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合集下载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春节习俗的认知、传承和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收集了X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地域和职业的人群。

以下是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18 岁以下的占X%,18-30 岁的占X%,31-50 岁的占X%,50 岁以上的占X%。

从地域来看,来自城市的占X%,来自农村的占X%。

职业方面,涵盖了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

二、春节习俗的认知情况1、传统春节习俗的知晓度对于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常见习俗,超过X%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而对于一些较为古老或地域特色较强的习俗,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约X%的人表示只是听说过,不太清楚具体的形式和内涵。

2、新兴春节习俗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春节习俗逐渐出现,如线上拜年、抢红包等。

约X%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与这些活动,并认为它们为春节增添了新的乐趣。

三、春节习俗的参与情况1、家庭团聚与年夜饭超过X%的受访者表示春节一定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并共同享用年夜饭。

年夜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家常菜,一些家庭还会选择外出就餐或订购半成品年夜饭。

2、拜年方式面对面拜年仍然是主流方式,约X%的人会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向长辈和亲友拜年。

但同时,线上拜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发送祝福的占X%。

3、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约X%的人会在除夕夜收看。

此外,逛庙会、看电影、旅游等活动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四、对春节习俗的态度和看法1、春节习俗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春节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家庭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2、春节习俗的变化约X%的人认为春节习俗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更加便捷、丰富,也有一些担忧,如传统习俗的淡化。

过年调查问卷模板

过年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期间的社会风俗、消费习惯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我们特举办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春节期间习俗5. 您在春节期间有以下几个习俗,请选择您所具备的习俗数量:()1个()2-3个()4-5个()6个及以上6. 请列举您所具备的春节习俗(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7.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8.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地区已经逐渐消失?(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三、春节期间消费9. 您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水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10. 您春节期间的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可多选)()购买年货()购买新衣()购买礼物()旅游()其他__________11. 您春节期间在以下方面的消费占比如何?(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年货:_______%()购买新衣:_______%()购买礼物:_______%()旅游:_______%()其他__________%12. 您认为春节期间消费过高吗?()适中()偏低四、对传统节日的看法13. 您认为传统节日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您认为传统节日有哪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传统节日的影响较大?(可多选)()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文化交流()其他__________16.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可多选)()加强节日教育()举办节日活动()保护节日文化()其他__________17. 您认为传统节日是否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是()否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春节快乐!祝您和家人幸福安康!【问卷结束】。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7您认为现在过年的习惯于与过去相比怎么样?
A、缺少很多传统环节,变单调了B、更加简单,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C、没什么感觉
8你们一家人是否聚在一起看春晚?
A、是B、否
9对于一些地方过年禁止放鞭炮的规定你又什么看法?
A、赞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火灾发生率B、反对,这是千百年的习俗,不放缺少年味儿C、无所谓
A、打电话B、发短信C、E-mail D、上门拜年E、不拜年
4您喜欢以哪种形式过新年?
A、旅游B、在家呆着C、走亲访友
5您感觉春节里有一些不良的习俗吗?若有,请选择
A、赌博B、上网时间过长C、铺张浪费D、其他
6对于现在的那些新式的新年习俗(如:旅游,网上拜年)你持什么态度?
A、很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10有人建议延长春节假期,您有什么看法?
A、赞成,让一家人有更长的时间相处,享受春节B、反对,很多职能部门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正常生活C、无所谓
11、你们家乡有什么特殊的春节习俗?
12、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过4年马年,您最大的愿望和打算是什么呢?不妨说出来听听:
A、迎喜神、财神B、贴春联、年画C、顿白肉D、拜年E、炸豆腐F、蒸馒头G、守岁H、糖瓜儿粘I、放鞭炮J、猜灯谜K、逛庙会L、压岁钱M、包饺子N、祭灶、祭祖先O、吃年夜饭P、吃年糕Q、宰公鸡R、扫尘
2、您对于家乡过春节的祭祀风俗及礼节有足够的了解么?
A、相当清楚B、有一定了解C、完全不知道
3春节拜年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希望您能够认真地填写此表以有助于我们进行研究!2014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此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致以新年的祝福!祝您全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变迁,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探究人们对于春节习俗的认知、参与度以及对其发展的看法。

问卷的设计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年夜饭、拜年等,也涉及到现代社会中新兴的春节庆祝方式。

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受访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职业背景。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象征着吉祥与祝福。

调查结果显示,约_____%的受访者表示会亲自参与贴春联的活动。

在选择春联时,_____%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现成的春联,而_____%的人喜欢自己创作或请人书写。

对于春联的内容,多数人关注的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庭幸福的期许。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如高层住宅的增多,贴春联变得不太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习俗的传承。

二、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超过_____%的受访者认为年夜饭是春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年夜饭的准备上,_____%的家庭仍然坚持在家自己动手烹饪,认为这样更有年味;而_____%的家庭会选择在餐厅订餐。

对于年夜饭的菜品,传统的鸡鸭鱼肉依然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家庭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海鲜、进口水果等。

此外,约_____%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年夜饭中加入家乡的特色菜肴,以传承地域饮食文化。

三、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增进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方式。

在调查中,_____%的人会选择亲自上门拜年,_____%的人会通过电话或短信拜年,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约_____%的人会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拜年。

在拜年的礼品选择上,传统的烟酒、水果、保健品仍然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送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礼物。

对于拜年的红包,_____%的受访者认为其金额在_____元左右较为合适,且多数人表示红包更多的是一种祝福,而非攀比的手段。

天津春节习俗调查问卷模板

天津春节习俗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地区春节习俗的现状和传承情况,我们特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天津的传统文化。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范围是?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是?A. 天津市区B. 天津郊区C. 其他地区二、春节习俗认知4. 您知道以下哪些天津春节习俗?(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5.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的家庭中较为常见?(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6.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的家庭中较为重要?(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三、春节习俗传承7. 您认为以下哪些天津春节习俗在您的家庭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8.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天津春节习俗的传承有重要影响?(可多选)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宣传D. 媒体传播E. 个人兴趣F. 其他(请注明:______)四、春节习俗态度9. 您对以下天津春节习俗的态度是?A. 非常喜欢B. 喜欢但不再参与C. 一般D. 不喜欢E. 完全不了解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天津春节习俗逐渐消失?(可多选)A.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B. 传统文化观念的淡化C.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D. 其他(请注明: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问卷结束]注:本问卷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朱梦婷 1104011034 冯玉青 1104011008 前言: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

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

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

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冯玉青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

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

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朱梦婷1104011034 冯玉青1104011008前言: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

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

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

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冯玉青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

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

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问卷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问卷

春节民俗的变化问卷调查注:□中请打√,()内请填写1.如果不介意,请选择您出生的年代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00□关于吃喝2.您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为家中帮忙、准备、筹划年夜饭的?0-10岁□ 10-20岁□ 20-30岁□ 30-40岁□偶尔,但不确定□从未□3.请在每段时间后填写您家里除夕一起享用年夜饭的辈分和家庭数:0-20岁( )代( )家 20-40岁( )代( )家 40-60岁( )代( )家60-80岁( )代( )家 80-100岁( )代( )家4.请列举1-5项您最难忘或喜欢的春节零食或菜品:关于玩乐:5.在春节期间,您一般选择在几天时间里放下学习工作,与家人一同庆祝,娱乐?1-3天□ 3-5天□ 5-7天□ 7-10天□半个月左右□6.请在不同的时间段后列举1-3项您春节最常做的活动并给与评价:注: :-D 表示很喜欢 :-) 表示还可以 :-( 表示不喜欢关于情感:7.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代的前进,您对春节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喜欢□没感觉有什么变化,但还是盼望,喜欢过节□一年不如一年了,过年只是图个团圆□越来越无聊了,不过其实也无所谓□其他□( )8.您觉得以下哪些春节民俗有所变化,变得不时兴,或已经不存在了?(选项不限)扫尘□守岁□压岁钱□放爆竹烟花□拜年□贴春联福字□贴年画□看灯会,猜灯谜□春节禁忌□其他□( )9.您觉得现在家里或在社会上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前景乐观,稳步上升□古老习俗,千年不变□受到冲击,未来堪忧□10.您觉得造成目前春节如此境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开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对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支持,对完成作业重大使命的肯定!春节因我们的关注更加精彩! Designed by h3ze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一、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俗?
2、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惯?
3、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饮食?
4、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对春节的态度?
5、现在人们对如何过节有甚么美好的愿望?
二、回答:
1、四五十年代人们喜欢贴年画,迎灶王爷、左邻右舍的秀才写的春联、自制的剪纸、三十晚上摆大供接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放鞭炮;六七十年代贴年画、写春联;八九十年代挂带有鱼、胖娃娃的挂历、贴春联;二十一世纪初贴春联、出现个性化挂历。

2、四五十年代人们习惯三十晚上穿印有踩小人图案的红袜子、全家人守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听新年钟声、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初一早上孩子们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六七十年代给晚辈压岁钱、走亲访友、孩子们换上新衣服拜年;八九十年代给孩子压岁钱、孩子们换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亲戚间相互走动;二十一世纪一部分老人给孩子压岁钱,一部分给晚辈买健康、教育保险或给在银行设有教育资金账户的存折,也有买青少年成才立志、古典名著等益智知识性强的书籍作为礼物;青年人给父母买礼品;亲朋好友互相发短信
拜年。

3、四五十年代人们早早准备年货有冻梨、冻柿子、冻饺子、粘豆包、少许猪肉没有青菜;六七十年代三十晚上吃饺子,基本没有任何副食品和青菜;八九十年代青菜、海鲜、肉制品齐全,酒类、饮料齐全。

二十一世纪主副食品种繁多,年货丰富,并有部分家庭和亲戚朋友相聚酒店过年。

4、四五十年代人人盼望过年,穷人家的孩子更是天天数着指头盼着过年有好吃的、穿新衣服,家家都认真准备年货;六七十年代盼着过年合家团聚、盼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八九十年代也盼着过年,酒席中谈论更多的是彼此这一年财运如何,单位效益如何,如何过上小康生活;二十一世纪初基本上对年逐渐淡漠,总体年的气氛不浓。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有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了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和憧憬。

大家都希望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孩子身心健康聪明可爱,自己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事业有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研究报告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2007年,是春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第一个春节。

于是,这一年的春节有了与以往单纯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意义。

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

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使之得到发扬光大。

春节表达着人们的基本祈盼,如丰收、团聚、平安、兴旺、亲情与和谐等。

显然,这也是现代人的共同祈盼。

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

从春节的众多习俗来看,其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这其实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对于家人亲族而言,是团圆、和睦,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而言,是通过互相拜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由此可见,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以伦理为基本核心,需要在各种文化事项上有所表达,不断确认。

春节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在此,许多伦理关系得到了重新确认,也增加了血缘、邻里、同事乃至家国、民族的凝聚力。

今天,人们对春节的传承,不仅是中国过年情结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价值
观、生活方式的传递。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中国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社会结构的变迁,也给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多方冲击。

从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孙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顺”文化,到当今城市社会独生子女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出现了巨变,不同时代人群的社会境遇、价值观念和文化偏好,也随着社会的转型,正在家庭、社会、文化各领域呈现出差异与多元化趋势,特别是代际之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更是催生了节日情结异化因素。

比如,除夕之夜是全家团聚的日子,远在外地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过年。

等到家人聚齐,各家各户都要把自己的祖先影像和从庙里请来的神仙版画摆上供桌,准备好丰富的供品,然后烧香磕头。

这是一种祈福迎祥的仪式。

全家人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给祖先和各路神仙磕头,并且把神仙请到家里来,希望先人和神仙保佑全家来年能够幸福安康,平安顺利。

接神完毕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由晚辈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

随着晚辈们一声声‘您新禧了’、‘您新年一顺百顺’的祝福,长辈们把红包递上,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共度新年。

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复杂的祭祖仪式由于难以操作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古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祭祀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家族兴旺,在现代大家同样需要寻找一种对外显示自己经济水平和家庭状况的方式。

所以压岁钱,燃放烟花爆竹,这两种习俗保留了下来。

现代化的条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

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会对生活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和确认。

古代的春节最初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功能,主要是驱鬼、祭祖、庆丰收,那是春天的主调。

而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休闲型、娱乐性消费
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必然会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时尚。

传统春节的意义虽然在目前来说还占主要地位,但并不等于说传统春节的习俗我们都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有些已经失去群众基础的喜好(比如厕神的习俗)就会逐渐被淘汰;有些形式新颖符合春节意义的过节方式,就有可能被民众接受并推广。

现代人过年,在履行团圆、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风俗之外,还出现了种种新潮的形式,使得过年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情趣。

比如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话贺年、手机短讯贺年等。

网络的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流行网上过年,只要登录互联网,大红灯笼、鞭炮、鲜花、新春套餐、网上贺卡等等,一幕幕喜庆的场景映入人们的眼帘;还有网友将自己过年的情景拍成视频传给外地的亲朋,利用现代科技的发达来演绎新的拜年方式。

可以说,现代化的条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产生了春节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民众对春节习俗的重视、选择和改进,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

春节习俗的变迁,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使中华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继续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需要对春节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进行创新,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

传统文化生态不仅要保护,更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其文化内涵。

要有弘扬知识、艺术的广泛载体和尽情娱乐的健康载体,为春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

应突破近年来落套的“电视春节”形式,回归原生态春节精神——倡导充满欢愉情怀活力的快乐节目。

注重文化的代际传递。

使儿童、青少年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就能接受到社会提供的对春节文化内涵的
传递信息,形成对春节节日情结的社会价值认同。

是的,过年方式的变化是由社会的变化决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而且必须在当时的文化土壤中才能生存。

对于民俗的传承和变化我们应给与肯定民俗、民风就是民意、民情,过年了大家就应该乐呵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