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10.20

合集下载

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01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建立对玉米生产管理规程,明确有机产品生产对玉米生产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对有机产品生产所需玉米生产管理。

3.职责本规程由生产部归口管理。

4、内容4.1 有机玉米地环境条件4.1.1产地环境基本要求有机种植生产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按照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在基地周边安排10m宽的缓冲区,防止受到临近地区使用禁用物质的污染。

对可能使用禁用物质或受到污染的产地水域,应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大气土壤和水质应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4.1.2 气候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年大于2℃活动积温2100℃以上,年降雨量250mm以上。

4.1.3 土壤条件产地土壤元素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重金属矿山,无农药残留污染,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3%以上,pH值6.5~7.5。

4.1.4 地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水域上有没有对该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质质量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选地4.2.1 选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旱涝保收的地块。

4.2.2 选茬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黄豆、小麦、马铃薯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

4.2.3 耕整地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4.2.3.1 伏秋翻整地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垈、无坷拉,翻后耙耢,及时起垄镇压。

4.2.3.2 耙茬深松整地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软茬,现灭茬,深松垄台,然后耢平,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深松整地,现松原垄沟,在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4.3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4.3.1 品种选择根据有机青贮玉米生产区域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抗病虫害逆行强、高产、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良品种,当地青贮玉米东棱白为首选。

4.3.2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低于14%,质量达到国家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目前,黄淮海小麦收获已过五成,正是夏玉米播种的关键时期。

今年黄淮海地区小麦成熟收获较常年偏晚,5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大部降水偏少,加之受近期高温天气的影响,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对夏播玉米播种和出苗带来不利的影响。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和玉米产业体系专家研究提出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建议各地切实加强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指导,积极应对干旱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努力夺取夏玉米丰收。

一、因地制宜选用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

黄淮海夏玉米区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但旱、涝、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夏玉米高产稳产不利。

选用耐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尤其是耐阴雨寡照和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

建议选用2011年度农业部推荐的主导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号、京单28、登海605、农华101等。

二、及时抢墒抢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麦收前已浇足“麦黄水”,墒情尚可的地块,小麦收获以后立即抢墒播种,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

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播后要及时补浇“蒙头水”,保证正常出苗。

在无灌溉条件且小麦已经收获的地区,要抢墒造墒播种,不要等雨播种;一些地区在不影响玉米正常成熟和能为下季及时滕茬的情况下,提前做好播种准备,等雨适时播种。

有水源的地区要充分挖掘水源,做好补墒播种。

等行距或大小行播种,行、株距合理,播深一致(播深5cm),确保播种质量。

为保证播种出苗质量及培育壮苗,小麦收割时留茬高度最好在20cm 以下,播种时要随施少量种肥,且与种子分开,以防烧苗。

要增加播种密度,以密补晚。

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玉米机械精量播种。

三、搞好玉米病虫草害防控。

重点预防玉米粗缩病毒病、蚜虫、褐斑病、玉米螟、瘤黑粉病、大小斑病和锈病等。

对于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病的灰飞虱须进行统防统治,通过调整播期、种衣剂包衣、苗期防治灰飞虱等措施,切实预防玉米粗缩病毒病的发生。

玉米播种后及时喷洒除草剂,注意控制除草剂浓度,以防除草剂药害。

夏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夏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夏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小麦~玉米等一年两熟为主体的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的地块,其他自然生态要素与本区相似的夏玉米区亦可参考使用。

二、土壤基础条件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碱解氮80微克/克以上,速效磷20微克/克以上,速效钾100微克/克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具备灌、排水设施条件。

土壤条件低于上述指标,亦可通过加大当季施肥量来实现.三、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潜力较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优质杂交种.推荐使用鲁单981、郑单958、农大108、鲁单984、聊玉18号、金海5号、LN3等。

四、播种(一)播前准备1、种子质量标准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

1。

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2、种子处理禁止使用含有克百威(呋喃丹)、甲拌磷(3911)等高毒高残留的杀虫种衣剂。

应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符合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条件GB15671标准的玉米种衣剂,如用5.4%吡·戊玉米种衣剂包衣,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等;或用药剂拌种,用戊唑醇、福美双、粉锈宁等药剂拌种,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拌种,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种衣剂及拌种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二)播种技术1、播种期最佳播种时间一般应掌握在6月5日~15日,即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播种,大蒜、豌豆等早熟经济作物为前茬的地块,可视倒茬时间适当早播.2、播种墒情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一般可视降水情况适当将小麦的灌浆水延迟到收获前的12~10天进行,以保证适宜墒情。

墒情不足时播种玉米后应及时浇水.3、播种量播种量一般每亩2~3公斤,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4、播种方式麦收后抢茬夏直播,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机械播种,等行距一般应为50~65厘米,大小行时,大行距应为80~90厘米,小行距应为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

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及初加工技术规程范本

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及初加工技术规程范本

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及初加工技术规程简介玉米作为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全球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而作为一种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及初加工技术的规范化、高效化、节能环保化是建立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本文通过对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及初加工技术规程的探讨,为玉米生产及初加工企业提供指导,促进玉米的高品质和高标准化生产。

玉米生产品种选择玉米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耐逆性、抗病性、抗旱性、抗虫性。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南方地区而言,优选抗病、抗逆、发育期短的品种;对于北方地区,需考虑寒害、近亲交配、容易倒杆等问题,要选择耐寒、适应性强、不易倒杆的品种。

土壤管理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壤资源和持续利用是玉米生产的首要任务。

在玉米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地深翻、耕耘、施肥等作业,保证土地松散肥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土地深翻通过深翻可以破坏土壤中的硬质块、增加土壤通气性,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进行深翻时需注意土层的深度应适中,避免破坏土壤的结构。

耕耘耕耘是玉米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在进行耕耘时,需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气温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施肥施肥是玉米生产过程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施肥应根据地域、土壤、气候、作物品种、生长期等因素进行科学配比。

在施肥时应注意合理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等问题,避免土地过度施肥、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播种管理在玉米种植中,播种选用适宜的季节和气候条件;实行行距和密度的科学配置;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地域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适度地水、肥、药等管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初加工清洗玉米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清洗,目的是去掉玉米表面的杂质、沙子、泥土和残留物等。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玉米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

玉米加工是指将玉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食品、饮料、化工原料等产品的过程。

本规程适用于玉米加工厂的工人及相关从业人员。

2. 原料准备2.1 原料采购:确保采购到的玉米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并保持原料的追溯性。

2.2 原料验收:对采购回来的玉米进行外观检查、湿度测试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3. 清洁和消毒3.1 加工设备清洁: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表面、管路等清洁无污染。

3.2 厂房卫生:保持厂房的整洁,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3 操作人员卫生:操作人员要保持个人卫生,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手套,避免污染食品。

4. 加工流程4.1 搬运玉米: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将原料玉米从仓库搬运到加工区域。

4.2 去杂处理:将玉米经过清洗、筛选等操作,去除杂质和不合格颗粒。

4.3 破碎:将去杂后的玉米进行破碎,以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4.4 炒蒸:将破碎的玉米进行炒蒸,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4.5 磨碎:将炒蒸后的玉米进行磨碎,得到玉米粉。

4.6 精磨:通过精磨机对玉米粉进行二次精磨,得到细腻的玉米粉。

4.7 包装:将精磨的玉米粉按照要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

4.8 质量检验:对加工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5. 安全措施5.1 操作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

5.2 设备维护: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5.3 应急预案:制定玉米加工相关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等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紧急联系方式。

6. 纪律和记录6.1操作纪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私自更改或跳过程序。

6.2记录要求: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操作记录进行清晰、准确的记录,保留至少一年的时间。

玉米操作规程

玉米操作规程

玉米操作规程玉米操作规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利益,制定合理的玉米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玉米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玉米种子选择:选用优质、疫病抗性强的玉米种子,确保高产高质。

3.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施肥方法可以采用基地追肥、肥水一体等方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精准施肥。

4. 防治病虫害:在播种前对玉米田进行清理,清除病虫害源。

在生长过程中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二、播种和管理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玉米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春季温度适宜且没有大规模降水的时候进行播种。

2. 播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密度为每亩10000-15000株。

3. 行距和株距: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一般来说,适宜的行距为60-75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 滴灌或喷灌:可以选择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确保玉米的水分供应。

灌溉时控制好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湿或过干。

5. 定期除草:及时除草,防止杂草竞争养分和水分。

可以选择机械除草、人力除草或使用除草剂等方法。

6. 定期追肥: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要,定期追施肥料。

可以选择叶面喷施或直接施肥的方式。

三、收割和储存1. 收割时间:根据玉米的品种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一般来说,玉米的籽粒变硬,果穗变黄,稻谷磨灰时即可收割。

2. 收割方式:可以选择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的方式。

机械收割效率高,但可能会损失一些玉米籽粒;手工收割损失较少,但效率较低。

3. 温湿处理:收割后的玉米需要经过温湿处理,避免玉米的质量受损。

黄淮海夏玉米增产措施

黄淮海夏玉米增产措施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05
CHAPTER
夏玉米增产的农艺措施
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增加通风透光性,提高光能利用率。
宽行窄株种植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使群体通风透光良好,提高光合效率。
温度
夏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每天需要8-10小时的光照,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光照
适合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土壤中种植。
土壤
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生育期一般为90-100天,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
生育期
夏玉米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生长阶段
夏玉米的产量主要由每亩的有效株数、每株的果穗数、果穗的粒数和粒重等四个因素构成。
03
02
01
03
CHAPTER
夏玉米增产的种植技术
优化群体结构
通过调整行距、株距和种植方式,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玉米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确定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产量。
控制水肥
合理施用水肥,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黄淮海夏玉米增产措施
汇报人:
2023-12-07
目录
夏玉米生长特点夏玉米增产的品种选择夏玉米增产的种植技术夏玉米增产的病虫害防治夏玉米增产的农艺措施夏玉米增产的农艺实践案例
01
CHAPTER
夏玉米生长特点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5℃,在28-30℃的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但当温度低于10℃时,生长会受到抑制。

0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0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08-2018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玮、张宪、郑成岩、张凤娇、王莹、任伶、马文宏、刘烨潼、邓艾兴、马磊、孙世德、王洪亮、孟浩、王馨、邱璐。

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地区绿色食品夏玉米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江苏省北部地区、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绿色夏玉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地块应肥力较高,耕层深厚,保水保肥,灌排便利。

要求土壤耕作层大于20 cm,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2%,速效氮大于60 mg/kg,速效磷大于20 mg/kg,速效钾大于120 mg/kg。

土壤pH 值6.5~7.0,氯化钠含量0.3%以下,微量元素充足。

选择区域的年平均气温10℃~ 14℃,全年无霜期大于170 d,降水量500 mm ~ 800 mm,≥10℃的积温在3600℃~ 4700℃,生育期日照时数在2000 h ~ 2800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08-2018
黄淮海地区
绿色食品夏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玮、张宪、郑成岩、张凤娇、王莹、任伶、马文宏、樊恒明、刘远航、刘烨潼、邓艾兴、马磊、孙世德、王洪亮、孟浩、王馨、邱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