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又见平遥》系列旅游演艺案例分析含盈利情况(最全)

合集下载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
他们在城墙上徘徊,恋着家的温暖。
镖师全部客死它乡,灵魂渴望回到平遥故乡
色彩变幻,3D效果令人震撼
他们从城墙上徐徐而下,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 —手指所指方向,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第四片段:面秀
赵东家和232名镖师保回来的王家血脉,现在已分布 到全国各地。无论在何方,他们想到祖上,都要吃一碗面。
印象系列演出《又见平遥》是平遥县九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与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由著名导演王潮歌领 衔执导,匠心制作的又一印象巨制。该项目于2011年10月13日正 式落地平遥古城,是我国北方第一部印象演出项目,也是我国第 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目。项目建设以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高 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又见平遥》是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文化旅游标杆项目, 是全面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大平遥的战略支撑项目, 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该剧以山西历史文化、晋商特色、民族特色、山西人、事、 物为表演主题,通过情境实演电影形式全方位展现山西、晋中和平 遥古城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 平遥作为一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城,是中国五千年文化 历史的一颗灿烂瑰宝,在它的边缘营造一座《又见平遥》情境体 验区,无疑是新老文化与传统的一次对话.整个设计做到人文、历 史景观与自然景观、建筑景观相和谐,色彩、艺术品与平遥建筑 环境相和谐,使整个项目区成为平遥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地,又 具有现代气息的发扬区,为平遥古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挑选中意的好女子——第一要看三寸金莲,把脚踩在一个碗里,看金莲大小。
第二要看五官 面相
第三要看臀部和腰部
选中者被 服侍嫁衣
新娘
第二段:镖师洗浴
镖师出师前盟誓、洗浴,在水中酣畅淋漓地将 豪迈和气节展示无疑。与擦浴的姑娘难舍难分,欲 去还留。用丰富、阳刚中夹柔美的肢体语言向观众 传达着内心深处的情和爱,让观众触情生情,感同 身受,心痛不已。

中国大型室内实景体验剧目又见平遥考察感想

中国大型室内实景体验剧目又见平遥考察感想

中国大型室内实景体验剧目《又见平遥》考察感想1、项目情况简介《又见平遥》文化旅游产业区,总占地面积350亩。

产业区共分三大板块,一是以《又见平遥》剧场为主的演出区,二是以停车场为主的旅游服务功能商业配套区,三是以主题步行街为主的文化旅游展示区。

项目分三期完成。

2、筹划阶段《又见平遥》从筹划到演出总历时两年,共有五个阶段:1、招商洽谈签约阶段--从2011年3月开始到10月为招商洽谈签约阶段。

在省、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历时半年多的努力,于2011年10月13日正式签约。

2、改制、拆迁、创意策划阶段--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为改制、拆迁,前期筹备和《又见平遥》的创意策划阶段。

历时半年多,于在2011年12月25日完成《又见平遥》的概念创意策划;3月7日,创作成果正式敲定。

3、工程建设阶段--从2012年3月10日到7月31日为剧场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5亿元资金投入。

10天完成了20万方的土方工程,会战决战仅仅用60天就完成了3个月才能完成的古建工程。

工程项目部选用了平遥古城最具有实力的四家古建筑施工单位,严格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和建筑手法,抽调精兵强将,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认真细致组织建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仿古建筑部分全部完成。

4、设备安装阶段--2012年8月1日到10月15日为剧场声、光、电安装阶段,同时从8月份开始,项目运营宣传将成为工作的重点。

5、排练合成阶段--从2012年10月16日到12月31日为进场排练合成阶段;2013年2月18日正式演出。

2013年1月16日,《又见平遥》完成内部动线测试,测试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

2013年1月20日,《又见平遥》剧场迎来揭幕仪式。

2013年2月1日,进行产品发布会。

2013年2月18日(正月初九)正式公演亮相。

3、项目区位:坐落在山西平遥县顺城路的沙瓦剧场,是为《又见平遥》大型情景体验剧而专门设计、建造的,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与两千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是该剧总策划樊跃与总导演王潮歌共同参与设计的。

又见平遥——精选推荐

又见平遥——精选推荐

市场补缺者《又见平遥》一.又见平遥简介《又见平遥》是平遥县九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由著名导演王潮歌领衔执导,匠心制作的又一印象巨制。

该项目于2011年10月13日正式落地平遥古城,是我国北方第一部印象演出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目。

项目建设以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又见平遥》是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文化旅游标杆项目,是全面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大平遥的战略支撑项目,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该剧以山西历史文化、晋商特色、民族特色、山西人、事、物为表演主题,通过情境实演电影形式全方位展现山西、晋中和平遥古城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

(《又见平遥》讲述的是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用自己以及232名镖师的生命为代价,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的故事。

平遥作为一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城,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一颗灿烂瑰宝,在它的边缘营造一座《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区,无疑是新老文化与传统的一次对话.整个设计做到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建筑景观相和谐,色彩、艺术品与平遥建筑环境相和谐,使整个项目区成为平遥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地,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发扬区,为平遥古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又见平遥》是山西首个有影响力的演艺项目,有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提升目前,山西拥有10多个旅游演艺项目,如省歌舞剧院的《黄河歌舞系列》、太原歌舞杂技团的《唱享山西》、平遥县衙古城博物馆的《升堂表演系列剧》、介休绵山风景区的《介休绵山》等,但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全国影响力有限、对旅游市场的经济带动作用也不强。

山西目前急需打造一个能与其他省市旅游演艺项目,相媲美的旅游演艺项目。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出的成功打造必将成为山西省新的文化名片,提升山西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又见平遥>是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标志性项目,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山西省是全国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煤炭、煤焦等工业资源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山西省一直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又见平遥》的故事原型分析

《又见平遥》的故事原型分析

要以节目内容为目的不注重听众收听效果的节目播报方式,要从听众的喜好接收形式做出相关调整,从而取得一定的竞争力。

改变自身角色由单纯新闻播报者转为新闻主导者。

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持人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新闻播报者已经不符合节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播报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新闻播报者的角色而且要兼顾新闻记录者的角色。

如新闻播报前,对于新闻实地进行采访,并且做好事情的深入分析,了解清楚实际群众对于当时事件的看法。

对事件做好有效的整理、分析和取舍,争取达到与听众对于事件的共鸣。

同时,记者型主持人可以改变传统播放方式,根据播报新闻事件的内容和主题并结合自身的声音特点,进行节目的再塑造,以求达到更佳效果。

转变语言方式,由单纯专业化转为社会化。

伴随新媒体的出现和媒体融合环境的不断推进,媒介的传播形式更趋于多元化,节目市场的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听众群体选择也在逐渐增多。

面对这种情况,广播节目需要在专业化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听众提供更加乐于接受的多元化信息接受方式。

结语当前传统媒体在竞争中面临的压力仍在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不仅表现在新闻编辑环节上,而且在新闻的传播途径和其他方面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广播节目在编辑过程中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节目在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一定的综合效益。

(作者单位:宜春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左鸿雁:《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思考》,《采写编》,2017(4)。

2.魏艳文:《谈谈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效应》,《新闻前哨》,1997(1)。

摘要: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凭借着精彩动人的故事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取得巨大的演出成功,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名片。

文章针对《又见平遥》中的故事文本,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其进行原型分析,探求它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又见平遥》故事原型分析神话传说2013年2月18日,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反响热烈,观众好评如潮。

浅析实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

浅析实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

浅析实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作者:脱脱洋子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8期摘要:《又见平遥》是国内知名的实景剧制作团队——又见团队在北方第一个项目,又见团队力图打造与“印象”系列并驾齐驱的“又见”品牌,而《又见平遥》项目经过4年的发展,显然成为了室内实景体验剧的成功典范。

本文从《又见平遥》的概述出发,从创新性、高品质和政治、文化几个角度深度分析了实景体验演出《又见平遥》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希望对国内实景演出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又见平遥》实景体验创新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164-03一、《又见平遥》简述《又见平遥》是国内首个大型室内实景演艺体验剧,由行业内知名的又见团队倾力打造,王潮歌执导。

《又见平遥》于2013年2月18日首次在山西平遥拉开序幕,自開演以来成果斐然,观赏效果好,2016年全年《又见平遥》共演出800场,观影人数达60万人,上座率近90%,总收入达八千余万元,为平遥旅游业态的良好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了实景演出乃至文化产业的成功典范,下文就《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做具体分析。

二、《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分析(一)《又见平遥》的创新性1.体验的创新传统的实景演出基本上遵照歌剧或舞台剧的观看形式,观众在固定的座位上观看,这样在观看剧目时会有一种抽离感,难以完全感同身受。

例如《宋城千古情》就是传统实景剧的典范,尽管在一些特定情节会使用视觉、听觉或其他形式的特效,甚至在故事高潮情节——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奔跑相会,剧场上方飘洒了蒙蒙水雾配合下雨的剧情,增强观众的体验,却还是有一些限制性。

《又见平遥》实景剧突破了传统实景剧的现实,观众不再全程坐在固定位置上,而是随着故事的进度不停地穿行在剧场中,南门广场、赵家大院、平遥古城、镖局、古朴的街道等等,观众就好像是剧中的群众演员一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体验感大大增强,对《又见平遥》的好感度自然大大增加。

论旅山西游晚会的发展-杜平

论旅山西游晚会的发展-杜平

旅游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观后感---论山西旅游晚会的发展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

以《又见平遥》为代表的情景体验剧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重要载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相应的经济效益。

《又见平遥》旅游情景体验剧的实践表明,旅游剧目确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路径。

同时,这种转型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的原真性,必须与天然物质景观交融呼应,让观众参观古迹后有了发挥想象的实景空间,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剧目;《又见平遥》;发展一、情境体验剧演出的概述(一)情境体验剧演出的出现和发展情景体验剧起源于本世纪初欧洲的儿童剧,其置景舞美简单,主要是体现演员与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

王潮歌和樊跃导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颠覆性再创造,舞美装置精良,运用了最新的声光电及视频技术,使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又见平遥》自从2013年2月18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以来,已经累计吸引7万名以上的游客,而且每天两场的演出都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随着《又见平遥》的火热上演以及带来的无限旅游商机,类似的演出项目也将在中国和国外一些地方出现,如延安筹备大型接触剧《梦回延安保卫战》,王潮歌导演的又一力作,首个海外“印象”系列演出——《印象马六甲》已经在马来西亚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中国情境体验剧的概念最早因《又见平遥》的演出而产生,它融入了自然和人文资源两大要素,其概念可界定为:以1:1的仿古建筑的舞台背景,借助高科技手段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晋商传说、历史传奇、音乐资源等人文资源进行的表演和诠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给观众带来“穿越”的享受。

情境体验剧演出的出现衍生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在“穿越”中真正理解晋商精髓。

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最多的旅游省份,正面临着如何突破山西旅游形象与旅游产业相互提升这个问题,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状,思考通过选择什么路径,从而实现山西旅游产业升级。

实景体验演出又见平遥

实景体验演出又见平遥

C区生活场景展示区
该区由10组建筑物组成,共计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平 方米,采用仿真的手法,复建了平遥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建筑。同时,为了演艺的需要,对部分建筑采用了局部解剖 放大的方法,使该区更具有表演性和娱乐性。通过该区的建 筑和表演的手段,使观众在该区真切的体味到平遥古城最为 富庶时期商贾家庭富可敌国的生活场景,和悲欢离合的人生 长歌。
A区引导区
该区为观众等待区,该区可容纳观众300人以上。该 区由A1、A2、A3三组建筑组成,共计1683平方米, 建筑面积578平方米。采用中国清末时期同兴公镖局 铺面为蓝本,真实反应了平遥最鼎盛时期的建筑特 色,使观众在进入该区后,充分体验到从当代到清 末的历史穿越,从而产生对平遥历史文化的深切体 验。
《又见平遥》讲述了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 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 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 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镖师洗浴” “灵魂回家”“选 妻”“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 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 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 现的,如“送别”、“选妻”。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印象系列 演艺项目”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项目,总导 演王潮歌,总策划王潮歌、樊跃。 演出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 故事,故事发生在山西平遥,与以往“印象”系 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见平遥》突破了 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 把古城平遥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演出时间:每周二到周日(周一无演出)每 天两场(中午14:00和晚上20:00) 演出地点:平遥县顺城路154号 门票价格:298元。为了迎接三节,从9月17 日起,票价优惠为158元,(任何证件都没 有优惠)

颠覆与传承——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力量来源

颠覆与传承——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力量来源

颠覆与传承——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力量来源第一篇:颠覆与传承——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力量来源颠覆与传承——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力量来源近些年来,山西一直希望有一部与旅游景点结合比较紧密的演艺项目。

虽然大家也有种种努力,但还不能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直到与王潮歌等人联系上,决定在平遥做一部类似于她们以前所做的“印象”系列的项目,才算是掀开了山西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新一页。

不过,就我而言,还是心存疑虑。

因为北方的自然条件与南方截然不同。

像桂林、丽江这样的地方,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游客在室外观赏演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而我们峻岸的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要在室外欣赏演出的话,也只有夏天为最适宜。

不知道他们这个项目将如何让观众一年四季均可欣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被称为《又见平遥》的演艺项目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但它不再是室外的山水实景演出,而是成为室内的情景体验剧。

这样的室内与一般的室内又有什么不同呢?它是靠什么来吸引观众的呢?看了演出之后,我被其深深地打动了。

我以为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的。

这就是,在艺术呈现形式上对传统的室内演出模式的颠覆,以及在内容表达上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带给观众以新的审美体验,并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我们为其中的人与事而感动,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而震撼。

我们的泪水在这种冲击与震撼中难以控制,从心中流淌,并深思,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我们怎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根?※充分颠覆了的演出模式尽管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地求新求变。

但我们所说的演出总是有其基本要求的。

这种要求也就形成一种关于演出的固定模式。

《又见平遥》无疑是一个演出项目。

它如何能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演绎好故事,并产生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对创作者而言,是严峻的挑战。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说,《又见平遥》很好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
238元/张
2013年57%,2014年67%, 2015至8月达83% 10万 3500万——4000万
备注 截止2018年底,累计演出4600余场,观演人数 308万人次,演出收入达4.7亿元;2019年全年, 观演人数69.6万人次,演出总收入1.23亿元。
2019年累计演出860场,场均上座率98%,
《又见平遥》
开室内情境体验剧先河,南“印象” 北“又见”格局拉开
【区位】紧邻平遥古城 【背景】政府投资

【投资】总投资约4-5亿元,剧本投入超 过1亿元,场馆造价2.5万—3万/平米 【规模】总占地面积350亩,场馆面积约 12000平米 【产品】剧场为核心,配有贵宾楼实现政 务接待 【开业时间】2013年2月 【特点】 ➢ 室内情境体验 ➢ 游客可近距离接触演员 ➢ 通过游客走动实现场景切换
平均40%——50%
平日40%左右,周六能达到80%以上
部含入的话,平均每月达到340万
5
“又见”演艺产品特点
依附性 社会性 模式性
• 自身难成就目的地,要依托于成熟旅游项目 • 能促进游客量增长,是助推剂
• 均为政府投资,追求连带效益和示范作用 嘚
• 品牌与文化展示效用远远大于经济效用

4
《又见五台山》
运营成本高,票价多样
基本参数
容量 客群 渠道
指标 1700人/次
本省多 传统为主
备注 目前实际座位1500个, 刚开业时间不久,暂未呈现明显特征 已与携程展开合作,未与五台山景区门票捆绑
运营数据
票价 上座率 年成本
数据
备注
199元/张,368元/张,588元/张
其中368元的贵宾座30个,最高档的588 元的座位10个
对正平坊项目建议
北方季节性旅游很强,不要被综合性、庞大的数据欺骗。在意交通组织,游客在哪里住。要找个理由住在洛阳,龙门、白马寺能 带来的游客量是多少,平衡点在哪里,相关数据都要收集,这样能知道未来困难是什么,结合市场补充产品。不要把秀地位抬高, 是催化剂的作用。
3
《又见五台山》
中国首部佛教主题大型情景体验剧 得
15%为营销费
2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平遥九成文化投资公司访谈摘要:
《又见平遥》的开发背景,与平遥古城的关系 平遥位置比较好在山西地区,是绝对的旅游目的地,这是一个基础。所以投资建设《又见平遥》项目。个人觉得在大型演艺成长 过程中,不要赋予它太多的任务,期望值过高的话,未来回报率会很低。 投资《又见平遥》处于平遥古城的成长期,和同时期申请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相比,虽然发展可能没有丽江那么好,成长缓慢, 但是方向是正确的。
【区位】紧邻五台山旅游风景区 【开发背景】政 府投资

【投资】总投资6亿元,剧本投入超过 1亿元,场馆造价2.5万—3万/平米 【规模】总占地面积228亩,场馆面积 约15000平米 【开业时间】2015年5月正式公演 【特点】 ➢ 室内情境体验 ➢ 投资5000万建的旋转舞台 ➢ 佛教文化的大众解读
《又见平遥》到目前为止运营情况 运营三年是台阶式的增长。2013年2月开演,每天2场,第一年约562场,接待26万人次(撕票数量),为了推广演出还有很多送 票,上座率57%。2014年情况比第一年好转,演出571场,上座率67%,接待35万人次。两年的成绩,在所有印象系列中,成绩 较好,因为平遥旅游人口与其它印象系列所在地的旅游地游客量不能相比的。2015年至今表演近400场,上座率83%,接待30万 人次,仅7月一个月数据已经超过第一年了。
1
《又见平遥》运营数据
无扩容空间,运营成本高,上座率逐年上涨
基本参数
指标
备注
容量
1000人/次
舒适容量为800人/次,无扩容空间
客群
省内50%,80/90后为主
80后、90后人群占50%——60%
渠道
传统为主
与集散中心合作为主,OTA占比不超过5%,未与平遥古城门票捆绑
运营数据
票价 上座率 单日盈亏收入 年成本
• 自身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尚未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 • 产品组合还在摸索中,尚未出现匹配性较高组合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