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退耕还林优势树种(组)龄组划分表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61
10
油松、华山松
天然
30
31—50
51—60
61—80
81
10
人工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61
10
白桦、刺槐、国槐、杨树、杨树矮林、柳树、泡桐、其它速生杂木、软阔类、山杨
天然
人工
飞播
10
11—15
16—20
21—30
31
5
红桦、白榆(其它榆树)
花椒
1—4
5—8
9—30
31—
仁用杏
1—3
4—5
6—25
26—
红枣
1—4
5—10
11—100
101—
柿子(黑枣)
1—4
5—20
21—100
101—
板栗
1—2
3—4
5—50
51—
桑树、金银花
1—3
4—20
21—
天然
30
31—50
51—60
61—80
81
10
人工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61
10
栓皮栎、辽东栎、槲栎(槲树)、鹅耳栎(千金榆)、硬阔类、橿子木
天然
40
41—60
61—80
81—120
121
20
人工
飞播
20
21—40
41—50
51—70
71
10
竹林
天然
1-2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教学内容

树种
起源
龄组划分
龄级
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云杉、侧柏、桧柏、红豆杉
天然
60
61—100
101—120
121—160
161
20
人工
飞播
40
41—60
61--80
81--120
121
20
落叶松、臭冷杉、樟子松
天然
40
41—80
81—100
101—140
141
20
天然
30
31—50
51—60
61—80
81
10
人工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61
10
栓皮栎、辽东栎、槲栎(槲树)、鹅耳栎(千金榆)、硬阔类、橿子木
天然
40
41—60
61—80
81—120
121
20
人工
飞播
20
21—40
41—50
51—70
71
10
竹林
天然
1-2
3-4
5-6
7-8
9
2
人工
飞播
主要经济林树种年龄阶段划分表单位:年
树种
产前期
初产期
盛产期
衰产期
苹果、其它
1—4
5—8
9—40
41—
梨
1—4
5—6
7—50
51—
杏
1—3
4—6
7—40
41—
桃、李、葡萄
1—3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含编制说明)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制说明《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写组二○一○年八月目录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 (1)二、编制过程 (3)三、指导思想 (3)四、编制原则 (4)五、几个主要问题说明 (4)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森林生长发育周期长,实际生产中用年龄表示生长发育阶段很不方便,因此常用龄级、龄组来反映林龄,龄级期限划分反映了林分的生长速度快慢,龄级划分反映林分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龄组划分反映了林分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不同经营阶段,合理林龄结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因此,龄级与龄组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性内容之一。
龄级与龄组是反映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及其相互适应性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林分生长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确定森林资源收获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为加强森林资源调查,适合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调查技术发展的要求,陆续颁布了林业调查规划的技术规定,如农林部1973的《全国林业调查规划主要技术规定》、1978年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982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以及1994年、1996年、2002年、2004年出台的一类和二类调查技术规定。
同时,在采伐管理上,结合森林资源培育和利用的需要,陆续颁发了相关的采伐规定,如1973年的《森林采伐更新规程》、1987年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2005年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7年的《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等。
在这些规定中,对龄级和龄组的含义和划分都有逐步的演变和进展。
从目前来看,除我国统一的一类(2004年版)、二类(2002年版)技术规程外,还有部分省份(如福建省)的技术规程,都规定了本省龄级与龄组的划分标准。
然而,除早期调查使用同一标准外(如1982年版),其它划分标准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也使工作结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的更深层次的应用。
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数据库结构、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年度更新统计报表

附录A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
附录B数据库结构
附录C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
附录D森林资源年度更新统计报表
D101各类林地面积统计表
D102林地面积按保护等级统计表
D103森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104森林面积按起源统计表
D105森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106森林面积按起源和亚林种统计表
D201天然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202天然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203人工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204人工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301商品林地面积按权属和起源统计表
D302公益林地面积按权属和起源统计表
D401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D402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D403林地变化原因统计表
D404林地保护等级面积变化统计表
D405林地地类变化按森林类别动态转移统计表。
陕西省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一般用材林、公益林主要树种组适宜保留株数、森林类型培育目标

附录
陕西省公益林主要树种(组)适宜保留株数
单位为株每公顷
径阶cm
树种(组)
华山松
华北落叶松
樟子松
油松
杉木
栎(柞)类
硬阔叶林
6
1 650~1 950
1 800~2 250
1260~1500
1710 ~2250
870~1110
14
990~1200
930~1170
810~990
720~930
420~510
810~1050
16
870~960
810~1080
720~810
600~720
750~930
18
780~820
690~960
630~720
540~600
690~840
20
600~720
600~870
570~630
81以上
20
栎类、椴、椿树、楸及其它硬阔叶树
天然
人工
40年以下
41~60
61~80
81~100
100以上
20
红桦、白桦、光皮桦、榆树、槐
天然
人工
30年以下
31~50
51~60
61~80
81以上
20
杨、柳、泡桐、楝、槭、枫杨及其它软阔叶树种
天然
人工
10以下
11~20
21~30
31~40
41以上
10
杉木、柳杉、水杉
注2:径阶30 cm以上为目标树保留株数;复层林培育可在22径阶以后的密度下限(最低保留密度)再降低20%。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的通知

一、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的通知林退发[2001]550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生态林和经济林,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现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因特殊情况以上标准难以执行,需要作部分变更的,其变更请务必报我局批准。
原以我局办公室办造字[2000]72号印发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二OO一年十二月三日(国家林业局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退耕地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2 主要术语2.1 生态林是指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以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以及竹林等。
2.2 经济林是指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3 生态林认定标准符合以下4项条件的认定为生态林。
3.1 造林树种。
附表1中所列的乔木树种;附表2中所列的灌木树种;附表3中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兼用树种。
3.2 造林密度。
乔木树种营造的生态林,南方下限为每亩100株(竹类为35株),北方为120株;灌木树种营造的生态林,南方下限为每亩150株,北方为170株。
附表3中的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兼用树种,其造林密度达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
3.3 植被配置。
用附表1和附表2中的树种营造纯林或混交林时,根据各树种的比例乘以规定密度来确定各树种的株数下限;附表1和附表2中的树种与草进行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混交时,若当年草的盖度大于0.2,各树种的密度下限不得小于规定造林密度的90%;附表3中的树种与灌草混交时,当年灌草盖度不得小于0.2。
3.4 经营措施。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
人工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61பைடு நூலகம்
10
油松、华山松
天然
^
30
31—50
51—60
61—80
81
10
人工
飞播
20
#
21—30
31—40
41—60
61
10
白桦、刺槐、国槐、杨树、杨树矮林、柳树、泡桐、其它速生杂木、软阔类、山杨
天然
人工
飞播
10
|
11—15
16—20
21—30
31
5
红桦、白榆(其它榆树)
人工
飞播
主要经济林树种年龄阶段划分表单位:年
树种
产前期
初产期
[
盛产期
衰产期
苹果、其它
1—4
5—8
9—40
41—
梨
1—4
5—6
~
7—50
51—
杏
1—3
4—6
7—40
41—
桃、李、葡萄
1—3
4—5
-
6—25
26—
红果(山楂)
1—2
3—10
11—50
51—
核桃
1—4
5—8
/
9—50
51—
黑椋子
1—5
6—10
天然
30
31—50
51—60
¥
61—80
81
10
人工
飞播
20
21—30
31—40
41—60
#
61
10
栓皮栎、辽东栎、槲栎(槲树)、鹅耳栎(千金榆)、硬阔类、橿子木
龄组划分

成熟林
Ⅵ-Ⅶ 26-35 Ⅴ-Ⅵ 41-60 Ⅳ-Ⅴ 31-50 Ⅴ 13-15 Ⅵ-Ⅶ 51-70 Ⅵ-Ⅶ 26-35 Ⅳ-Ⅴ 10-15
过熟林
Ⅷ以上 36以上 Ⅶ以上 61以上 Ⅵ以上 51以上 Ⅵ以上 16以上 Ⅷ以上 71以上 Ⅷ 36以下 Ⅵ以上 16以上
Ⅰ-Ⅱ
5
10以下 Ⅰ-Ⅱ
10
、柏类、天然马尾松等
优势树种(组)龄组划分表
龄组、龄级 树种(组) 龄级期限 幼龄林 杉木、水杉、 柳杉、池杉等
黄山松、黑松、金钱松
中龄林பைடு நூலகம்
Ⅲ-Ⅳ 11-20 Ⅲ 21-30 Ⅱ 11-20 Ⅲ 7-9 Ⅲ-Ⅳ 21-40 Ⅲ-Ⅳ 11-20 Ⅱ 4-6
近熟林
Ⅴ 21-25 Ⅳ 31-40 Ⅲ 21-30 Ⅳ 10-12 Ⅴ 41-50 Ⅴ 21-25 Ⅲ 7-9
20以下 Ⅰ
人工马尾 松、 湿地松、 火炬松等
一般
10
4-10 Ⅰ-Ⅱ
短轮伐期
3
4-6
栎、槠、栗、黄连木 、樟、榆、朴、刺槐、 木荷、枫香等硬阔类 枫杨、江南桤木、檫木、 柳、楝树、梓树、喜树、 南酸枣等软阔类
Ⅰ-Ⅱ
10
20以下 Ⅰ-Ⅱ
5
10以下 Ⅰ
杨类、泡桐
3
2-3
注:1、乔木经济树种按硬阔龄组划分标准。 2、未成林地标准:①、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1-3年(杨树、 泡桐大苗造林1年,竹类、经济树种造林1年),成活率85%以上(第1年) 或保存率80%上(第2、3年)。②、飞播造林后1-5年,成苗每公顷3000株以 上,且分布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种 地区 北方 红松、云杉、 柏木、紫杉、铁杉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落叶松、冷杉、 樟子松、赤松、黑松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南北 南北 南方 起源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人工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人工 幼龄林 1 60以下 40以下 40以下 20以下 40以下 20以下 40以下 20以下 30以下 20以下 20以下 10以下 10以下 5以下 30以下 20以下 20以下 10以下 40以下 20以下 10以下 中龄林 2 61-100 41-60 41-60 21-40 41-80 21-30 41-60 21-30 31-50 21-30 21-30 11--20 11--15 6--10 31-50 21-30 21-40 11--20 41-60 21-40 11--20 龄组划分 近熟林 3 101-120 61-80 61-80 41-60 81-100 31-40 61-80 31-40 51-60 31-40 31-40 21-30 16-20 11--15 51-60 31-40 41-50 21-30 61-80 41-50 21-25 成熟林 4 81-120 81-120 61-80 41-60 81-120 41-60 61-80 41-60 41-60 31-50 21-30 16-25 61-80 41-60 51-70 31-50 81-120 51-70 26-35 过熟林 龄级划分 5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10 10 10 10 5 5 10 10 10 10 20 10 5 121以上 121以上 81以上 61以上 121以上 61以上 81以上 61以上 61以上 51以上 31以上 26以上 81以上 61以上 71以上 51以上 121以上 71以上 36以上
121-160 161以上
101-140 141以上
油松、马尾松、云南松、 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 杨、柳、桉、檫、泡桐 木麻黄、楝、枫杨、 相思、软阔 桦、榆、木荷、枫香、珙 桐 栎、柞、槠、栲、 樟、楠、椴、 水、胡、黄、硬阔 杉木、柳杉、水杉
注:表中未列树种(包括经济乔木树种)和短轮伐期用材林树种的划分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 水-水曲柳、胡-胡桃楸、黄-黄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