源没有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水质难以保障。

3、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农村饮水工程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员,运行管理不善。

同时,水质监测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水才算是安全的呢?一般来说,农村饮水安全需要达到以下标准:1、水质达标饮用水中的物理指标(如浑浊度、色度等)、化学指标(如重金属含量、酸碱度等)和微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一般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不应低于 40 60 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饮水安全应知应会内容
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被誉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的认识,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简要知识,特编印《农村饮水安全应知应会》。

一、什么是“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等级,由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组成。

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为安全;4项指标中全部基本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上才能评为基本安全,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基本安全指标即为饮水不安全。

各县(区)贫困户饮水安全评价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为安全,才可认定农饮脱贫;不能出现1户饮水不安全,否则视为农饮脱贫不成功。

二、如何评价“农村饮水安全”?
评价标准和方法按照《赣州市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执行。

1、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为达标、不低于40升为基本达标。

2、水质:分散式供水通过肉眼观察水中无颜色和可见物,鼻子闻水中无异味,嘴尝无涩涩的感觉,摸水无稠度,可初步判断为饮水安全。

水质精确评判以水质化验结果为准,如检测指标化验结果全部合格为饮水安全。

除菌落总数和消毒剂指标不合格之外,其他指标的化验结果均为合格的,为饮水基本安
全。

(判定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用水方便程度:无需外出挑水为饮水安全,即农村每家每户都要有集中供水、山泉水或井水等供水方式之一。

4、供水保证率:1年内不正常供水的天数在18天以内,为饮水安全;1年内不正常供水的天数在18-36天之间,为饮水基本安全。

三、什么是集中式供水?
从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或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水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形式。

四、什么是分散式供水?
满足20人以下的分散居民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的供水形式。

如手压井、大口井、自引山泉水等。

五、压水井和大口井供水是安全饮水吗?
农村地区农户自建或村集体修建的压水井和大口井,只要压水井和大口井的出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满足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要求,这样的压水井和大口井就可以提供安全饮水。

压水井和大口井供水宜进行消毒或者沸后再饮用。

六、引山泉水供水是安全饮水吗?
农村地区农户自建或村集体修建的引山泉水供水工程,只要山泉水的出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满足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要求,这样的引山泉水供水就可以成为安全饮水。

山泉水宜进行消毒或者沸后再饮用,特别是高温时期,更需要加大消毒剂投药量。

七、为什么合格的饮水会有淡淡的消毒水药味?
消毒水药味其实是淡淡的氯味。

为确保饮水安全卫生,多以氯气和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水中的余氯,人是能感觉出氯味的。

但实际上表明水质是安全卫生的,余氯对人体健康并无负面影响。

有些人饮用时会感觉这到有少量消毒水味,但煮沸后基本可以消毒氯味,用户可以放心饮用。

八、为什么有的自来水刚放出来时,就和淘米水一样,要过一会就清澈了?
因为水压大,尤其是早上突然放水,刚流出的水因为其中含有大量气泡,所以看起来是乳白色,但是过了几分钟,气泡散去,自来水就恢复了澄清。

这种自来水对身体无害。

可以放心饮用。

九、如何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1、长时间没用自来水,再次用水要先放空水管中的“死水”。

如早晨起来后,一定要拧开水龙头先放水,然后再来食用;连续几天没用水后,也应拧开水龙头放空管道中的积存时间较长的“死水”。

2、用水户家中的水缸、储水池要定期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掉不缸和储水池中的污泥,并杀死滋生的细菌等微生物。

3、饮用水宜煮沸后再喝。

十、为什么农村山区饮水雨季常出现“黄泥水”问题?
农村山区建有很多以山泉水和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的小型集中供水厂,净水设施不完整,往往只建慢滤池(一体化净水罐),不建反应沉淀池。

水厂平常基本能正常运行,而一旦进入雨季,特别是下暴雨时,水源水中泥沙含量猛增,形成了“黄泥水”,慢滤池根本过滤不了那么高浓度的“黄泥水”,“黄泥水”没处理干
净直接进入供水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

净水设施不完整的水厂要尽快改造完善。

十一、如何处理雨季水质浑浊问题?
雨季水质浑浊是山区供水工程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通过投放适量的混凝剂,再经过沉淀、过滤即可做为生活饮用水,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对有净水处理工艺的供水工程,源水浑浊时要加大混凝剂的投药量,并进行消毒。

对于没有净水处理工艺的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可在取水口以下增加预沉淀池和过滤池,并在预沉淀池进水口处放置简易的混凝剂药桶,对源水进行投药处理。

没有条件的工程可每户家中增设储水缸(桶),用食用明矾块直接对储水缸(桶)里的源水搅拌3-5分钟,然后再静置2-3小时后即可。

储水缸(桶)必须每日清洗。

十二、供水工程水量或水压不足怎么办?
1、取水管堵塞或输、配水管道过小。

应对取水口进行清理,并清洗取水管道。

如是管道过小原因造成供水量不足问题,应更换或增加供水管道,对于地势较高的供水点,还应增设加压泵,加压供水。

2、旱季水源水来水不足。

可通过加高取水水陂,增加库容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增设高位调节池的方式,提高供水保证率。

十三、发现有人损坏供水管道或爆管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1、发现有人破坏供水管道,我们应立马出在制止,并报警,同时拨打供水热线电话,叫供水单位派人立即来处理并抢修。

2、发现供水爆管漏水,我们应立即拨打供水热线电话,叫供水单位派人立即来抢修。

十四、发现水源地附近有污染源,我们该怎么办?
1、发现在取水口附近设置排污口,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及其他污染水体的废液。

我们可以通过拨打供水热线、发送微信或短信等有效途径立即向供水公司或水厂运行管理单位报告情况,并向当地政府、生态环境等部门检举有关情况。

2、发现在取水口附近建有养殖场、造纸厂、化工厂、制药厂、矿厂等企业。

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公安、生态环境、水利、卫生健康等部门检举反映有关情况。

3、发现有人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挖山地,破坏涵养林植被等行为时。

应及时向当地政府、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检举反映有关情况。

十五、遇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供水单位怎么处理?
1、供水单位应当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应急预案。

因环境污染或都其他突发生事件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供水单位应立即停止供水,及时向当地政府、公安、生态环境、水利、卫生部门报告,并适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2、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当提前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

十六、如发生洪水、地震等突发事件,可采取哪些饮水安全措施?
1、积极寻找安全的饮用水源,如选择流动的河水、山泉水或融化冰块取水,并加入食用级漂白粉对饮水进行消毒,之后再煮沸饮用。

2、不饮用有颜色、有异味的水,不能饮用游泳池、温泉池中的水;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要先净化后再
消毒处理。

3、当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封闭的运水车拉水。

十七、用户可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卫生?
1、配合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自觉保护好水源地保护标志牌,禁止向水体倒垃圾、排放污水、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等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2、保护供水管道,不在供水管网通过的地方挖沟、建房、建厕所、堆放垃圾等。

3、如果水源是井水,水井周围30米内不能建有渗漏厕所、粪坑、禽畜圈舍、污水坑等污水源。

十八、净水厂生产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1、净水厂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水源水中那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

2、一般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净水厂,当地下水清澈透明、水质良好,只需消毒处理即可。

在遇到铁、锰等元素超标情况,可增加除铁、除锰等特殊处理措施。

3、一般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净水厂采用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在遇到水源水质恶化等特殊情况时,可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措施。

十九、消毒作用是什么?
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使水中的微生物质量满足人类健康要求,消毒通俗的说明就是“杀菌”。

二十、供水水质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会有变化吗?
供水主管普遍采用球墨铸铁管和PE管等优质供水管,自来
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除余氯稍有下降,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指标略有升高,其他指标与出厂水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使用年限长且无衬里的管道和沥青类物质衬里的管道,由于内壁腐蚀、结垢,导致水中铁、锰、铅等金属物质和细菌、苯类指标的含量增大。

二十一、如何进行水质检测?
1、依托水质检测仪器设备,按照有关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水样进行化验;包括分类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2、对分散式供水工程的用水户,可采用“望、闻、问、尝”等简便适宜方法进行水质现场评价;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托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对水样进行检测。

二十二、农村饮水水质评价标准是什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本标准项目共计106项,常规指标42项,主要包括浑浊度、色度、臭和味、铁、锰、锌、砷、镉、铅、总大肠菌群等指标;非常规指标64项,主要包括氨氮、硫化物、钠、银、硼、笨并(a)芘、氯苯、贾第鞭毛虫等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